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藝術學界》是由東南大學藝術學院主辦的大型藝術理論學術集刊,每年出版2期,每期約25萬字,分別于每年6月、12月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該著以一級學科藝術學理論為主要特色,同時兼及藝術學其他一級學科,力求站在學術前沿,集中反映觀點新穎、資料性強、較為深入的藝術理論研究成果。內容涉及藝術前沿課題、藝術史、藝術理論、藝術批評等相關最新成果。《藝術學界》擬團結海內外學人,努力塑造富有原創性、前沿性、深入性的學術性格。
龍迪勇主編 ·藝術理論 ·23.4萬字
本書以一種宏觀的視野,在1949年的時間緯度下,觀察了一群評彈藝人在時代巨變的歷史場景中所面臨的生存狀態。1949年是全文敘述的主線,在此基礎上,作者梳理了早期上海成為評彈圣地的歷史成因。呈現出了民國時期與解放后,在不同意識形態影響下評彈在上海的發展情況。作者從延安時期開始,追溯了解放后上海文藝政策生成的根源以及這些政策對上海地方文藝、對評彈藝人們所造成的影響。從1949年下半年開始,在政府的引導與輿論的督促下,評彈藝人們的身心開始接受改造。在這場改造運動中,藝人們表現出了不同的姿態,一部分藝人開始適應時代,另一部分藝人則遭遇了生活上的困境,對新事物難以接受。但在時代的浪潮下,不管藝人們適應與否,他們的人生都開始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思想上,而且貫徹到了藝人的身體特征與祖師信仰的精神面上。
張盛滿 ·藝術理論 ·26.8萬字
抖音腰派藝術科普達人呂宸全新力作!一本書帶你逛遍藝術世界的重要關隘!站在藝術品原作的面前時,你首先看到的是什么?《細節之美》一改以往大部頭藝術史作品宏大的敘述視角,轉而以小切口,以更輕巧的講述,為讀者們打開一扇理解藝術的新窗,感受藝術的細節之美。從盧浮宮到神戶博物館,從維也納到北京,從中到西,本書縱覽全球30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帶你逛遍藝術世界的重要關隘。本書作者為抖音高光藝術科普創作者“腰老師”呂宸。腰老師的科普風趣幽默,累計創下5億播放量,網絡之外,他師從朱青生,是《詹森藝術史》翻譯主創。觸碰細節,感受藝術的魅力;放大細節,在局部看到藝術的全貌。在藝術的維度之外,本書再現畫作背后人、歷史、藝術的關系,一段別致的藝術史正被娓娓道來。
呂宸 ·藝術理論 ·8.2萬字
本書主要以近三十年來活躍于中國當代藝術界、學術界的著名藝術家、批評家、學者為深度對話的對象,涉及中國先鋒藝術思想生成邏輯的方方面面,既有對于藝術世界的觀念維度與現實維度的討論,也有對于世界關系美學七重關系的理解與探討,同時還涉及我們的生活世界的應然之在與實然之在的生成敞現,涉及藝術家、批評家、學者在觀念層面作為個體生命在心理與文化方面的感性動力與感性結構。借助特定的問題意識進入藝術生發的現場,本書原生態地呈現出中國當代藝術文化,如何在自1840年以降積淀而成的“混現代”的背景下對華夏文明現代性的探問求索。
查常平主編 ·藝術理論 ·17.4萬字
《隱秘的肖邦》內容簡介:這是愛樂人的“閑情偶記”,不再嚴肅,不再學究,有的是與音樂的綿綿情愫。《隱秘的肖邦》是一本感性的書,與音樂有關,更與生活有關。《隱秘的肖邦》主要介紹了我們要什么樣的馬勒?、命運的“指環”與愛情的“代價”、被索爾蒂的瓦格納俘虜的日子、浪漫主義的遺珠、“貝多芬年”的背影等。
劉雪楓 ·藝術理論 ·11.3萬字
本書稿打破常規的基礎課教學方式,作者以獨特的四步教學法講述了色彩構成的設計思維、設計方法及運用,內容包括色彩構成的感知與認識、色彩的理論與體驗、色彩的配色與運用、色彩構成的拓展與運用四大板塊,即循序漸進的四步教學大綱。全文將色彩構成的配色法則以及技巧形式通過實際的運用案例進行講述,在教學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全書整體框架清晰明確,圖文并茂,以大量的圖例說明色彩構成的基本原則以及設計在視覺傳達、環境設計、產品設計等領域的創意運用,具有較實用的教學參考價值。
周濟安 ·藝術理論 ·6.4萬字
牛津藝術史(第一輯),牛津藝術史——西方當代權威的藝術史叢書,由英語世界權威學者撰著,采用開放式的出版理念,已出版三十余種。每種配有百幅以上的全彩精美圖版,用前沿觀點與新穎材料闡述藝術史核心問題,被譽為“通向21世紀藝術史的大門”。從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瑰寶到古風與古典時代的希臘藝術,從風景與藝術之間充滿詩意的崇高想象到當代設計中的民族訴求,從14世紀以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與商業貿易發展之間的密切關系到18世紀的歐洲藝術的繁盛與奢華,再到19—20世紀的現代藝術的叛逆、顛覆與創新,從數百年藝術家、哲學家對藝術本質的精意覃思到當代雕塑中藝術與現實的交鋒碰撞,由牛津大學藝術史系組織的藝術學術委員會把關。
(英)柯律格等 ·藝術理論 ·193萬字
《關于構圖問題》是潘天壽1963—1964年在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的講課記錄稿。所講的內容從畫材的搭配安排,取舍組合、到構圖中的賓主、虛實、疏密、對比、呼應、交叉、參差、三點關系、三角形的運用、平行線的問題、重心、斜正、畫眼、背景、空白處理、四邊四角、氣脈、開合、不平衡與平衡等等具體的構圖規律,以及題跋、印章在構圖中的作用。
潘天壽 ·藝術理論 ·1.6萬字
設計史上的經典文獻,設計師必備工具書。本書是著名美術理論家約翰內斯·伊頓畢生色彩研究的精華,至今仍被視為現代設計的必修書目。這位包豪斯學院色彩構成與基礎教育理論的奠基者,不僅向我們揭示了色彩的客觀原理,還從規律中解放出來,進一步洞察色彩是如何映射出我們的心理與人格。借助這份珍貴的研究,我們被引領至一個極富趣味的色彩世界,并在這種斑斕之中獲得一種全新的觀看之道。
(瑞士)約翰內斯·伊頓 ·藝術理論 ·8.7萬字
“相似性”真的是肖像作品的終極追求嗎?當攝影術出現,肖像畫如何捍衛其藝術界地位?藝術家如何以肖像作品呈現他人與自我、性別與族群認同?幾個世紀以來,肖像藝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牛津藝術史”系列新作,全面回顧肖像藝術的歷史,直抵核心問題,135幅全彩圖片,囊括波提切利、畢加索、馬蒂斯、弗朗西斯·培根、安迪·沃霍爾、辛迪·舍曼等眾多藝術家的作品。
(英)希勒·韋斯特 ·藝術理論 ·13.6萬字
作者將36個藝術意象歸納為三個單元:情懷、趣味、法則。《一根金色的蘆葦》,說藝術的理想;《花間一壺酒》,說沉醉高蹈的精神;《木樨花開了》,說人內在創造力的引發;《鐘起寒山寺》,說歷史的縱深感對藝術創造的重要性;《萬壑松風》,說與世界融為一體的生命態度;《山靜自有日月長》,說歸根曰靜的道理;《那個雪溪中的夜晚》,說真實的生命感動;《到臺上玩月》,說與世界做游戲的闊達胸襟;《一期一會》,說珍視當下此在的生命體驗;《氣韻不可學》,說境界提升的重要性;《嘔血十斗,不如嚙雪一團》,說“品”的培植;《萬古長空,一朝風月》,說瞬間永恒的道理。
朱良志 ·藝術理論 ·9.1萬字
《藝術學概論》內容分為三編:上編為藝術總論,系統論述了藝術的本質與特征、藝術的起源、藝術的功能、文化系統中的藝術。中編為藝術種類,把藝術分為5大部類16門藝術,從美學和文化學的角度進行了闡述,并且通過對中外28個經典作品的讀解與分析,幫助大學生加深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并掌握鑒賞作品的方法。下編為藝術系統,對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鑒賞進行了全面介紹。《藝術學概論》注重從美學和文化學的角度來研究藝術,力求探索和發掘藝術的人文精神;吸收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在體系和內容上都有新的拓展;論述深入淺出、例證豐富,由感性認知到理性升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藝術學概論》可供高等院校素質教育與藝術教育使用,也是文藝理論研究者和愛好者的必備參考書。
彭吉象 ·藝術理論 ·35.4萬字
本書為陳振濂書法美育思想的“圖像篇”,是針對書法美育的一次力行實踐,對書法美育的推廣與普及做出了前瞻性的貢獻。全書立足于書法作為藝術的古今經典圖像、圖式、圖形的視覺觀賞世界,又以清晰的歷史流變嬗遞和書法構成中的書體、書風、書技諸要素的比較立場和類型化方式,為我們構筑起一個浩瀚宏闊、循序漸進、栩栩如生的書風解讀和審美感知渠道。作者以“觀賞的書法”概念為中心,以文釋圖,以圖釋圖,通過“閱讀書法”,將文史知識、個人情懷和社會文化敏感地引入書法美育之中,讓讀者能夠通過閱讀與學習,建立起一個關于認識和欣賞藝術及書法經典的基本框架,為社會大眾、廣大非專業的觀眾、愛好者提供一道精神盛宴。
陳振濂 ·藝術理論 ·3.6萬字
本書為相關“盤索里”的研究,全書分為八章,從史學、人類學、形態分析等方面對“盤索里”音樂藝術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這本書的研究價值有三點:第一,對延邊“盤索里”進行跨界溯源,發現其傳承支脈,分析延邊“盤索里”音樂的母體來源;第二,將延邊“盤索里”放置于其母體唱本中,進而分析其音樂、表演方面的主要特征;第三,通過對跨界語境中延邊“盤索里”的變遷的研究,闡釋延邊歌手如何通過“盤索里”實現族群認、社會認同和國家認同。
寧穎 ·藝術理論 ·16.2萬字
《配色設計從入門到精通》主要介紹設計中的配色方法和技巧,本書將實用的技術、快捷的操作方法和豐富的內容介紹給讀者,使讀者在掌握軟件功能的同時,提高設計效率和從業素質。
楊紅 ·藝術理論 ·12.7萬字
《拉奧孔》德國啟蒙運動文學的杰出代表萊辛的美學著作。副題是《論詩與畫的界限》。萊辛從比較“拉奧孔”這個題材在古典雕刻和古典詩中的不同的處理,論證了詩和造形藝術的區別和界限,闡述了各類藝術的共同規律性和特殊性。此次再版將增加相關美術作品作為插圖。
(德)萊辛 ·藝術理論 ·14.5萬字
如果我們還能從一百五十多年前莫奈的《日出》、梵高的《星空》中,依稀辨認出藝術“原來”的模樣,那么,一百五十年后安迪·沃霍爾的金湯寶罐頭、達米恩·赫斯特的腌制鯊魚,還有翠西·艾敏亂糟糟的床,足以讓我們看到藝術的其他可能。回顧現代藝術一個半世紀的反叛之路,我們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何變得愈發反叛、大膽、混亂。這背后,是藝術家對“何為藝術”的無盡追問,是他們對周遭世界的回應與抵抗。現代藝術的故事仍在繼續,也許永遠不會完成。
(英)威爾·貢培茲 ·藝術理論 ·26萬字
本教材是在北京市西城區第一文化館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西城區第一文化館藝術培訓系列教材編委會按照專業標準,結合群眾實際編寫而成的。教材從音樂的零基礎開始,按照藝術的基礎理論規律,逐步將群眾的藝術感覺由感性向理性轉化,將基本樂理知識與鋼琴彈奏基礎知識、鋼琴彈奏技巧等融合在一起,盡量使專業鋼琴知識通俗化表達,使教材內容簡潔易懂、進度合理、可行性強,使群眾能看懂、能使用、能學得進去,適合群眾的文化水平,滿足群眾需求。
北京市西城區第一文化館藝術培訓系列教材編委會 ·藝術理論 ·2.8萬字
浮世繪被譽為“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是流行于日本江戶時代(1601-1867)、出自民間畫工的版畫藝術,以花魁美人、歌舞伎演員、春宮魅惑、民俗風景、花鳥蟲魚等社會風俗為主要題材,表現當時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百態和流行時尚。中國浮世繪研究權威潘力清晰地講述了浮世繪300年的興衰史。鳥居派、歌川派、懷月安度堂派等7大流派的來龍去脈,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等31位大師的生平故事與藝術成就,《歌撰戀之部》《富岳三十六景》《名所江戶百景》等200多幅經典作品的風格解析,都在書中得到了完美展現。每一幅浮世繪都承載著豐富的日本民俗文化密碼,只有巨細無遺地解鎖這些信息,才能說是真正看懂浮世繪,也才能對日本文化有更準確的認識。——潘力
潘力 ·藝術理論 ·19.2萬字
既有著述中,從圖形語言及創意視角來分析東陽木雕歷史文化遺產、挖掘東陽木雕藝術價值的著述并不多見,未能滿足東陽木雕設計工作者圖形創意的需求。本著從圖形語言及創意視角來研究東陽木雕藝術,有利于更好的研究、傳承東陽木雕藝術,并為木雕設計工作者提供圖形創意的參考,從而更好的滿足廣大藝術設計工作者,特別是木雕藝術設計工作者進行圖形創意的相關需求。
鄭茜 ·藝術理論 ·5.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