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以突出臨床疼痛藥物治療的實用性、科學性為宗旨,系統(tǒng)介紹疼痛的發(fā)病機制及疼痛的治療,完整地介紹各種疾病的用藥原則、用藥目的、用藥方法及治療方案,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經濟用藥,具有實用性、科學性和創(chuàng)新性,體現理論與實踐、臨床與藥學相結合的全新模式。適于各級醫(yī)務工作者(臨床醫(yī)師、藥師等)參考和閱讀,也適用于醫(yī)藥大、中、專院校學生參考和使用。
徐建國 黃宇光 楊建軍 ·藥學 ·65.3萬字
對藥物治療方案進行評價并正確實施,遴選適宜藥品,隨著疾病治療的進展調整藥物治療方案;對藥物治療效果進行評價;監(jiān)測與杜絕用藥錯誤;監(jiān)測與防范藥品不良反應;對患者進行用藥教育等。
李智平 翟曉文主編 ·藥學 ·10.9萬字
本套書由中國藥物濫用防治協(xié)會組織編寫。阿片類依賴呈高發(fā)趨勢,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目前臨床的診斷與治療存在多種不規(guī)范之處,非常有必要進行規(guī)范。本書對阿片類依賴的臨床診斷與治療進行了規(guī)范,便于臨床工作有效、安全、順利地進行。
張銳敏 ·藥學 ·6.4萬字
常用溶劑包括用于:抗微生物藥物,治療腫瘤及其輔助藥物,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藥物,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藥物,麻醉藥及其輔助藥物,消化系統(tǒng)的藥物,呼吸系統(tǒng)的藥物,泌尿系統(tǒng)的藥物,生殖系統(tǒng)的藥物,影響血液及造血系統(tǒng)的藥物,抗變態(tài)反應藥物,激素及其有關藥物等。
王永桂主編 ·藥學 ·1.3萬字
書中收載目前在中藥材商品流通中常用而易于混淆的藥品240余味,涉及相關植(動、礦)物1000余種。分別論述其正名、別名、來源、鑒別、道地與分布、偽品及易混品、地區(qū)習用品等,重點在于對正品藥材的傳統(tǒng)經驗鑒別。其中絕大部分內容,是對全國首批名老中醫(yī)藥專家之一、著名生藥本草學家謝宗萬先生多年學術經驗的總結。為方便閱讀查找,全書所收正品藥材一律按藥名筆畫排序。書末并附有經驗鑒別術語650余條,加以現代科學術語解釋,便于讀者檢索應用。本次再版將根據近年來中藥材市場真?zhèn)蝺?yōu)劣的變化情況以及國家對道地藥材規(guī)范標準的制定,補充最新的資料內容。
郝近大編著 ·藥學 ·33萬字
本書對每一種植物都經過實地觀察及復核資料,詳細考證其植物學上的訂名、產地、分布及使用習慣,務求提供最準確的科學依據。內容特點:1)總結南人用南藥醫(yī)南病,中醫(yī)藥雖定型于北方,嶺南地理環(huán)境有其自己的特點,南方人的疾病和用藥也有異于北方。南方民間藥工就地取材,沿襲本草的傳統(tǒng)方式去探討藥品的四性五味,發(fā)展出南方的“本草”傳統(tǒng)——生草藥,以土產藥材治理南方特有的疾病,并聯系到南方的特性而著力于濕熱的調理。2)開啟南藥寶庫的金鑰匙,南藥發(fā)展自民間,藥工鮮有通曉文字者,知識多靠口耳相傳,不似歷代“本草”由宿儒名醫(yī)或朝廷敕令太醫(yī)撰寫。如今胡秀英教授特地親手搜集生草藥標本,配上科學名稱;梁頌名教授列明其性味和主治功能。在世紀之交,對口耳相的生草藥知識,作了一次嚴肅的學科的總結和評估。3)首次從植物學角度嚴格檢閱生草藥及涼茶料
江潤祥 ·藥學 ·5.6萬字
隨著我國對臨床藥劑藥物合理使用專項整治工作不斷深入,醫(yī)療機構對抗菌藥物合理使用與細菌耐藥抗旨日益重視,醫(yī)療機構抗菌藥物使用逐步規(guī)范,細菌耐藥情況也有所改善,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對《指南》進行修訂。本版延續(xù)上版的結構,分為:感染性基本的病原治療(包括傳染病和各種特殊病原體感染的治療)、感染性基本的經驗治療(包括預防用藥)、兒童常見感染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抗感染藥物的藥學特征(包括抗微生物藥物藥學與藥理學和安全性等內容)四個章節(jié)。修訂主要依據今年來臨床抗感染的最新研究成果、耐藥變化趨勢、新型抗微生物藥物的上市情況、國內外相關專科專病指南的更新情況進行。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組織編寫 ·藥學 ·1.7萬字
《生藥學與天然藥物化學實驗》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實驗操作基礎”,包括實驗基本要求、實驗基本操作與技術,其中實驗基本操作與技術概述了生藥的基源鑒定、性狀鑒定、顯微鑒定、理化鑒定以及天然藥物常用提取、分離方法等。第二部分為“藥用植物學的基礎知識”,簡要介紹植物的細胞、組織、器官,以及植物分類系統(tǒng)與分門別類。第三部分為“驗證性實驗”,共設有二十個實驗,實驗內容緊扣理論教學,通過讓學生觀察植物細胞、組織、器官的結構與特點,深入學習代表性重點生藥的鑒別以及天然藥物中各類化學成分的理化鑒定。第四部分為“綜合性實驗”,共設有十二個實驗,涉及生藥鑒別以及藥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化合物鑒定和含量測定等內容,每個實驗后附有一些較為靈活的思考題,啟發(fā)思考,拓展思維。附錄部分列舉了重要生藥的高清鑒別照片,供學生自學、課前預習或課后拓展使用。《生藥學與天然藥物化學實驗》可供醫(yī)藥院校藥學、臨床藥學、制藥工程、藥物制劑、中藥學及相關專業(yè)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實驗課教學使用,也可供從事藥學工作各類專業(yè)人員及醫(yī)藥工作愛好者參考使用。
陳立娜 何立巍主編 ·藥學 ·17.5萬字
本書由中國藥理學會麻醉藥理專業(yè)委員的大會報告和文獻綜述集中在一起,經各作者修改,再另約專家就麻醉藥理學的熱點問題撰寫評述或綜述,匯集成冊。本書代表了我國麻醉藥理學界的最高水平。本書是國內第一本關于麻醉藥理學進展方面的專門性著作,它匯總了近兩年有關麻醉藥理專業(yè)領域內在臨床與基礎研究中有重要價值的進展信息,是近兩年全國麻醉藥理學術會議綜述的總結與完善。本書所述及的內容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一定程度的代表性。
戴體俊 徐禮鮮 胡興國 ·藥學 ·11.1萬字
根據衛(wèi)計委及康復醫(yī)學會關于康復科醫(yī)師的培養(yǎng)要求,結合國家醫(yī)師資格考試大綱,對神經康復醫(yī)師在診斷和鑒別診斷,如何進行功能評定,康復治療,制定康復治療計劃,康復醫(yī)囑等方面的核心知識技能進行系統(tǒng)規(guī)范化闡述。
王玉龍 ·藥學 ·44.7萬字
傳統(tǒng)中醫(yī)藥需要傳承更需要科技創(chuàng)新,現代醫(yī)藥裝備的應用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對于推動中醫(yī)藥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書系統(tǒng)展示中藥炮制設備的歷史沿革、現狀以及發(fā)展方向,講述中藥炮制設備設計過程中涉及的基本理論,并按照中藥加工炮制的先后順序,依次介紹各個生產環(huán)節(jié)常見的炮制設備。每種設備在實物圖或結構圖的基礎上,詳細介紹其結構、工作原理、特點、適用范圍、安裝調試、維護保養(yǎng)相關方面的理論和知識。此外,還介紹了中藥飲片生產的自動化和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
蔡寶昌 張振凌主編 ·藥學 ·19.3萬字
全書包括300味中藥品種的毒性研究及應用,每一味中藥包括以下內容。【藥名】(拉丁名、別名),【歷史】,【分布】,【采收加工】,【炮制】,【性味歸經】,【配伍】,【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化學成分】,【含量測定】,【藥理研究】,【毒性研究】,【中毒機制】,【中毒癥狀】,【解毒措施】,【臨床應用研究】。
張耕 馬威 徐宏峰主編 ·藥學 ·105萬字
本書以將不同階段的燒傷創(chuàng)面和不同部位的燒傷創(chuàng)分為八個類別,并以各類別為主線,詳細論述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燒創(chuàng)傷各種創(chuàng)面修復的應用。本書在理論基礎上,配以大量典型臨床病例和圖片為特色,系統(tǒng)的介紹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燒創(chuàng)傷創(chuàng)面修復的理論依據、應用經驗、臨床注意事項等內容。全書共30萬字,150于幅圖片,文字精煉,圖文并茂,適合各級燒傷科醫(yī)生閱讀。
申傳安 郝岱峰 ·藥學 ·19.7萬字
本書按歷史時間順序,沿著新藥發(fā)現的脈絡,不但介紹了新藥從偶然現象、科學實驗、臨床治療中被發(fā)現,還闡明部分新藥發(fā)現的合作形式、上市途徑,勾畫出跨國制藥企業(yè)伴隨新藥發(fā)現而不斷擴張的發(fā)展路徑。將基礎研究、創(chuàng)新成果、產品市場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再現了近150個新藥發(fā)現的歷史從歷史到現實,從摸索到探索,從單一到綜合,很好地概括了新藥發(fā)現的歷史歷程和展現了新藥發(fā)現過程中的偶然與必然。通過一百多個藥物發(fā)現案例,揭示了藥物發(fā)現的客觀規(guī)律和價值規(guī)律,對當代科學界、工業(yè)界和投資界以很多啟示和指導。
彭雷 ·藥學 ·17.7萬字
本套叢書的編寫強調臨床試驗設計與實施要點的講述,通過與相關學科理論知識的緊密結合,將使其對臨床試驗從業(yè)者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指導意義。在內容方面,涵蓋各科疾病藥物臨床試驗各個階段所承擔的任務,著重介紹如納排標準、隨機用藥方法、療效評價、安全性評價、研究終點以及數據處理等臨床試驗的關鍵點。并在介紹中設有案例,提供點評的內容,案例選取試驗者以往的一些真實案例以及一些已報道的經典的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使讀者可以參照已完成的臨床試驗有更形象和深刻的認識。Ⅰ期臨床研究因風險大,由專門的Ⅰ期臨床研室開展相應設計、實施、監(jiān)管和總結報告工作,因此單設一個分冊。同時將涉及藥物臨床試驗過程中的倫理學保護等內容單設一個分冊,加深讀者對藥物臨床試驗倫理審查等工作的了解,注重對相關法規(guī)的認知。在編排形式方面,臨床用藥方法及療效評價等內容將盡量使用圖表形式來呈現,簡潔易懂,便于閱讀。相信本套叢書的出版可為參與臨床試驗設計與實施的工作者提供一套完整、系統(tǒng)、規(guī)范的可參考借鑒的圖書。
陳方平 李昕 張鳳奎主編 ·藥學 ·26.6萬字
本書總體介紹鎮(zhèn)靜催眠藥,在介紹相關基本概念之后,重點介紹苯二氮類和新型苯二氮受體激動劑(巴比妥類主要在麻醉科用,范圍和量很小,其他新藥證據很少,也不作詳述),注重不同疾病和人群的使用策略,梳理長期使用過程中濫用預防策略。在《苯二氮類藥物臨床使用專家共識》的基礎上,主要新增新型苯二氮受體激動劑的合理使用和濫用預防以及長期使用策略等,相比于《共識》,本書以鎮(zhèn)靜催眠藥大類為主要介紹對象,藥物種類覆蓋更廣泛,更新了近年來國內外循證證據,梳理了長期使用策略。
劉鐵橋 趙敏主編 ·藥學 ·9.8萬字
《指導原則》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基本原則、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管理進行了全面闡述,并列出臨床常用的各類抗菌藥物的適應癥和注意事項,以期達到提高我國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療水平,減緩細菌耐藥性的發(fā)展,降低醫(yī)藥費用的目的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修訂工作組 ·藥學 ·9.2萬字
本書共分為17章,介紹了解表藥、清熱藥、瀉下藥、祛風濕藥、化濕藥、利水滲濕藥、溫里藥、理氣藥、止血藥、活血化瘀藥、化痰止咳平喘藥、安神藥、平肝熄風藥、消導藥、補虛藥、收澀藥、外用藥、驅蟲藥等450味臨床常用中藥,將功效相近的中藥分為285組,分類進行了臨床功效異同點的比較分析,采用了圖解的方式,使讀者易懂、易記,一目了然。并且還對每組中藥的臨床配伍運用,分別例舉了古人及現代的有效方劑約400首。因此,本書不僅能幫助提高正確熟練運用中藥的臨床水平,而且還能通過閱讀學習,開拓方劑配伍的各科臨床視野。
沈曉雄編著 ·藥學 ·27.6萬字
本書共分為三篇。第一篇質量控制,分為四章,分別是規(guī)章制度(包括工作制度總則、儀器設備/試劑/標本/信息/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報告審核/發(fā)放/解讀制度,急診檢測制度等)、實驗室建設(介紹血藥濃度檢測實驗室和藥物相關基因檢測實驗室的設計、分區(qū)、布局等)、標準操作規(guī)程(分為通用技術類、儀器設備類和項目類操作規(guī)程)、質量管理(首先介紹TDM質量管理體系,再按照實驗室樣本檢測流程中的檢測前、檢測中和檢測后質量管理順序介紹全過程質量控制,最后介紹質量改進)。第二篇人員培訓,包括崗位職責(主要介紹TDM實驗室人員資質、人員設置及崗位職責等)和人員培訓(新藥上市層出不窮、藥物分析新技術新方法日新月異,持續(xù)崗位培訓對質量控制至關重要,本章主要介紹如何對人員進行針對性的高效培訓)。第三篇實踐案例,列舉作者在實際工作中發(fā)生的TDM案例并進行分析解讀,增加本書的實用性。
張峻 張相林主編 ·藥學 ·16.1萬字
近年來,中藥制藥領域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發(fā)展較為迅速,第二版將原書基礎上,進一步吸收綜合相關學科的理論與實踐,充分總結近年來發(fā)展應用較快的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新設備、新輔料,以期為中藥制藥領域的同道們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滿足不同層次教學的需要和不同層次讀者的要求,為實現中藥現代化服務。本書擬沿用第一版體例,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基本技術篇,以中藥制藥的通用技術為重點,闡述其原理與方法;下篇為成型技術篇,以各類中藥劑型和制劑的制備技術為重點,闡述其工藝與技術。
張彤 吳純潔主編 ·藥學 ·86.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