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本草備要
免費

成書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清代汪昂撰。商務印書館1954年鉛印本。該書是本草學著作,汪氏認為有些本草書籍內容“備而不要”或“要而不備”,故取材《本草綱目》與《神農本草經疏》等書,選取常用藥品,述其要旨,又兼補以上兩書之末備,故名《本草備要》。卷首為“藥性總義”,概括藥學理論,次以草、木、果、谷菜、金石水土、禽獸、鱗介魚蟲、人等8部分類,共載藥478種,各藥名之下,以小字簡述其主要功效,并系統介紹其性味歸經,功效主治、藥材形態、加工炮制等,并附圖461幅,均系轉繪自《本草綱目》錢蔚起本藥圖。此書完備而扼要,論藥雖采眾家之說,又有個人創見,書成即風行全國,為中醫初學者常用入門書。書中引證了明代陳嘉謨《本草蒙筌》中關于炮炙的總結性論述,但無新見地,各藥項下所注炮炙方法,亦大體同前人。僅對于生、制品的藥效解釋,以及采用不同輔料對藥效的影響,略有發揮。如認為黃芪不必鹽炙,“或曰補腎及崩帶淋濁,宜鹽水浸炒。昂:此說非也,前證用黃芪,非欲抑黃芪使入腎也,取其補中升氣,則腎受蔭,而帶濁崩淋自止……”“人參蘆能涌吐痰涎,體虛人用之,以代瓜蒂”。海藻“其用在咸,似不宜洗過。”“當歸,非治痰藥,姜制亦臆說耳”。

吳儀洛 ·國學 ·13.5萬字

最新章節 第34章 人部 2015-11-13 11:41:32
肇論
免費

佛學論文集。東晉僧肇著。一卷(或作三卷)。其中心是論述并發展般若、三論空的中道思想。首篇為《宗本義》,從緣生無性談實相,概括全書大旨。后載四篇論文:一、《物不遷論》,論述了其“即動而求靜”的動靜觀。認為“求向物于向,于向未嘗無;責向物于今,于今未嘗有。于今未嘗有,以明物不來,于向未嘗無,故知物不去。復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謂昔物自在昔,不從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從昔以至今?!睆亩贸隽恕靶龒官仍蓝lo,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馬飄鼓而不動,日月歷天而不周。復何怪哉?”的結論。二、《不真空論》,論述了其“即萬物之自虛”的本體論。認為世界萬有皆因緣所生,有非真有,無非真無,故虛假不實謂之“空”。指出:“雖有而無,所謂非有;雖無而有,所謂非無。如此,則非無物也,物非真物。物非真物故,于何而可物?故經云:“色之性空,非色敗空””。三、《般若無知論》,論述了其“無知、故無所不知”的認識論。認為要認識佛之“真諦”不能依靠感性認識,理性認識也不起作用,只能依“照”(直觀)。指出“般若之能照”即在于其“無知”,“般若之所照”即在于其“無相”,“是以般若可虛而照,真諦可亡而知,……斯則不知而自知”。四、《涅槃無名論》,分十九章,以一問一答稱一折一演,論述“涅槃”既無生滅,亦無名相,絕非名言所能表述。該書注疏本頗多,主要有晉惠達《肇論疏》三卷,唐元康《肇論疏》三卷,宋遵式《肇論疏》六卷、《肇論疏科》一卷,宋曉月《夾科肇論序注》一卷,宋文才《肇論新疏》三卷、《肇論新疏游刃》三卷,明德清《肇論略注》六卷。

僧肇 ·國學 ·1.8萬字

最新章節 第6章 涅槃無名論 2015-12-27 06:53:28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南市| 怀集县| 皋兰县| 辽源市| 页游| 稻城县| 武强县| 筠连县| 寻甸| 许昌市| 离岛区| 石城县| 秭归县| 云梦县| 铜鼓县| 得荣县| 灵台县| 额敏县| 长沙市| 平昌县| 嵩明县| 子洲县| 平安县| 乐亭县| 扎鲁特旗| 涿鹿县| 秀山| 巴塘县| 揭东县| 安仁县| 蚌埠市| 海阳市| 昌乐县| 萍乡市| 永仁县| 疏附县| 巴中市| 石景山区| 德昌县| 杭锦后旗| 尼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