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 向《西游記》取心靈成長經
- 韋志中
- 1280字
- 2021-05-06 17:00:34
古往今來,在溫飽滿足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人會開始注重身心修煉。如秦始皇追逐身心不老;許多名人經常上白云觀閉關清修;一批中高端人士去泰國修道修心……
現在的人們怎么了,心靈真的無處安放了嗎?
著名心理學家彭凱平教授曾做過“幸福”的相關研究,他發現在人均GDP達到2萬元以后,人的幸福指數與經濟收入的關系就不大了。那么我國現在的人均GDP處于什么位置呢?據官方報道,2018年我國人均GDP已達到6.46萬元。這已遠遠超過幸福拐點所處的位置。
所以,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心理健康將超越物質財富,成為影響人們幸福感的主要推手。
其實從日常與他人的接觸中,我們也能明顯感覺到人們的心理狀態。焦慮與緊張、自卑與拘束、壓力與失眠、競爭與淘汰,已逐漸充斥在人們的工作與生活中。這些負面情緒就像病毒一樣,逐漸啃食人們的身體。
已有數據表明:我國14億多人口中,有2億多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或心理障礙,其中嚴重精神和心理障礙患者已達1600多萬。且我國每年因自殺而死亡的人數高達28.7萬,而因失學、下崗、婚姻等引起各種心理問題的人數則是精神疾病和自殺人數總和的10倍以上。
這些數據令人不得不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挽救這些群體?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讓這些群體看到一絲希望的曙光?我知道僅憑我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但我還是希望能通過此書,能通過我的一點點智慧與心得,讓更多的人快樂一些、樂觀一些、積極一些。
《西游記》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小說,很多學者、有心人士從多個角度對其進行解讀,如陰謀論、政治學、成功學、團隊管理等。但是在眾多的學說中,我總感覺缺點什么,這可能是我作為一名資深的心理學人,沒有看到前人從心理學角度解讀這本名著的遺憾吧。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也就有心理學的存在。《西游記》作為一部經典名著,我覺得它里面呈現的心理學智慧并不亞于《三國演義》,可人們往往被打怪情節吸引,而忽視了背后的人情與人理。
悟空為何每次都敢于和妖怪斗爭?八戒好吃懶做為何也能進入取經隊伍?沙僧本領平平,為何也能修成正果?玄奘為何能不為美色所迷惑,苦苦堅持取經之路?這背后都充滿著心理成長的思想。
作為一名心理學人,我既然能看到這本小說包含的心理學思想,當然不會吝嗇到想占為己有,而是想將其分享給大家。況且《西游記》作為經典名著,也值得讓更多的人了解其心理學思想與智慧,這才有了今天這本《向〈西游記〉取心靈成長經》的問世。
本書將從《西游記》故事入手,闡述四大心理成長方向——善待現在的自己、安定我們的心、發展我們的情、堅定我們的行,并通過29個心理成長主題,為讀者一一剖析背后的人心與人情。
對于每一個成長主題,我們主要分四步進行闡述:其一,講述《西游記》故事中一些相關情節;其二,明確其中的心理學知識與原理;其三,結合現實談談人們在這一成長主題上的看法或行為;其四,指出存在的問題,給出個人成長的建議。以故事—原理—現實—對策這種環環相扣的方式,為大家提供一系列的心理成長智慧。
希望看過此書的讀者們,能夠在心靈成長路上有所感悟和啟發,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善待現在的自己,更加安定自己的心靈,更加重視我們的情感,更加堅定我們的方向。
桃花折江山(孟子義、劉學義主演《桃花映江山》原著小說)
趙國有美人桃花,為求自保一心向夫君,魏國有俊朗丞相,擁護明主誰也不疼惜,美人曰:我又美又聰明你還有什么不滿意?丞相云:你小心思太多防不勝防讓人心驚。美人嘆氣:好好好我說不過你,不過雙贏合作的計劃,相爺您再考慮考慮?
失憶后,她一腳踹了渣老公
結婚兩年,丈夫回家的次數不超過十次。最后一次,他提了離婚。秦禾心灰意冷,出了車禍,再睜眼,竟然失憶了!她不再戀愛腦,不再卑微求全,重新做回了首富秦家的小公主。性子嬌蠻肆意,打臉虐渣,專治各種不服。上節目,有記者追問:“聽說有人搶了秦小姐的老公?所以你才離婚了?”秦禾不在意地笑笑,“男人么,她要搶,那就給她了,多的是。”眾人只看見,顧氏太子爺、秦姐那位的前夫,臉好像黑了,眼睛好像紅了。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棺香美人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