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入選的小吃均歷史悠久,兼具鄉土氣息與地域特色,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都愛、至今仍是街頭巷尾的美食主角。蒸貨、炸貨、烙貨......此書整篇用京味京腔的講述方式,清晰地延著北京的歷史軌跡講述了八十種小食,帶入到北京的歷史軌跡中去,讓讀者生動有趣地了解當地的飲食文化。同時,細膩地描寫出“由食入世”的人生感悟。
馮懷申 ·飲食文化 ·3.1萬字
愛可以隨便說可飯不能隨便吃的——小菜搭清粥,聆聽你的長情只有你能帶我走——提拉米蘇浪漫就是每天看到你——過橋米線一碗小餛飩,煮不盡相思意世上最美的名字便是以我之名冠你之姓——奶油泡芙元氣蛋包飯,帶給你滿分元氣時間的長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你分享時間的人——配啤酒的炸雞每一座荒城都有溫柔童話——抹茶冰激凌人氣美食博主分享柴米油鹽醬醋茶中也有的浪漫,愿美食的溫度,可以在寒天地凍中把你的身體捂熱,可以在炎炎夏日中給你帶去清涼。
糖鹽鹽 ·飲食文化 ·4.8萬字
這套書緊扣“食物是民族的地理,滋味是國家的記憶”的理念,講述同一類食物在中國不同地區演變出的不同飲食習慣和飲食文化。向讀者講述美食背后的人生故事,探索食物與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關系,喚起讀者對故鄉味道的記憶。
魏水華 ·飲食文化 ·10.6萬字
從穿行節令的私房美食,順應天時的四季養生,到親手復刻國宴菜,重現國禮級味道。從入門到進階,重塑家宴、宴客文化和菜肴原生至美。套裝包含:《國宴》《節氣廚房》《咖啡咖啡處處開》《隨園食單》。
姜晟穎 袁枚等 ·飲食文化 ·46.2萬字
本書隸屬于“味道的傳承”系列。講述魯菜大師屈浩從追夢少年到亞洲大廚、從教授技藝到大匠傳承的從廚經歷。書中收錄十五道魯菜經典菜品,由屈浩大師親自操刀演繹,步驟詳盡,配圖精美,細節之處見真功。從一盤蔥燒海參的演變中看到名廚的工匠精神,從三代師徒情義中看到魯菜的發展與傳承,讓人感受到魯菜的匠心味道,感受到讓中國餐飲綻放的生命力。
董克平主編 ·飲食文化 ·3.3萬字
廣西米粉已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和認知度的地方文化名片,米粉不僅是廣西人須臾不可離的日常煙火,更是廣西人的驕傲。本書選取了廣西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15種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米粉,用活潑生動的語言、精彩豐富的圖片從其歷史起源、文化底蘊、制作工藝和傳承發展等多個方面加以介紹,字里行間融入了作者濃濃的人文情懷,流淌著作者對米粉的深情與眷戀,讀之,讓人垂涎與動容。
林葉新 龔政 ·飲食文化 ·6.2萬字
本書為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李小敏主持的“‘食在廣州’主題網絡動漫創作研究”課題的結題成果展示。本書論述如何以網絡動漫形式表現“食在廣州”的主題,從實踐創作出發,探討形式表達及文化推廣的問題。由七章組成,研究針對線上形式的重點,突出網絡技術應用中的交互性與多媒體整合,同時參考了傳統動漫的藝術創作原理對視覺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通過各種創新手法和綜合借鑒,以視覺為主,混合聽覺、觸覺等感官刺激,促成味覺的通感效應,實現美味的線上呈現。
李小敏 ·飲食文化 ·4.5萬字
中國是茶的故鄉,在與茶打交道的漫長歷史中,形成了一套豐富而獨特的茶文化。近幾年,關注茶文化的人越來越多,品茶藝、學茶道成了很多人休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書從茶的發現發展入手,講到茶葉的鑒賞。茶葉鑒賞中分別對每類茶的制作、名品等進行了詳盡的闡述。茶葉鑒賞后,就對水和器進行了全面介紹,其中專門講解了茶器精品紫砂壺。水和器之后,便是茶藝,即沖泡展示,均配有圖片說明。本書的最后對茶道做了簡單說明,以使讀者初探其意并由此領悟。
陳龍主編 ·飲食文化 ·7.3萬字
詳解茶席構成,探索茶道真諦。新手泡茶入門,從喝茶到懂茶,帶你全方位圖解茶席之魂,泡好一壺中國茶!
李韜 ·飲食文化 ·6.9萬字
有沒有想過,不僅是肥胖,也許自身免疫問題、糖尿病、心血管問題都是飲食的鍋?有沒有想過你以為的健康飲食未必健康,可能是會帶來更嚴重的問題?本書是《健康飲食陷阱》(ThePlantParadox:TheHiddenDangersin‘Healthy’FoodsThatCauseDiseaseandWeightGain)的摘要,帶你30分鐘讀懂這本亞馬遜免疫相關主題閱讀的銷售冠軍,帶你了解所謂“零麩質”飲食中潛藏的陷阱,還提供一份簡明指南,教你一步步規劃飲食,調整身體狀態。原書出自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醫學博士StevenR.Gundry之手。
利民·鄧 ·飲食文化 ·2萬字
回顧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彼時西方人對中國烹飪之微妙藝術的好奇正在迅速增長。作為外交官夫人,周德麗女士敏銳地發現,品賞各式中式美食是國際賓客的共同喜好。以此為契機,她著手將私家家宴菜譜與傳統中餐禮儀融于一冊,以中英雙語著成《中國食譜》一書(即本書之原型),于1936年在上海初次出版,后又于上海、香港、東京和紐約等地再版68次,銷量逾30萬冊。借由介紹中餐餐儀之道與中式美食制作之法,進而向當時的西方展示中華文化是她寫作此書的主要目的。而如今,這本小書亦成為我們現代讀者回味舊時飲撰與人文食風的時光之匙。
周德麗 ·飲食文化 ·4.9萬字
跟隨著作者的腳步,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傳統意大利菜肴和四季時令食材,學習很多家常意大利菜的烹飪方法,探尋美食背后的故事,領略熱情浪漫的意大利風情,體驗意大利人的生活哲學,并通過烹飪來表達對家人和朋友的愛。正如作者所說,意大利美食是文化,是歷史,是人們因分享美食而創造美好記憶的心意。食物有著一種特殊的魔力,能夠將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聚集在一起,一同分享美味、趣聞和歡笑,生命中許多重要的和美好的時刻與回憶,常常就發生在餐桌上。融匯愛與專注的四季家常美味,生命中重要的時刻和回憶,都發生在餐桌上。意大利歲時日記、人文情誼、生活哲學。
(意)馬里諾·安托尼奧 ·飲食文化 ·5.8萬字
本書秉著創意和新穎原則,堅持可食性強、制作快捷、成本低廉的理念,展現了創意盤式的藝術魅力。本書詮釋了三大類300余種盤式造型,包括水果創意果醬盤飾、蔬菜創意果醬盤飾、鮮花創意果醬盤飾。
李福軍 ·飲食文化 ·8972字
對各國美味如數家珍的他,會為了一碗面,乘上飛機,說走就走;也會捧著水果、零食,喜笑顏開。但他不會為了健康,放棄對味道的要求,更不會為了一些言論,放棄對美食的追求。他就是飲食有態度的蔡瀾。什么?你說他只會動動嘴?那你快來認識一下做菜也不遜大廚的蔡瀾吧。
蔡瀾 ·飲食文化 ·7.9萬字
這套書緊扣“食物是民族的地理,滋味是國家的記憶”的理念,講述同一類食物在中國不同地區演變出的不同飲食習慣和飲食文化。向讀者講述美食背后的人生故事,探索食物與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關系,喚起讀者對故鄉味道的記憶。本冊敘述了各地的肉食美味,內容涵蓋了雞肉、豬肉受到大家普遍歡迎的種類,也包括螺肉等小眾肉食美味。
魏水華 ·飲食文化 ·4.7萬字
隨著全球老齡化進程的發展,腦科學與認知科學的發展也遇到了實用層面的挑戰,如何獲得更健康的腦,更長久的認知、學習、記憶力呢?讓斯蒂文·馬斯里博士的暢銷作品《更好的大腦解決方案》來告訴你。本書正是原作的摘要總結,幫助你在忙碌生活中快速獲取最有效、可行的方法,不論你現在多大年齡,健康狀況如何,都能從最小行動開始做出改變。
利民·鄧 ·飲食文化 ·2.5萬字
《遠方之地》每期圍繞衣、食、住、行,用其中的一個主題展開,探尋各地方的獨特文化與生活方式。首期的主題是“發酵”。發酵歷史悠久,能夠賦予食物別樣的風味。貴州布依族的“酸食”是最具代表性的發酵食物之一。這一期,FARLAND編輯團隊試圖從酸味之中描摹出“發酵”的文化脈絡,他們走訪了黔南地區的布依族村寨,深入當地人的日常,探尋還在使用發酵這種制作方式的族群以及他們的生活狀態。此外,本期還采訪了人類學教授;熱門創意菜餐廳創始人;日本“發酵設計師”;在中國研究發酵的德國藝術家等與發酵建立深刻聯系的人,探討發酵這一古老傳統對于現今都市生活的意義。
FARLAND編輯部編著 ·飲食文化 ·5萬字
《隨園食單》,將飲食上升為大雅學問,寫吃貨嚴苛的要求:一碗粥,必水米融洽,柔膩如一。曾在某觀察家用餐,諸菜尚可,飯粥卻粗糲,我勉強咽下,回去就生了一場大病!一盤菜,若用肉,不要超出8兩,若用雞、魚,最多不過6兩。有人會問:不夠吃怎么辦?答案是:吃完再炒。鯽魚,要選扁身且帶白色者,肉質鮮嫩松和,熟后一提,骨肉自然分離。圓身黑背的鯽魚,肉質僵硬多刺,簡直是鯽魚中的“地痞魚”。豬有43種做法,而甲魚只有6種;雞分5個部分可吃,而鹿最佳者,只在尾上一道漿。做一餐飯有14個注意事項,而且絕對不能涮火鍋……《隨園食單》,乾隆才子、詩壇盟主袁枚四十年美食實踐的產物。蔬飯之間,是閑情,是雅趣。
(清)袁枚 ·飲食文化 ·2.8萬字
日本是全世界食客心中的一大圣地。米其林餐廳數量居世界之首,但求匠心獨運的無名小店更是數不勝數。飲食作家馬特·古爾丁走訪東京、大阪、京都、福岡、廣島、北海道、能登七座日本飲食重鎮,品嘗每個城市的代表性食物,走訪熱愛并傳承當地飲食文化的各色人物,將城市的歷史文化也融入自己的飲食觀察中。從專業冷靜的料理職人、熱情如火的街頭小販,到努力在此扎根的外來移民,再到依賴美味的新老食客,正是這些千姿百態的普通民眾,展現并維系著日本獨特的美食風情!
(美)馬特·古爾丁 ·飲食文化 ·13.4萬字
茶是全球廣為普及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而中國是茶的故鄉,飲茶風習的發源地,茶文化的大觀園。茶從中國傳播至世界各地,并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經濟貿易、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縱觀中國茶葉發展史,唐代是一個無可替代的歷史時期,茶興于唐且盛于唐。本書以唐代飲茶風習、茶產業、茶制度、茶技藝和茶思想文化等為研究核心問題,對唐代茶史進行綜合性的研究,系統闡述唐代茶史的歷史地位。
宋時磊 ·飲食文化 ·25.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