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 秘傳劉伯溫家藏接骨金瘡禁方
- 佚名
- 9311字
- 2015-12-26 15:44:00
論治法
凡跌打損傷跌仆,男人傷上部易治,下部難療,以氣上升故也。女人傷下部者易治,上療,以血下降故也。凡傷須驗在何處,按其受傷深淺,明其受毒久新。男子氣從左轉屬陽,女于血從右轉屬陰,須辨明氣血之分為最要。傷前體者死速,傷背肩者死緩;傷左邊者氣促面黃浮腫,傷右邊者氣促而面少血。其死癥,痰多者死,眼白者死,唇吊者死,失枕者死,糞者死,口臭者死,斜睹者死,氣響者死,喘急胸高者死,耳鼻赤急者死,飲食不進者皆屬死癥也。
續筋方
先將斷筋湊好相對,用旋復花汁涂之,仍用搽敷包好。
取箭頭入骨肉方
用巴豆、蜣螂同搗敷之,少頃發癢可取。
用藥歌
阿膠兮女人圣藥,藕節吐血之良方。炒蒲黃嘔血可用,骨斷兮須求土鱉。姜黃破血能止瘀血賴丹皮蘇木。大黃便閉而可行,生地黃善生新血。破風不醒 一味,跌打后忌姜蔥麻油。瘡不斂象皮血竭,古錢三七為仙藥,延胡索號曰神品無差。手損兮桂枝急用,瘀血在腸桃歸須下。散腫兮荊芥為美,止痛兮滴乳堪夸。頭頂引以川芎,足損須用牛膝。補血止血兮姜,消血積三棱莪術。理腰傷兮炒杜仲,旋復花續斷療筋,見腫消能除青腫。橄欖灰止血尤良,柿霜餅血流者無殃。烏藥二香順氣之良,金刀澤蘭跌仆無雙。后人若問作歌者,卻是漢庭張子房。
脈診
凡欲識跌打重傷死生,必先察其六脈,起者生,遲細者生,洪大者死;堅強者生,小弱者死,大者二十日死。若命脈和緩關脈實,雖傷重不妨命,脈虛促雖輕亦死。
辨生死
凡跌打傷有不治者五,不知痛癢兼發戰者,一不治也;天柱骨折及太陽二穴傷者,二不治也;小腹帶斷心傷破陰囊穿者,三不治也;傷食喉,四不治也;汗出如油盡力叫喊者,五不治也。凡人手足俱有兩脛,若一脛斷者可治,兩脛俱斷者,則不治。大抵骨碎與斷,要看明傷處平正如何,凡骨低是骨不曾傷,左右再看方知傷處,先須拔捺端正,方用外藥。凡認傷處則骨頭平正,便見左右損處,則相度骨縫,仔細捻捺骨歸舊處。頂門雖破骨未入內,可治。
凡耳后受傷不治。食飽受傷三日不死可治。心胸緊痛,青色未裹心,此乃偏心受傷,可治。
男子兩乳受傷,可治,宜急救之,若女人則不治。腹內受傷吐糞者不治。凡氣出而不收兼眼不閉者,不治。凡腎子受傷入腹者不治。正皮破未入腹者可治。正心口青腫者不治。挾脊斷者亦不治之癥也。
拔捺法
凡手腕出骱者,醫人用左手仰掌托捻被傷手臂,又用右手在下節手近處骱一把,拿定其退縮,盡力一扯,即入故位,方服接骨丹,仍貼膏藥。凡肩臂脫骱者,令患者低處坐定,自用兩手叉定抱膝上,將膝借力一扯,視其臂隨手直前輕輕放兩手,就入骱,方服接骨丹,仍貼膏藥。凡肩胛骨出,用椅當圈住脅,又用軟衣棉被鋪好,再令人捉住,兩手伸卻,墜下手腕,絹布縛之。凡肩井骨在脅下有損,不可夾縛,須捺平正妥貼,以黑龍散敷絹布包好,脅骨亦如此。凡手骨出,須看如何出,若骨向左者,須向右捺入骨,若向右則向左邊捺入。
凡腦骨碎,輕輕用手捺平正。若不破,用烏龍散;若破,則用桃花散填口,以絹包之。不可著風水,犯之則破傷風。倘在發內,宜剪去發敷藥。凡跨骨從臀上出,可用人挺定援伸,方捺入。若跨骨從襠內出,則不可治矣。凡傷重者,大概要拔伸捺正,或取開捺正,然后用桃花散、黑龍散,再夾縛。大抵拔伸要近處,不可覆在第二節骨上。凡拔伸全要相度左右骨如何出,或當正拔伸者,或當斜拔者,凡拔伸或用一人,或用三人,要看傷勢輕重難易如何。
修整法
凡骨跌折又出肉外,折處兩頭必如鋒刀,或長短不齊,不能復入,用麻藥麻定方用銼之用小鋸鋸齊,然后按入。方用敷藥及膏,外加棉紙數層,再以粉板夾好,過一二日換膏藥,日進接骨丹兩服。若遇熱天用清茶洗凈,勿令阻氣。若脛骨別出在內者,難治,在外者,用手法推入舊處,方服藥。凡跌打腫處,患者不肯令人著手摸者,又腫硬難辨肉內骨之碎否,必須以麻藥服之。然后用手捻其腫處,如骨肉有聲即是骨碎,以刀割開,如有血出,再用止血散,并麻藥麻住,然后取出碎骨,以別骨補好,膏藥貼之,外用油紙包好,與淡鹽湯一杯服之,待醒后再服接骨丹藥。凡陰子跌出有血者,先用桃仁散止血,以線縫好,再以膏貼之,傷一月內尚可正理,久則難治。
夾縛法
凡夾縛,夏二日、冬四五日解開,用溫水洗去舊藥,洗時不可驚動傷處,仍用黑龍散敷平處骨碎皮不破,可用黑龍散貼敷夾縛,若曲折處其勢不可夾縛,恐愈后不能伸曲,可用黑龍散敷貼以便曲伸。凡跌破以末藥敷口,又用傘紙包好,再用杉木皮縛定。凡夾縛,用杉木皮如指闊,四邊排勻,方用繩扎緊三五道,宜粗。如縛指須用苧麻,若杉木皮用尿浸過方用凡腳膝蓋骨乃另生者,如跌碎或跌出者,當用物做成一箍,如蓋骨大蓋在上面,以長帶縛定,外用護膝,又縛如日去之。
醫治法
凡重傷必用藥水洗過敷藥,輕者不洗亦可。凡腹破腸出者,醫得其法,一日不死,醫者麻油搽手,然后送腸納入。倘若腸出外風吹而腸脹干不入,即將麻油搽腸滋潤,又用一人托住其腸,再用一人暗含冷水一口,當面一噴,其人必驚,而托腸之人要乘勢將腸一推推入,自然收好,即捻定傷口,用銀絲或絲線縫口。先用止血散,后貼收口膏藥,少頃腹內作響乃腸復位。腸雖歸復內中,傷否目力難知,即取火酒一小杯,令患者飲之,使人嗅其傷處,若聞火酒氣味,其傷不可治矣。線縫時不可露一毫針,孔如稍露亦不可治,慎之,凡頭顱骨破碎,雖白漿流出,不在太陽穴邊可治,用上部末藥倍加黃荊子,或有孔血出不止,先用血見愁杵爛搽上,日換二次,孔小貼膏藥,孔大則搽三日見紅色,見紅色加收口藥,加在膏藥上貼之。
凡出血用桃花散,不止可用三七塞之,另圍桃花散。凡骨碎筋斷皮破,破處俱用桃花散涂四邊,縫好以黑龍散敷之。
凡打后作痛,宜用大黃五錢,桃仁三錢,杏仁三錢,歸尾一錢,甘草梢五錢,酒煎空心服。凡大小便不通,用通理湯或川芎蘇木湯。
宜忌類
凡渾身無故作痛,宜服排風湯。凡服傷損藥,須忌生冷、牛羊一切發物,服藥必乘熱服血行運而骨易接。凡跌打處痛腫,此是血凝住,宜用熱藥湯洗之,外敷黑龍散。凡皮里有碎骨,宜用黑龍散,久骨自出。凡傷重宜服順氣散,不可遽服接骨丹藥等類。凡傷不拘輕重忌服草藥,犯之即取出不能如舊。凡跌打后大便不通,忌服接骨丹,炒藥熱爆又兼酒調,則反助火益勢,且服四物湯待其勢定。如大便不通宜用承氣湯加木通、樸硝以通為度,方服接骨丹。凡頂骨碎不可用草藥,宜以止血散搽之,內服上部末藥,又用鮮蟹、虎骨四兩、川芎五錢,用好酒煎服。凡傷處最忌布絹包,恐日后干血膠粘難以換藥,用油紙傘紙包好極妥安。
無藥處一時折骨,宜權用糯米飯加酒藥姜蔥同搗,熨斗熨熱包夾安好,內服老酒使血不凝,然后取藥醫治。凡正骨,骨整用烏龍散敷四圍,桃花散敷填瘀口,次用傘紙包好夾縛。
洗藥方
(骨斷皮破者,先用此藥煎湯洗,后方服麻藥) 赤芍藥(五錢) 延胡索(五錢) 當歸(三錢)(三錢) 蒼術(一兩) 荊芥(四兩) 外加防風、槐枝、花椒、蔥、艾共切片,每服用一兩,水五升,加荷葉二片煎八分,去渣淋洗。內服麻藥方,先用此藥麻倒,方可以刀割開。若血涌出,以桃花散止之,用外麻藥敷上,使患者不知疼痛,方可割至損處,又用桃花散圍敷割處,外邊再用收口膏藥貼好,與淡鹽湯服之。
內麻藥方
川烏(三錢) 草烏(三錢) 大半夏(五錢) 南星(五錢) 黃麻(一錢) 鬧羊花(九分,酒浸七次) 蟾酥(酒浸化,一錢) 芋艿葉汁拌藥曬干共為末,每服八厘。
外麻藥方
(名芋艿散)川烏(一錢) 草烏(一錢) 大半夏(三錢) 南星(三錢) 鬧羊花(一錢) 黃麻根汁 芋艿葉汁 蓖麻根汁 三葉汁拌藥曬干,須拌七次共為末,醋調敷割肉,或加雄黃少許,蟾酥五分。
桃花散
(止血) 古鍛石(一升,入牛膽內十七次) 大黃四兩(入銅鍋內炒至灰如花色,取出置地一夜而出火毒,研末填疼口并及四邊)。
黑龍散
(又名烏龍散) 穿山甲(灰炒,六兩) 丁皮(六兩) 當歸(二兩) 百草霜(五錢) 枇杷葉(去毛)五錢 共為細末焙收,用時姜汁調和,四邊油紙包好,杉木皮縛緊,服淡鹽湯,待醒來服調
調氣散
木香 烏藥 濃樸(姜制) 白芷 青皮 杏仁(去皮尖) 陳皮 前胡 蒼術(米泔水浸炒) 桔梗 甘草梢 加姜三片,棗二枚,水二鐘煎八分,空心服,次服接骨丹。
接骨丹
土鱉蟲(火酒醉死焙干,三錢) 自然銅(火 醋浸十四次,三錢) 骨碎補(去毛尖,五錢) 血炙,三錢) 當歸尾(酒洗,五錢) 乳香(去油,三錢) 沒藥(去油,三錢) 硼砂(二錢) 大半夏(湯泡三錢) 共為細末,每服一分,陳酒送下。
續筋丹
土鱉蟲 三七 血竭 龍骨 共為細末,用唾津調搽。
玉龍散
(又名接骨丹) 人中白一味醋 七次,研末用。
上部末藥
小川芎(五錢) 蔓荊子(二錢五分) 赤芍(四錢) 白芷(四錢) 歸尾(四錢) 以上共為細末,每服,加麻油炒黃荊子三分,若重傷加接骨丹三分,酒調飽腹服下。輕傷只用接骨丹一分。一方加升麻二錢五分、仙人紫五分( 、酒送蔥頭過服)。
中部末藥
杜仲(童便浸炒,五錢) 赤茯苓(六錢) 生地(六錢) 秦艽(六錢) 桃仁(三錢) 紅花(三錢) 延索(六錢) 歸尾(八錢) 赤芍(五錢) 紫荊皮(酒拌炒,一兩) 共為末,每服一錢,加炒荊子五分,若重傷加接骨丹五分,輕傷加接骨丹三分,酒調,半饑飽送下。又一方去延胡 白芷 紫荊血梗 桃仁 紅花 加甘草 黃 陳皮 白術 血里梗 臨服沖入炒黃荊子五錢、仙人紫八分,一日兩服,姜過口。
下部末藥
牛膝(一兩) 黃荊子(炒,一兩) 當歸尾(八錢) 防風(七錢) 獨活(七錢) 赤芍(六錢) 秦艽(六錢)共為細末,每服一錢五分。若重傷加接骨丹八分,輕者五分,和酒送下。凡骨碎者以接骨丹加入,若骨不碎斷只用玉龍散加入。一方鐵線藤、防風、陳皮、白芷各等分,臨服加仙人紫一錢,日兩服,蔥白過口(前藥失記血里梗,無過山龍、黃荊子、紫荊皮)。
上部傷藥
川芎 陳皮 花粉 茯苓 白芷 當歸 蔓荊子 防風 赤芍 五加皮 黃麻花 甘草過山龍 或加升麻、 本、南星、威靈仙、半夏,姜三片,水兩碗煎服。
中部傷藥
杜仲 紅花 桃仁 防風 歸尾 官桂 甘草梢 赤茯苓 生地 赤芍 過山龍 枳殼或加破故紙、桔梗,水酒煎,半饑服。
下部傷藥
牛膝 肉桂 五加皮 生地 海桐皮 獨活 秦艽 赤芍 防風 防己 歸尾 甘草梢或加木瓜、濃樸、陳皮,水酒煎,空心服下。
止血草藥方
血見愁 三七 馬蘭頭 旱蓮草 共搗爛涂敷。
膏藥方
凡跌打骨碎皮破者不用。片香(二斤) 真麻油(一兩) 當歸(一兩) 紅花(五錢) 白芷(五錢) 川芎(三錢)蘇木(三錢) 杜仲(二錢) 破故紙(二錢) 木瓜(二錢) 牛膝(五錢) 羌活(五錢) 防風(五錢)荊芥(五錢) 續斷(五錢) 生地(五錢) 五加皮(二錢) 威靈仙(三錢) 大黃(一兩) 紫荊皮(五錢)麻黃(五錢) 發灰(五錢) 黃柏(五錢) 苦參(五錢) 黃氈(四兩) 細料藥:百草霜(四兩) 乳香沒藥 甘松 山柰 大黃各等分 再加蔥姜汁各四腕。
收口膏藥方
麻油(一斤) 川芎(一兩) 赤芍(一兩) 防風(一兩) 荊芥(一兩) 白芷(一兩) 大黃(一兩)黃柏(八(二錢) 天花粉(二錢) 黃丹(四兩) 水粉(四兩) 細料藥:珍珠 海螵蛸 血竭 龍骨 兒茶 輕粉 土鱉蟲共研細末,撒在膏上貼。
活血住痛散
肉桂 歸尾 甘草梢 川芎 杜仲 木瓜 虎骨 羌活 獨活 乳香 沒藥 白芷 生烏藥 水、酒各一碗煎,加童便服。氣喘加沉香,頭疼倍加川芎,虛汗加麻黃根、浮小麥、白術、黃 ,寒重加干姜,小便不通加車前子、木通。熱重加柴胡、梔子仁,笑不止加杜仲、破故紙,寒不退加人參、白芍、麻黃,胸緊加枳殼、桔梗,熱不退加蓬芥、梔子、薄荷,肚內有血塊加三棱、莪術、香附,語言恍惚暈去加朱砂、遠志,傷頭出血多加生地,嘔吐飲食不進加藿香、砂仁、丁香、半夏、若痛不進飲食加人參,口中血腥氣加阿膠,如不止用生丁香嚼之,口內吐出糞及食飽傷胃加丁香、草果、半夏、砂仁,如不效是腸斷出血,周身麻木,不知人事時或昏悶,加倍人參或獨用參湯亦可。
通利湯
大小便閉用。歸尾 紅花 桃仁 豬苓 澤瀉 木根 甘草梢 赤芍 桔梗 枳殼大黃 芒硝 車前子 姜三片,水酒煎服。
又方桃仁桔梗湯
桃仁(三十五粒) 桔梗 杏仁 大黃(煨,各七錢) 車前子 當歸(各五錢) 紅花 蘇木 芒硝(各五錢) 木通 豬苓 澤瀉(各三錢) 加姜三片,水酒煎服。
排風湯
肉桂 赤芍 白芍 川當歸 川芎 蘚皮 杏仁 甘草 獨活 防風 麻黃 白茯苓姜三片,水酒煎服。
陰紅湯
(治婦人傷,瘀血不散,腹脹大小便不通,悶亂欲絕,用此藥。待瘀血盡后方用前藥)阿膠 發灰 沒藥 酒煎加童便服。
尋痛散
(骨斷折可常服,閃腰亦可服) 乳香 沒藥 木香 川芎 歸尾 杜仲 肉桂 續斷虎骨(炭火 ,火酒淬) 古銅錢(火 醋淬七次) 共研細末,每服酒調服兩匙。
紫金散
(骨不碎折者可用) 紅肉消 骨碎補 無名異(醋拌) 續斷 歸尾 牛膝 桃仁 蒲黃牡丹皮 川芎 杜仲 蘇木 紅花(各等分) 共為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麻黃散
(治破傷風發寒熱) 肉桂(三分) 干姜(四分) 麻黃(去節,一分) 半夏(姜制,七分) 陳皮(八分) 蒼術(五分) 桔梗(七分) 川芎(七分) 枳殼(七分) 姜三片煎服。
消風散
(治破傷風牙關緊閉) 川當歸(一錢) 川芎(八分) 南星(五分) 甘草(七分) 防風(七分) 陳皮(分) 羌活(一錢) 半夏(五分) 白芷(八分) 芍藥(八分) 升麻(一錢) 桔梗(五分) 加生姜三片煎服。
又方 皂角末吹鼻內,男左女右。
又方 杏仁泡去皮尖,搗爛,火酒調敷患處。
又方 蘿卜葉搗爛包破處。
龍骨散
(治跌壞醫好后筋不伸) 雞骨節 虎骨節 犬骨節 龍骨 海桐皮(各八錢) 共研末入下部末藥,內加牛膝(炒,二兩) 黃荊子(二兩) 續斷(八分) 秦艽 羌活 川當歸(各六錢)
寬筋湯
(治前癥日進一服) 肉桂 牛膝 姜黃 黃 白茯苓 獨活 海桐皮 川當歸 川斷生地 酒煎,空心服。
內麻藥方
川烏(一錢) 草烏(一錢) 雄黃(二錢) 蟾酥(七分) 芋葉(七分) 半夏(一錢) 黃麻花(五分)共為末敷肉上。
宜忌類
跌傷陰囊方
古銅錢 油胡桃共為細末,陳酒送下。
千金丸
專治跌打損傷,血氣攻心,作痛作悶;或產后惡露不盡,腸中如刀刺;或月經不通,小塊,瘀血久成痞塊。用童便半盅,水半盅,共煎七分,少頃再進一服,惡血自下。男子受刑悶,童便,好酒送下。小腸疝氣,赤白痢疾,用米醋合煎三滾,加水一盅,再煎七分,溫服。蒲黃(炒,一兩) 五靈脂(醋炒,一兩) 延胡索(一兩) 木香(五錢) 共為末,醋糊丸,重者五錢,輕者三錢。
秘傳接骨君臣散
(黃末藥,此系葉寶太家傳秘方) 白芷 川芎 桂枝(酒拌) 杜仲(酒炒) 牛膝(酒炒,各三錢) 續斷(酒洗) 防風(各二錢) 防己(二錢) 獨活 秦艽(各五錢) 甘草梢(一錢) 木瓜(一錢)花粉(二錢) 共為末。又將牡丹皮五錢、姜黃一兩為末,另加明黃末配延胡索六錢、骨碎補四錢、生地五錢。
紫金散
(紅末藥) 紫金皮一味,醋炒為末。
黑神散
(黑末藥) 黃荊子(香油炒為末,瓷瓶收貯),黑末藥名桃紅散,痛甚加乳香(炙)、沒藥(炙)、血竭共研。
灰末藥
(名接骨丹與前方同) 土鱉蟲(火酒醉死,焙干,一錢) 骨碎補(去毛,一錢) 自然銅(醋四次,三錢) 血竭(炙,三錢) 歸尾(酒浸,五錢) 乳香 沒藥(俱炙) 半夏(湯泡,三錢) 白硼砂(二錢) 共研細末收貯。新瘀血攻心加巴霜、大黃末,每服一分,酒服。
玉龍散
(白末藥,骨不斷者可用) 人中白一味,醋 研細用。
凡跌打損傷,不甚傷,骨不斷碎者,用黃末藥八分、紅末藥六分、黑末藥八分、桃花散五分、白末藥二分、姜五錢,蔥白五莖取汁入酒內,加麻油兩匙調服,外貼膏藥。
凡跌打重傷,骨碎折將危者,先用灰末藥一服,大黃,用灰末藥一分發黃末藥,加巴霜黃末調下五分。瘀血盡后去巴霜、大黃,用灰末藥一分發黃末藥八分、紅末藥六分、桃仁末五分,酒調下。
上部傷藥
(凡頭破見髓俱可服) 川芎 白芷 桔梗 羌活 防風 川當歸 赤芍 或加黃荊子、生地、五加皮、甘草,或加升麻、 本、南星、花粉、蔓荊子,再加姜三片,水酒煎服。
中部傷藥
(凡手、腰、遍身傷俱可用) 杜仲 桂枝 紅花 桃仁 烏藥 姜黃 甘草 丹皮 生地赤芍 歸尾 續斷 秦艽 加皮 或加補骨脂,姜三片,水酒煎服。
下部傷藥
(凡腿足傷俱可服) 牛膝 獨活 海桐皮 肉桂 防己 歸尾 赤芍 甘草梢 五加皮黃續斷 生地 丹皮 防風 紅花 姜三片,水酒煎服。凡痛甚加乳香,沒藥三部同用。
桂枝湯
(凡傷手者用) 桂枝 歸尾 獨活 赤芍 靈仙 防風 陳皮 紅花 生地 防己 五加皮 赤茯苓 水酒煎服。
海桐皮散
(傷足用) 歸尾 赤芍 生地 防風 陳皮 木瓜 牛膝 防己 赤茯苓 肉桂 五加皮天花粉 海桐皮 水酒煎服。
蔓荊散
(治跌打傷壞眼目,瘀血脹腫,疼痛難忍) 升麻 白芷 川芎 蔓荊 本 甘草 木賊生地 紅花 當歸 白術 水酒煎服。
杏仁散
(治跌打瘀血在腹肚內作痛) 生地(五錢) 桃仁(去皮尖,二錢) 杏仁(去皮尖,二錢) 歸身(一錢) 甘草梢(五錢) 水煎服。如不散,加柏子根三錢,再服。
車前散
(治跌打后大小便不通) 木通 車前 大黃 樸硝 甘草梢 歸尾 生地 桃仁 紅花芍藥 枳殼 天門冬 水酒煎服。
麝香膏
(骨碎皮破者不用) 紅花 白芷 桃仁 牛膝 歸尾 桂枝 杜仲 續斷 獨活 防風地荊芥 大黃 五加皮 靈仙 紫荊皮 苦參 黃柏 發灰(各三錢) 蔥姜汁(各三碗) 黃占(二兩) 百草霜(一兩) 細藥:麝香 沒藥 麻黃(各三錢) 同研入膏攤貼。
收口膏
(皮破者可用) 大黃 黃連 黃芩 苦參(各一兩) 白松香(二斤) 白醋(四兩) 麻油(十兩)節(五錢) 先用麻油七兩,留三兩,看膏老嫩加減;將大黃、草節五味切片,入鍋內略炒取起,將松香溶化,入炒過藥片同熬,滾久以麻布濾去渣。絞布須長六尺,使人牽扯,又用凈水一缸,絞油須內水,將膏在水中扯成塊,取作三、四塊,仍漸漸入鍋內溶化,其膏帶水氣,油化必盛滿鍋,鍋必用大者方妙,倘鍋小、火急、膏滿,急用大扇扇之自定,切不可以水潑,恐傷人。直待油化紅黃,漸漸化盡,其澄清如鏡面可照人,方成膏。又須滴入水中,試老嫩如何,以膏貼手,不粘肉為度。老者加油,嫩者加松香,看老嫩得宜。以篩過百草霜,收到膏再加細藥:土鱉蟲(一兩) 海螵蛸(煮七次) 兒茶 血竭 龍骨(各五錢) 珍珠(一錢) 象皮(,五分) 乳香 沒藥(各一錢)
藥酒方
(治跌打損傷) 川當歸 赤芍 川芎 牛膝 杜仲 紫荊皮 何首烏 威靈仙 肉桂沒藥 姜黃 虎骨 獨活 海桐皮 五加皮 生地 烏藥 桃仁 紅花 丹皮 續斷 防甘草梢 干姜 秦艽 防風 羌活 落得打 三七根 地鱉蟲(各五錢) 以絹袋盛之瓶內,加好酒二十斤,隔水煮三枝香取出,早晚服之,每日二次。
內麻藥至寶方
凡俗整骨,必先用麻藥將患者麻倒,不知疼痛,方可用利刀割開取出碎骨。若血出來,桃花散止之。若有微痛再用外麻藥,方可挫鋸修治整理。如有缺欠,以他骨補之,又上續筋丹。割處用桃花散圈,割處用收口膏藥貼好,方以淡鹽湯服,又服一捻金。內外麻藥方,俱在前查用可也。
一捻金
川當歸 骨碎補 生地 牛膝 五加皮 放杖行 桃仁 紅花 羌活 獨活 防風 桔虎骨 龜板 肉桂 靈仙 甘草梢 杜仲 川芎 黃荊子 夫功皮 乳香 沒藥 赤芍 烏藥落得打 上藥共為末,每服三錢,酒調下。
血竭散
(治跌打傷,血從口出) 干荷葉 發灰 茅根 韭根 血竭 上各等分,酒煎加童便。
宜忌類
跌打服熱過多轉生痰熱
甘草 肉桂 細茶 麻黃 杏仁 桔梗 荊芥 燈心 水煎服 如痰盛加半夏、桑白皮
附子湯
治傷損少愈轉癥傷寒,或陰或陽,宜進此藥。若四肢俱冷,是危癥也。若不受此藥,乃之癥。川芎 升麻 麻黃 木通 藿香 白術 紅花 歸尾 牛膝 砂仁 丁香(各一錢五分)紫蘇(二錢) 甘草(三分) 肉桂(五分) 附子(五分) 姜(三片,煨) 蔥頭(三枚) 水煎服,出汗為度。
損傷冒風四肢疼痛
川芎 桔梗 生地 歸尾 牛膝 紅花 白芷 紫蘇 麻黃 升麻 甘草梢 細辛 橘紅香附 赤芍 木通 肉桂 白術 加蔥姜酒調服。
黃湯
治接骨后日久無力不能行走。人參 黃 白術 枸杞 牛膝 續斷 肉桂 當歸(各等分) 甘草(三分) 水兩盅,煎八分,空心服下。
人咬傷方
栗子肉嚼爛敷之。
抓破臉皮方
用輕粉、生姜 自然汁調敷。
頭皮破出血不止方
用柿花搗爛敷患處。
跌傷風方
木瓜 甘草 銀花 蟬蛻 僵蠶 全蝎 穿山甲 防風 白芷 連芥 花粉 薄荷 黃柏草仁 黃芩 酒煎服。
又方 黃連 黃柏 黃芩 白蘞 梔子 雞尾灰 煎好加酒一杯服。
破傷風
用 草一味煎湯服,用酒煎服,名 酒。
勝金丹
肉桂(童便浸,二兩) 丹皮(酒炒,一兩) 歸尾(酒洗,七錢) 桃仁 紅花 赤芍 烏藥 延姜黃(酒浸,各五錢) 乳香 沒藥(去油,各一兩) 三棱 蓬莪術 續斷(酒浸,各三錢) 香附炒,三錢) 劉寄奴 澤瀉 紫荊皮 青皮 砂仁(炒,各三錢) 生地(酒浸,三錢) 木香(三錢)甘草(一錢) 射蟲(研白用,五分) 蒲黃(三錢) 蘇木汁酒 童便(各一碗) 大黃膏一碗,和藥為丸如圓眼大,癥重三丸,輕者一丸,須以大金箔為衣。頭傷川芎湯下,腰傷杜仲湯下,足傷牛膝湯下。上藥尋常酒下,孕婦忌服。
重傷方
桃仁 濃樸 枳殼 桂皮 生地 紅花 赤芍 乳香 沒藥 大黃 童便同酒煎服。若口吐血,須加側柏、丹皮、蒲黃。
一匙金
古文錢(醋 七次,大者一個) 地鱉蟲(一錢) 乳香 沒藥(各三錢) 人中白(五分) 五味和勻研末,紅甜瓜子(炒)與上藥配對,每服一匙酒下。
杖丹膏
大黃 黃柏 紅花 歸尾 續斷 蘇木 肉桂 獨活 銀花 白芷 丹皮 胎發 半夏 赤芍連芥 防風 生地 白芨 白蘞 骨碎補 麻油六斤,將前藥酒浸七日,入內熬至枯色,取起再熬至滴水成珠,以飛丹三斤收成膏。
火湯膏
細茶 乳香 沒藥 小狗骨灰(各一兩) 兒茶 樟腦 血竭 象皮(各五錢) 輕粉(二錢) 麝香(五分) 上共研,入膏攪勻,入瓦瓶內埋土中半月,方可攤貼。
又膏方
川烏 草烏 赤芍 白芷 白芨 烏藥 肉桂 紅花 骨碎補 蘇木 川芎(各一兩) 大兩) 紫荊皮(四兩) 麻油(三斤) 將藥切片浸七日,入鍋內熬至黑色,去渣,下姜汁、童便、蔥汁、苧根汁、金不換汁各一碗,再熬至滴水成珠,取起稱過如重三斤半,下飛丹一斤、水粉半斤,收成膏,加乳香、沒藥各七錢、麝香一錢五分,攪和冷收瓶內埋土中,半月取貼。
鐵布衫丸
乳香 沒藥(各一兩) 胎骨(二錢) 自然銅(醋 十四次,三錢) 地鱉蟲(焙末,五錢) 無名異洗,一兩) 每味共研細末,取用再加歸尾六兩,蘇木節四兩,好酒四碗,童便二碗入砂鍋內,慢火熬膏一碗,去渣,紅色砂糖半斤攪勻,入前六味為丸,如圓眼核大,辰砂為衣。每服二、三丸,好酒送下,未杖前服。有訣:鐵布衫丸沒乳香,胎骨蘇木自然良,土鱉無名蜜為丸,可救人間屈杖傷。胎骨丸服杖后傷,狗骨一條預收藏,收入瓦罐加醋熬,外用鹽泥固封良,以鹽和水泥密涂,文武火 三枝香。羊胎一個入罐中,外口須用鹽泥封,文武火 用心看,一枝香時用方同。獨腳將軍亦加醋,鹽泥封口入罐中,文武火 須用心,一枝香時與前同。取胎骨蜜丸焙末,各自收貯如下:
胎骨丸方
狗胎末(一兩五錢) 羊胎末(五錢) 三七末(一兩) 獨腳將軍末(一兩) 胎骨(二錢五分) 烏梢蛇送下,朝夕服。
杖丹服法
即用前下部末藥二錢,加落得打草三錢,空心陳酒送下,若先服藥,打無名異一錢五分(便炒不拘多少),極重者服此藥,膿血從大便出矣。
杖打煎藥方
濃樸(三錢) 枳殼(三錢) 歸尾(三錢) 生蒲黃(一錢) 桃仁(三錢) 紅花(一錢五分) 老酒煎,空心服,渣再煎,打極重者二、三服。
麻藥方
(此系不在《寶書》內) 鬧羊花(五錢) 川烏(二錢) 草烏(二錢) 大半夏(二錢) 川椒(二錢)胡椒(二錢) 共為細末,每服一分,陳酒送下,隨量飲酒,醒則藥力已退,即為麻汁藥。
雞鳴散
(治一切損傷,血積疼痛難忍) 一兩大黃七粒桃,五錢歸尾不相饒,細酒煎來雞鳴服,所有瘀血實時消。
傷元活血湯
(從高墜下,脅肋痛楚難禁,不省人事者用此) 活血花粉草柴胡,大黃川甲與當歸,紅花桃仁為細末,小酒煎來敗血催。
大承湯
(跌撲瘀血深入臟腑,昏沉不省者用此) 大承枳殼大黃硝,蘇木紅花濃樸草,木通當歸與陳皮,水煎服之果為寶。
調中二陳湯
(行過宜服此藥,調理補養) 理中陳腹半夏苓,芎歸防芍草 芩,檳桔二和青紅花,蘇木紫蘇木香烏。
奪命丹
奪命丹內樸硝黃,蘇木歸尾甘草良,陳皮肉桂紅花等,殼通乳沒共煎嗜。
活血通氣湯
活血通氣青陳芍,木香乳沒歸芎索,紅花丹參并桂枝,便酒同煎治跌磕。
跌打損傷危甚者用此
乳香 沒藥 紅花(各一錢) 土鱉蟲七個。共為末,重者一錢,輕者五分,陳酒送下,出度。若金器重傷后,或手足接骱后,筋骨雖愈而不能伸屈者,當用自然銅燜醋 淬十次亦用,陳酒送下,隨量飲可也,若不能伸曲者,飲服后能徐徐伸曲也。
藥酒方
紅花 當歸 生地 續斷 秦艽 蘇木 五加皮 桃仁 廣皮 烏藥 米仁 虎骨 蘇梗杜仲 牛膝 地骨皮(各五錢) 加廣木香(三錢) 好酒十斤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