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蒸菜以其無油煙、原汁原味、簡單快速蒸便捷而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喜愛。本書精選美味蒸菜150余款,囊括時蔬、菌菇、肉類、禽蛋、豆類、魚蝦、蟹貝、主食、水果、點心等多種蒸菜種類,營養豐富,操作簡便。介紹了清蒸、粉蒸、扣蒸、造型蒸、釀蒸、包蒸等蒸制方式,形式豐富。本書還精選10道菜肴制作了二維碼視頻,掃一掃,即可跟著視頻學做蒸菜。
劉國華 楊紅 雙福等編著 ·飲食文化 ·3.7萬字
2021年,是熊貓指南發布中國優質農產品榜單的第4年,上榜產品數量從56種增加到274種。一路下來,我們深深感到:中國之大,好東西太多了!我們不缺優質食材,但缺乏一套體系,讓這些優質食材為人所知,為人所信,還能買得到。熊貓指南采用標準化評價方法和風味輪體系,對各個維度評價指標進行量化和標準化工作,創造了一把可以科學準確評價農產品品質的尺子,實現了“科學定義好吃”。本書通過對糧食、水果、蔬菜、菌類、豬肉等品類農產品的“好吃”定義和深入解讀,為讀者描繪了一幅幅生動有趣的農產品地圖。對貴州、三亞、山東等省份的農業產業剖析,則在宏觀層面向讀者展示了中國品質農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毛峰 馬祎 ·飲食文化 ·4.9萬字
《愛的作料:一位法國人的素食沉思錄》是國際烹飪師、瑜伽哲學導師奕夫多年沉思與實踐的積淀。作者將自己如何走上素食的道路、如何在環球之旅中被激發出對于素食烹飪的熱情、如何在素食烹飪過程中融入瑜伽智慧的經過娓娓道來,并以嚴肅真誠的態度,探討了中國人的素食傳統與向往“天人合一”的古老東方文化之間的關系,思考人類在自然當中的靈性身份,探索如何通過素食的方式,建立起感恩和尊重生命的態度,培養質樸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喚醒人們對生命、資源、自然環境的珍視。在書的最后,作者提供了16道簡單易做且美味營養的素食菜譜,愿讀者能充分感受素食的美好。
(法)奕夫 ·飲食文化 ·4.1萬字
《咖啡咖啡處處開》是由屢次獲得歐洲最佳烘焙師金獎、英國頂級美味獎的專業咖啡師所著的咖啡入門指南。作者結合多年從業經驗對咖啡文化進行深入的全景式解讀,遍尋產地、探索風味、科學制作,剖析咖啡背后的文化浪潮和貿易之旅,為咖啡愛好者提供專業、系統、易操作的指導。作者詳盡介紹咖啡產地特色、種植風格、處理方法,從源頭認識咖啡風味的差異;逐步講解咖啡選豆、烘焙、研磨、沖泡等簡單科學、可復制的方法,只要具備幾個簡單工具就能在家沖泡一杯好喝的咖啡;評判咖啡風味特色,讓你找到未必最貴,但自己最喜歡的咖啡;剖析三次咖啡浪潮中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意義,從人文角度理解咖啡怎樣融入我們的生活。讀完本書,讓你從咖啡愛好者進階咖啡達人,在任何情況都能優雅、有范兒又有品地品味咖啡之美。
(英)杰里米·托茨 史蒂文·馬卡東尼亞 ·飲食文化 ·9萬字
有沒有想過,不僅是肥胖,也許自身免疫問題、糖尿病、心血管問題都是飲食的鍋?有沒有想過你以為的健康飲食未必健康,可能是會帶來更嚴重的問題?本書是《健康飲食陷阱》(ThePlantParadox:TheHiddenDangersin‘Healthy’FoodsThatCauseDiseaseandWeightGain)的摘要,帶你30分鐘讀懂這本亞馬遜免疫相關主題閱讀的銷售冠軍,帶你了解所謂“零麩質”飲食中潛藏的陷阱,還提供一份簡明指南,教你一步步規劃飲食,調整身體狀態。原書出自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醫學博士StevenR.Gundry之手。
利民·鄧 ·飲食文化 ·2萬字
日本人是不是一年四季都在吃生魚片?除了生魚片他們還吃啥?原來每一種精美的和果子后面都有歷史和來源。一年365天,四季輪轉,疫情當下,新井一二三不僅記錄了自家餐桌上每個月的獨特時令美食,也通過復刻世界各地的美食回憶自由自在的時光。一月,看著《紅白歌合戰》,搭配這道魚卵之王鯡魚子,人稱“黃金鉆石”的滋味,好好迎接新的一年。四月,吃筍要趁新鮮,現挖的筍要當場切來吃,像吃刺身一樣。五月,下班逛魚店聽到魚販的吆喝聲,有新鮮鰹魚可買,等于是享受東京生活難得的優勢。七月,來自瀨戶內海的岡山白桃,每天剝一顆吃,慢慢享受一個星期。九月,酷熱的暑假里,中午在家中煮冷素面,吃的時候,若有茄子天婦羅陪伴,那就很高級了。十一月,用鐵弓燒烤的秋刀魚著實比名牌牛排高級。這個滋味總讓人想起小津安二郎導演的遺作《秋刀魚之味》。十二月,寒冷的冬天里,還要吃冷食海鮮丼嗎?是的,日本人對生魚片的熱愛是不分四季的……新井一二三東京家庭的飯桌上,每年每天重復的一頓飯,有四季節令,有小時候的回憶,有東西方和在地日本的雜食活力。
(日)新井一二三 ·飲食文化 ·9.6萬字
社會學、人類學對于食物的關注由來已久,成果卓然。在當前現代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少學者已對飲食及其文化發生的變遷有所考察。但就國內的飲食人類學和社會學研究來看,對微觀社會中人們飲食和社會生活的考察還相對較少。通過食物這個“透鏡”,幾乎可以觀照社會、文化特征及其變遷的所有方面。本選題的作者圍繞食物選擇和偏好的主題,對一個學術名村進行重訪,與以前所作記錄相結合,以使讀者了解我國北方鄉村自從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的社會變遷狀況。這將反映出北方農民的生活狀況和社會文化的流變,進而通過一個微觀農村的變遷歷史增進我們對一些經濟社會制度效應的認識。
郭慧玲 ·飲食文化 ·17.6萬字
詳解茶席構成,探索茶道真諦。新手泡茶入門,從喝茶到懂茶,帶你全方位圖解茶席之魂,泡好一壺中國茶!
李韜 ·飲食文化 ·6.9萬字
本書是一部普洱茶類普及書。從普洱茶的產生以及熟茶的形成過程開始講起,立足于歷史和加工工藝這兩個方面,全面介紹了普洱茶熟茶的過往,并全面分析介紹普洱茶熟茶的現狀。
金剛 ·飲食文化 ·5.1萬字
美食隨筆集。名曰“享宴”,來自“宴饗”一詞。古時帝王飲宴群臣稱為“宴饗”,亦作“宴享””,而“享宴”,現代理解,則就是好好吃一頓飯。好好吃飯這件事情,其實是好好生活的縮影。享宴,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態度。分為“吃的態度”“醉在江南”“五味華夏”“料理東瀛”“品味南洋”“放眼世界”六個專輯
老波頭 ·飲食文化 ·6.3萬字
白酒在中國有著幾千年的發展歷史,是中國傳統文化與智慧的結晶。白酒種類多樣,且釀造工藝復雜,是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也是國際公認的世界蒸餾酒的鼻祖。白酒以其醇厚柔綿的口感與悠久的歷史文化聞名于世。經過多年來的積累與沉淀,白酒行業在中國也是歷經磨難,取得了卓越的發展。中國當代的白酒行業較之前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變化,呈現出了顯著的獨特性。目前市場上關于白酒的同類書多以文化歷史、營銷、行業戰略及品鑒為主,有關白酒行業發展史的書籍相對較少。本系列選題聚焦白酒行業的發展,共包含三個,以時間為線梳理白酒行業不同時期的狀態與特點,探索不同香型時代的白酒行業的發展特質、方式與龍頭企業,看一個傳統行業在70余年的時間中,經歷了怎樣的變革式的演進。本書是該系列選題第二部,主要是闡述濃香型白酒在此時期內經歷的寒潮、興盛和爭霸。在內容上,分為了五個章節,即刀光劍影,五糧液稱王之路,酒王定江山、諸侯分天下,棋逢對手,中國酒業的黃金時代。
張小軍等 ·飲食文化 ·10.5萬字
本書是一本介紹宋朝美食的饕客枕邊書,更是一本呈現宋朝文化的書。學者劉海永深入研究宋朝文化多年,從《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等文獻中都鉤沉出好吃的菜品、掌故以及食譜,打撈出已經遺失的風俗、禮儀、飲食等。書中對北宋與南宋的生活場景、日常飲食做了描述,從皇室食譜、貴族酒宴到平民百姓的餐桌,佐以熱愛美食的文人軼事,是一本介紹宋朝美食的饕客必備書,更是一本講述宋朝飲食文化、展現大宋風華的書。
劉海永 ·飲食文化 ·11.3萬字
北京協和醫院營養師李寧20余年營養工作總結,精選260道口碑煲湯配方,巧妙搭配食材,為家人煲一碗好喝滋補湯!現代都市的快節奏生活,加上三餐不能及時保證,亞健康問題層出不窮,一碗好湯,喝走疲勞,讓你遠離“三高”,健康養生“煲”出來。細心叮嚀“養生功效”,清楚地知道每一種食材對人體有哪些具體的好處,給家人一碗明明白白的養生靚湯;貼心提示“煲湯更好喝”,制作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做起來當然也就更安心。煲湯過程中遇到的鍋具選擇、煲湯技巧、食材選擇,即使是廚藝新手,也能輕松掌握。
李寧 ·飲食文化 ·7.7萬字
中華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續至今的,中國人喜好美食也是世界聞名的。如此大的國家,如此豐饒的物產,如此眾多的人口,怎么會講不清楚食物的好吃?那些傳承千年的天賜良物,像寶通寺菜薹,像溫州的甌柑,不僅是一種味道,還是一種文化,一縷人情。中化農業熊貓指南通過百萬公里的行程、數千項數據的收集以及數以萬計的實驗室檢測,讓風味可以講清楚,好吃可以被定義。尋味、品味,熊貓指南一直在路上,用一張張榜單、一項項測評為消費者找到真正優質的農產品,用來自全國田間地頭的果實詮釋風味的特點,與一個個辛勤耕種的匠心農人共同講述好吃的故事。
毛峰 馬祎 ·飲食文化 ·7.2萬字
《粵菜記》是佛山著名作家盛慧的報告文學作品,從粵菜的經典菜式與粵地的民俗風情入手,寫佳肴美食,更寫世相人心;追尋粵菜故事,也折射粵人性格,顯示了題材上的開闊視野,不僅寫出了粵菜行業的發展變遷,還包含著人的情感與人性的冷暖,更關聯著粵人文化傳統和粵人的文化性格。情感、內容兼備,文學性、歷史性并重。對粵菜文化的發展進行了全面而豐滿的梳理與總結,并且在題材、內涵、寫作方法等方面提供了很多值得探討的啟示。
盛慧 ·飲食文化 ·16.7萬字
廣西米粉已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和認知度的地方文化名片,米粉不僅是廣西人須臾不可離的日常煙火,更是廣西人的驕傲。本書選取了廣西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15種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米粉,用活潑生動的語言、精彩豐富的圖片從其歷史起源、文化底蘊、制作工藝和傳承發展等多個方面加以介紹,字里行間融入了作者濃濃的人文情懷,流淌著作者對米粉的深情與眷戀,讀之,讓人垂涎與動容。
林葉新 龔政 ·飲食文化 ·6.2萬字
上海老味道,是已經消逝或正在消逝的風味美食,它們體現了一個時代的經濟狀況,也反映了上海市民所處的文化環境與世俗生態。從草根食物入手,洞悉時代特征,進而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懷念和向往,是本書的出發點。分為“水汽氤氳的寒素生活”“八仙桌上的青花大碗”“春花秋實的平民美食”“邑城內外的濃油赤醬”四個專輯。與十年前的初版相比,這次第三版刪去了部分略顯老舊的文章,新增了貼近時代的新篇,并對原版中一些風味小吃的名稱和由來做了修正,使本書的主旨更加貼切。
沈嘉祿 ·飲食文化 ·22.3萬字
本書以1861至1945年間成都城市飲食生活變遷面貌為研究對象,將其放置于近代成都城市生活早期現代化轉型的這一歷史背景之下,綜合運用歷史學、社會學、飲食文化學等多學科知識,從近代成都主副食及調料的變化、飲食行業的演進、市民飲食觀念與飲食消費的變化等方面來考察近代成都飲食生活變遷的諸多史實面相,探討城市早期現代化進程與市民日常生活方式近代變遷的關系,揭示出近代成都飲食生活變遷中所呈現的典型內陸性特征。
梁剛 ·飲食文化 ·16.5萬字
送上一桌《國宴》的味道。融合菜肴秘訣與飲食文化,每道菜都是潤物無聲的愛。感受文化,是咀嚼美食的另一種方式,回甘綿長。每一道國宴菜肴的背后,都有你意想不到的故事,名店、名師、國宴菜,和著歲月特有的香氣,每道菜,都可讀、可學、可感、可品,在家中,你也可以赴一場人間至味之約。
姜晟穎 ·飲食文化 ·5萬字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美食,重現當年老味道。100多道讓我們百吃不厭、重溫經典的美食。分為六章,第一章“小時候,媽媽的味道”代表菜:腌咸菜,懶龍肉卷(肉龍),肉松…第二章“小賣部,開始打醬油的日子”代表菜:午餐肉,魚罐頭,牛肉干…第三章“寒窗苦讀的光輝歲月”代表菜:烤紅薯,冰糖葫蘆…第四章“那些年,老男孩送給女生的洋氣貨”代表菜:丹麥曲奇餅干,花生牛軋糖…第五章“伴隨我們一生的味道”代表菜:糖醋里脊,五香茶葉蛋…第六章“常回家看看”代表菜:元宵,火鍋,餃子…
梁陽 ·飲食文化 ·6.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