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化書
免費

五代譚峭著。道教哲學著作。六卷,即:《道化》、《術化》、《德化》、《仁化》、《食化》、《儉化》。凡一百一十篇。《嘉興府志》及宋道士陳景元(碧虛子)《化書后序》載:峭著《化書》成后,求南唐大臣宋齊丘為序問世,齊丘遂據為己有而序之,題名《齊丘子》,后經康末道士陳摶揭露,始得糾正,改題為《譚峭化書》,即《化書》。其中或有宋齊丘增處。在對治亂原因和救世之道的探求中,體現出把道家理論與儒家思想相結合的傾向。提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道”于體言“虛”,于用言“化”。“道之委也,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生而萬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氣,氣化神,神化虛,虛明而萬物所以通也”(《道化》)。有形的萬物始源于虛又還原于虛,杳無的虛既是萬物的本原又是萬物的歸宿。認為“食為五常之本,五常為食之末”(《鴟鳶》),道德教化的實施必須以人民衣食溫飽的滿足為前提;對統治者奪民之食表示極大憤慨,認為這是天下重大的“不平”、“不義”(《七奪》),“非兔狡,獵狡也;非民詐,吏詐也”(《太和》)。人民備受剝削壓迫,走投無路時必然奮起反抗,統治者是禍由自取。提出“能均其食者,天下可以治”(《奢僭》),向往君主與百姓共同勞動,完全平等的“太和之化”(《螻蟻》)的理想社會。其思想具有要求改變現狀的強烈意識和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但有平均主義觀念的局限。收入《道藏》、《寶顏堂秘籍》等。

譚峭 ·國學 ·1.4萬字

最新章節 第6章 2015-12-25 15:12:37
龍門心法
免費

道教書名。該書是明末清初全真道龍門派律師王常月所撰。此書原是他在北京白云觀六次開壇傳戒時的講稿《心法正言》,后由其弟子邵守善,詹守棒作跋,法孫詹太林、元孫唐清善編纂而為《龍門心法》。該書是清朝以后在全真道中影響最深刻、最廣泛的一部道書。正可謂“龍門七代家風,告諸大眾”。(《龍門心法序》)《龍門心法》共二十講。一、皈依三寶;二、懺悔罪業;三、斷除障礙;四、舍絕愛源;五、戒行精嚴;六、忍辱降心;七、清凈身心;八、求師問道;九、定慧等持;十、密行修真;十一、報恩消災;十二、立志發愿;十三、印證效應;十四、保命延生;十五、闡教弘道;十六、濟渡眾生;十七、智慧光明;十八、神通妙用;十九、了悟死生;二十、功德圓滿。該道書特別強調修道者必須皈依“道經師”三寶及“戒行精嚴”。以戒為例:說這個“戒”字,“是降魔之杵”、“是護命之符”、“是仙丹寶筏。并說“戒律就是玄都禁約,乃三清上圣所定科條”。(《戒行精嚴》)所謂皈依三寶,即用宗教道德以制身、心、意,從而忍耐行持,始終不變,明暗如一,久契真道,以脫生死。總之,《龍門心法》使教義由偏重內丹清修而轉向以嚴守清規戒律為主的修持方法,被后世說這是全真道的又一次演變。

王常月 ·國學 ·5.4萬字

最新章節 第13章 2015-12-23 10:59:48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雅县| 镇原县| 仁化县| 景德镇市| 万全县| 冕宁县| 云南省| 裕民县| 鹿泉市| 五常市| 大新县| 泽州县| 北宁市| 萍乡市| 新田县| 正阳县| 巨野县| 大余县| 建湖县| 宝应县| 建湖县| 陵川县| 浦江县| 卢龙县| 盐津县| 罗田县| 太和县| 文安县| 邻水| 芜湖县| 汾阳市| 桐梓县| 阜宁县| 拉萨市| 邵阳市| 肇源县| 会同县| 绍兴市| 堆龙德庆县| 镇安县| 桦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