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社會治理、是平安中國、法治中國的重要內容、本書多維度深入論述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深刻內涵、多側面展現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實踐、圍繞社會治理法治化這一主線論述法律與社會規范體系、鄉村治理、縣域法治以及檢察監督與社會治理相銜接等新問題、提出健全治理機制、深化基層法治的理論判斷與實踐方案、有助于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理解和應用。
石東坡主編 ·理論法學 ·22.9萬字
行政行為是行政法學尤其是大陸法系行政法學上所普遍接受和廣泛使用的法學范疇,也是行政法尤其是大陸法系行政法的核心。對行政行為的系統研究,幾乎需要行政法學的所有技術、涉及行政法的全部領域。本書寫作的指導思想,是努力實現行政行為原理的中國化。作者努力以我國實踐的需求來討論和研究行政行為原理,用經實踐檢驗而累積的經驗來校正自己在學說借鑒中的謬誤。這一努力是通過判例的運用來實現的。本書對歸納方法是與判例方法相結合加以運用的,通過“對事實上在司法上實踐過的東西進行描述”,歸納和總結當下的行政行為實然狀態。總體上說,本書的寫作不是基于立法主義而是基于解釋主義的立場展開的。在體系安排上,本書沒有采用教材式的寫作體例,而采用了從不同類別的行政行為,如具體行政行為、抽象行政行為、應申請的行政行為等分章專題式的論證方式。這樣一種安排,有利于了解本書的問題意識,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以及所取得的結論。為此,作者在每章前都簡單介紹了研究思路,每節后都有簡短結語。作者致力于研究“行政行為”20年,是在國內研究“行政行為”方面的專家,對“行政行為”從學說、制度和判例俄等方面進行系統闡述的國內專著,本書應該算是填補性的。
葉必豐 ·理論法學 ·34.6萬字
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成果。內容分七章,除第一章為導論外,其余各章分講了與事業單位改革有關的問題:事業單位改革與服務型政府、事業單位改革與民辦非企業組織、事業單位改革歷程、事業組織的法律地位、事業組織的組織形式和治理結構以及事業組織的監管等等。其中,第四章和第六章在論述問題時都重點運用了地方相關改革情況的調研報告,使論斷更加具有說服力。同時,這也是本書的一個重要特點。
何崢嶸 ·理論法學 ·21.1萬字
本書從建構與發展、制度與規范、文化與實踐、秩序與價值四個角度入手,選取各研究領域中極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對香港法律文化進行了深入探究。書中對香港的政法制度、法治發展、司法機構的起源等統領源流性問題進行了探討;對具體的部門法、相關法律中具體的規則、制度、實施等進行了探究;圍繞香港的司法文化、鄉規民約及具有代表性的制度實踐等展開研究;以代表性人物及精選個案為切入點,觀香港法律的實施及法律文化之演變。
何志輝 ·理論法學 ·25.8萬字
自《社區矯正法》《社區矯正法實施辦法》頒布實施以來,全國各地積極開展社區矯正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本書集結了各地社區矯正機構工作人員以及理論研究人員的59篇優秀論文,分為落實總則要求、執行人員、調查評估、監督管理、教育幫扶、特殊群體社區矯正、檢察監督、智慧矯正8個專題,其中落實總則要求專題又分為理論探討和總體實踐情況兩部分。本書緊緊圍繞各地社區矯正實踐工作進行深入研究,全面分析了我國社區矯正工作的現狀及面臨的困難,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我國社區矯正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參考與借鑒,推動社區矯正理論研究的進一步繁榮。
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主編 ·理論法學 ·39.4萬字
《應用法學評論》旨在搭建法學理論界與法律實務界之間的學術交流平臺,匯集我國應用法學理論與實踐領域的創新性優秀研究成果,以完善應用法學學術體系,服務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本刊聚焦應用法學的基本原理,法律實踐中的前沿、重大、疑難問題,以及法律制定、解釋和實施中所應遵循的原則、方法、技術和規律,提倡“小切口、深挖掘”選題。
張光君主編 ·理論法學 ·22.7萬字
法律解釋一直是法理學以致整個法學的核心問題之一,如何對法律進行解釋,并將解釋的結果應用到實踐中,是所有部門法不可回避的問題。但關于法律解釋的原理和方法,學界和司法實踐都有比較大的爭議。本書系統分析了法律解釋的一般理論,并著重對文義解釋、論理解釋等解釋方法進行了剖析。本書回應了當下法學和法律界對法律方法和法律解釋的認知與實踐需求,明晰了該領域研究的努力方向,深化了法律解釋的相關研究,并將法律解釋與司法實踐結合起來考察,具有積極的學術與實踐價值。
魏治勛 ·理論法學 ·29.4萬字
教義學民事訴訟法之展開》內容涵蓋既判力客觀范圍、訴訟標的、訴權、闡明、部分請求、訴的競合合并與請求權競合的關系、管轄規范中的混合規范、第2號指導案例的若干問題、與民訴法關系密切的法學方法論問題。該書特色在于:其一,既有對重要概念、規范的深度解析、闡釋,也有對“指標性”案例的全方位、嚴密的剖析。通過對真實案例的細致解析,澄清社科法學對法教義學的誤解。因而有鮮明的教義學特色。其二,致力于研究民事訴訟法上棘手的一些問題,例如在本土應如何界定訴訟標的、如何確定既判力的客觀范圍、如何看待既判力時間范圍(及其與“吳梅案”的關系)、釋明的基本準則何在、既有的訴權說是否真的不分伯仲,在現行法下是否真的沒有競合合并的生存空間等。并且就這些問題都提出了獨立見解。其三,既有對民訴法學問題的分析,又有對對相關法學方法論問題的探討。澄清了教義學與解釋論、立法論的關系,探討了在法教義學的討論中如何合理運用非法學學科的知識或文獻。
嚴仁群 ·理論法學 ·24.9萬字
當代中國刑法教義學經歷了政治化工具的教義學、作為解釋學工具的教義學及作為學科精致化工具的教義學三個發展節點。開展教義學研究需要警惕對德、日刑法教義學的過度路徑依賴,突破“移植教義學”研究瓶頸,自覺立足中國法律實踐觀照中國法律問題,在承繼與反思德國刑法教義學理論基礎上努力嘗試本土教義學理論建構。《中國刑法教義學的面向:經驗、反思與建構》即是一本嘗試建構中國本土刑法教義學理論的體系化的學術專著,也是一本致力于引入德國理論解析中國刑法中的爭議問題的創新之作。《中國刑法教義學的面向:經驗、反思與建構》將德國刑法教義學的基本理論與中國本土刑法教義學研究方法有機融合,充分應用于中國刑法總論的方向性、基礎性基本命題和刑法分論的多發、熱點、新型問題的研究中,為中國刑法情節犯、不作為犯、財產犯罪、網絡犯罪等問題困境尋找教義學上能夠證成的答案,為我國司法實務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論工具,也嘗試以中國刑法命題為試金石對德國相關刑法教義學理論進行科學性、適用性檢驗,并以此為基礎致力于探索建構中國刑法教義學的路徑與方案,不僅有鮮明的實踐意義,也有突出的學術價值。
王瑩 ·理論法學 ·25.9萬字
《自然資源特許權有償出讓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國有自然資源使用權配置研究”的終成果,共計十章。自然資源特許權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經特許取得的持續排他使用國有自然資源的權利。在范圍上,國有自然資源范圍的開放性決定了自然資源特許權是一個開放的權利概念,現行資源法上設定的自然資源特許權包括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使用水域、灘涂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以及無居民海島使用權、無線電頻率使用權等。在市場條件下,自然資源特許權是國有自然資源有償出讓和市場配置的對象。實現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和市場化配置,是我國國有自然資源配置體制改革的方向。但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和市場化配置涉及的問題有很多:哪些資源可以進行開發利用,哪些資源應以保護、修復為主;在可以開發利用的資源中,哪些資源可以設定為排他的特許使用和有償使用,哪些資源應由公眾共同使用、無償使用;在有償使用中,哪些特許權應當實行市場化的競爭出讓,哪些特許權宜以行政配置為主,政府與市場在特許權出讓中各自作用的邊界如何進行劃分和界定;我國國有自然資源的有償使用和市場配置面臨哪些體制與機制性障礙;資源特許權有償出讓如何平衡資源使用的效率與公平,如何兼顧自然資源的經濟性、生態性、社會性、公共性等多元屬性,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理論上的深入研究,需要通過改革不斷積累經驗,并終通過法律的立改廢釋落實。《自然資源特許權有償出讓研究》將圍繞市場條件下自然資源特許權有償出讓及其法律制度構建展開研究。《自然資源特許權有償出讓研究》主要是為自然資源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廢止和解釋提供理論依據和理論指導,為自然資源特許權有償出讓改革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提供對策或建議,推動自然資源特許權有償出讓制度化、法治化。同時,《自然資源特許權有償出讓研究》可以填補我國理論研究在這一領域的不足。自然資源特許權的有償出讓是一個跨越行政法學、民法學、資源與環境法學等部門法學的課題,又都不是各學科關注的重點和主要的研究對象。行政法學對這一課題的研究幾乎處于空白狀態,自然資源特許權不是傳統民法物權,也不是民法學關注和研究的重點,環境與資源法學研究的重點是環境保護而非自然資源特許權的配置,因此,《自然資源特許權有償出讓研究》填補了部門法學研究在這一領域的不足。
王克穩 ·理論法學 ·33.1萬字
本書從實際使用和操作的角度出發,闡述檢索類案的前提和情形,展示法官、公訴機關、當事人和律師如何檢索和發現類案、如何判斷案件的相似性、如何制作類案檢索報告、如何參照適用類案,為司法實踐中類案的辦理提供指南。
劉樹德 孫海波主編 ·理論法學 ·31.5萬字
憲政是當代一種比較理想的政治制度。它是全人類共同創造的一大文明成果,是各國人民通向幸福的必由之路。那么,究竟什么是憲政?它包含哪些基本要素?這些要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中國如實行憲政,在政治制度上需要作哪些改革?需要解決哪些理論認識問題?所有這些,都是現在人們所普遍關心的。本書就這些問題探討充分,并就中國憲政的發展進行了系統的總結。
李步云 ·理論法學 ·34.9萬字
本書收錄了七十四篇文章,從實體法角度呼吁刑法學研究的實踐性品格;從程序法角度呼吁刑事訴訟法的解釋學;從實體與程序交叉的角度呼吁刑事法實體與程序的一體化;以實踐的視角審視司法改革;以“過來人”的身份談法律人的技藝。
李勇 ·理論法學 ·24.6萬字
本書是作者十余年來就網絡信息法進行持續研究所形成的理論成果,旨在探究其作為新型法域的興起緣由和機理形成。本書希望通過一種與時代發展同步甚至略有超前的現實研究視角,去探索或者說揭示這一新型法域的發展的必然性、原因、機理及過程,同時回應這一法域發展所提出來的重大法治需求和理論挑戰。
龍衛球 ·理論法學 ·29.3萬字
《家事法研究》是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主辦的專業學術集刊。本書是總第16卷,聚焦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繼承編立法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書中設九個欄目,其中,專題研究、理論前沿、實務探討、青年論壇、域外法治、年會綜述為固定欄目。“婚姻家庭編立法研究”和“繼承編立法研究”是“專題研究”欄目的細化。本卷增設“特別紀念”欄目,緬懷新中國婚姻法學界領軍人物巫昌禎教授的法學春秋,表達學界同人對先生的無盡哀思與深切懷念!
夏吟蘭 龍翼飛主編 ·理論法學 ·29.6萬字
《社會法論叢》是廈門大學法學院社會法研究所主辦的專業學刊。本輯內容探討了信息科技對勞動和勞動法的影響、社會保險費征收改革、競業限制、勞動者團結權、勞動債權、生育津貼、域外勞動法實踐等問題。書中文章既有社會法學理論探討大作,又有利用大數據實證研究勞動法或社會保障法中的具體問題之專論;作者既有資深學者,也有中青年專業人士。觀察獨到、分析精辟,論證深入,結論客觀可靠,對社會法學的教學研究和相關法律實務均有較大參考價值。
蔣月 ·理論法學 ·30.9萬字
海洋,地球上最大的單一生態系統,卻正遭受著人類活動的侵害。保護海洋,國際社會在行動,新的海洋保護區不斷被設立,但全球海洋仍在持續退化。聯合國正在主持制定新的國際文書,以加強對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實現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利用。從國際法學的視角看公海保護區,缺少概念界定,充滿爭辯,本書將帶您縱覽現有公海保護區實踐與法律規范,深入剖析公海保護區的國際法概念。
邢望望 ·理論法學 ·24.9萬字
本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收錄17篇刑法學論文,下編收錄9篇刑事訴訟法學論文,文章以收錄近5年來的新作為主,既體現了本書的時代性和現實性,同時也考慮了時間跨度和論文發表的具體時代背景,對1997年刑法典頒行前后的代表性論文亦有所選取;文章作者既有德高望重、睿智豁達的老一輩資深法學家,也有造詣深厚、學識淵博的中年法學家,還有才思敏捷、成果豐碩的青年法學家。
趙秉志主編 ·理論法學 ·41萬字
共犯從屬性問題并非孤立的具體問題,而是牽涉整個共同犯罪的基礎理論。毫不夸張地說,從理論研究層面,借由共犯從屬性問題這一視角,可以揭開共同犯罪本質的面紗;在司法實務層面,共犯從屬性問題更是直接決定著共同犯罪參與人的處罰范圍以及處罰形態。但是,目前我國學界對共犯從屬性問題的研究尚存在以下突出的問題。問題之一,對共犯從屬性的內涵理解不一,理論立場之間的對立往往缺乏統一的語境。除了對于共犯從屬性體系結構上的爭議之外,對于公認的共犯從屬性內容,特別是共犯的實行從屬性問題,并沒有形成一致的理論定位。區分制陣營和單一制陣營的學者,經常是結合自己的研究需要,構建共犯從屬性論的基本立場,再以此為對象提供支持或展開批駁。這也導致共犯從屬性問題的學術印象逐漸褪色,甚至出現了立足于單一制的從屬性問題。因而,作為對共犯從屬性研究的前提,應首先就共犯從屬性的理論內涵建立溝通機制。問題之二,對共犯從屬性的研究視野局限,缺乏相關基礎理論的體系性構建。無論在何種程度上接受共犯的從屬性,均是以采納區分制犯罪參與體系為前提。此外,共犯從屬性的有無以及從屬程度并不是能夠自證的問題,而是作為共犯處罰根據這一基礎理論的具體歸結而存在。而共犯的處罰根據與共同正犯的本質問題,又存在能否對整個共同犯罪的實質進行統一解釋的內在關聯。因此,對共犯從屬性的研究,是串聯共犯的基礎理論并實現理論自洽的系統性工程。然而,面對近年來單一制陣營直擊理論根基的批評,區分制體系岌岌可危。而區分制陣營直接跳過區分制體系自身面臨的難題,自顧自地探討共犯從屬性問題,或者在共犯從屬性特別是要素從屬性問題上,直接得出缺乏共犯處罰根據或違背已采納的共犯處罰根據的結論,均是欠缺體系性構建的表現。問題之三,在共犯從屬性以及相關理論問題上的觀點因循守舊。作為經常被獨立探討的問題,無論是區分制陣營對區分制體系基本立場的傳達,還是共犯處罰根據論上幾種有限立場的爭議,抑或對共犯的實行從屬性、要素從屬性的通說定性,或多或少都是傳統而守舊的。這些碎片式的研究在制式思維、通說立場的裹挾下,使得共犯論缺少了新意和活力,氣氛古板而沉悶。與理論界存在的問題不同,司法實務對共犯從屬性問題的把握,則呈現出共犯的實行從屬性尚未建立、在要素從屬性的處理上又過于嚴格的“兩極化矛盾”。綜上,共犯從屬性的研究大有作為。本書希望通過對共犯從屬性問題及相關共犯基礎理論的體系性研究,為共同犯罪的理論發展注入活力,為司法實務中共犯的定罪處罰,以及社會發展變化下共犯呈現出的新特點,提供刑法教義上的指引和支持。
秦雪娜 ·理論法學 ·23.7萬字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的自然資源法治建設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治理之路,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自然資源法治建設還存在立法質量不高、立法體系不協調、自然資源領域矛盾糾紛頻繁多發、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持續高位運行等突出問題。本書針對這些問題,依據系統研究思維的方式展開專題研究,對自然資源法治建設的理論和實踐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回顧和總結,對自然資源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及解答。本書在全面總結和系統梳理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自然法治領域的理論發展和立法經驗的基礎上,緊密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的改革部署,提出了在自然法律規范系統的視角下,制定自然資源基本法、完善自然資源單行法等建議。
李顯冬 孟磊主編 ·理論法學 ·40.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