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不是菜譜,也不是雞湯般的隨筆錄,而是一本美食文化歷史書,用扎實的材料、細致的考據、活潑而不失嚴謹的話風,描述身邊美食背后的歷史與文化淵源。本書收錄了十二篇內容豐富的文章,分餐、食、酒、點、書五個部分。有高大上法餐的發展歷史,土豆、生煎、煮雞蛋的故事;也有葡萄酒的文化內涵,馬卡龍和太妃糖的甜蜜淵源;外加一篇與美食歷史有關的書評。同樣,在這本電子書里收集的文章,也都盡量做到了有理有據,可引可考。或許,這是一種與美食的獨特對話方式。
十五言·寫食主義 ·飲食文化 ·5.4萬字
中華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續至今的,中國人喜好美食也是世界聞名的。如此大的國家,如此豐饒的物產,如此眾多的人口,怎么會講不清楚食物的好吃?那些傳承千年的天賜良物,像寶通寺菜薹,像溫州的甌柑,不僅是一種味道,還是一種文化,一縷人情。中化農業熊貓指南通過百萬公里的行程、數千項數據的收集以及數以萬計的實驗室檢測,讓風味可以講清楚,好吃可以被定義。尋味、品味,熊貓指南一直在路上,用一張張榜單、一項項測評為消費者找到真正優質的農產品,用來自全國田間地頭的果實詮釋風味的特點,與一個個辛勤耕種的匠心農人共同講述好吃的故事。
毛峰 馬祎 ·飲食文化 ·7.2萬字
如何制造出好茶?怎樣增強品茗能力?看懂了茶,我們才知道應該怎么對鮮葉進行加工才算是一款好茶;看懂了茶,我們才知道要不要進這一款茶來賣;看懂了茶,我們才知道要不要以這個價格買這款茶;看懂了茶,我們才知道要不要泡這款茶來喝;即使不知道手中的是什么品種什么名稱的茶,只是憑著眼前所看到的茶況,我們也能運用看茶泡茶的知識,設法把茶湯泡到當下的“最好”。
蔡榮章 ·飲食文化 ·6.8萬字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美食,重現當年老味道。100多道讓我們百吃不厭、重溫經典的美食。分為六章,第一章“小時候,媽媽的味道”代表菜:腌咸菜,懶龍肉卷(肉龍),肉松…第二章“小賣部,開始打醬油的日子”代表菜:午餐肉,魚罐頭,牛肉干…第三章“寒窗苦讀的光輝歲月”代表菜:烤紅薯,冰糖葫蘆…第四章“那些年,老男孩送給女生的洋氣貨”代表菜:丹麥曲奇餅干,花生牛軋糖…第五章“伴隨我們一生的味道”代表菜:糖醋里脊,五香茶葉蛋…第六章“常回家看看”代表菜:元宵,火鍋,餃子…
梁陽 ·飲食文化 ·6.1萬字
走進任意一家川菜館,翻開菜單,差不多有百分之九十的菜式是雷同的,招牌菜部分千篇一律地寫著水煮魚和饞嘴蛙。但是辣椒菜,在過去的四川飲食文化中,只占相當小的一部分。川菜老菜譜上,大約有三分之二的菜式一點辣椒也不下,這些菜用料之精良,工藝之繁復,不遜其他任何菜系,是真正的川菜靈魂。本書從老菜譜中精選較具代表性的川菜,請正宗的川菜傳人一一再現。從涼菜、熱菜到點心,共四十余道菜式,用文字記錄下來源、做法,正本清源。
老波頭 ·飲食文化 ·6.4萬字
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傳承從來沒有停止,傳統技藝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沒有老一代的薪火相傳,就沒有今天菜品多樣、口味獨特、味道經典的師門廚學。淮揚菜在飲食行業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開國第一宴中有諸多菜品屬于淮揚菜。本書由國寶級烹飪大師、泰斗級淮揚菜大師李玉芬組織編寫,內容涉及淮揚菜的歷史及發展,重點講述了京朝淮揚菜的歷史淵源、師門文化、脈系傳承及代表菜肴,為師門的承前啟后做出了貢獻。
李玉芬主編 ·飲食文化 ·6.9萬字
本書隸屬于“味道的傳承”系列。周曉燕是我國淮揚菜烹飪大師。本書詳細地介紹了周曉燕在馬德里美食峰會的精彩演示,他在淮揚菜烹飪、呈現等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另外還系統展示了荷葉叫花雞、文思豆腐羹等15種淮揚菜的歷史典故、文化內涵以及較為詳細的烹飪過程和心得。
董克平主編 ·飲食文化 ·3.9萬字
美食MOO《好吃》系列的第四本。吃喝玩樂買,美食+美酒+旅行,優質生活提案都在這里!一本以美食與美酒+旅行為主題的生活提案類讀物。通過好食材、有機生活、人物介紹以及游記來圍繞品質生活導向。出現的“人、物、事、地”等故事,解說并介紹高端品質的生活內容,不在于價格,而在于“用心”。是好吃的食物分享,實用的生活日常,是一本細味飲食人間的雜志書。這是第二集。是代表熱愛的好(hào)吃,是代表品質的好(hǎo)吃,是代表態度的好好(hǎohāo)吃。本書中繼續將發掘好食材的人的故事,以及幫你尋找優質食材。
謝安冰主編 ·飲食文化 ·5萬字
中國的茶文化“興于唐,盛于宋”,兩宋時期由于文人士大夫積極推廣、參與,茶文化得到極大的發展,達到巔峰。作者在書中分享了自己多年親身研習點茶的經驗,著重對于宋朝的點茶文化進行了綜合、全面的解讀,包含造茶、候湯、器物及點飲四大方面,比如團餅茶的制作、末茶的研磨、如何擇水、器物鑒賞及使用、皇家七湯點茶法,等等,涉及點茶的方方面面。全書深入淺出,通俗易讀,同時配以精美的圖片和插畫,為我們開啟了一場雪沫乳花的宋代美學體驗之旅,是獻給愛茶人和吃茶人的一份美好的禮物。
觀合 ·飲食文化 ·6.3萬字
本書分為主食、湯類、點心、家常菜、特別制作5個分類,每一道菜都是作者的原創或者改良,用手繪的方式介紹做菜過程,配合成品照片,將復雜的過程簡單化,增加下廚的樂趣!食譜書一直是受年輕御宅族或上班族歡迎的一類書,但市面上大多的食譜,只是照片文字的形式,過程刻板,讓人讀來無趣。而繪本一類書,雖顏色鮮明,讀來有趣,卻很容易讓讀者讀過一遍就釋卷,不會讓其產生購買或收藏的欲望。而將手繪和食譜聯系起來,克服了傳統手繪書的“畫之無物,有物無用”的特點,也讓原本教條的菜譜變得輕松有趣且淺顯易懂,更受年輕讀者的歡迎。
無月 ·飲食文化 ·1.7萬字
廣東有句俗語:“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廣東靚湯是一種美味可口的傳統名肴,是中醫藥膳食療體系的一個分支,具有濃郁的嶺南中醫藥文化特色。廣東靚湯除了有佐餐的功能,還具有養生、治未病和輔助調理各種疾病的作用。本書是林舉擇醫師在繼承佘自強藥師的學術思想和經驗的基礎上,融入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和生活理念撰寫而成。順應秋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個節氣,介紹了90道應季靚湯湯譜,在不同節氣,指導大家烹飪不同的靚湯來養生健體。每道湯譜均有詳細的養生功效分析、制作方法介紹,并配有清晰精美的圖片。書后還附有靚湯常用食材與藥材的原料圖,幫助讀者識別與購買煲湯材料。
林舉擇 ·飲食文化 ·5.2萬字
趙歆宇(鬼蜀美食),美食APP網站瀏覽量超高一的美食怪咖,首次將自己備受歡迎的美食集結成冊,用充滿個性和大膽的語言聊美食、聊情感、聊故事,全書無論從版式設計、美食攝影與小文,無不淋漓盡致地體現出鬼蜀在當下美食圈中“暖”“騷”合一的風格。
趙歆宇 ·飲食文化 ·4.8萬字
廣東有句俗語:“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廣東靚湯是一種美味可口的傳統名肴,是中醫藥膳食療體系的一個分支,具有濃郁的嶺南中醫藥文化特色。廣東靚湯除了有佐餐的功能,還具有養生、治未病和輔助調理各類疾病的作用。本書是林舉擇醫師在繼承佘自強藥師的學術思想和經驗的基礎上,融入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和生活理念撰寫而成。順應夏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6個節氣,介紹了90道應季靚湯湯譜,在不同節氣,指導大家烹飪不同的靚湯來養生健體。每道湯譜均有詳細的養生功效分析、制作方法介紹,并配有清晰精美的圖片。書后還附有靚湯常用食材與藥材的原料圖,幫助讀者識別與購買煲湯材料。
林舉擇 ·飲食文化 ·4.9萬字
廚房,是家的中心,匯聚了萬千家庭的煙火氣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演著人們的生活百味。而一間現代化的廚房,見證著家庭的小變化和時代的大變遷。廚房隨著家庭居住環境的改變發生變化,引領著現代科技感廚具的升級。廚房營造了品位生活方式和現代審美,倡導著了健康飲食生活。廚房中的人則展現著他們的理想人生。廚房是凝結愛與美好生活的空間,廚房中上演的美食生活與愛的傳遞浸潤著人們的心靈,讓精致生活走近你我的家。“中國新廚房”幫我們一邊傳承老味道,一邊追尋新口味,讓中式烹飪在當下綻放全新光彩。
老板電器等 ·飲食文化 ·5.7萬字
煲湯與涼茶是嶺南地區人民的傳統飲食,其中蘊含的中醫藥本草博物學知識廣博。本書根據春、夏、秋、冬四季時令特色和男、女、老、幼不同人群的生理特征,從保健入手,講解不同物候不同人群適宜的健康湯、茶,并選取嶺南地區典型特色湯、茶,依據《本草綱目》等古典醫書中的本草記載,將湯、茶中常用中藥的本草博物知識進行分解,講解其中本草的來源、功效、配伍、食用方法與注意事項,將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中醫藥文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普及,能提高學生及普通大眾對中醫藥文化的認知和對健康的關注。
吳孟華主編 ·飲食文化 ·2.4萬字
用時少、鍛煉效果佳的室內項目。不受季節、天氣的限制,是一項全天候的運動,性價比極高。
戴爾·沃勒 ·飲食文化 ·6136字
法餐的繁瑣精致,儼然高逼格高價格料理的代名詞。但它今天的地位和形象,其實并沒有多長的歷史,是在短短五百年里完成了一次華麗的逆襲。精美的菜肴、雅致的環境、講究的禮儀,再加上優雅專業的伺者和盛氣凌人的大廚,法餐的高大上,不只體現為其霸氣外露的形式感。要想在米其林星級餐廳優雅地享用一餐,光帶張嘴可不夠,鵝肝松露、面包果醬,你都得懂行,才不丟分、不跌份。本書將和大家分享關于法餐的掌故和知識,讓你吃得明白,吃得漂亮。
謝天 劉小俊 ·飲食文化 ·8.5萬字
這是熱銷的《簡·味》的修訂版。這是一本讓你做出驚喜飯菜的靈感集。這些靈感是極簡的,沒有多余的食材和冗長的步驟。這些靈感是健康且美味的,告別油膩的大魚大肉,用新鮮的蔬果和谷物善待自己,還原食物最自然的味道。令人驚喜的飯菜,正是一次次心血來潮與突發奇想的成果。這便是做飯的樂趣。
張小馬 ·飲食文化 ·1.8萬字
《歡喜廚房:四季的幸福》為讀者帶來了全新的美食烹飪享受。在菜品選擇上,區別于以往的家常菜品,符合當代人的審美情趣和時尚格調。即使是家常菜肴,也做出了不一樣的品相,在原料搭配上下足了功夫,在美食烹飪過程中盡顯趣味生活。
李培銘 ·飲食文化 ·3萬字
近年喜歡喝茶的人越來越多,專門為此學習茶知識的茶人也越來越多,很多茶人會將自家的客廳、書房甚至餐桌等根據需要設計成獨特的茶座。茶室可大可小,可精致、可高雅、可樸素、可窄小,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打造出或古典或休閑的不同格調。此書是一本講述茶文化與室內設計完美融合的圖書,詳細解讀茶室的設計以及茶文化在設計中的具體運用。該書案例豐富,按茶室風格進行分類,同時搭配不同的茶器、茶類和茶花進行裝飾,參考價值較高。該書內容較為新穎,且圖文并茂,形象具體。
茶閱世界·素茗堂編著 ·飲食文化 ·0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