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佛說盂蘭盆經
免費

梵名Ullambana-su^tra。全一卷。西晉竺法護譯。又稱盂蘭經。屬方等部經典。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冊。內容記述佛陀之大弟子目連,因不忍其母墮餓鬼道受倒懸之苦,乃問法于佛,佛示之于七月十五日眾僧自恣日,用百味飯食五果等供養十方佛僧,即可令其母脫離苦難。依本經之說所行之盂蘭盆會,已普遍流行于我國民間,而有益于民間之孝行。宗密之盂蘭盆經疏,即強調本經特具孝子報恩之思想,與調和中國人倫與佛教間關系之性質。本經之同本異譯經為報恩奉盆經,譯者不詳,又稱報像功德經。又法苑珠林卷六十二所述之大盆凈土經,或亦為異本。此外,歷代三寶紀卷六、武周刊定眾經目錄卷九、開元釋教錄卷二等皆載本經之譯者為西晉竺法護;然或謂本經為偽作,指其內容與翻傳等無不有待商榷,出三藏記集卷四即記載本經譯者不詳。蓋“倒懸之苦”印度自古即信之,未可遽斷本經為偽;若自經文揣摩,并與異本相較,則經文中可能有若干釋者所附加之語句。本經之注疏頗多,較著者有吉藏之盂蘭盆經疏一卷、慧凈之盂蘭盆經贊述一卷、宗密之盂蘭盆經疏二卷、智旭之盂蘭盆經新疏一卷、元奇之盂蘭盆經略疏一卷、高辨之盂蘭盆經總釋一卷等,計六十余種。

(西晉)竺法護 ·國學 ·903字

最新章節 第1章 2015-12-07 17:27:31
天地八陽神咒經
免費

亦稱《八陽神咒經》。中國人假托佛說所撰經典。作者不詳。一卷。本經認為天地間只有人最勝最上,貴于一切萬物。人之身心即是佛法器,亦是十二部大經卷。因此,人應當識心見性,修善背惡,以求解脫。經中論及殯葬,認為無須擇吉日,選墓穴;論及婚嫁,認為乃陰陽自然之理,天之常道。經中又宣揚持誦本經之功德,謂“八陽”意為“明解”,即明解了別八識因緣。主張以八識為經,八陽為緯,經緯相交,以成經教。歷代大藏經收有西晉竺法護譯《八陽神咒經》,但與本經內容大異。本經未為中國歷代大藏經所收,敦煌遺書中有收藏。《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二八《偽妄亂真錄》中,載有《天地八陽經》,一卷。卷末題云:“《八陽神咒經》,與正經中《八陽神咒》義理全異。此說陰陽吉兇禳災除福法。八紙。”所指應即此經。日本《卐字續藏》收有此經,題作“唐義凈譯”。然歷代經錄中的義凈譯經錄內無此經。敦煌本題名下作“玄奘法師奉敕譯”,然據歷代經錄,玄奘亦未譯此經。本經內容與中國儒道兩家相通,應為中國人假托佛說所撰偽經。日本《諸阿阇梨真言密教部類總錄》卷上載有此經,作:“《天地八陽經》,一卷。梵釋闕本,今有。錄中載之。”證實此經曾東流日本,則《卐字續藏》所收之本或源于此。敦煌出土后,日本《大正藏》將敦煌本與《卐字續藏》本互校后,收入第八十五卷,仍題作“唐三藏法師義凈奉詔譯”。

佚名 ·國學 ·4177字

最新章節 第1章 2015-12-27 05:46:56
百喻經
免費

全名《百句譬喻經》,《百喻經》為其簡稱。編撰者是古印度僧伽斯那,他從《修多羅藏》等12部經中輯抄出近百個寓言譬喻故事,藉以宣揚大乘教義,如因果報應、八正道、布施持戒等。譯者求那毗地,中印度人,是僧伽斯那的弟子。他在南朝齊建元初年(479——482)來華,在建康(今南京)將《百喻經》譯成漢文。此書在南北朝時曾一度被禁。魯迅于1914年將此書校正斷句,在南京金陵刻經處舍金梓書100部,分贈友人。其后又對日本翻刻的高麗藏本與刻本進行校勘,糾其舛誤。《百喻經》每則寓言之后,附有一段佛教訓誡,語絲社社員王品青對《百喻經》加以校點,“愛其設喻之妙,因除去教誡,獨留寓言”,使此書成為頗有文學價值的寓言作品。又因這部經末有“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癡華鬘竟”之語,據此恢復舊稱《癡華鬘》。魯迅在為此書的題記中說:“嘗聞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國藝文,往往蒙其影響。即翻為華言之佛經中,亦隨在可見。”此于書1926年6月由北新書局出版。《百喻經》原來只收九十八喻,魯迅在題記中推測:“嘗稱百喻,而實缺二者,疑舉成數,或并以卷首之引,卷末之偈二事也。”至于書名回復舊稱《癡華鬘》,有多種解釋。華鬘,即花環,印度教徒常給人戴在頸上以示祝福。癡華鬘,即給癡者戴上花環(書中多數故事是說愚人蠢夫的),以祝福他們聰明穎悟,正符合編撰者啟人心智的寓意。書中許多故事與中國寓言笑話相近,如《乘船失?喻》與《呂氏春秋·察今》所載的“刻舟求劍”故事相仿。《醫治脊僂喻》影響了明代江盈科《雪濤小說·催科》和清代石成金《笑得好》中的“醫駝背”的故事寫作,從中可以看出中印文化的交流。

(南朝·齊)求那毗地 ·國學 ·2.1萬字

最新章節 第6章 2015-11-10 18:02:44
武林舊事
免費

風土類筆記。十卷。宋末元初周密撰。約成書于元朝初年。武林是古杭州的別稱。本書仿照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的體例,全書分立七十一目,記錄了南宋王朝湖山歌舞,靡麗紛華的景象。書中既有皇宮慶壽、郊祭、大赦、圣節、公主下嫁和乾道、淳熙年間三朝授受、兩宮奉養等朝廷典禮和宮廷生活的實錄,又有四時節序中元宵賞燈、花朝節、祭掃、浴佛、乞巧、重九、賞雪等民情風俗的描述,還詳細描繪了臨安城的宮殿、樓臺亭榭、郊廟寺觀等都市建筑和景色奇麗的西湖山水;記載了乾淳教坊樂部、官本雜劇、瓦子百戲、各色伎藝以及市鎮上各種手工業、酒樓、歌館、商店等。行文簡要而富于文采,《四庫全書總目》稱譽它“耳聞目睹,最為真切”。為研究南宋史和杭州史提供了豐富的史料。其中如“官本雜劇段數”、“乾淳教坊樂部”、“諸色技藝人”等節,共記述了教坊樂部和民間有名可考的著名藝人九百八十余人,官本劇目二百八十余種,很多地方還注明了藝人的籍貫、性別和演技特色,是研究南宋戲曲史的珍貴資料。《武林舊事》入明以后才有刻本,明人刻本往往隨意刪除,所以卷數各有不同。現存主要版本有:明正德宋廷佐六卷本;明嘉靖陳珂翻刻六卷本;明《寶顏堂秘笈》十一卷本;清代有《四庫全書》十卷本;乾隆年汪日菼夙夜齋十卷本;《知不足齋叢書》十卷本;《武林掌故叢編》十卷本等。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于一九五六年,浙江人民出版社于一九八零年,西湖書社于一九八一年,中國商業出版社于一九八二年均有標點本出版。

周密 ·國學 ·6.5萬字

最新章節 第11章 2015-12-27 01:12:47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塔城市| 当涂县| 万山特区| 德格县| 徐水县| 资兴市| 东城区| 赣榆县| 凭祥市| 特克斯县| 清流县| 安塞县| 青龙| 涞源县| 武强县| 阳原县| 四子王旗| 巨野县| 博白县| 社旗县| 丹棱县| 申扎县| 织金县| 南开区| 皮山县| 德庆县| 宝丰县| 桓台县| 汶上县| 永修县| 沽源县| 镇远县| 永嘉县| 石林| 安阳县| 安龙县| 宝山区| 田阳县| 贵阳市| 阳原县| 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