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漢英對照》是德國哲學家、思想家尼采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幾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該書文筆綺麗,哲理深沉。這本以散文詩體寫就的杰作,以奇異灼見和警世招語宣講“超人哲學”和“權力意志”,用如詩如歌的語言,道出了作者對人生、痛苦、歡樂、期許的深邃體悟。在這本書里,尼采宣告“上帝死了”,讓“超人”出世,于是近代人類思想的天空有了一道光耀千年的奇異彩虹。1896年德國著名音樂家理查·施特勞斯創作了同名交響詩。
(德)尼采 ·知識讀物 ·29.9萬字
重拾中西方古典學問墜緒,不僅因為現代性問題迫使學問回味古典智慧,更因為古典學問關乎亙古不移的人世問題。古學經典需要解釋,解釋是涵養精神的活動,也是思想取向的抉擇:寧可跟隨柏拉圖犯錯,也不與那伙人一起正確(西塞羅語)。舉凡疏證詮解中國古學經典、移譯西學整理舊故的晚近成果,不外乎愿與中西方古典大智慧一起思想,以期尋回精神的涵養,不負教書育人的人類亙古基業。
劉小楓 陳少明 ·知識讀物 ·26.3萬字
本書立足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以價值論為研究視角強調從人的主體性出發分析價值共識的內生性形成路徑,強調研究價值共識需要從價值共識產生的前提因素、過程視角和主體特征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和全面把握。同時,理論上本書還吸收了羅爾斯“重疊共識”和哈貝馬斯商談倫理的部分思想,重視社會交往實踐對推進價值共識的影響,主張以利益導向促價值共識。
劉寶福 ·知識讀物 ·21.4萬字
中華民族自古講求榮辱之道,認為只有知榮辱,才能有修養、懂修身。時代發展到今天,注重修身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往往對如何汲汲爭先、求功立名的事情冥思苦想,卻忽略了對自身品格的修煉做深入的思考。流傳千載的經典歷史故事,今天仍能啟發我們的心智;千百年前的古人智慧,今天仍能賜予我們力量!人們往往忽略對自身品格的修煉作深入的思考,而先人們的這些故事將不再讓你局限在一種膚淺的生存狀態之中,會讓你的存在充滿血肉和意義,也讓你的靈魂更為高貴……
趙濤主編 ·知識讀物 ·27.7萬字
宗教特性綜要。各人的宗教不必相同。“宗教學”只能暗示,不能公布,一種宗教信條。宗教是否原始思想的遺跡?近代科學擯除人格這個概念。神人同形說及對有人格者之信仰是前科學的思想之特色。雖是這樣,有人格者的力量是實有的??茖W的對象是抽象的,只有個人化的經驗是具體的。宗教是倚仗具體的。宗教主要是生物上的反應。它的簡單方式是不自在和得救;敘寫得救的情形。...
(美)詹姆士 ·知識讀物 ·34.1萬字
《存在主義——從陀斯妥也夫斯基到沙特》,原為美國世界出版公司1956年出版的一部英文著作,是美國存在主義研究專家考夫曼(WalterKaufmann)對陀斯妥也夫斯基、齊克果、尼采、里爾克、卡夫卡、雅斯培、海德格、沙特八位存在主義哲學家原作的編選,對系統了解存在主義基本觀點和各家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資料價值。本書由陳鼓應、孟祥森、劉崎三人合作翻譯而成。存在主義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強調個人、獨立自主和主觀經驗,主要包括有神論的存在主義、無神論的存在主義和人道主義的存在主義三大類。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認為,人是在無意義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沒有意義,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礎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該學派最著名和最明確的倡議是薩特的格言——“存在先于本質”。意思是,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沒有天經地義的道德或體外的靈魂,道德和靈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創造出來的;人沒有義務遵守某個道德標準或宗教信仰,人有選擇的自由。
(美)W.考夫曼 ·知識讀物 ·25.4萬字
埃米爾·迪爾凱姆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一位著名的社會學家。本書是埃米爾·迪爾凱姆的一部重要社會學著作,它和《社會分工論》內容十分密切,也可以說,它是《社會分工論》的續篇。因為在《社會分工論》的最后一部分已對社會分工而引起的社會病態進行了分析。作者認為,所謂自殺,就是“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會產生這種結果的某種積極或消極的行動直接或間接地引起的死亡”。自殺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這種現象之所以增多,是由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分工的變細所造成的社會病態而引起的。它跟種族、遺傳因素、個人素質、心理狀態、精神病、自然條件、氣候變化無重大關系,或者說關系不大,然而它跟社會環境、其中包括經濟危機、政治危機、社會動蕩、改朝換代、工作變遷,生活變化等卻有著密切的關系。
(法)埃米爾·迪爾凱姆 ·知識讀物 ·24.6萬字
本書涉及哲學基本分支學科,并多有前言研究成果刊出。本書注重對西學和中學兩個文明傳統的源流演變的細致梳理與深入研究,希望能夠通過考察西方文明與中國文明的種種論辯、觀念和主張,而知其利弊得失所在,形成中國當代學人權衡取舍的寬廣視野和文化自覺意識。自2000年出版以來,因為書中所錄文章學術質量較高、審稿程序嚴謹,深受學界的好評。本輯以近代德國哲學與思想傳統為專題,刊出孫帥、吳功青、楊云飛、先剛、莊振華、謝永康等學者的專題論文。
仰海峰 ·知識讀物 ·27.2萬字
本書注重對西學和中學兩個文明傳統的源流演變的細致梳理與深入研究,希望能夠通過考察西方文明與中國文明的種種論辯、觀念和主張,而知其利弊得失所在,形成中國當代學人權衡取舍的寬廣視野和文化自覺意識。自2000年出版以來,因為書中文章學術質量較高、審稿程序嚴謹,深受學界的好評。本次以南北朝佛學研究為專題,刊出王頌、張雪松、鄭興中、張凱等學者的專題論文。另收錄三篇邏輯學方面的專業論文。學術質量上乘,可供專業讀者參考、閱讀。
王博 ·知識讀物 ·24.3萬字
《中西形而上學之比較研究》內容:形而上學問題在中西哲學中都是一個重要而基本的問題。然而,由于中西哲學不同的語境,它又是一個在現代中西哲學比較中爭議較大的問題。因此,梳理西方形而上學和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形而上學就是很重要的基礎工作。為此,《中西形而上學之比較研究》的第一部分分別論述了西方形而上學和中國傳統儒學和道家哲學中形而上學的歷史發展以及其基本思想。《中西形而上學之比較研究》的第二部分重點論述了現代中國哲學形而上學構建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思想,并以熊十力、馮友蘭和金岳霖這三位建構過形而上學體系的哲學家為例,具體分析了他們這些建構時所受到的中國傳統形而上學和西方形而上學思想的影響,特別指出了他們在構建形而上學體系時所陷入理論困境的表現和原因。在《中西形而上學之比較研究》的第三部分說明了中西形而上學是兩種不同形態的形而上學,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互補的。因此,中國哲學今后的發展之路只要從西方哲學的羈絆中解脫出來,才能夠找到自己真正的地基。
李蜀人 ·知識讀物 ·27.1萬字
《生命的選擇——湯因比與池田大作對談錄》是20世紀最負盛名的歷史學家湯因比與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的對談錄。對談錄分為《人生與社會》、《政治與世界》、《哲學與宗教》,共三篇十二章,論及的問題極為廣泛。兩位作者縱貫古今,橫跨全球,追溯過去,著眼當代,展望未來,從宇宙天體、生命起源、宗教哲學、道德倫理、科學技術、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國民經濟、社會福利、政治制度、領導選擇、軍備競賽、和平戰爭,一直到未來的世界大同。
(英)湯因比 (日)池田大作 ·知識讀物 ·30.4萬字
本書收輯黑格爾早期神學著作《民眾宗教和基督教》、《耶穌傳》、《基督教的性》、《基督教的精神及其命運》以及《1800年體系殘篇》等五篇論文,是了解和研究黑格爾早期神學思想的靠前手資料。
(德)黑格爾 ·知識讀物 ·31.9萬字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是馬克斯·韋伯的代表作之一。近代以來在世界范圍具有支配性力量的資本主義,何以獨獨從西方文明中孕生出來?韋伯從文化宗教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這一角度提出,近代資本主義以其理性化的持續經營和組織勞動為特征,而資本主義精神中的核心要素,即“天職”思想、為職業勞動獻身的工作倫理,與基督新教的禁欲性格具有天然的內在親和性。新教,尤其是加爾文教派將工作奉為天職,有系統且理性地追求合法利得的人生觀,正是資本主義發展最適合的精神動力。新教的人生觀促進了基于職業理念上的理性化的生活傾向,如今,這已成為現代市民普遍的生活樣式。雖然禁欲精神助長了近代經濟秩序的誕生,但資本主義在建立起決定一切的秩序后,將自己的根基盤踞在機械文明之上,新教的入世禁欲精神,則解體為純粹的功利主義。褪除了宗教倫理意涵的資本主義,最終走向“無靈魂的專家,無心的享樂人,這空無者竟自負已登上人類前所未達的境界”。
(德)馬克斯·韋伯 ·知識讀物 ·20.1萬字
本文集選錄了卡爾·比勒五部著作的精華部分,分別是《兒童心理發展概論》《心理學的危機》《語音學與音位學》《語言學原理》《語言理論:語言的描述功能》,通過本書,讀者可以了解卡爾·比勒的學術精髓。
(德)卡爾·比勒 ·知識讀物 ·29.5萬字
當一個社會變得更富裕時,它會失去其他價值嗎?教育和識字能力使數百萬人浪費在消費流行文化上嗎?媒體是否強迫我們進入表象和物質的世界,抑或這一切都充盈美好?<br/>《識字的用途:工人階級生活面貌》提出這些問題時,英國正在經歷20世紀中期巨大的社會變革,然而作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作今天卻沒有失去其針對性和力量。作者理查德·霍加特對英格蘭北部消失的工人階級社區的緊密價值觀提供了迷人的洞見,并將其與他對帶有強烈影響力的美國大眾文化的看法一起編織。<br/>《識字的用途:工人階級生活面貌》開辟了一個全新的文化研究領域,作為歷史文獻以及對階級、貧窮和媒體的評論,都是不可或缺的讀物。
(英)理查德·霍加特 ·知識讀物 ·27.7萬字
“人”既是自然存在物,也是社會建構的產物,自我始終處于一種未完成狀態。網絡改變了網民棲居的符號環境,制約著網民“構筑世界”和“想象自我”的可能,現代人符號環境的變化終將導致自我認知的變化,基于這些認識,本書有以下內容:一是對傳播技術與自我認同邏輯聯系的歷時考察;二是對網絡生存中自我建構的一般性考察,討論時間、空間、思維方式、實在與虛擬對網民自我認知的影響;三是分析網絡技術特性如信息海量、互動、匿名、虛擬等特征對個體身份認知的影響;四是考察各類網絡應用平臺對自我認同的影響;最后探討的是網絡的功能性滿足與自我擴張。
廖建國 ·知識讀物 ·22.3萬字
本書以具體的哲學問題為切入點,采用問答的形式,介紹基本的中國哲學常識,包括人物、學派、事件、命題、學說、經典等幾大方面。在表述上,淺入淺出,不作過多的理論探討,力求將知識的嚴謹性與表述的趣味性結合起來。
江心力 ·知識讀物 ·23.3萬字
《自由的思想移居:概念史與社會史》內容簡介:因此自由的概念史與自由的社會史的統一與分裂,并不是自由理論的斷裂,而是關于自由的意識從萌生到成長為人類的尊嚴和價值的精神內核的一個曲折過程;不是自由理論的革命,而是伴隨著自由的思想移居而發生的自由的理論視域的改變。《自由的思想移居:概念史與社會史》從數個方面對自由的思想移居的概念史和社會史進行了研究和闡述,是一本研究自由思想移居的學術書籍。
侯小豐 ·知識讀物 ·21.5萬字
《實用主義的中國之旅》將實用主義在中國之旅大體分為5個時期:五四運動前后,實用主義中國之旅順利啟程,果實累累;20世紀三四十年代,實用主義中國之旅的深入發展;20世紀五六十年代,實用主義遭受挫折,陷入困境;20世紀80年代初到20世紀末,實用主義中國之旅迎來繁榮的新時代;21世紀以來,實用主義中國之旅向廣度和深度前進。《實用主義的中國之旅》的最后一部分是作者對實用主義中國之旅的反思。
楊壽堪 王成兵 ·知識讀物 ·24.6萬字
本教程的主題是系統地敘述分析哲學的分析方法。分析哲學的標志性特征就是其所采用的方法,統稱為“哲學分析”。本教程將抓住這一標志性特征,勾勒整個分析哲學傳統的深層學理動機,從而為讀者建立分析哲學運動的整體圖景。本教程將選取對哲學分析方法作出實質性貢獻的哲學家,以分析傳統中的兩大子傳統,即弗雷格傳統與羅素傳統為線索,以哲學史敘述與哲學問題討論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內容。本教程將建立分析傳統與現代哲學之間的連續性,從而使分析哲學的教學內容與西方哲學史課程銜接,與此同時,也使產生分析哲學的歷史動機得以展示。
黃敏 ·知識讀物 ·25.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