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52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推薦序 人工智能與后工作時代
- 序言 越來越多的工作正在消失
- 前言 人工智能時代,媒體人何去何從?
- 第1章 科技革命與技術性失業
- 1.1 技術革命引發的經濟進化
- 1.2 重新認識技術性失業
- 1.3 創新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就業
- 1.4 后工作時代的勞動者
- 1.5 畢業就失業還是畢業就創業
- 第2章 已然開啟的智能革命
- 2.1 通往超級智能的加速回報定律
- 2.2 從阿爾法狗能到超級人工智能
- 2.3 云計算,云智能機器人
- 2.4 質疑、批判與觀點對立
- 第3章 中國制造2025圖景中的機器人
- 3.1 工業革命以來的機器自動化
- 3.2 中國制造2025的機遇與挑戰
- 3.3 智能化的制造與物流
- 3.4 透過富士康看中國“智”造
- 第4章 從白領到無領
- 4.1 高技能工作也不能幸免
- 4.2 機器人護工與機器人醫生
- 4.3 計算傳播學帶來的傳媒變局
- 4.4 更多工作即將很快消失
- 第5章 智能紅利
- 5.1 人口紅利與人口問題
- 5.2 開啟新一輪技術紅利
- 5.3 紅利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分配
- 5.4 我們應該怎么辦
- 第6章 工作究竟意味著什么
- 6.1 工作簡史
- 6.2 工作的意義
- 6.3 當不工作成為一種常態
- 6.4 新經濟,新模式
- 第7章 機器的歸機器,人類的歸人類
- 7.1 機器總動員
- 7.2 邊界在哪里
- 7.3 人有人的用處
- 7.4 30年后的工作尚未流行
- 第8章 另一種可能,共享經濟中的新工作模式
- 8.1 認知盈余與人口紅利2.0:賦閑與賦能
- 8.2 自由職業者/斜杠青年
- 8.3 工作就是創意,工作就是生活
- 8.4 全球“聯合辦公”運動
- 第9章 困境與突圍:人類社會何去何從
- 9.1 智能鴻溝造成的兩極分化難題
- 9.2 機器人女友與法律框架再思考
- 9.3 腦機接口:技術不是人體的延伸,而是人體的一部分
- 9.4 技術大融合重構人機關系
- 9.5 尾聲:協同進化的美麗新世界 更新時間:2019-01-04 16:38:15
推薦閱讀
- 中國創意產業發展報告
- 中國科技創新的金融支持研究
- 失衡的世界
- 新時代 新地標:中華地標品牌探索與發展
- 明清以來塘棲的工商業
- 新基建大時代:聚焦5G與物聯網
- 中冶寶鋼品牌故事
- 重要領域改革深入推進
- 關鍵十年:新一輪經濟與產業革命
- 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研究
- 轉型期新疆經濟發展平衡問題研究
- 貴州與瑞士發展比較研究
- 2022—2023年中國工業技術創新發展藍皮書
- 雙碳目標下的綠色增長
- 經濟轉型與改革攻堅
- 中國生產率研究:現狀、問題與對策
- 收入分布變遷的消費市場效應
- 中小城鎮發展與城鄉一體化
- 中國的綠色發展之路(英文)
- 市場的邏輯(第三版)
- 中國經濟體制演變研究
- 秩序與調適:德昂族傳統生態文明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
- “一帶一路”背景下構建中蒙俄經濟走廊的戰略意義及路徑選擇
- 世界城市空間轉型與產業轉型比較研究(第2版)
- 數字化轉型成熟度評估
- 2021年度中央地勘企業政策與經濟研究成果
- 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優秀案例(2019)
- 生態強國之夢:資源生態效益新視野
- 讀懂碳中和
- 追尋中國經濟與世界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