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是梁文道筆下的“飲食社會學”——“吃”是聯結社會的紐帶,是構成“人民公社”的基石。本書為梁文道食評文集《味道》系列之一,主要談論“吃”的社會意涵,挖掘不同場合、不同人群、不同社會、不同時代人們“吃”的不同內容與邏輯,引出“吃”作為不可或缺的社會紐帶的意義,正是“吃”聯結或區(qū)隔了不同的個人與群體。
梁文道 ·中國文化 ·9.2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薩滿文化》共分為七部分,主要內容包括:薩滿文化的起源與傳播、薩滿教的神靈崇拜、薩滿的宇宙觀與靈魂觀、成為薩滿的途徑、薩滿的祭祀、薩滿傳統文化等。
金開誠主編 ·民族文化 ·3.3萬字
康藏高原的甘孜藏族自治州有1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這同山東省面積一樣寬闊的山水土地間,卻只有100萬人口居住,人少地大,很多地方都沒有人跡。而就在這樣的地方發(fā)生過好多沒到過此地的人難以想到的事情,不是怪,而是奇。然而,《康藏異聞》卻是以作者獨特的親歷,或聽到親歷的人講述而記錄下來的。文字樸實清新,所講的故事不僅有趣,而且,可以發(fā)人深省。
賀先棗 ·神秘文化 ·8.7萬字
《容忍與自由》是一部雜文選集,收錄了18篇胡適先生的經典雜文,行文流暢,說理深致,對于我們今天的生活仍有啟發(fā)。
胡適 ·文化評述 ·8.7萬字
《六韜》《三略》是反映我國古代軍事思想的重要著作。《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是一部集先秦黃老道家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三略》相傳為漢初道家隱士黃石公所著,它與前代兵書不同,是一部專論戰(zhàn)略的兵書,尤其側重闡述政略。《六韜三略全鑒》匯集了兩部兵書的內容,對其原文進行了注釋和翻譯,有助于作者更輕松地閱讀和理解。
(周)姜尚 (漢)黃石公 ·中國文化 ·11.2萬字
1080字的蒙學經典,弟子有規(guī),家風之始。
馮國超 ·民族文化 ·5.9萬字
作者討論了怎樣才能藝術地活著,希望給更多人以人生的啟迪。雖然本書論述的是人生哲理,但以一種大眾化的輕松閱讀方式來呈現,娓娓道來,深入淺出,引人入勝;二是本書采用了多媒體的現代出版形式,書中有大量的二維碼,經掃描可以出現圖片、視頻和音頻,這是一種創(chuàng)新,以適應網絡信息時代受眾、尤其是年輕讀者閱讀方式的改變。
李從軍 ·隨筆 ·17.8萬字
金開誠編著的《風箏》為叢書之一,系統全面介紹了風箏相關知識。《風箏》中優(yōu)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tài)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 ·中國文化 ·3.2萬字
在王權至上,法自君出的封建社會,鞭笞、棍打是最常見的懲罰。歷代酷吏在拷訊犯人時,往往違反刑罰規(guī)定,諸刑并用,還別出心裁地創(chuàng)造出各種稀奇古怪的用刑方式,在殘虐人性時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劉洋編著的《古代刑罰與刑具》為“中國文化知識讀本”系列之一,以優(yōu)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古代刑罰與刑具的有關內容,對中國古代主要刑罰與刑具分門別類地作了介紹并揭示其發(fā)展演變的基本脈絡。
金開誠 ·理論 ·3.1萬字
近些年來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國傳統服飾也在此行列,特別是隨著漢服及古裝劇的熱度越來越高,人們對于傳統服飾的好奇與探求的欲望也在增加。然而不少影視劇為了美觀,加入了很多現代元素,也就是說,最直觀表現在我們眼前的“古裝”實際已經不是真正的古裝了。真實的古裝又會是什么樣子呢?本書將向讀者講解有關傳統服飾的知識。作者通過古代服飾、近現代服飾、妝容飾品、衣料工藝、影視劇中的古裝等五個部分,用幽默的語言、細致的論證和豐富的圖片,結合眾多古代繪畫、壁畫及雕塑等,講述中國服飾的點點滴滴,為讀者展現中國服飾的美。
春梅狐貍 ·文化研究 ·14.3萬字
《俄羅斯常識》系統介紹了俄羅斯的地理、歷史、旅游、美食、民俗、政治、軍事、經濟、科技、宗教神話等各方面的內容。《俄羅斯常識》以通俗易懂、輕松幽默的文字詳盡盤點了去俄羅斯不能錯過的熱門旅游景點、探險勝地、人氣美食和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切合實際地解讀了赴俄羅斯旅游、留學的各種注意事項,并為大家客觀、系統地介紹了俄羅斯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教育、人文等領域的成就。是讀者朋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了解俄羅斯、體味俄羅斯的精彩讀本。
劉吉 ·各國文化 ·14.6萬字
作者以散文的筆調,將茶席歷史、茶席構成、茶席美學、茶席的插花等,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本書客觀嚴謹,翔實耐讀,并由安徽農業(yè)大學著名茶文化專家丁以壽老師傾情作序推薦。本書最大的創(chuàng)新是在于對茶席美學意蘊的闡發(fā),這是此前一些茶席類書籍的弱項;本書最突出的特點是由形而下之器、藝而入形而上之道、美,道器不離,藝美相即。
靜清和 ·中國文化 ·7.8萬字
本書共收錄名言警句、歇后語、謎語、對聯、俗語、諺語等上萬條。這些鮮活的語言文字語簡意賅,大多經過千錘百煉,代代相傳,才流傳至今。這些語句,或寓意深長,或幽默風趣,有著過目難忘的藝術效果。本書以名句的實用性、典型性和廣泛性為著眼點進行編排,所選的名句時間跨度相當大,從先秦時期的重要著作,到當代名人的智慧言語均有涉及;所選的名句范圍非常廣,從詩詞曲賦、小說雜記等文學體裁,到俗諺、歇后語、謎語等民間文學都有涉獵。除此之外,書中還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過這些或引人發(fā)笑、或讓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讀者更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陳曉丹編著 ·中國文化 ·16.9萬字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原為王力先生主編的漢語言專業(yè)大學教材《古代漢語》通論部分中的“古代文化常識”,由馬漢麟先生執(zhí)筆,自成體系且架構完整。全書分為天文、歷法、樂律、地理、職官、科舉、姓名、禮俗、宗法、宮室、車馬、飲食、衣飾、什物十四章,涉及中國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內容詳明,干貨滿滿。每章結合古代著作里的案例講解該部分最核心的概念或常見的習俗、器物,行文平易簡潔,雅俗共賞,為學習中國古代文化知識的入門經典。
王力主編 馬漢麟著 余才林補訂 ·中國文化 ·8.8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古代詩歌總集:<詩經>》生動介紹了《詩經》的產生、收集與流傳、周民族史詩和怨刺詩、《詩經》中的愛情詩、《詩經》的情感和思想、《詩經》的特色和地位影響等內容。書中優(yōu)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tài)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 ·文化研究 ·3萬字
本書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介紹中國的謎語文化:自然謎、植物謎、動物謎、常用物謎、工礦交通謎、軍事武器謎、商業(yè)貿易謎、海外港臺謎、文化體育謎、書報刊謎、字謎、詞語謎、歇后語謎等。
嚴鍇主編 ·民俗文化 ·10.8萬字
古人認為聲音是圣潔的,音樂可以潔凈人的思想、靈魂,創(chuàng)作和諧的音樂就是要和諧地使用“八音”,所謂“八音”就是指分別由青銅、石頭、陶器、木頭、竹子、蠶絲、葫蘆和皮革制成的金、石、土、木、竹、絲、匏、革八類樂器。中國古人是按照樂器制作的材質來區(qū)分不同的樂器,正是這些看似簡單卻凝聚了無數古人卓越智慧的樂器,在歷史的深處。
金開誠 ·中國文化 ·3萬字
這本《異度空間》里沒有觀念,只有一些盡可能確鑿的資料和盡量客觀的分析,它所呈現出的正是這種態(tài)度:信則有,不信則無。必然有人對閱讀它產生這樣的疑問:關注這些科學之外的事物、現象是否有價值?這要問問當年的牛頓、開普勒,他們一心一意研究占星術,是否有價值?很多時候,科學與非科學只有一線之隔。急著否定或急著肯定,恐怕都不是正確的探索態(tài)度。
霍晨昕 ·神秘文化 ·11.3萬字
《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的語錄結集,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論語》名稱的來由,班固《漢書?藝文志》說:“《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這一說法,大體可信。原始記錄雜出于眾手,最后編定當在戰(zhàn)國初期,以曾參門人為主。《論語》一書是集章成篇的體例,各章間的關系性較小。《論語》的核心思想為“仁”,提倡“仁”“義”“禮”“智”“信”,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fā)論辯,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動人……其內容廣泛深邃,其風格雋永含蓄,對后世起到了重大的影響。
陳曉芬譯注 ·中國文化 ·8.9萬字
家風是最基本、最靠譜的家庭教育。重視小家建設,宣揚良好家風,引領孩子成長,是每對父母都應放在首位的課題。家庭的風氣很不容易形成,所以一旦形成,我們就要讓它長長久久。曾仕強教授學貫中西,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入而精確的理解。本書中,曾教授依托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將家庭教育中的諸如孝道、婚戀、金錢、祖先,甚至生死等問題從多角度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釋,說理通透,直達人心。曾教授認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若每個人都能維護好、傳承好自己的家風,則世界無為而治,人間萬象泰和。無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無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讓被忽視,甚至被遺忘的傳統家風重新復興,讓每個孩子的童年都充滿中國味道。
曾仕強 ·中國文化 ·1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