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翼
四卷。明崔銑(1478—1541)撰,崔銑字子鐘,一字仲鳧,號后渠,又號洹野,安陽(今屬河南)人。弘治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因忤宦官劉瑾,出為南京稽勛主事。瑾敗、召還翰林,晉侍讀。后任南京國子祭酒,因上疏忤帝,勒令辭官,家居十六年。以太子立,起為侍讀學士,轉南京禮部右侍郎。其學以程朱為宗,抨擊王守仁之學不遺余力,斥王守仁為霸儒。著有《文苑春秋》、《讀易余言》、《彰德府志》等。此書前三卷曰《述言》,皆為語錄之類。后一卷曰《說象》,專論六十四卦象之義。他在自《序》中謂,退居相臺十年,非圣人之志不存,非《翼經》之文不闕,乃札記所明,稍修章句,名曰《士翼》。他在書中認為,理常聚而氣亦常聚,氣若散而理亦散,氣散則理無所附。性之所寓曰“心”,心之所具曰“理”。理即性,心乃發用此理亦即發用此性者。天命即為性,故物之理即吾心之理。因性即理,所以性乃仁義而已。但性有等,其原因在于氣。他在書中又認為,談理至宋人而精,然而滋蔓;講學至宋人而切,然而卻空;漢唐的小人易見,宋代的小人難知;漢唐的君子可信,宋代的君子當考;去《序》而言《詩》,背左氏而言《春秋》,必然荒謬。又認為,其世治者,其言公布于眾;其世興者,其論公布于朝;其世衰者,其論公布于野。公論不可一日而發。其言皆為講學家所深諱,而作者侃侃而談,直抒無隱,可謂皎然而不自誣其心。至于蕭何薦舉曹參為克己歸仁之語,雖然意有所寓,然而未免失當,乃白璧微瑕。有《崔洹野集》本,《四庫全書》本。
·4.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