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百戰奇法》,又名《百戰奇略》。約成于北宋末,清人偽托明人劉基著,是“中國古代十大兵書”之一。本書以《武經七書》等古代兵法為依據,以五代前的戰例相印證,將戰爭諸方面概括歸納為100個題目,分條論述戰法。指出“用兵之道,以計為首”,對軍事斗爭中的對立統一關系,諸如強與弱、眾與寡、攻與守、進與退、勝與敗、安與危、利與害等,分篇立論,對比分析,說明相反相成的道理,具有樸素的辯證思想。該書簡明扼要,事理結合地論述用兵之道,頗具特色。
劉永海評注 ·古籍整理 ·16.9萬字
《荀子》不僅僅是對于儒家思想的集大成,更兼采了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諸家學說中的思想成分,郭沫若將《荀子》與《孟子》、《莊子》、《韓非子》并列,稱為先秦文學的“四大臺柱”。本次出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荀子 ·國學普及讀物 ·15.9萬字
《鬼谷子》一書是其后學者根據其言論整理而成的,這部兩千多年前的謀略學巨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奇葩,歷來被人們稱為“智慧之禁果,曠世之奇書”。其思想內容十分豐富,涵蓋了哲學、政治學、軍事學、心理學、社會學、文學、情報學等多種學科,是一部可以被廣泛解讀的著作。它一直為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現又成為當代商家的必備之書。它所揭示的智謀權術的各類表現形式,被廣泛運用于內政,外交、戰爭、經貿及公關等領域,其思想深深影響今人,享譽海內外。
(戰國)鬼谷子 ·國學普及讀物 ·12.4萬字
《子不語》是清朝中葉著名文學家袁枚撰寫的一部筆記小品,共二十四卷。多記述奇聞異事、奇人鬼怪。
(清)袁枚 ·集部 ·36.4萬字
《了凡四訓》是袁了凡給兒子及后世的訓示,是一本有關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的書籍。作者在考科舉之前由相命之人孔先生推測其未來功名,結果都一一應驗,因此他認為命運不可改變,且他將于53歲壽終,且無子嗣。然而之后于1569年遇見云谷禪師,云谷禪師告訴他。命運可以通過積極為善、助人而改變,于是他開始發愿做善事,不僅活到了74歲,還有了兩個兒子,并于69歲那年寫下《了凡四訓》。《了凡四訓》的作者其以親身經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
(明)袁了凡 ·國學普及讀物 ·1.2萬字
《國學常識:你不可不知的文學典故》介紹了華夏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以及先人們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的文學遺產。從上古時代的神話到先秦諸子散文,從兩漢辭賦到魏晉風骨,從大唐盛世到元代戲曲、雜劇和明清小說。古代文學是華夏文明的瑰寶,本書旨在普及國民的文學常識,尤其是培養青少年的文學素養、增加國學知識。本書系統地匯編了課本內外的文學常識,緊緊圍繞中高考的需要,在擴展學生閱讀的同時,又可作為輔助閱讀語文教材的簡易工具手冊。
文淵 ·國學普及讀物 ·15.7萬字
《了凡四訓》本為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的訓子書,該書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融合儒釋道三家思想,以親身經歷闡述命由我作、善惡報應之理,使得該書一問世就成為最受歡迎的家訓之一,風行四百多年。時至今日,其思想和智慧依然鮮活。本次以1922年佛學推行社發行,上海中華書局承印的《袁了凡先生四訓》中的原文為底本進行校勘、注釋、翻譯、評注,并附錄《袁了凡居士傳》《云谷大師傳》《功過格》。全書不出校記,注釋力求詳盡,翻譯盡量直譯,評注立足原文并結合歷史事例進行解讀和闡發,幫助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凡四訓》。
張景 張松輝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15.8萬字
《史記》是西漢時期著名歷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所著,記載了上起軒轅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三千多年的歷史變遷。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它規模宏大、體制完備,涉及了哲學、政治、經濟、文學、美學、天文、地理甚至醫學占卜等方面,幾乎囊括了各個歷史時期社會活動的全部內容,堪稱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鴻篇巨制,位列“二十四史”之首,被魯迅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尹小林校注 ·古籍整理 ·61.6萬字
本書由國學網創辦者、首都師范大學電子文獻研究所所長尹小林攜湯一介、馮其庸、龐樸、陳來、白化文、李零、孫家洲、王立群、佐藤利行、方銘、鄧小軍等百位專家學者、教授歷經二十余年編纂、點校、排版制作而成,涵蓋(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南史、北史、隋書、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的全本合輯,記載了從黃帝到清末四千多年的史事、人物、經濟、文化、政治、軍事、教育、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災異等等,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史料價值。在本套《二十五史》中,《史記》和《漢書》以民國百衲本為底本,《清史稿》以關外二次本為底本,其余史書則全部以武英殿本的《二十四史》為底本,各本在勘校過程中,都參考了其有關的善本,訂正了武英殿本中的訛誤,但其他部分盡可能保持了史籍的原汁原味,包括人名、地名中的異體字等都一般不改,古體字和通假字也一般不作修改,為讀者再現史籍原貌。
尹小林校注 ·古籍整理 ·3304萬字
李零先生以風趣的語言和獨到的眼光,對《論語》進行了深入淺出地剖析。在作者筆下,孔子有理想而不得實現,顛沛流離,像無家可歸的流浪狗。對于如何讀經典,如何看待經典,作者提供了他的思路,啟示人們對《論語》到底在講什么、孔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等問題產生新的思考。
李零 ·國學普及讀物 ·40.9萬字
此書是其代表作《東晉門閥政治》《秦漢魏晉史探微》之后唯一的研究新論。此項研究的重要性在于:“五胡十六國這一破壞性特別突出的時代得以結束,歸根結柢是五胡日趨融合,其主要部分終于陸續積淀在農業地區而被漢族文明逐漸同化之故……但是,在這漫長過程行將結束而又尚未結束的時候,為什么是拓跋部而不是別的部族擔當了促死催生的任務呢?這就涉及拓跋部的歷史定位問題和北魏政權定位問題。”特別要強調的是,作者真正著手是在90年代后期開始的,古稀之年又大病之后,用他的話說,自己是“衰年涉入拓跋史題,甚感力不從心”;眾所周知,研究拓跋史又資料奇缺,“結論難下”,存在大量史實上的“模糊區域”,田先生決心拓荒,“近年以來,由于未見有多少新史料出現,史學界在這方面探索的熱情顯得比較消沉。我希望自己所盡的綿薄之力能引起更多有志者的興趣,共走探索之路。”
田余慶 ·工具書 ·18.9萬字
“算經之首”,中國古代算法的扛鼎之作。一部與現代數學的主流思想完全吻合的中國數學經典著作。與古希臘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并列為途徑方法大不相同的、東西輝映的世界兩大數學體系的代表。《九章算術譯注》對《九章算術》進行白話的翻譯和注釋,是具有堅實學術基礎的普及性讀物。內容簡介:《九章算術譯注》是一部數學問題集,全書分為方田(面積、分數計算)、粟米(比例)、衰分(配分比例)、少廣(開平方、立方)、商功(體積計算)、均輸(復雜的配分比例)、盈不足(盈虧)、方程(線性方程組)、勾股(勾股計算及測量)等九章,共246問,故稱“九章算術”。其內容涉及算術、代數、幾何等諸多領域,并與實際生活緊密關聯,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數學觀和生活觀。作者簡介:曹純,從事編輯工作。文理皆長,在古代文史方面基礎扎實、閱讀深入,曾精研“前四史”、《戰國策》、《資治通鑒》、《水經注》、《考工記》《夢溪筆談》《閑情偶寄》等古代歷史、科技與文化類經典。曾發表中英文論文數篇于國內權威期刊和國外SCI著名學術期刊。
曹純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14.9萬字
《魏書》一百二十四卷,其中本紀十二卷,列傳九十二卷,志二十卷,因有些紀、列傳和志篇幅過長,又分為上、下、或上、中、下三卷,實共一百三十卷,記載了鮮卑拓跋部早期至公元550年東魏被北齊取代這一階段的歷史。
尹小林校注 ·古籍整理 ·121萬字
《尚書》相傳由孔子編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來儒家補充進去的。它是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其中保存了大量極為珍貴的先秦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歷史資料,戰國時總稱為《書》,直到西漢時期才改稱為《尚書》。本次出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中華文化講堂注譯 ·國學普及讀物 ·20.6萬字
《傳習錄》是研究修習陽明心學的重要的著作,幾乎包含了王陽明的全部哲學思想及其重要主張,堪稱王門之圣書、心學之經典。陽明的弟子后學,大都通過《傳習錄》而成為陽明心學的信奉者或擁護者。錢穆在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做學術演講時,曾把《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六祖壇經》《近思錄》《傳習錄》七部書稱為“中國人所人人必讀的書”。蔣介石稱《傳習錄》為其終生喜愛之書,曾自述:“我早年留學日本的時候,不論在火車上、電車上或渡輪上,凡是旅行的時候,總看到許多日本人都在閱讀王陽明的《傳習錄》,許多人讀了之后,就閉目靜坐,似乎是在聚精會神、思索精義。”于是他后來就把王陽明“當作導師崇拜”,將《傳習錄》作為其“終生的精神食糧”。
(明)王陽明著 錢明 孫佳立注 ·國學普及讀物 ·13.8萬字
《了凡四訓》本為明朝思想家袁黃的訓子書,該書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四篇文章各自獨立成文,而義理又一以貫之,講述“趨吉避兇”的方法;強調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積善累德、謙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夠求福得福,善報無盡。該書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學說,運用因果報應、福善禍淫之理,闡明忠孝仁義、諸善奉行以及立身處世之學。通過對此書的閱讀,我們可以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感性的認識,從而一窺儒、佛、道三家之學的梗概;同時也對我們個人品格的修養大有助益。
尚榮徐敏 趙銳評注 ·子部 ·11.8萬字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傳統文化之“經學”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學問,對中華文明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它雖然是《四書》中篇幅最小的一部,但卻是其中富含意蘊、理論和氣象的著作,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哲學洞見。《國學經典叢書中庸全集》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導言,從處世和人生經驗的角度出發,闡發了蘊藏其中的智慧,并以人生處世中的經典案例加以印證,幫助讀者深化理解《中庸》這一傳世經典所包含的智慧。
毛佩琦 徐昌強主編 徐楓譯解 ·古籍整理 ·32.6萬字
《愛經》由中國著名“雨巷詩人”、翻譯家戴望舒所譯,《愛經》是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最具爭議、屢遭查禁的情愛詩典。作者以神的名義宣講愛的藝術,啟迪男子如何虜獲意中人,女子如何誘惑男子,譜寫一曲長久的戀歌。在他的筆下,愛情是那么明媚可愛,雅致得無與倫比。《愛經》是一幅十分奇異明艷的歷史畫卷,血腥和刀光隱退無形,只余癡纏的男女在呢喃私語。在充滿嗜血和征服的羅馬古代史背后,綺麗的兩性生活史猶如乍現的荒漠甘泉,讓人耳目一新。
(古羅馬)奧維德 ·古籍善本 ·58字
《洗冤集錄》原作者為南宋提刑官宋慈。全書內容自“條令”起,至“驗狀說”終,共五卷、五十三條,主要包括:宋朝關于檢驗的條令、驗尸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法醫現場學、尸體現象、生前傷與死后傷區別、機械性窒息、機械性損傷、碎尸檢驗、交通損傷、獄中死亡、火燒死和湯潑死、中毒死、病死、針灸致死、尸體發掘、救死方以及法醫婦產科學、法醫昆蟲學等。可以說,《洗冤集錄》涉及了現代法醫學的大部分領域,不僅記載了案例和檢驗方法,而且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相關檢驗原理和經驗,是一部早期的、系統的法醫學著作。
黃瑞亭 陳新山譯注 ·古籍整理 ·13.2萬字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書以黃帝和岐伯等人對話的形式寫成。其內容不僅限于醫學,而與中國古代的哲學、天文、地理等學科密切相關,是一部關于哲學和自然科學的綜合著作。紀立金,男,1964年7月3日出生,山東臨朐人,醫學博士,1998年畢業于山東中醫藥大學。現任福建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基礎理論分會副主任委員,福建中醫藥學會經典分會主任委員。
紀立金 ·經部 ·16.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