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與平常:一位媽媽的育己書
最新章節
- 第34章 跋:為另一個生命負起責任,有了盔甲也有了軟肋——最為珍貴是平常
- 第33章 養育問答
- 第32章 碎日子,不記下來就忘了
- 第31章 那些為愛付出的代價,是永遠難忘的啊——我的生產日記
- 第30章 三個孩子,魂牽夢繞,山水相依
- 第29章 學會對另一個生命負責
第1章 序
做一個過得去的媽媽就好
我認識很多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的媽媽,她們總因為陪孩子時間太少而產生焦慮和愧疚。另一方面,上班時牽掛著孩子也無法全心應對眼前的工作。
現代社會強加給女性很多負累,好像我們扮演好所有角色才會獲得所謂的幸福。尤其在城市,一個女性要在職場和家庭隨時完成身份的完美切換:穿上高跟鞋我們就是往前沖的職場麗人;系起圍裙,我們又要做善解人意的妻子。
有一天我們當了媽媽,一整套屬于媽媽的標準又來了:你要這樣養育孩子,你要那樣照顧孩子的情緒,這么做是錯的,那么做是缺乏考慮的……處在這些漩渦里,一個“戰斗中”的媽媽很難不被影響和裹挾。
如果我們的幸福是被他人(社會)決定的,我們就很難在這個洪流里建立起自我。為了“正確”和“標準”,付出的代價就是,一個又一個媽媽的面目變得模糊。
可是啊,難道不是因為做了媽媽,我們才有可能去完成一個更好的自我嗎?孩子的出現應該是一個機會,一個使女人變得更完整的機會。每一位媽媽都應該過一種不被他人(社會)捆綁,也不把自己的未來和希望捆綁在他人(孩子)身上的人生,同時,我們還要肯定個體內在探索的意義,而不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里迷失自我。
“做一個過得去的媽媽就好。”我總是這樣勸慰那些希望成為完美媽媽的女性朋友。要心安理得地接受“我是一個不完美的媽媽”的事實。除此之外,還要心安理得地休息,安排獨處的時間,熱愛這個“熱愛自己”的自己。
媽媽有屬于自己的時間,在靜默和沉思里獲得滋養,也才能給孩子、給世界以從容的微笑。是的,這是“一位媽媽的育己書”,我通過書寫,在文字里進行對自我的探索和審視,是在很認真地“養育自己”呢。
我和幾個同為媽媽的好朋友有一個組織,組織的名字叫“老娘今天不是媽”。我們會定期組織聚會,有時只是一個下午茶,有時一起大吃一頓小龍蝦,又或者相約到熟識的小酒館喝上幾杯,興致來了還要在離家不遠的酒店開個房間徹夜長談。最大的一次活動,是組織了一次為期八天的旅行。總之,活動五花八門,唯一的相同是不帶孩子,因為“老娘今天不是媽”呀。
在聚會時,我們還時不時地提醒彼此,聊天中不要提孩子,我們要談論美、文學、友誼、八卦、喜歡的明星……總之,就像我們還是十多年前那群無所事事的少女。
當然,這所有的交談,最后都會成為對彼此的支持和滋養,鼓勵我們去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不是為了做個好媽媽,而是,做個好媽媽能讓我們的生命更完整。如果大家都這么“自私”一點,很多焦慮可能就不會發生了。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只能從自我出發去考慮問題。
不要焦慮,要知道有很多事情可能越是用力越做不好,比如“舉止自然”,比如愛一個人。我們太容易把愛當作籌碼從而占領情感或道德的高點,以此來入侵他人的生活。放輕松,生活里有太多值得去努力的事物,唯獨不需要“努力去愛”。
愛他人不是唯一的道路,我們還可以通過探索一種有美感的生活來成全一個更完善的自己。
那些可以輕易獲得的,一抬眼就在眼前的,感官的刺激,炫目的事物早已對我不構成吸引力。需要用心才能體會的細微,讀一本有挑戰的書,進行有營養的交談,不為抵達某處而開始的長途跋涉……通過這些,訓練一顆不受束縛又有覺知的心,在日常生活里獲得滋養,擁有對抗虛無的力量。
每晚照顧好孩子們上床睡覺之后,我就走進書房。這是一天中最享受的時刻,有時候閱讀,有時候聽音樂,有時候寫作。“寂靜像霧靄一般裊裊上升、彌漫擴散,風停樹靜,整個世界松弛地搖晃著躺下來安睡了……”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里,我寫下了我與三個孩子的愛與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