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北京的古寺廟》一書,引領讀者穿越千年時光,探訪京城中一座座莊嚴古雅的寺廟。書中詳盡介紹了古寺廟的歷史淵源、建筑風格、佛像藝術及宗教文化,每一座寺廟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故事與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生動的敘述,本書讓讀者在品味古寺廟的寧靜與莊嚴中,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與宗教文化的獨特魅力。
楊天杰 ·隨筆 ·3.5萬字
本書為“芷蘭齋書店尋訪三部曲”之《書坊尋蹤:私家古舊書店之旅》,匯集了韋力先生走訪中國內地及港臺地區26家特色私家古舊書店的旅程記錄,包括孔夫子舊書網、布衣書局、毛邊書局、文學山房、淘書齋、茉莉二手書店、神州舊書店等等。各色的古舊書店,多樣的經營風格,琳瑯滿目的好書好物,來來往往的趣人趣事,都在韋力先生筆下一一呈現。
韋力 ·隨筆 ·18.5萬字
本書是梁曉聲先生解讀中國文化的重磅作品,是一部梳理傳統文化的讀書筆記與思考心得。包括對中國歷史、文學、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的解讀,既有以時間為線索的宏觀歷史考察,也有對文藝作品的微觀解剖,力圖從中整理出一條關于中國文化、中國人精神氣質總結性的內容線索。作者站在當下社會現實的立場,對照世界文化特色底蘊,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角度新穎、行文辛辣、富于思辨性。本書曾獲第十四屆文津獎推薦圖書,本次增訂版,增加了近些年來梁曉聲對于中國人文化心理圖景新的觀察、思考,以及對世道人心的理解和追問。
梁曉聲 ·隨筆 ·14.5萬字
“民”與“俗”是學界持久探論的經典命題。歲時節令、人生禮儀、游藝玩賞、四方風謠、命運神鬼,蔓延為遼闊深邃的生活結構。其中有大片未被觸及的精神空間,靜待著勇于靠近的作家在這無數個人心緒的牽掛、沖突、羈絆中洞幽燭遠?!端资浪酌瘛愤x錄汪曾祺、阿城、莫言、賈平凹、李娟、王小波、楊絳等48位作家的54篇描寫民俗的散文,于幽微中記錄歷史,于尋常中洞見壯闊波瀾,終匯聚成一部可以窺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近40年社會生活史變遷的佳作。全書共分五輯,“歲時引”一輯記錄了一些難忘的重要歲時節令及相關經歷;輯二“禮俗志”則講述了有關節俗的特殊記憶;輯三“游藝錄”側重講述一些節俗期間極具特色的“游藝”活動;輯四“四方風”主要講述了不同地區的節俗活動,如鄧云鄉的《九九歌》、葉廣岑的《吹鼓手》,都極具地域風格;輯五“信則靈”從傳統文化和先民信仰中對現存的節令儀式追根溯源,尋找文化的根。
陳平原 王堯 ·隨筆 ·14.9萬字
米蘭·昆德拉生前首次授權作品,一代文學大師最后的悲憫之聲,再現作家思想地圖,從捷克民族的悲劇性命運出發,探討文化繁榮對于塑造民族身份的意義所在?!兑粋€被劫持的西方或中歐的悲劇》是一代文學大師米蘭·昆德拉生前最后授權出版的作品,收錄作者早年創作的兩篇思想文化隨筆,曾產生廣泛影響?!段膶W與小國》是昆德拉在1967年捷克作家大會上發言的文字稿。昆德拉從捷克民族的悲劇性命運出發,探討堅守小國文化特性的意義所在?!兑粋€被劫持的西方或中歐的悲劇》最初發表于1983年。在本文中,昆德拉繼續探討小國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它們的滅亡可能帶來的災難。他警告說,歐洲正在失去自身的文化認同感,真正的悲劇將是歐洲文化多樣性的喪失。
米蘭·昆德拉 ·隨筆 ·2.2萬字
本書是近年來龔先生關于近代中西文化的文章集合。書中介紹了近代思潮和近代思想人物,研究了西方理性主義、科學主義、人文主義對近代中國的影響;比較了中西文字、文學、審美、倫理道德等之間的異與同;也分析了當下世界該如何理性實現中西融合與共生。書中指出了近代中國對西方理性主義、科學主義的誤解、引入的滯后性,導致了一系類影響至今的問題;強調了切勿以西方的理論和方法來分析中國的現象。本書視野開闊、議論酣暢、說理有力。
龔鵬程 ·隨筆 ·15.9萬字
《詠心集“從心出發”叢書:往事叮咚》的主要內容包括:破碎的花瓶、全家福、撒謊、守候一個諾言、踏錯的節拍、養蜂人、懷舊廣場、往事叮咚、1969年的雪、小青埡紀事、那時青春年少、流浪去遠方、村戲、牽掛你的人是我、車站、雨夜、陽光燦爛的季節、愛已遠走等。
朱耀華 ·隨筆 ·16.4萬字
這本音樂隨筆集,首先以“聲音與時代”開篇,算是這本小書的“綱目”。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樂,有識之士往往能在音符與歌詞之間窺見時代的脈動。第二輯里,我們只是給出了音樂與人的浮光掠影。相信在這萬千世界之中,音樂與人的故事應該是隨時隨地在發生。但是,我們卻可以在這雪泥鴻爪之中見到音樂給我們的人生帶來的種種安慰。第三輯中的文章,除了古琴之外,零散點綴了四篇文學家——汪曾祺、劉心武、賈平凹、王安憶的音樂心得。這一輯的選文,編者希望能夠盡量多地涵括西方音樂巨擘的名單。這些名字,國人已經不再陌生,他們的音樂作品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第四輯,編者希望能夠盡量多地涵括西方音樂巨擘的名單,也選了一篇關于女性音樂家的文章。音樂是無國界的,同樣也應該不分性別。希望喜歡音樂的人應該有更廣闊的胸襟去理解接受更多元的文化。音樂固然有其專業性,但是對于普羅大眾來說,它所承載的“文化”與“生活”才是更能打動人心的東西。在這本散文集中,出現了形色各樣的人,他們有的是作曲家,有的是演奏者,有的只是聆聽者。但是,他們都在音樂中交付了自己某一部分的生命,而正因那一部分生命的參與,那時的音樂才更加動聽。
陳平原 李靜選編 ·隨筆 ·13.6萬字
本書尋訪對象是國營古舊書店。中國歷史上具有悠久傳統的私營古舊書店,自1952年公私合營之后,紛紛并入各地的國營古舊書店。以國營體制開辦的古舊書店對歷史典籍的保護起到了重大作用。這些國營古舊書店在成立之初,曾興旺一時,后由盛轉衰,其中尤以北京的中國書店和上海的上海書店為代表。韋力先生以愛書之心、嗜書之癖,一一走訪了這些式微中的書店,兼以旁搜博采,探討衰落根由,記錄歷史痕跡,呈現出世界古舊書流通史上一個獨特篇章。
韋力 ·隨筆 ·13.9萬字
本書是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解讀中國根性文化與國民性格的重磅力作,作者立足當下社會現實,對照世界文化底蘊,對中國文化展開辛辣而富有思辨性的剖析。作者通過宏觀歷史觀察與微觀文本解構的雙重路徑,揭示中國文化的獨特性與矛盾性,并層層剝開歷史與文學的精神密碼。
梁曉聲 ·隨筆 ·15萬字
本書是吳浩然漫畫作品的合集,每幅畫作配以簡短文字闡述畫面,延續豐子愷輕松、風雅、有趣的風格,展現作者對四季、對生活、對人生的點滴感悟。吳浩然來自孔孟之鄉,因對大師豐子愷先生的一份敬意和執著,悄然南下在豐子愷故里扎根奮斗,成為豐子愷故里浙江桐鄉的一分子。他的綠色調清新雅致,充滿了浪漫和詩情,將江南風韻與豐子愷的繪畫風格融合,并在繼承上有所創新。本集是吳浩然的抒情漫畫集。作者將江南風韻與豐子愷的繪畫風格完美融合,并在繼承上有所創新,讓讀者仿佛回到豐子愷所在的年代,回到他所在的世界,體會那些生活中被忽視的情緒和感悟。
吳浩然 ·隨筆 ·9183字
《秋山集:故紙談往錄》可說是李軍老師對既往的追憶,是對秋的紀念、春的期待。正如《春水集》之名源于《紙上春水桃花浪》一般,“秋山”出自本書所收的《顧麟士數仿〈秋山圖〉》一篇。元人黃公望的那幅《秋山圖》早已下落不明,令人惋惜。不過,“秋山”似乎早就脫離了紙墨,飛上筆端,成為一個意象、一種境界,引得無數畫家沉浸其中,心摹手追,于今未休。五百年后的顧麟士、吳湖帆,莫不如是。本書所收的二十八篇文章中,一大半篇幅不長的,均是李軍老師兩三年來所寫,已陸續發表在《東方早報·上海書評》《南方都市報》上。另外一小半篇幅略長者,則是從近十年間所寫舊稿中選出。按“藝林一瞥”“斯人俱往”“書海浮桴”三個主題編排。
李軍 ·隨筆 ·12.6萬字
《胡桃中的世界》是一本內容駁雜而有趣的文化散文集。作者擷取有圖案的石頭、多面體、螺旋、卵形、紋章、時鐘、怪物等諸多在歷史上曾經被寄寓象征意味的事物,通過梳理這些事物的演變,探尋其意涵,旁征博引地書寫了凝縮于符號與象征之中的另類思想系譜。本書也是作者1970年代“形象的博物志”寫作的新起點。
(日)澀澤龍彥 ·隨筆 ·10.5萬字
《那些巨匠和他們的繆斯女神》包括“作家的繆斯”和“藝術家的繆斯”兩部分,共20篇文章。主要講述外國文學藝術史上那些文藝巨擘在其一生中所經歷的情感故事,以及與對他們的生活和文藝創作產生過巨大影響的女性的交往始末。從中,讀者能夠看到文藝大師們鮮為人知的更親切的一面。
余鳳高 ·隨筆 ·12.3萬字
《絲綢之路》是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繼《黃河之旅》后的又一文化旅行力作。這本《絲綢之路》是作者和朋友芬恩結伴從西安啟程,經河西走廊至新疆,沿古代絲綢之路之北線從喀什出境到達巴基斯坦境內的伊斯蘭堡的絲綢之路追溯之旅。作者在書中為讀者勾勒出了一幅壯美的“絲綢之路”畫卷,隨著行程的向前展開,絲路沿線風光壯美的沙漠、長河、戈壁、高山,牽人思緒的佛龕、長城、石窟、古道、城堡和無數動人的歷史傳說一一浮現在讀者腦海中,它似乎還能帶我們穿越時空,沿著張騫、霍去病、玄奘等人的足跡去看一看千年絲路的滄海桑田。除了對絲路沿線的古老文明的再次重現外,作者“老外”的視角讓《絲綢之路》變得生動有趣,他喜茶好酒,愛在古人墓前杯酒憑吊;他樂于冒險,在帕米爾高原險些被石塊砸死;他風趣幽默,一路調侃旅途中的艱辛挫折……跟著比爾游中國,你會發現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不同魅力!
(美)比爾·波特 ·隨筆 ·11.1萬字
1985年安徽省文科“高考狀元”、魯迅文學獎得主盛瓊,幾年前提出的“快樂教育”法則,曾被媒體譽為“狀元育女心經”,給很多中國家庭帶來啟迪和影響。如今,她的女兒盛羅蘭已經長大成人。本書是她和女兒關于成長主題,首次合作完成的最新文章合集。在這本書里,青春靚麗、好學敏思的女兒,真實地記錄下自己的成長腳步。而人到中年、勤于反思的母親,回望自己的人生,也寫下了諸多感人肺腑的身心體驗。兩代人,因為平等、坦誠、開放的交流,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知己和朋友。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讓我們跟隨這對母女,分享她們一路相伴、一路對話、一路成長的真誠感悟……
盛瓊 盛羅蘭 ·隨筆 ·15.1萬字
從最微觀到最宏觀,飲食串起了最可感的個體肉身與最抽象的文化網絡。假如食物注定要被人吃掉,假如食物真是一種藝術,那么我們欣賞這種藝術的唯一方式便是毀滅它。我們有時候會用“干掉”去形容進食,比如說“干掉一碗面”,“把整桌菜干掉”;那個“干”字正正是最粗暴的破壞。形容一頓吃完的飯,我們會說那場面真是“狼藉”;這豈不是一樁慘案的遺留現場?只有透過吃的動作,我們才能完整體驗食物之美,才能領會食物作為一種藝術的精髓。可是吃的動作同時也就是一種破壞、吞沒與消化。食物一生的高潮在于它的死亡,不消滅食物,我們就無從欣賞食物。飲食藝術乃是一種關于毀滅和敗亡的殘酷的黑色藝術;最美的剎那,就是崩解朽壞的一刻。
梁文道 ·隨筆 ·12.2萬字
本書從南懷瑾先生的四十余本著述中,精心摘錄出南先生講述的中國人所耳熟能詳的老話、格言、諺語等共近二百條。全書分為上下冊,上冊為內養篇,包括德行之本、改命之基、學習之竅、躬行之要四個主題,下冊為外用篇,包括齊家之寶、處世之方、明辨之法、經綸之道四個主題,涉及修身養性、家庭教育、為人處世等各個方面。不同于大部頭的紙質書,本書采用小開本的設計,精致文雅,體例明晰,如同手冊,方便現代人隨身攜帶,或置于案頭床邊,利用空閑或碎片化時間隨時學習,隨時體悟,皆有所得。
南懷瑾講述 南懷瑾文教基金會編 ·隨筆 ·10.8萬字
英國文化五彩紛呈,讓人過目不忘。在這里留學、工作、生活,根本的不是學位證書,不是工資條,也不是每天的柴米油鹽,而是一種英式的文化存在感。本書作者趙剛通過自身留學和海外工作經歷,引發對英國文化和中英文化差異的再認識,通過中英文化差異性深度解讀,撰寫出這本有趣、深刻、實用三者兼得的“英國指南”;書稿以親歷留學、英國工作、中英文化差異為主要切入點,以點帶面地為國人剖析了英國文化特征。
趙剛 ·隨筆 ·11.4萬字
《野味讀書》分為三輯。第一輯“書里書外”,“書里”收錄孫犁自述的讀書經過;“書外”則是可能影響孫犁精神成長的文化生活。如果我們把文化生活的內容也算作一種“讀書”,則“書外”的部分也算該是孫犁讀書生活的一部分。第二輯“書前書后”,部分是孫犁的讀書筆記。因為愛書,孫犁常在書上施以封皮,而因書衣多在書前書后,我們就為本輯取了這個名字?!皶皶蟆崩锏奈恼抡Э从行╇s亂,但除去不多的孫犁對文學作品(及其作者)——古代多列入集部——的評論,這部分文字的大宗在古代屬于史部。第三輯“書長書短”,是愛書人孫犁在買書、得書、藏書等方面長長短短的敘述,進而延伸至新的契機境界:“讀中國歷史,有時是令人心情沉重,很不愉快的。倒不如讀圣賢的經書,雖然都是一些空洞的話,有時卻是開人心胸,引導向上的。古人有此經驗,所以勸人讀史讀經,兩相結合。這是很有道理的?!?/p>
孫犁 ·隨筆 ·19.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