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比較全面系統地將作為觀念和意識的“視覺”主題放到中國古典文化的語境中進行研究,將宏觀與微觀、本體與歷史、視覺意識與藝術經驗有機結合,從方法、本體和歷史三個層面揭示中國古代視覺意識的構成、內涵與演變邏輯;梳理了“高遠之觀”“游目”“游觀”等“看”的方式,并結合詩歌、繪畫對其進行了探討,深入分析了“看”與“知”的關系;從視覺意識與身體意識、質料與形式、文字與圖像三個維度辨析了視覺意識的內涵。
劉泰然 ·藝術理論 ·35.3萬字
有著“東方好萊塢”之譽的香港電影,走過了不同尋常的百年歷史。與一般的香港電影史著作全面介紹香港電影的百年發展不同,本書側重關注香港電影自20世紀初誕生以來,為世界影壇所矚目的那些關鍵性因素(南北方的交流、特殊的電影類型、杰出的電影作者、邊緣的電影風格),重點探討了使香港電影獨一無二的那些電影類型(武俠片、動作片、喜劇片、劇情片等),并對香港電影工業中的重要導演進行了作者論分析(從早期的胡金銓和李翰祥,到新浪潮時期的徐克、許鞍華、譚家明,第二次新浪潮的王家衛、羅卓瑤,以及吳宇森、杜琪峰、陳果和陳可辛等),呈現出非同一般的香港電影景觀。
(新加坡)張建德 ·媒體藝術 ·25.1萬字
《影視美學(修訂版)》是作者多年授課的講稿,在2002年出版的《影視美學》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補充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把影視藝術放在世界電影發展史中,探討了影視藝術的發展狀況、影視美學理論的代表流派及其發展流變;下編則把影視美學放在文化的整體構架中,同時結合影視藝術的實踐探討了影視藝術的文化特性、美學特征、審美心理等。全書既有理論的深度和系統性,又深入淺出、通曉易懂,被全國多所院校作為影視專業的必修課教材,經修訂后更為系統全面,是一本非常不錯的影視美學基礎教材。
彭吉象 ·戲劇藝術 ·32.9萬字
《中外影視精品賞析》適應面寬,教學內容涉及兩種類別的課程:既可作為普通高校非影視類專業學生選修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備影視傳媒本科專業開課之用。全書精選44部中外影視精品,選片數量取折中路線。我們認為,教材必須考慮學生“一冊在手”的客觀需求,這樣就不宜編撰幾大卷、幾大冊的叢書,也不宜收入總量過少的作品。目前按一個學期常規課時量計,大致可安排15部次影片賞析,我們編寫時放大了兩倍,達44部,為任課教師選擇合適片目,為學生課外自學留下了一定余地。本教材體例設計新穎,分為6個單元,即“大師經典”、“類型佳構”、“藝術影苑”、“國片精粹”、“紀錄菁華”、“卡通園地”。
李亦中 ·媒體藝術 ·23.3萬字
本書以一種宏觀的視野,在1949年的時間緯度下,觀察了一群評彈藝人在時代巨變的歷史場景中所面臨的生存狀態。1949年是全文敘述的主線,在此基礎上,作者梳理了早期上海成為評彈圣地的歷史成因。呈現出了民國時期與解放后,在不同意識形態影響下評彈在上海的發展情況。作者從延安時期開始,追溯了解放后上海文藝政策生成的根源以及這些政策對上海地方文藝、對評彈藝人們所造成的影響。從1949年下半年開始,在政府的引導與輿論的督促下,評彈藝人們的身心開始接受改造。在這場改造運動中,藝人們表現出了不同的姿態,一部分藝人開始適應時代,另一部分藝人則遭遇了生活上的困境,對新事物難以接受。但在時代的浪潮下,不管藝人們適應與否,他們的人生都開始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思想上,而且貫徹到了藝人的身體特征與祖師信仰的精神面上。
張盛滿 ·藝術理論 ·26.8萬字
從“生生哲學”的角度透視中國藝術的內在精神。中國哲學以生命為中心來概括天地的本性,天地大自然中的一切都秉有生之本性,都有一種生命的活力,都具有生生的趣味。生命是一種貫徹天地人倫的精神,一種創造的品質。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就是一種以生命為本體、為最高真實的精神。
朱良志 ·藝術理論 ·24.2萬字
這是年過古稀的評書名家連麗如每周六下午在北京評書宣南書館現場評說《三國演義》第一部分的合集,共30回。從孔融之死起,到橫槊賦詩止,包括火燒新野、長坂坡、魯肅吊孝、舌戰群儒、智激孫權、誦賦激瑜、臨江會、群英會、蔣干盜書、草船借箭、打黃蓋、闞澤下書、龐統獻連環等經典回目。
連麗如口述 李濱聲插圖 ·戲劇藝術 ·26.1萬字
本書是雷達全集第一卷,是民間藝術論集,分為采風散記、秦聲史錄、論陜西方言、論韓城民藝、論民間故事、論民間歌曲、論民間舞蹈、論民族樂器、論西安鼓樂、論民間美術等等關于民間藝術內容的文論集。該書的出版,對保存和闡釋秦地民間文化的精神有積極意義。
雷達 ·民間藝術 ·33萬字
該書介紹了西方整個的藝術歷史,從兩萬年前法國和西班牙巖洞中的巖畫,到現代藝術,跨越上萬年。作者詳細介紹了每個階段的著名藝術名家的生平,作品和藝術特色。該書的特點是語言優美流暢,通俗易懂,將故事、歷史和分析融為一體。
丁寧 ·各國藝術 ·27.2萬字
本書是作者李紹杰對其幾十年來攝影理解和拍攝經驗的總結,包含了攝影基礎、攝影技術、攝影專題三大方面的內容。全書詳細介紹了數碼攝影理論基礎、焦距理論、特殊鏡頭、白平衡、感光度、光學基礎、攝影用光、色彩與數碼攝影、景深原理、曝光控制、曝光補償、攝影構圖、線條與影調、多重曝光、HDR創作、反光體拍攝、透光體拍攝、閃光燈、翻拍技術、后期制作、黑白攝影、風光攝影、靜物攝影與廣告攝影、人像攝影、旅游攝影、微距攝影、花卉攝影、美食攝影、光賦攝影、攝影創新等內容,能夠幫助讀者搭建完整、系統的攝影理論與知識體系。本書內容全面,知識體系完整、系統,可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讀者的攝影學習需求,幫助攝影愛好者透徹理解和掌握攝影理論與實拍技法。
李紹杰 ·攝影 ·41.1萬字
本書重點介紹了現代包裝設計理論與方法。內容包括包裝設計概述、現代包裝功能系統設計、現代包裝造型設計與建模、現代包裝結構優化設計、現代包裝容器可靠性設計、現代包裝動態優化設計、包裝視覺穿戴設計暨裝潢設計理論、綠色包裝設計方法、現代包裝數字化設計。本書的主要特點是為解決包裝設計的定量化分析與求解問題提供必要的工程理論設計方法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論及解決問題的步驟方法與手段。提高包裝創新設計技能。
李伯民 李瑞琴主編 ·設計 ·20.7萬字
《服裝品牌策劃與營銷》一書將品牌認知、市場調研、品牌策劃、產品設計、市場營銷等內容貫穿起來,圖文并茂。書中內容結合大量圖片表格加以說明,同時引用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引導并培養讀者形成自己產品策劃與營銷方案。且由于目前服裝市場與網絡結合日益緊密,《服裝品牌策劃與營銷》一書特別就服裝品牌的網絡管理和網絡銷售進行闡述,使得本書所涵蓋的內容兼具專業性與時效性的特點。《服裝品牌策劃與營銷》一書可供服裝企業品牌策劃人員、營銷人員閱讀,也可供服裝專業院校師生參考。
周輝 ·設計 ·20.7萬字
《東方服飾研究》以東方服飾設計審美為主題,從設計、審美、文獻三個角度,運用以文釋圖、以圖證史、文圖互證的研究手段,結合文獻學、考古學、人類學、社會學、圖像學、結構學、設計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探討了東方服飾設計審美的特性以及形成這種特性的原因,闡明了東方文化的構成模式、東方人的文化精神與著裝理念,并對東方服飾設計的紋樣內涵、物質基礎、成型要素、色彩理念做出了科學的探究,尤其是對東方服飾設計的審美對象、審美價值以及西方著裝理念對東方服飾審美觀的影響進行了翔實的分析,填補了東方服飾藝術研究的一項空白。
華梅等 ·設計 ·38.8萬字
廣府文化精神與精粹,是提煉和凝聚廣府民俗審美的學理與實踐。而最能表現民族文化和地域特征主要表現:一是“民俗”,即民間習俗;一是“民藝”,即民間藝術。本書探討了廣府民俗藝術的基本特征、獨特風采、文化內涵、審美價值等。廣府民俗藝術審美,是對民俗藝術中的人或事物在表達情思、抒發情感所具有的特征作評析鑒賞;討論獨樹一幟的廣府民俗藝術風采,歷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內涵,民俗審美的文化魅力。
劉介民 ·藝術理論 ·40.4萬字
《莎士比亞喜劇》是莎士比亞的一部喜劇作品集,收錄了名篇《仲夏夜之夢》《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溫莎的風流娘兒們》等作品。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豐富精煉,人物個性突出,集中地代表了歐洲文藝復興文學的成就,對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英)莎士比亞 ·戲劇藝術 ·25.6萬字
《偉大的電影》一書精選了其中的100篇文章,每一篇都是評論和鑒賞的提煉,是熱愛、分析和歷史的糅合,它們讓讀者以嶄新的目光和重燃的熱情回味所評述的影片。伊伯特的影評廣泛覆蓋各種類型片、各個時代和各個國家,從電影藝術史上至高無上的經典作品到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娛樂作品。在文章中,羅杰·伊伯特成功地將學者淵博深刻的電影知識、純美學的判斷力與明白曉暢的鑒賞文字融為一體,再配以現代藝術博物館電影部負責人瑪麗·科里斯精選的珍貴劇照,使本書成為所有電影愛好者與觀眾的珍寶庫、無可匹敵的觀影指南。
(美)羅杰·伊伯特 ·媒體藝術 ·29.8萬字
吳小如先生業余愛好之一就是欣賞京戲,2000年以來,已經結集出版了70萬字的戲曲隨筆,我們選錄了其中的部分內容,這些文章雖然篇幅短小,卻非捧場文字,褒貶取舍,多存良史遺風。對戲曲的研究,一仍吳小如先生的治學風格。
吳小如 ·戲劇藝術 ·21.3萬字
林華老師的又一力作,以生動的故事和人物對話的形式,深入淺出地講述“音樂思維”,包括和聲思維、復調思維、結構思維、音色思維和現代音樂思維等。正如桑奇喬什所說,“世界所以繽紛,皆因人各大腦不同,若想事業出眾,思維就得下番苦功”。這本應是每個音樂學習者在成長道路上首先關注的核心問題,只是分科式的教學體制無法在整體上幫助學生們有這樣的自我關注,本書彌補了這一空缺。
林華 ·音樂 ·21.8萬字
本書的上編《音樂文化》將音樂看作社會的文化現象和人類的精神財富,從數學、物理學、思維科學、哲學、美學、教育學的角度,探討了音樂與科學、哲學、建筑、文學、教育學等學科及繪畫、舞蹈、影視等藝術形式之間的內在聯系,闡述了音樂與社會文化、科學技術、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說明了音樂教育在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中的作用,不但從多維視角擴展了人們對音樂本身的認識,也從音樂的、美學的視角出發,加深了讀者對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以及其他藝術形式的認識,有助于讀者增強通過音樂欣賞而美化自身的積極性。本書的下編《音樂人生》介紹了眾多古今中外著名的物理學家、化學家、航天科學家、心理學家、文學家、政治家、建筑家、音樂家、畫家、舞蹈家、電影導演以及當代大學師生的音樂人生,說明了他們的人生與音樂之間的密切關系,講述了他們事業和生活中的許多音樂故事,說明了音樂教育在各類創新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和他們對社會的貢獻中,所起過的重要作用,適合各級各類高等學校的本專科生、研究生、教師和管理者,以及廣大音樂愛好者和有志提高自身文化素質的各界人士閱讀。
沈致隆 齊東海 ·音樂 ·37.7萬字
套裝包含:《不可不知的數碼相機使用技巧》、《不可不知的曝光與用光技巧》、《不可不知的美女人像攝影技巧》。零攝影基礎也可以快速掌握的攝影知識點,讓你輕松掌握攝影技巧。
數碼創意 ·攝影 ·2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