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舞蹈史學研究的意義和任務是什么呢?無非是為了“考古以證今”,“以史明鑒”。因此,研究舞蹈歷史和文化發展的自然規律及法則,成為舞蹈史學的主要任務。因為,“歷史”不是守舊的護身符,而是創新的啟示錄。由于我們現在和未來的發展不可能擺脫傳統的基礎和影響,那么,在歷史的研究中就是要讓世世代代的祖先活過來,走在我們的前面,傳授他們的經驗教訓。劉青弋博士,女。博士研究生導師。從事舞蹈表演、創作、教學、研究許多年。
劉青弋 ·舞蹈 ·41.3萬字
“唱響世界·我的中國夢——金鐵霖從教50周年學術音樂會”于2013年12月在中國音樂學院舉行,與會音樂評論家、教育家、歌唱家、表演藝術家等眾多金鐵霖是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中國音樂學院名譽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金鐵霖中國聲樂藝術研究院院長,自1963年起從事聲樂教學工作,在50年的樂壇生涯中,培養了大批聲樂人才。將系統總結和研討金鐵霖先生的“中國聲樂”教學體系,并專題研討如何為“中國聲樂”開拓更加美好的未來,構建“中國聲樂”學派,使“中國聲樂”逐步走向世界舞臺。
金鐵霖主編 ·音樂 ·26.9萬字
本書的內容包括機械制造工藝的基本知識、軸類零件制造、箱體類零件制造、齒輪零件制造、機械制造質量分析、機械制造裝配、機械零件的精密加工方法、機械零件的特種加工方法以及先進制造方法簡介等。本書可作為機電類相關專業的教材,亦可供從事機械制造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王東聲 ·書法篆刻 ·23.1萬字
南宋時期精于書畫、詩文的理學家逐漸增多,如胡寅、張栻、朱熹、陸九淵、楊簡、袁燮、真德秀、魏了翁等皆是德藝雙馨之人。他們有意識地將理學觀物思想、格物致知精神與心性修養功夫貫徹于“游藝”之學,力求做到致性理之廣大而盡藝術之精微,從而提出了大量別具一格的書畫、詩文理論。他們的書畫觀念與詩學理論構成了具有理學底蘊和共同審美取向的文藝思想。本書主要運用跨學科研究和文藝思想史的方法理念,對南宋理學家的書畫理論與詩學思想作了系統深入的會通研究,同時注意探討中國思想文化中“道”與“藝”的關系演變以及古代士人“游于藝”的精神傳統等問題,以期為中國文藝理論建設提供具有民族特色的思想資源。
楊萬里 ·藝術理論 ·41.7萬字
1.65億年前,節奏誕生了。6600萬年前,第一段旋律出現。4萬年前,智人創造了第一件樂器。今天的世界,音樂無處不在。回望歷史,無論是創作、演奏,還是聽,音樂的每次流轉都塑造了我們的面貌,定義了我們的身份。然而,在人類起源的宏大敘事中音樂卻常被忽視。本書帶領我們穿越千年——從巴赫到古老的原始節奏深入探尋音樂與人類的羈絆。世界級音樂學家融匯心理學、哲學等多學科視角,在最寬闊的畫布上為我們勾勒出一部真正的“全球音樂史”。本書不僅寫音樂,更是寫人類如何在漫長歷史中用音樂表達、記憶、連接彼此,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音樂+人類學+文化研究”融合著作。
(英)邁克爾·斯皮策 ·音樂 ·31.1萬字
該書包括了作者多年來撰寫發表的有關東方音樂、中國傳統音樂、樂律學研究和計算機音樂研究的學術論文和評價文章。主要內容包括三個部分:第一,以中文撰寫發表的學術論文;第二,以英文在國外學術期刊上發表的會議論文;第三,作者翻譯發表的西方學者論文。
喻輝 ·音樂 ·21萬字
本書梳理了自中國西部電影的概念良策以來所引發的爭論和理論研究的發展與完善過程,分析了區別于其他電影流派的電影類型的獨特性,并對歷代西部電影人及其代表作進行了詳細闡釋,如《人生》《默默的小理河》《黃土地》《野山》《老井》《紅高粱》《黃河謠》《可可西里》等。在“西部大開發”戰略、“絲綢之路經濟帶”新形勢的背景下,闡述了西部電影所做的貢獻及其發展趨勢。
張阿利 ·媒體藝術 ·28.2萬字
本書針對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紡織服裝院校的教學要求,以全新的視野并采用大量的紡織服裝企業生產管理、經營管理的實例及案例分析,按照項目教學法的模式編寫,其結構具有項目引導、任務驅動、實戰實現的特點;其內容具有簡明性、實用性、操作性的特點。符合“深入淺出,簡明扼要,便于操作”的教學要求,其中,理論知識的選取以“必須、夠用、適用”為依據。
方勇 ·設計 ·31.2萬字
該書為2015年古琴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內容涉及面廣,從琴論、琴學、琴樂、琴譜到與古琴相關的戲曲、文物甚至涉及文獻學、翻譯學、傳播學、美學、史學等。匯集了古琴研究領域專家近年來的研究成果。作者們多年來在古琴領域學習研究與實踐,集眾家之長,并融會多種流派,收集、整理了大量傳統琴曲,對推進古琴的學術研究,傳播古琴文化,提高琴人的素質,引導古琴的發展,起到極為積極的作用。該書的出版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史料價值。
耿慧玲等 ·音樂 ·25萬字
本書綜合運用藝術學、歷史學、考古學、文藝學和社會學的知識與理論,對于漢末魏晉時期的潁川鐘氏、河東衛氏、瑯琊王氏、高平郗氏、陳郡謝氏等十個家族的文化轉型、書法傳承、重要人物、經典作品等進行深刻剖析,全面梳理了漢末魏晉書法發展演進的具體過程,全方位展現了這一時期書法文化世家的形成原因、傳承譜系、發展盛況及其典型特征。
呂文明 ·書法篆刻 ·34.9萬字
本書以問答的形式介紹了五金產品的相關知識,主要內容包括金屬材料的基礎知識、常用金屬材料的品種與特點、常用金屬材料的規格、測量工具、手工工具、鉗工工具、切削與裝夾工具、焊割工具、氣動與液壓工具、電動工具、木工工具、建筑工具、電工工具、電器五金件、緊固件與連接件、傳動件與支持件、密封件與潤滑件、建筑裝潢五金件、起重工具和消防器材,共20章。本書內容豐富、取材新穎、易讀易用,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高曉芳 劉光啟主編 ·工藝美術 ·24.9萬字
《日本建筑》書中有多幅建筑圖片,并配以詳盡的文字說明。其中,不僅包括各式各樣獨立成棟的建筑物,傳統的日式建筑,融入中國古建元素的建筑,西洋風格的建筑等,還包括精致的建筑細節和裝飾,形狀各異的屋瓦、編織技術精湛的格子門等。《日本繪畫》日本繪畫在對傳統文化的眷念為主軸,外來文化不斷刺激為輔線的背景下,以“全盤接受,逐漸吸收”的態度,滋養豐厚了本國文化,并形成獨特的體系,構成了具有包容性的絢麗豐富的繪畫世界。《日本戲劇》全面敘述日本戲劇的歷史發展軌跡,從神話傳說中的戲劇因素開始,到引進中國伎樂、舞樂、散樂,并促其本土化,形成日本的民族藝能,過渡到古典戲曲,誕生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能樂”和“狂言”,詳盡論述了日本國劇“歌舞伎”的形成、發展和興隆,以及幾代有突出成就的“歌舞伎”名優的表演藝術特色,以及后代戲曲改良的探索與成敗。《日本文學》以時間順序編寫,從遠古時代到近代,詳細介紹口頭文學到文字文學發展,敘述了從神話、傳說、原始歌謠、和歌、漢詩、物語、日記、隨筆、連歌、俳句、通俗小說到近代小說。文學形態從初期近古文學的二元性,到中期文學逐步走向多樣化、庶民化和大眾化,從而產生了豐富多姿的文學形態。《日本工藝美術》通過時間順序,從繩文·彌生古墳時代到明治維新以后,細致介紹雕刻、陶瓷、染織、金·漆工藝的發展。日本工藝美術的發展中亦展現了日本生活文化的變遷。粗獷中包含細膩,強烈處亦存柔和,樸素又不乏精致,各種因素并存的包容性為日本工藝美術的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
葉渭渠 唐月梅 ·各國藝術 ·26萬字
播音主持是基于實踐的一種創作性的傳播活動。本教材力圖密切結合一線實際,對電視播音主持的一般創作理念及創作規律進行理論梳理,針對不同類別的電視播音主持創作總結其不同的創作特征及創作手段及方式方法,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訓練策略。
王秋碩 ·戲劇藝術 ·29.4萬字
本書是關于清代碑學之興起、演變以及對后世影響等問題的觀察與研究。作者首先從傳統帖學與早期碑學之異同出發,梳理了以鄧石如、阮元為代表的碑派學者的理論與實踐,并指出其與傳統帖學迥異的審美取向。其次,作者將阮元書學南北之說,康有為書學的今學、古學問題的研究放置于清代學術的大背景之中進行考察,如阮元書學與乾嘉金石學、考據學之關系,康有為今學、古學之說與晚清今文經學之關系等問題,這既是對清代學術史的延伸與補充,又是對清代書法史的夯實與深化,因而具有學術史與藝術史的雙重意義。此外,作者關于晉帖、唐碑、歐陽詢、顏真卿以及篆分遺意等問題的研究都從不同視角揭示了清代碑學的旨趣與實質,這種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與研究都使本書更加詳實,深入。
吳高歌 ·書法篆刻 ·29.8萬字
在簡要敘述戲曲的歷史與體裁后,本書分別通過戲曲的構成與形態、抒情本質、程式與舞臺表現手法、欣賞與批評等幾個部分,深入揭示了戲曲藝術的形態特征和內部規律。作者強調戲曲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和廣泛影響的民族藝術,提倡以本土文化視野研究戲曲的研究立場,希望借此建立真正符合戲曲美學特征與內在規律的理論體系。在本書中,作者注重對戲曲藝術感性功能的發掘,試圖從戲曲創作者與欣賞、接受者兩個維度出發,歸納總結戲曲獨特的藝術價值觀及審美追求;強調從超文本的層面解讀戲曲,將傳統戲劇的舞臺樣式與劇本互相結合予以深入研究,從戲曲的文本與舞臺表現兩個層面發掘其藝術特征和美學品性。
傅謹 ·戲劇藝術 ·25.2萬字
劉曉真,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舞蹈人類學、世界舞蹈文化。2015-2016美國夏威夷大學、加州大學訪學者。出版著作:《走向劇場的鄉土身影》(專著)、《中國/世界舞蹈文化》(編著)、《秧歌》(合著)、《圖說中國舞蹈史》(合著)。本書分為五章:第一章人類學著述中的舞蹈,第二章舞蹈人類學的確立,第三章舞蹈人類學的轉向,第四章作為方法的人類學,第五章舞蹈研究中的人類學實踐。本書通過對舞蹈人類學的歷史梳理,來探討人類學作為舞蹈研究的方法論的意義所在,并且以對中國經驗的個案分析來探討舞蹈人類學的學科發展和理論前景。舞蹈人類學是舞蹈與人類學的跨學科研究,本書出版社將對國內這一領域的研究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
劉曉真 ·舞蹈 ·21.7萬字
從50000年前的洞穴壁畫講到40年前的后現代藝術!一部縱貫五萬年、橫跨六大洲的人類藝術史!從舊石器時期的洞穴壁畫到今天的觀念藝術,對世界藝術進行了完整的介紹。從非洲人俑、美洲裝飾、古希臘瓶畫、印度佛像、伊斯蘭建筑、日本浮世繪、中國山水畫,到浪漫主義、印象派、立體主義、野獸派、攝影藝術……近距離感受藝術品魅力的同時探索藝術品背后折射的人類思維方式,人類與世界的關系,人類的創造性沖動。通過人類如何開始創造、為什么要創造等問題引導讀者思考人類與藝術的關系。翻開本書,跟隨英國藝術史學家約翰-保羅·斯通納德,理清50000年人類藝術史的脈絡和變遷!
(英)約翰-保羅·斯通納德 ·藝術理論 ·35.2萬字
本書是魏軍教授的優秀學生論文集,魏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陜西秦箏學會創建人之一。從事箏專業教學、箏史、箏演奏理論的研究,為秦箏學科的帶頭人,碩士研究生導師。自2000年至今,培養了古箏專業研究生幾十人,大多數學生畢業后被全國音樂院校錄用專業從事古箏教學工作.學生中有薛蓮、曲明明、魏月明等在業界極具影響力的箏人,這些學生在古箏教學之路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專業性論文。論文有詳細介紹了近幾十年陜西箏派的創作曲目的演奏特點與技巧;有介紹陜西箏派的代表人物的發展歷程,有詳細講述陜西箏派某一演奏技巧的專題把握與運用等,整個論文集完整地展現了陜西箏派的演奏風格、特色及演奏技巧,是陜派箏的資料整合。
魏軍 ·音樂 ·28.7萬字
本書是第一部由評彈管理者完成的著作,采用回憶錄的記敘形式,撰寫了作者伴評彈而行近一個甲子的歷史,勾勒出20世紀下半葉以來評彈藝術在曲種管理、規律探討、團體發展上的全貌,因而成為評彈事業上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本書按照時間順序,講述了作者與評彈相識、相知、相伴的歷程,主要內容分為三大部分。一、邂逅評彈曲種。由于管理工作的需要,開始結識評彈藝術。從閱讀書面文件到翻閱評彈作品,從看戲聽書到登門拜訪,從撰寫聽書心得到報道演出境況,在這一系列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對評彈藝術的感性認識,有利于從管理層面推動評彈藝術的發展。二、探討評彈藝術。評彈藝術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探討評彈藝術的發展規律便成為作者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尋求理性突破的重要目標。三、梳理評彈歷史。在前期感性認識與理性突破的條件下,作者開始梳理評彈發展的歷史:一方面講述了評彈藝人的經歷、評彈書目的整改、評彈團體的興衰等內容;另一方面記錄了陳云在宣揚評彈表演傳統、指明評彈事業正途、規劃評彈藝術未來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貢獻。
周良 ·戲劇藝術 ·20.7萬字
中國戲曲理論的萌芽可追溯至先秦時期,此時的文藝觀對后世戲曲理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漢唐及兩宋是戲曲興盛前的醞釀時期,也是我國古代戲曲理論發展的初級階段。元代,雜劇全面興起,戲曲理論亦得到了質的飛躍,出現了以曲學為主體的一批著作。元末明初南戲興起,至嘉靖、隆慶年間,戲曲理論在爭鳴聲中得到了全面發展。明萬歷以后,傳奇的創作與理論均達到高峰,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家與批評家。清初理論家們對前人的理論進一步總結與完善。清中葉以后,花部興起,戲曲理論出現新的內容,花部與舞臺表演成為研究重點。至近代,傳統曲論進一步發展,新的理論與研究方法也開始出現。本書以戲曲發展史為基礎,對我國古代戲曲理論的上述各個階段進行梳理與研究,以突出戲曲理論的發展脈絡和理論特色。
趙建新 陳志主編 ·戲劇藝術 ·35.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