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正蒙釋 正蒙輯釋
會員

《正蒙釋》是明代高攀龍《正蒙集注》和徐必達《正蒙發明》的合刻本,在《正蒙》注解本中別具特色,且二書相輔相成,可互相補充、發明,較好地繼承與發展了張載哲學思想的精髓。《正蒙釋》并非二書的簡單相加,徐必達編訂《正蒙釋》時,把《正蒙發明》中與《正蒙集注》相同的注解刪去,獨有的注解保留,把《正蒙發明》和《正蒙集注》中不同的但相比較不準確的注解刪除,能夠互補的保留。經徐必達編訂后,《正蒙釋》中的《正蒙集注》基本保持原貌,《正蒙發明》則更加嚴整精練,且與《正蒙集注》的思想得以高度一致。從思想內容上看,以程朱哲學思想解《正蒙》、確立氣的行上本體意涵進而批評佛老、注重修養工夫是《正蒙釋》的重要特點。此書以國圖藏明萬歷本為底本,以清初平江蔡方炳本為對校本,以清《性理四書注釋》本為參校本。書后“附錄”,包括高攀龍碑傳資料九篇、徐必達傳記五篇以及《正蒙釋》提要一篇。《正蒙輯釋》是清代華希閔所撰,是研究張載《正蒙》及華希閔本人思想的重要著作,在清代已有一定的影響。《正蒙輯釋》是在高攀龍《正蒙集注》、徐必達《正蒙發明》的基礎上,以朱子學為主要立場注釋《正蒙》的著作。在清初尊朱熹黜王陽明的學術氛圍中,華希閔的注釋雖體現出強烈的程朱理學色彩,但他并沒有完全否定王陽明及其學說,這在當時是相當理智且可貴的。《正蒙輯釋》以“閔按”的形式,闡釋了《正蒙》每篇全旨及篇文段意,其中所論及的太虛本體論、心性論、工夫論等,都體現了華希閔的獨到理解。本書以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康熙刻本《性理四書注釋》中的《正蒙輯釋》為底本,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王植《正蒙初義》為參校本。

(明)高攀龍 徐必達撰 邱忠堂點校 (清)華希閔撰 張瑞元點校 ·中國哲學 ·19.3萬字

國學集刊(第8輯)
會員

《國學集刊(第8輯)》約20萬字,由三個板塊14篇文章構成。第一個板塊是綜合板塊,包括6篇文章,主題涉及不同文明對話、老子哲學思想研究、中國哲學分期、儒家孝道及韓國陽明學大師鄭齊斗(霞谷)思想研究。《從軸心文明到對話文明》是杜維明先生對“文明對話”這一世界性的重要理念從醞釀到提出過程的記錄,以及作者自己親歷不同文明交流溝通的心路歷程。雖不是典型的學術文章,卻對讀者在治學和思想交流學術交流上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后5位作者均在學界有較大影響,文章學術性較強,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第二個板塊為“湯一介學術研究”專題,集合了郭齊勇《湯一介先生的學術貢獻》、黃敏浩《湯一介〈郭象與向秀〉讀后》、高瑞泉《新軸心時代的展望》、楊浩《湯一介創建中國解釋學的構想》等4篇文章,從不同方面對湯一介先生的學術思想和學術貢獻做了專題研究。第三個板塊為“現代新儒學研究”,包括李晨陽《比較的時代》、鄭宗義《本體論與知識論》、干春松《從“儒學第三期發展”看儒學史的敘述與建構》、賴賢宗《現代新儒家哲學的“生生之仁”之仁學本體論》等4篇文章,對大陸、港臺、海外新儒家的研究課題、發展現狀、主要觀點及分歧等做了專業系統的研究,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景海峰主編 ·中國哲學 ·19.1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波县| 台南市| 任丘市| 马边| 乐业县| 西城区| 南乐县| 巫山县| 丹棱县| 敖汉旗| 建阳市| 孟州市| 保靖县| 邢台市| 乌拉特后旗| 上思县| 云阳县| 东源县| 光山县| 杨浦区| 敦化市| 大悟县| 三门峡市| 温州市| 林州市| 英德市| 乌拉特前旗| 莒南县| 眉山市| 合山市| 长宁区| 伊川县| 灵石县| 通渭县| 博罗县| 乌拉特后旗| 三原县| 旌德县| 共和县| 资溪县| 靖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