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馮友蘭
作品粉絲 3090 人
全部作品
《中國哲學史》是馮友蘭在哲學方面的代表著作,同時也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在中國乃至世界哲學史領域影響都頗為深遠。全書分為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兩部分:上冊是子學時代主要介紹了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公孫及儒家的哲學文化;下冊是經學時代主要介紹了董仲舒以降,一直到清代的哲學思想。本書是下冊。
馮友蘭 ·中國哲學 ·30.3萬字
《中國哲學簡史》原名AShortHistoryofChinesePhilosophy,是馮友蘭先生于1947至1947年在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課程的英文講稿。該書在世界范圍內都影響巨大,是迄今為止西方人了解、研究中國哲學的必讀書,是世界各地許多大學教授中國哲學課程的教材。本次收入”國民閱讀經典”叢書的《簡史》,采用趙復三先生的中文譯本。
馮友蘭 ·中國哲學 ·20.2萬字
本卷收入馮友蘭先生所著《南渡集》。《南渡集》于1946年結集,是馮友蘭自九一八事變以來所作短篇論文的選集。結集之初,本擬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而未果。1959年4月,收入由商務出版的《資產階級學術思想批判資料》第三集。《三松堂全集》(第三版)以此為據,進行校勘。
馮友蘭 ·知識讀物 ·17萬字
本卷收錄了《中國哲學史補》和《南渡集》之外,馮友蘭在1949年前發表于報刊雜志上與哲學相關的單篇論文、短文或講演稿。馮友蘭1949年前寫作的單篇文章,在《三松堂全集》(第三版)中,分別收錄于第三卷《中國哲學史補》、第六卷《南渡集》、第七卷(本卷)《中國哲學史補二集》、第十五卷《三松堂詩文書信集》和第十六卷《三松堂譯著》這五卷內。其中,《中國哲學史補》和《南渡集》系馮友蘭本人編定,前者收錄與《中國哲學史》相關的哲學論文,后者則上編收哲學論文,下編收雜文。其余三卷俱為新編:未收錄于前兩卷的雜文和譯作分別編入《三松堂詩文書信集》和《三松堂譯著》,而未收錄于前兩卷的與哲學相關的單篇文章,則組成本卷——《中國哲學史補二集》。
馮友蘭 ·中國哲學 ·19.9萬字
本卷收入馮友蘭所撰《中國哲學史史料學》。該書原名《中國哲學史史料學初編》,1962年1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出版《三松堂全集》(第一版)第六卷時,馮友蘭本人將此書定名為“中國哲學史史料學”,并略有修正、補充;《三松堂全集》(2001年第二版)出版時又重作校訂。本次校勘,以第二版《三松堂全集》為工作本,以上海人民版為對校本,“參考資料”部分又盡量核對了原文。
馮友蘭 ·中國哲學 ·20萬字
《中國哲學史》是馮友蘭在哲學方面的代表著作,同時也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在中國乃至世界哲學史領域影響都頗為深遠。全書分為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兩部分:上冊是子學時代主要介紹了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公孫及儒家的哲學文化;下冊是經學時代主要介紹了董仲舒以降,一直到清代的哲學思想。本書是上冊。
馮友蘭 ·中國哲學 ·21.5萬字
《中國哲學史》是馮友蘭在哲學方面的代表著作,同時也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在中國乃至世界哲學史領域影響都頗為深遠。全書分為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兩部分,子學時代主要介紹了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公孫及儒家的哲學文化,經學時代主要介紹了董仲舒以降,一直到清代的哲學思想。
馮友蘭 ·中國哲學 ·51.8萬字
本書是根據作者1947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講稿整理而成的,由涂又光依據美克米蘭出版公司的版本翻譯。本書以20萬字的文字講述了中國哲學的發展歷史及有關問題,它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選材精當,文筆流暢,深入淺出,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作者對中國哲學史的見解、對哲學問題的思考,是史與思的結晶,充滿了人生的智慧與哲人的洞見,本書在世界各地有數種譯本,一直是各大學中國哲學史的教材,也是一本了解中國思想文化的入門書,光有世界影響。對當今的讀者,同樣不失為教益極大的文化經典。
馮友蘭 ·中國哲學 ·17.8萬字
馮友蘭 ·中國哲學 ·19.1萬字
《中國哲學簡史(插圖修訂版)》將哲學史經驗與個人哲學心得融為一體,以二十萬字述幾千年中國哲學史,簡明,生動,出神入化,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由馮友蘭的學生涂又光先生第一次根據英文本譯成中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成為當時學術界的暢銷書。
馮友蘭 ·知識讀物 ·20.9萬字
人生的目的和價值何在?怎樣獲取人生的幸福?每個人都會追問自己這些問題。本書是著名哲學家馮友蘭重要代表作,分為兩部分:“一種人生觀”和“人生與哲學”,共計21篇文章。第一部分是其20世紀20年代的馮友蘭重要著作《一種人生觀》一書,第二部分“人生與哲學”是馮友蘭文章精選,是對《一種人生觀》所闡述的人生哲學觀念的補充。在本書中,馮友蘭先生從哲學角度進入,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與血脈之中攝取養分,為我們提供了人生觀問題的一種答案。
馮友蘭 ·經典著作 ·3.8萬字
馮友蘭 ·東方哲學 ·20.3萬字
本卷收入馮友蘭先生所著《中國哲學史新編試稿》(全二冊)。《試稿》包括1960年代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一冊和第二冊。其中,第一冊出版于1962年9月,1964年9月又推出修訂第二版;第二冊出版于1964年6月。1980年代,馮友蘭從頭重寫《中國哲學史新編》,遂將六十年代出版的這兩冊合稱“中國哲學史新編試稿”。
馮友蘭 ·中國哲學 ·66.7萬字
“民國”十二年,中國思想界中的一件大事,自然要算所謂“人生觀之論戰”了。“丁在君先生的發難,唐擘黃先生等的響應,六個月的時間,二十五萬字的皇皇大文”,構成了這“論戰”。而且“這一戰不比那一戰”,這“論戰”里所包含的問題,據唐擘黃先生調查,共有一十三個之多。因為所包含的問題多,所以這個“論戰”格外熱鬧,但是因為太熱鬧了,所以“使讀者‘如墜五里霧中’,不知道論點所在”。胡適之先生說:“這一次為科學作戰的人——除了吳稚暉先生——都有一個共同的錯誤,就是不曾具體地說明科學的人生觀是什么,卻抽象地力爭科學可以解決人生觀的問題。”
馮友蘭 ·現當代隨筆 ·19.4萬字
《中國哲學簡史》成稿于1946年至1947年馮友蘭受聘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期間,初為中國哲學史課程講稿。在20多萬字的篇幅里,馮友蘭先生以中國哲學的精神、背景、主要哲學家及主要流派的變遷和發展為主線,簡要梳理了中國哲學的發展歷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并融入了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智慧等方面的理解。是迄今為止西方人了解、研究中國哲學的書,是世界各地許多大學教授中國哲學課程的教材。
馮友蘭 ·知識讀物 ·19.9萬字
本書是馮友蘭于1928年到清華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期間所寫(1931年、1934年分別完成《中國哲學史》上、下冊,后作為大學教材)該書以“釋古”的態度來寫中國哲學史,得到了陳寅恪、金岳霖這兩位審閱人的高度評價,被稱為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奠基之作。馮友蘭北大哲學系畢業,又赴美師從杜威。他站在中西方、傳統與現代的交匯處,用西方的哲學概念、系統地運用新方法來重構中國哲學:分子學時代-經學時代上下兩編,從孔子到康有為,架構起中國兩千多年來清晰的中國哲學發展脈絡,把中國幾千年來偉大的思想一一展現于世。是一部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
馮友蘭 ·知識讀物 ·51.8萬字
《中國哲學簡史》打通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以宏觀開闊的視野對中國哲學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融會貫通的講解。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精神、智慧等方面的理解,融會了史與思的智慧結晶,洋溢著人生的智慧與哲人的洞見,寄托著現實的人生關懷。它在世界各地有多種譯本,擁有眾多的讀者,是許多大學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同樣,它也是廣大讀者學習中國古代文化、借鑒中國傳統智慧、啟迪現實人生的入門書。它是一部名副其實的可以影響大眾一生的文化經典。本書是北京大學出版社獨家擁有版權的馮友蘭先生親自指導翻譯并認可的唯一版本。
馮友蘭 ·中國哲學 ·17.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