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蘇齋類集
詩文別集。二十二卷。明袁宗道撰。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前后刊刻。《白蘇齋類集》按文體編次,前有姚士麟《白蘇齋類集序》一篇。正集包括古詩類二卷,今體三卷,絕句一卷,館閣文類二卷,序類二卷,志狀祭文類三卷,記類一卷,箋牘類二卷,說書類三卷,雜說類三卷,共計二十二卷。袁宗道的詩歌清潤和雅,平穩清秀,很接近白居易、蘇東坡那種平易暢達的風格。集中詩歌的數量不及散文多,成就也不及散文高。他的文章有一種溫文典雅,雍容和平的氣度,有較強的館閣氣,這同他供職翰林院不無關系。他的詩文求新求異,不落舊套,給人以清新和煦之感。但由于他受禪學影響較深,所以其作品常表現出一種與世無爭的淡遠情趣。總的說來袁宗道的文學成就不及他的二弟袁宏道和三弟袁中道。《白蘇齋集》曾刊刻多次。袁宗道在世時已有刻印,他逝世后書坊又陸續刻印過。原中央圖書館所藏劉氏嘉業堂藏書《白蘇齋類集》二十二卷,應是袁宗道最早最完全的詩文刻本,此書每卷前有“弟宏道、中道參校”的字樣,當是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或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前后的刻本。《千頃堂書目》和《明史·藝文志》都著錄袁宗道《白蘇齋類稿》二十四卷,但此本未傳。明天啟、崇禎年間也有刻本。清光緒七年(1881年)公安繼善堂重刻本《白蘇齋類集》為十八卷,封面題為《白蘇齋集》,有光緒七年袁照跋,此本與嘉業堂藏本略有出入。后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錢伯城標點本。
·14.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