
向《西游記》取心靈成長經(jīng)
最新章節(jié)
- 第31章 注釋
- 第30章 九九八十一難:只要有了生存的意義,再大的苦難也可以承受
- 第29章 玄奘的堅持:未完成情結的驅(qū)動
- 第28章 西游中的團隊管理:能力與性格的相互補充
- 第27章 師徒四人的問題一直存在:成長不是消滅問題,而是與問題同行
- 第26章 金箍 緊箍與禁箍:三個時期的不同約束
第1章 序
古往今來,在溫飽滿足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人會開始注重身心修煉。如秦始皇追逐身心不老;許多名人經(jīng)常上白云觀閉關清修;一批中高端人士去泰國修道修心……
現(xiàn)在的人們怎么了,心靈真的無處安放了嗎?
著名心理學家彭凱平教授曾做過“幸?!钡南嚓P研究,他發(fā)現(xiàn)在人均GDP達到2萬元以后,人的幸福指數(shù)與經(jīng)濟收入的關系就不大了。那么我國現(xiàn)在的人均GDP處于什么位置呢?據(jù)官方報道,2018年我國人均GDP已達到6.46萬元。這已遠遠超過幸福拐點所處的位置。
所以,在未來的社會發(fā)展中,心理健康將超越物質(zhì)財富,成為影響人們幸福感的主要推手。
其實從日常與他人的接觸中,我們也能明顯感覺到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焦慮與緊張、自卑與拘束、壓力與失眠、競爭與淘汰,已逐漸充斥在人們的工作與生活中。這些負面情緒就像病毒一樣,逐漸啃食人們的身體。
已有數(shù)據(jù)表明:我國14億多人口中,有2億多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或心理障礙,其中嚴重精神和心理障礙患者已達1600多萬。且我國每年因自殺而死亡的人數(shù)高達28.7萬,而因失學、下崗、婚姻等引起各種心理問題的人數(shù)則是精神疾病和自殺人數(shù)總和的10倍以上。
這些數(shù)據(jù)令人不得不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挽救這些群體?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讓這些群體看到一絲希望的曙光?我知道僅憑我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但我還是希望能通過此書,能通過我的一點點智慧與心得,讓更多的人快樂一些、樂觀一些、積極一些。
《西游記》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小說,很多學者、有心人士從多個角度對其進行解讀,如陰謀論、政治學、成功學、團隊管理等。但是在眾多的學說中,我總感覺缺點什么,這可能是我作為一名資深的心理學人,沒有看到前人從心理學角度解讀這本名著的遺憾吧。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也就有心理學的存在?!段饔斡洝纷鳛橐徊拷?jīng)典名著,我覺得它里面呈現(xiàn)的心理學智慧并不亞于《三國演義》,可人們往往被打怪情節(jié)吸引,而忽視了背后的人情與人理。
悟空為何每次都敢于和妖怪斗爭?八戒好吃懶做為何也能進入取經(jīng)隊伍?沙僧本領平平,為何也能修成正果?玄奘為何能不為美色所迷惑,苦苦堅持取經(jīng)之路?這背后都充滿著心理成長的思想。
作為一名心理學人,我既然能看到這本小說包含的心理學思想,當然不會吝嗇到想占為己有,而是想將其分享給大家。況且《西游記》作為經(jīng)典名著,也值得讓更多的人了解其心理學思想與智慧,這才有了今天這本《向〈西游記〉取心靈成長經(jīng)》的問世。
本書將從《西游記》故事入手,闡述四大心理成長方向——善待現(xiàn)在的自己、安定我們的心、發(fā)展我們的情、堅定我們的行,并通過29個心理成長主題,為讀者一一剖析背后的人心與人情。
對于每一個成長主題,我們主要分四步進行闡述:其一,講述《西游記》故事中一些相關情節(jié);其二,明確其中的心理學知識與原理;其三,結合現(xiàn)實談談人們在這一成長主題上的看法或行為;其四,指出存在的問題,給出個人成長的建議。以故事—原理—現(xiàn)實—對策這種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方式,為大家提供一系列的心理成長智慧。
希望看過此書的讀者們,能夠在心靈成長路上有所感悟和啟發(fā),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善待現(xiàn)在的自己,更加安定自己的心靈,更加重視我們的情感,更加堅定我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