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整合與顛覆:大眾文化的辯證法(增訂版)
會員

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理論是其“批判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20世紀最富有原創性的大眾文化理論,但是國內外許多學者對這一理論卻存在著種種懷疑、誤解和理解上的分歧。《整合與顛覆:大眾文化的辯證法——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理論(增訂版)》通過對法蘭克福學派第一代理論家阿多諾、本雅明、洛文塔爾、馬爾庫塞的個案分析,并通過對生成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理論歷史語境的深入考察,認為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理論存在著兩種模式和兩套話語:阿多諾的文化工業批判理論構想了一種“整合”模式,本雅明的大眾文化理論建立了一套“顛覆”模式。前者經洛文塔爾、馬爾庫塞的補充論證,甚至通過本雅明的反證(他對傳統藝術消亡時的懷戀)而成為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的主流;后者同樣經洛文塔爾、馬爾庫塞的書寫潤色而成為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理論的寶貴資源。與此相對應,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理論也就形成了否定性與肯定性兩套話語。兩套話語都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也都有其理論盲點,因此,二者揚棄其片面性進而溝通對話很有必要。中國的大眾文化方興未艾,大眾文化理論卻乏善可陳,《整合與顛覆:大眾文化的辯證法——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理論(增訂版)》對于思考、分析和研究中國的大眾文化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次增訂,作者修訂了原來引文的譯文,并在書末新增了幾萬字的文獻綜述,能為研究者研究法蘭克福學派的文藝學、美學思想提供幫助。

趙勇 ·理論 ·34.5萬字

20世紀中國文學批評的海外視野:當代海外華人學者批判理論研究
會員

當代海外華人學者中,有一批專事20世紀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的批評家和理論家,其代表人物如夏志清、夏濟安、李歐梵、張錯、劉紹銘、王德威、鄭樹森、周蕾、奚密、史書美、張英進、張旭東、劉禾、王斑、唐小兵、劉康、魯曉鵬、徐賁、趙毅衡、黃子平、許子東、孟悅、陳建華、劉劍梅等。他們大多在中國大陸或臺灣完成大學學業,后出國繼續攻讀學位并在境外(含港澳臺)學術機構從事20世紀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其思想既立足于中國本土文化,又深受當代西方批評理論影響,是西方與中國批評理論之間的“交叉地帶”。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文學研究一度封閉單一的視角,將跨文化、跨學科、跨語際的研究觀念投射到國內,形成了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多重邊界”“多重彼岸”“多重比較”的特點,其直接參與及影響所及,在某種意義上已改變了文藝理論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總體格局。21世紀以來,對海外華人學者批評理論的考察日漸成為跨學科研究的一個重要命題。這一涉及20世紀中國文學、文藝理論、比較文學、海外漢學、華僑華人研究諸領域的論題,隨著海內外學術交流的頻密,其學理意義與實踐價值得到不同科際學者的關注和思考。在“批評理論”研究不斷受到重視的語境下,海外華人學者的跨國(境)批評實踐,為國(境)內學者提供了一個考察當代西方批評理論、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嶄新而特別的視角,其對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建設的借鑒意義格外突出。本書從六個方面考察了當代海外華人學者的批評理論,分別涉及海外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的“整體觀”、“晚清文學”觀念的崛起與研究格局的擴張、比較視野中的“海外張學”、“革命敘事”的“再解讀”、現代性視野中的“上海研究”、海外“華語電影”研究的跨文化批評模式等。作者力圖以專題的方式,揭示當代海外現代中國文學研究的一些主要領域及焦點問題,從“彼岸的現代性”視角,推動海內外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多重比較,從而推進現有的對中國現代文學學科的反思。

李鳳亮等 ·文化研究 ·43.7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巩义市| 西吉县| 奉贤区| 平果县| 扎鲁特旗| 漠河县| 澄江县| 广德县| 梓潼县| 分宜县| 剑川县| 根河市| 四川省| 土默特右旗| 辽阳县| 鄢陵县| 缙云县| 江北区| 故城县| 无为县| 天台县| 新巴尔虎左旗| 无为县| 兴安盟| 乌恰县| 科技| 昭觉县| 府谷县| 修文县| 涟源市| 阳谷县| 兴义市| 镇平县| 故城县| 清镇市| 清徐县| 益阳市| 赣榆县| 都兰县| 西华县| 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