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蕩寇志
免費

清代長篇章回小說,又名《續(xù)水滸傳》,共140回,又附“結子”1回。作者俞萬春(1794~1849),字仲華,別號忽來道人,浙江山陽人。《蕩寇志》始寫于道光丙年(1826)成于道光丁未(1847)年。全書接續(xù)金圣嘆《水滸傳》70回本。敘寫朝廷管營提轄陳希真之女陳麗卿被高衙內所逼,逃離京都。父女二人投奔親戚劉廣,又結識劉廣姻家官軍將領云天彪,由于奸臣逼迫,他們不得已在猿臂寨“落草”。但他們“尊王反寇”,專門勾結官兵,民困攻殺梁山泊起義軍。后在云天彪引薦下,為朝廷錄用。最后與官軍張夜所部一道大破水泊梁山、擒獲一百零八將,非死即誅。小說對梁山農民起義軍極盡污蔑之能事,給他們加上“倡為盜首、潛蓄異謀、怙惡不悛、罪大惡極”等罪名。斥之為“洗滌百姓的殺人放火之徒”。而對陳希真、張叔夜等人則極盡美化之能事。男的仙風道骨、儀表堂堂;女的艷媚無雙、清麗可人。他們本領超群、所向無敵。《蕩寇志》充分表達了地主階級的思想感情,迎合統治階級的需要。它一出籠立刻被奉為經典之作,得到統治階級的青睞和稱頌,是一部否定和仇恨農民起義的代表作。作品雖情節(jié)較呆板,藝術效果也不真實,但寫作嚴謹,文筆準確、流暢、人物刻畫形象貼切。此書咸豐三年(1853)初刊,后多有翻刻。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戴鴻森校點本《蕩寇志》。

俞萬春 ·國學 ·70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74章 貫華堂本《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 2015-12-27 09:41:37
醫(yī)學入門
免費

醫(yī)學門徑書。9卷。明·李梴編纂。作者為便于初學醫(yī)者,決意寫一部易學而實用的醫(yī)學論著。因此他“寓目古今方論,論其要,括其詞,發(fā)其隱而類編之,分注之”,歷經四年,書成于1575年(萬歷3年)。書分內外集,自謂“醫(yī)能知此內外門戶,而后可以設法治病,不致徇蒙執(zhí)方,夭枉人命,故題之曰《醫(yī)學入門》”。全書以《醫(yī)經小學》為藍本,纂輯各家醫(yī)書分類擴充,用歌賦形式為正文,以注文補充闡述。內容有醫(yī)學略論、醫(yī)家傳略、經絡、臟腑、診法、針灸、本草、各科臨證及急救方等,每類各有所宗。其中“歷代名醫(yī)姓氏”,載明代以前名醫(yī)215人,具有醫(yī)史價值。在診法上除重視脈診與望診外,還強調了問診的重要性,主張初學者必先學會問診,列舉了應詢問的事項55項。本草二卷,按藥性的寒涼溫熱及其效用,把九百余味藥分為治風、治熱、治濕、治燥、治寒、治瘡、食治七門,每門又分幾目,使眾多的藥味分類明晰,易懂易記。“習醫(yī)規(guī)格”一節(jié)反映了作者的醫(yī)學教育思想,論述了對習醫(yī)者學習與醫(yī)德修養(yǎng)上的要求,認為學醫(yī)者必須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廣泛的專科知識,并忠誠于自己的職守,但同時也存在較明顯的理學佛學的思想影響。此書簡要實用,流傳較廣,不但國內有多種刊本,而且有日本、朝鮮刊本,據《大南會典》記載,該書也傳入越南。故《醫(yī)學入門》是古代在醫(yī)學普及和對外交流方面卓有貢獻的一部名著。

(明)李梴 ·國學 ·82.5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171章 外集(105) 2015-12-27 09:22:48
雜阿含經
免費

原始佛教基本經典。北傳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諸經篇幅短小,事多雜碎,故名。玄奘譯名為《相應阿笈摩》,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原50卷,缺2卷,后以阿育王傳補入。共收經1362部。一般認為屬化地部傳本。梵文原本現已不存。近代曾在中國新疆發(fā)現梵文殘片。據《精刻大藏經目錄》(支那內學院編)記述,現存歷代異譯本39種。都是從大部中撮要別譯。這些異譯本大多依中亞或北印度流行的傳本譯出,各出自何派,尚無定論。《雜阿含經》與南傳《相應部經典》大體相應,但后者無論在經典內容還是經文編排方面都比前者更有系統性。有的學者認為此經有受大乘思想影響的痕跡。《長阿含經序》記《雜阿含經》有四分十誦,但現存刻本品目均不全,且經文多有重復,似譯出后未作系統整理。《大智度論》卷八十五有“弟子所說佛所說”、“五取蘊六處因緣相應”、“道品”、“結集”等四分之說,與現行刻本大體相同,但順序略異。現代佛學家呂澂依據《瑜伽師地論·攝事分》作《雜阿含刊定記》,調整后的四分十誦次第是:①五取蘊六處因緣相應分有六誦,即五取蘊誦、六處誦、緣起誦、食誦、諦誦、界誦;②佛弟子所說佛所說分有二誦,即佛弟子所說誦和佛所說誦;③道品分為念住等誦。④結集分有八眾誦。

佚名 ·國學 ·55.3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50章 2015-12-27 09:13:54
醫(yī)述
免費

綜合性醫(yī)書。16卷。清·程文囿輯。刊于1826年(道光6年)。程氏通儒業(yè)醫(yī),工于詩文。他以“醫(yī)書浩繁,學者苦難遍閱,乃積數十年之心血,上自《靈樞》、《素問》,下至近代名家,綜貫眾說”本著“采其精華,遺其糟粕”的宗旨,匯編而成本書。因遵孔子“述而不作”之意,故題名為《醫(yī)述》。卷1~2為“醫(yī)學溯源”;卷3為“傷寒提鉤”;卷4為“傷寒析疑”;卷5~12為“雜證匯參”;卷13為“女科原旨”;卷14為“幼科集要”;卷15為“痘疹精華”;卷16為“方藥備考”。由于作者富有臨證經驗,又兼擅文理,并受清·乾嘉時期重于證據的學風影響,因此該書的特點是編次極為清晰,各卷、各門、各條的排列均條不紊。每條附記出處或作者姓名;選材較為嚴謹,重于臨證,其引錄旨在“切要”,其所輯有的僅數行、數語,甚或數字,重點突出,便于讀者由博返約;資料豐富,介紹客觀。所輯內容除歷代三百多種醫(yī)書外,還包括經史子集諸書中有關的醫(yī)藥材料。對每一個問題,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列有多種較有代表性的觀點,并尊重作者原意,不加評述,全書比較系統地,客觀地保存了中醫(yī)學術的歷史面貌。書名“醫(yī)述”,實際上在一些學術問題上也反映了程氏的見解或思想傾向,對讀者頗有啟悟。建國后安徽人民出版社曾予點校內部發(fā)行,后安徽科技出版社再予校訂出版。

(清)程文囿 ·國學 ·77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184章 方論(12) 2015-12-27 08:34:25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迁安市| 富源县| 勃利县| 加查县| 铁岭县| 浦县| 应用必备| 正阳县| 双流县| 建水县| 文成县| 顺昌县| 吴川市| 山东省| 红安县| 沙坪坝区| 呼和浩特市| 清镇市| 开鲁县| 宁晋县| 左权县| 牙克石市| 枣阳市| 日照市| 团风县| 延庆县| 桐庐县| 通道| 上林县| 宁津县| 白沙| 舞钢市| 安多县| 扶沟县| 山东省| 贡嘎县| 闵行区| 莎车县| 烟台市| 昌都县| 张家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