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為配合廣大書畫愛好者學習中國畫的需求,我社組織編寫輕松學技法叢書,此套中國畫技法圖書分為燕雀、蝦蟹、鷹鷲、鯉魚、牡丹、荷花、梅花、蘭花、菊花、墨竹等10種。內容豐富,技法演示簡單易學。不僅有花鳥畫技法的步驟演示,更有筆墨、形體動態的表現,配以名家點評賞析,使初學者逐步掌握中國花鳥畫的入門技法。學習中國畫,學會掌握用筆墨來表現對象的方法和能力。這是一套簡單易學,非常實用的技法圖書,可給廣大讀者借鑒和參考作用。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 ·繪畫 ·1919字
《中國美術研究·中國畫寫意體系研究》集結了中國美術各種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論文集,收錄來自全國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并有專業的外審團隊審查論文內容,以確保收錄的論文質量。本稿以阮榮春教授為首席專家主持的202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畫寫意體系研究”為重心,收入王宗英、阮榮春合著的《中國繪畫寫意美學的早期建構——以宇宙生命哲學為中心》等文章,對中國畫寫意的哲學美學根源,對寫意概念的生成,對山水畫寫意的創作實踐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取得一批可喜的科研成果。本書稿是立足于對中國美術學科開展全面研究,介紹最新學術理論研究成果,有助于促進中國藝術研究發展與交流。
山東大學藝術學院編 ·藝術理論 ·28.8萬字
《中國美術研究》集結了中國美術各種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論文集,收錄來自全國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并有專業的外審團隊審查論文內容,以確保收錄的論文質量。本稿著重探討當代中國油畫現狀,并對未來發展方向提出建議,收錄陳彥平的《“謹毛失貌”論》,另有王惠《“常理常形”說與中國畫的寫意特質》《“龍脈”理論——中國畫內部的自身表征視覺語言系統》《唐棣生卒年新考》《中國寫意畫的象思維觀念及其對寫意繪畫創作的啟示》等。
山東大學藝術學院編 ·藝術理論 ·38.6萬字
《書法知識叢書》是著眼書法基礎知識的普及而精心策劃的一套圖文并茂、簡潔易懂的知識性叢書。通過介紹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五種書體的生成發展,并對每個歷史時期的風格演變,依次敘述,以供書法愛好者與初學者置身源頭,順流而下,馳騁觀賞。對書法的發展演化歷程,可以窺其大要,理解文字源流與書法藝術的概貌,從而引起研究書法史的興趣,促進書法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另外每冊對每種書體進行用筆原理和基本點畫進行分析總結,對每種書體的結構與章法特點做了精要概括。本叢書兼顧書法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五種書體的知識與技法,希望對書法愛好者與初學者帶來有益的幫助。
劉小晴 ·書法篆刻 ·11.5萬字
《中國美術研究:書法藝術研究》為華師大藝術研究所主辦的有關中國美術的研究文集。分為六個方向,基本涵蓋中國美術研究的多個領域,包括美術考古、古代繪畫、書畫理論、書法藝術、美術教育等,另附書評3篇。書中多篇文章有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支持,是近期具有代表的研究課題,作者多為大學教授或博士研究生,對于推動中國美術研究具有積極的意義。從文獻、古今書法作品出發,探討唐代“崇王”"觀念、新儒學眼中的馬一浮書法作品、蘇軾與嶺南文化的關系,本著學術至上的原則,精心策劃論文專題,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章,立足于對中國美術學科開展全面研究,介紹最新學術理論研究成果,對學術界具備一定的社會影響力。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編 ·藝術理論 ·27.6萬字
《中國美術研究:絲綢之路美術研究》為華師大藝術研究所主辦的有關中國美術的研究論文集。本書稿以“絲綢之路研究”為重點,收錄了《絲綢之路海蒳指甲妝飾藝術傳入及風俗化研究》《民俗學視域下媽祖紙馬圖像釋義》《ArtDeco服飾中的中國風與性別權力》探討中西文化交流影響下的藝術轉變,所研究的對象都是新的課題,對促進中國美術研究的多元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除此之外,本論文集還收入了美術考古研究、古代繪畫研究、古代書法研究、書畫理論等多方面議題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供學者之間進行研究交流。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編 ·藝術理論 ·27.3萬字
《中國美術研究:藝術理論研究》為華師大藝術研究所主辦的有關中國美術的研究論文集。本書稿以“藝術理論研究”為重點,收錄《“以大觀小”的審美觀念與中國史前巖畫的空間詮釋》《“游”的觀念與美學意義》《王朝聞的工藝美學思想》等文章,透過藝術理論分析不同領域的藝術特質,具有學術意義,對促進中國美術研究的多元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除此之外,本論文集還收入了美術考古研究、古代繪畫研究、古代書法研究、書畫理論等多方面議題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供學者之間進行研究交流。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編 ·藝術理論 ·26.2萬字
中國畫入門乃系列叢書,讀者對象為初學愛好者,此前已出版多種,皆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近期再行推出八種,書中分別詳盡地介紹了各類主題的表現方法,并以步驟圖的形式圖解了作品的繪制過程,從而使讀者較為方便地了解并掌握技巧,循序漸進地得到提高。每冊書除以步驟圖教學外,另附有作者的作品欣賞圖,讀者可從中受益,了解更多有關中國畫的知識。
劉玉寶 ·繪畫 ·2169字
本書旨在作連接歷史與現實的美術觀察,總結近現代長三角地區美術教育的成功經驗,以及區域內資源共享,錯位競爭的協同發展模式。同時,對目前長三角地區美術教育資源保護再利用過程中涌現的優秀案例和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對未來長三角地區美術教育與文化藝術資源保護再利用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本書分上、中、下三篇,共九章。上篇簡要回顧近現代長三角地區美術教育發展歷史;中篇對近現代長三角地區美術教育資源進行分類梳理;下篇對近現代長三角地區美術教育資源保護再利用過程中涌現的優秀案例與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優秀案例的成功經驗,并對存在問題的案例給出調整建議。
蔣英 ·藝術理論 ·18.4萬字
本書通過古畫和吳湖帆自己的創作有機聯系,梳理出吳湖帆先生山水畫技法的來源,以及他是如何靈活地將這些技法運用再實際創作中的。本書分三個部分:林木、山石、青綠山水,每一部分又細分為具體的技法,如枯樹、松樹、柳樹等,在每一具體的技法中,梳理出這種技法的來源,配以相應的古代名作,與吳湖帆自己的創作,并通過文字的闡釋,告訴讀者這種技法的來源與吳湖帆對之的變化、創新,對研究山水畫傳統技法、吳湖帆自身的繪畫均有裨益。
宮力編著 吳湖帆繪 ·繪畫 ·1.9萬字
本冊介紹了寫意梅菊技法和碰到的疑難問題。介紹了中國畫的基本形式和具體表現方法。在中國繪畫史里,歷代畫梅的畫家可謂人才輩出。五代南唐的滕昌祐和徐熙就以畫梅花而聞名于世。學習畫梅、菊也是一門修身養性的功課,除了了解掌握梅、菊的基本結構及運筆用墨、章法構圖等技巧外,還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本書圖文并茂,內容豐富,另附有獨立成幅的示范圖。既探悉了梅、菊生物之理和具體描繪技法,又借畫家借梅、菊之軀抒寫主體情懷的規律,使習畫者沿著梅、菊之徑,步入高潔的藝術境地。除此之外本書還詳細地敘述了梅、菊技法的筆墨、審美標準、基本風格、表現技法等,簡明實用,十分適合初學者學習參用。
詹仁左 ·繪畫 ·8368字
《中國美術研究》由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創辦。《古代繪畫史研究》為本專輯的特色,共收入八篇文章,分為兩個專欄。其中岳進的《道教與“仙山”:晉宋詩畫中的想象與觀看——從〈畫云臺山記〉說起》認為顧愷之《畫云臺山記》根源于道教的“存思內視”,詩學畫論中轉化為一種純粹的審美思維與視覺觀念。王洪偉《信筆寫寒山,千金難易之——董其昌“仿倪”山水題跋引發的歷史思考》指出董其昌對倪瓚在李成“寒林”傳脈中有著獨特見解,其個人創作對“寒林”山水在晚明時代的復興有一定的推動意義。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編 ·藝術理論 ·22.5萬字
為配合廣大書畫愛好者學習中國畫的需求,我社組織編寫輕松學技法叢書,此套中國畫技法圖書分為燕雀、蝦蟹、鷹鷲、鯉魚、牡丹、荷花、梅花、蘭花、菊花、墨竹等11種。內容豐富,技法演示簡單易學。不僅有花鳥畫技法的步驟演示,更有筆墨、形體動態的表現,配以名家點評賞析,使初學者逐步掌握中國花鳥畫的入門技法。學習中國畫,學會掌握用筆墨來表現對象的方法和能力。這是一套簡單易學,非常實用的技法圖書,可給廣大讀者借鑒和參考作用。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 ·繪畫 ·1202字
《中國美術研究·書法史研究》集結了中國美術各種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論文集,收錄來自全國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并有專業的外審團隊審查論文內容,以確保收錄的論文質量。本稿收錄鄭長華《王非但以意取,不問真似——董其昌臆造性臨摹觀管窺》、趙汗青《項穆其人及〈書法雅言〉思想再探》宋立《〈孟法師碑〉搨本及其傳衍考述》、李永《近代印人結社考論》、申喜萍《書法補史:以吳全節書法作品為例》等文章,都是對現當代藝術家的研究與分析,對深入了解中國現當代美術有所助益。
山東大學藝術學院編 ·藝術理論 ·32萬字
《中國美術研究:書畫理論》由教育部主管下的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創辦,集結了中國美術各種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論文集,收錄來自全國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并有專業的外審團隊審查論文內容,以確保收錄的論文質量。所收集論文涉及美術考古研究、書畫理論研究、古代繪畫史研究、近現代美術研究、藝術設計研究等方面的課題。本書稿是立足于對中國美術學科開展全面研究,介紹最新學術理論研究成果,有助于促進中國藝術研究發展與交流。
山東大學藝術學院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編 ·藝術理論 ·29萬字
本書是盧甫圣的一部關于繪畫藝術發展的理論專著,首次出版于1990年,此次出版為最新修訂版。本書基于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探究,提出了一個新的關于歷史發展的假說,即“球體說”。“球體說”的首次提出突破了傳統的循環論、進化論的桎梏,在當時國內藝術界影響頗巨。作者通過對中西方繪畫史的梳理和比較,依靠縝密的邏輯推理,建立起了龐大的理論體系,試圖揭示繪畫藝術的本質和規律。書中還探討了繪畫藝術與文化環境、贊助者等外部結構的互動關系,以及繪畫藝術在20世紀中國的變革和挑戰。《天人論》是一部具有創新性和深刻性的繪畫藝術理論著作,對中國畫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本次修訂亦使得這部繪畫藝術理論著作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盧甫圣 ·藝術理論 ·26.1萬字
《中國美術研究·現當代美術研究》集結了中國美術各種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論文集,收錄來自全國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并有專業的外審團隊審查論文內容,以確保收錄的論文質量。本稿收錄肖谷《李鐵夫1932年油畫肖像研究》,黃丁、梁璐兒《從“方黃論爭”看廣東“折衷派”的國畫現代性轉型道路》,謝淵《既雕既琢,復歸于樸——吳為山寫意雕塑的美學價值與時代意義探析》,黃晨、黃宗賢《見證與記錄——周令釗紅色設計之路探源與尋繹》,張衡《關照現實的雋美畫境——論劉孔喜西部邊疆民族題材繪畫藝術》等文章,都是對現當代藝術家的研究與分析,對深入了解中國現當代美術有所助益。'
山東大學藝術學院編 ·藝術理論 ·25.3萬字
《海上掇英:名家名作(二)》遴選了江宏等10位海上著名中國畫家的四百多幅作品,結集成精裝畫冊。當你展開一本本畫家個人的作品冊,畫家個體的個性風格躍然眼前。這里選輯的畫家及其作品無疑極具個性意識和獨特風格意象。當我們將這一畫家群體作為聯系與整體觀察,這套系列圖錄就有了更為豐富的釋讀價值。由編者與畫家本人共同遴選的作品作為圖像文本被賦予了更為豐富的信息荷載。我們或然可以看見不同世代的畫家在創作中的不同審美取向和脈絡。無論是不同世代畫家以及不同風格追求,他們的作品不僅僅接續和呈現了海上畫家群體繼承傳統回溯文化根性的努力,也在折射和凸顯了海上畫家群體在多元開放語境里創新求變的永恒主題。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 ·繪畫 ·3.2萬字
本書是當代書法家、篆刻家劉彥湖先生研究論文與訪談講座等文字的首次結集出版。全書按論文主題與特點分為論書、論印、序跋、訪談、講記、域外六個部分,從書史書論、技法審美、中西哲學等方面對書法篆刻藝術進行研究探索,反映了作者對書法篆刻的哲學思考和人文關照,對當代書法篆刻的發展與走向也提出了自己的分析。全書呈現出作者近三十年書法篆刻研究的脈絡,對當代書法篆刻的實踐與理論研究有一定的意義。
劉彥湖 ·藝術理論 ·13.6萬字
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書畫家、鑒藏家、書畫理論家,是當時的藝壇領袖。他的藝術集古大成,又自出機杼,在書畫創作和理論方面對同時代和后代都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引領了明清以來幾百年中國文人書畫的發展。本書匯集了上海松江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在網上開設的《玄外之音——董其昌書畫作品賞析》專欄近兩年36篇文章。書中運用了大量的高清圖版,再配以樸實、輕松的文字,讓你輕輕松松地讀懂每一件董其昌的作品,講述董其昌書畫作品魅力之所在。
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編 ·繪畫 ·4.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