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一個人或一個民族對待飲食和生活的態度,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個人或一個民族的思想和行為特質。在這本書里,龔先生暢談古今美食飲饌、女性處境、日常生活及其中體現的文化問題。不僅講述了蘇東坡、新月社梁實秋等人的飲食趣事,也記錄了自己與女兒斗嘴調侃中西美食的趣談。書中收錄的龔先生日記和其他專門文章,更是呈現了他對自己和當代人的物質及精神生活的觀察思考。
龔鵬程 ·隨筆 ·12.8萬字
本書以佛教動畫為切入點,在對有代表性的中外佛教動畫進行剖析的基礎上,對佛教動畫的特性進行歸納,提出漢傳佛教文化對動畫解析和創作具有深刻的適用性。進而主張國產動畫業者只有深刻理解以佛教文化為肌理的中國傳統文化,才能獲得經典動畫的創作智慧。
張啟忠 ·文化產業 ·14.5萬字
本書按我國各個傳統節日分篇,回溯節日的起源,介紹過節的風俗禮儀,進而闡述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展現了中華民族豐富多彩、底蘊深厚的節慶文化。
胡全 胡波 ·文化研究 ·8.8萬字
“君子博物”一詞,很早就見于《左傳》《尚書》,泛指那些學貫古今、通曉文物文獻的收藏家。本書所選作者,從專精的學人、收藏的大家,到關心文保的作家、好事玩票的文化人,他們自然流露出溫情回憶、方法管窺、辛辣批評等,思想和歷史也因此在身邊細膩展開。本書分四輯。第一輯“說文化”,回憶張伯駒、沈從文、王世襄等文化名家的生平與文物研究往事;第二輯“訪瑰寶”,寫“博物君子”與文化瑰寶的奇遇與研究成果;第三輯“逛市場”,專敘訪文物市場之趣;第四輯“窺書房”,則記錄對書房一角的雜項文物的玩賞。讀者盡可跟隨這些“博物君子”聆聽大家心得,瞻仰重器國寶,潛入那煙火味兒十足的街市好奇閑逛,最后回到書房,品味這千百年來層疊縈繞在各類空間中的文化滋味。
陳平原 王芳 ·隨筆 ·14.8萬字
本書為梁濤講《孟子》系列之一。作者對《萬章》的講解通俗、富有新意,使讀者對儒家尤其是孟子的思想有了新的理解。《孟子·萬章》主要記錄孟子與萬章的對話,內容涉及孝道、親情、友情、出仕為官等。萬章是孟子的弟子,參與編著《孟子》一書,擅長提問,對《孟子》成書有重要作用。
梁濤 ·中國文化 ·10.1萬字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地區或城市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規模與水平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和文化軟實力高低的重要標志。本書總結了非物質文化與文化創意產業之間的關系,探討了非物質文化創意產業化理論與實踐過程中的問題,對寧波市非遺文化創意產業化的發展現狀、模式、問題、路徑及策略等進行了深入調查和研究,對寧波以及我國各個地區非遺文化創意產業化發展有一定的總結凝練、借鑒意義或參考價值。
陳萬懷 ·非遺 ·12.9萬字
陳凌廣編著的《古埠迷宮(衢州開化霞山古村落)》以霞山這一浙西古鎮為研究對象,從民居建筑的形式案例為研究脈絡,著眼于民居建筑的自然環境、人文內涵,裝飾要素、空間布局與工藝成就等審美要件,在立足于本體論解釋學大師、德國人伽達默爾提出的“視域融合”理論支撐下,對霞山古民居建筑文化元素加以分述,凸顯了其獨特的學術地位和文化與時代價值。全書以田野調查為依據,圍繞霞山“三雕”藝術成就,從居住建筑、商業建筑、公益建筑、宗廟建筑等四大類別的案例研究為載體,結合當地的社會組織結構與民風民俗、人文典故,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系統地加以闡述說明,凸顯其史料的真實性、學術性,有效提升和增強當前人們迫在眉睫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提升民族文化的軟實力。
陳凌廣 ·地域文化 ·7.5萬字
《歲時節俗知多少》是一部介紹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普及讀物,旨在介紹中國的節令之美,包括四季節日的起源、來龍去脈,注重敘述節日中蘊含的農耕文明、傳統美德。年畫、剪紙、賞紅、龍舟、乞巧、拜月等各種美術、游藝之俗,是愛的教育、美的熏陶。圖文并茂,引經據典,全面揭示了中國傳統節令文化的深厚內涵。
馬大勇 ·中國文化 ·14.4萬字
本書針對轟轟烈烈的國內民族文化旅游開發熱潮中出現的種種現象和問題,特別是不同民族文化表現出不同的旅游開發效應的事實,深入分析民族文化旅游開發與民族文化性格特質之間的關系和維度,指出二者之間存在的適宜關系,進而分析和梳理制約民族性格特質的決定因素,旨在說明民族文化旅游開發沒有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普適性模式,需要根據具體民族文化具體對待,即民族文化旅游開發的文化性格維度。在進行理論分析梳理后,以民族文化旅游開發案例作為補充和印證,理論結合案例,以闡明研究主題。
羅良偉 ·文化研究 ·15.5萬字
《精華薈萃的中國兵書》是一部濃縮了中國古代兵法精華的經典著作,匯集了從《六韜》《孫子兵法》到《三十六計》《武經總要》等眾多著名兵書的智慧。這本書不僅展現了古代將領們在戰場上的卓越謀略,還深入探討了他們在治軍、用兵、治國等各個方面的獨到見解。從戰爭藝術到國家治理,書中內容涵蓋廣泛,系統地揭示了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與應用。
秦思 ·中國文化 ·8.6萬字
中國人習稱的“孔廟”,實際上應當稱之為“文廟”。文廟用來祭祀孔子及歷代儒家圣賢。文廟祭祀時所采用的禮儀稱之為“釋奠禮”,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國祭”。其雛形可以追溯到孔子去世那年(魯哀公十六年,即公元前479年)。此后,它逐漸從中國走向世界,至今仍在海外盛行,堪稱歷史上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成功范例。時至今日,文廟釋奠禮依然在全球華人中有著廣泛影響。本書分六個部分,詳細梳理了文廟釋奠禮的萌芽、形成、發展過程,明清兩代舉行釋奠禮的基本情形,以及對世界文化所產生的重要影響。內容具有獨創性,是一部頗具普適性文化價值的學術專著。
劉續兵 ·中國文化 ·12.3萬字
巴格比認為,歷史與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文化和文明是歷史研究的基本內容。在本書中他不僅深刻分析了歷史學的性質和撰述方式,尤其對文化和文明的概念和內涵進行了詳盡闡釋。他所區分出的“大文明”和“周邊文明”的類型,很大程度上構成了湯因比的文明形態史觀的來源。
(美)菲利普·巴格比 ·理論 ·16.5萬字
本書分析了我國電視劇產業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趨勢的動態演變過程,對績效、集中度、行業壁壘和差異化程度等市場結構要素進行了測量,并識別、辨析了由其引致的企業行為。最后探討了我國電視劇產業所處的規制環境,梳理了部分具有深遠影響的規制變革給電視劇產業所帶來的影響。
劉書亮 ·文化產業 ·17.7萬字
采用中醫藥、藝術、文學相結合的模式,通過中醫藥、畫與詩的形式展現,打造全媒體中醫藥文化資源,進而有效將中醫藥、畫、詩連脈,構建中醫藥文化的詩畫融合傳播路徑,以期增強群眾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知曉率,降低中醫經典文獻解讀難度。從而提高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用創造性思維與方法對中醫藥文化的詩畫融合傳播路徑進行研究。
李蕊著繪 ·中國文化 ·5.3萬字
《年畫上的中華經典故事·誠信篇》分為以誠感人、信守承諾、舍生取義、知錯能改、愛要真誠、以誠待人和知恩圖報七個章節。每章包括來龍去脈、知識廣角、佳作賞析和點悟?絮語四個部分。從多個角度講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誠信故事,并對原有核心內容進行豐富擴展,讓讀者感受到不同歷史和文化背景下的誠信正能量。
沈泓 王本華主編 ·中國文化 ·5.7萬字
利用出土文獻進行楚辭研究,目前學界主要集中在字詞訓詁、作品詮釋層面,本書則著眼于作家層面,綜合考古發現與出土文獻、傳統文獻、民間傳說以及學術史等多種信息,通過楚文化與楚辭的雙向互證,解決屈原世系、生平、仕履、放逐、沉江五大環節中的歷史疑難,推進屈原研究的進展。
周建忠 ·文化研究 ·14.2萬字
霍金,與愛因斯坦齊名的宇宙巨人。他發表著名的黑洞理論、提出穿越時空的可行性、預言地球會毀滅……他出色的頭腦在孩童時已顯現,憑聰敏才智考上牛津大學,投身令他迷的宇宙研究,更遇上深愛的女孩——珍。可是這時病魔漸凍人癥卻逐步逼近,究竟他最后如何跨過重重挑戰,成為科學傳奇?
宋詒瑞 ·文化史 ·4.1萬字
本套書系的特點是全景展現,縱橫捭闔,內容采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語言通俗,明白曉暢,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古風古韻,格調高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欣賞性、知識性和延伸性,能夠讓廣大讀者全面觸摸和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中華兒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創造未來中國特色的先進民族文化。
羅潔編著 ·中國文化 ·6.9萬字
這本小書為廣大北京市民以及民俗文化愛好者介紹了老北京的俗語民謠。俗語部分以時間為線索,對每個條目進行釋義與分析,并給出該詞語在原著中的例句。字形、字音遵從原著,釋義力求簡明扼要。民謠部分以材料類型為線索,對老北京的歌謠、兒歌、媽媽論兒、喜歌等民間口語材料進行了概述。這些民謠百年間在民眾口中傳承,大多不見于文獻,歷史難以考求。但是也正是由于不見于正史,對其的整理研究就愈顯彌足珍貴。
馮蒸 ·民俗文化 ·12.3萬字
廣西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千年以來,少數民族和南遷的中原民族相互融合,文化相互碰撞,都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見證。《品牌廣西(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卷)》介紹了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分為三輯:“古建筑及歷史紀念建筑物”“石刻及古墓葬、古遺址”“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圖文并茂地介紹了這些古建筑、古遺跡背后的故事,梳理了廣西千年的風云變幻。
本書編寫組 ·地域文化 ·8.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