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管子》四篇(〈內業〉、〈白心〉、〈心術〉上下)是戰國稷下黃老道家的代表作,本書旨在闡發稷下黃老派思想。全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二部分《管子》四篇注譯與詮釋是本書的中心部分。其余兩個部分的文章和解釋都是圍繞著這四篇所做的思想闡發及材料補充。本書力圖保持古代道家思想精髓,通過作者的解析,讀者從中品味到道家較為原始的思想蘊含。
陳鼓應 ·中國哲學 ·14.7萬字
商鞅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軍事家,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沉重打擊了舊貴族勢力,使秦國成為戰國后期最強大的國家。商鞅在變法期間不避權貴,堅決貫徹法家主張,讓百姓知曉法律,為秦國統一打下了堅實基礎,也對后世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王向輝 ·中國哲學 ·4.5萬字
本書學習和借鑒了先賢們編撰《千字文》等蒙學教材的經驗,著重寫了修身正心、治學修德、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等方面的修養內容。全書千字,四言葉韻,共二百五十句。本書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時代性;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針對性;既具有哲理性,又具有生動性。
高占祥著 梁宗強釋 ·中國哲學 ·3.8萬字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是蔣維喬教授的力作,該書系統梳理了自清初至民國初年近三百年間中國哲學思想的演變歷程。蔣維喬將這一時期劃分為復演古代學術時期和吸收外來思想時期,深入剖析了各學派、各家的學說著述,并進行了詳盡的比較分析。書中不僅展現了哲學思想的傳承與發展,還揭示了社會變遷對哲學思想的影響。該書是研究中國近現代哲學思想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對于理解中國哲學史的發展脈絡具有重要意義。
蔣維喬編述 ·中國哲學 ·6.3萬字
《莊子》又名《南華經》,約成書于先秦時期,是戰國早期莊子及其后學所著,反映了莊子的哲學思想與人生觀,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等諸多方面,是戰國時期道家經典著作。本書屬于漫畫版《莊子》,對《莊子》中的千古名句進行直譯的同時,用輕松有趣的漫畫故事闡述名句背后的哲理思想,是青少年了解和閱讀國學經典的優質讀物。
稚子文化編繪 ·中國哲學 ·2萬字
先秦諸子的文化合力實現了對王者形象的成功設想,孕育了統一和富強的漢唐雄風。本書形成了一個由合而分,又分中求合的理論框架,選取的是諸子九家,其實輻射到的是整部春秋戰國思想史。本書做到了學術性與大眾性的結合,盡量將艱深的諸子思想和當前的社會難題關聯起來,讓諸子思想發揮現實意義。
王永 ·中國哲學 ·18.8萬字
《辜鴻銘講論語》一書是辜鴻銘認為歐美的傳教士和漢學家歪曲了儒家經典的原義,糟蹋了中國文化,并導致西方人對中國人和中國文明產生了種種偏見,因此親自對孔子和其弟子的講話進行講解。辜鴻銘在講解《論語》的過程中縱貫中西,援引歌德、卡萊爾、阿諾德、莎士比亞等西方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的話來注釋某些經文,并且還將注釋中、書中出現的中國人物、中國朝代與西方歷史上具有相似特點的人物和時間段做橫向比較,旨在更好地幫助對中國文化了解不深的西方人更好地了解、把握儒家經典的內容。
辜鴻銘 ·中國哲學 ·13.8萬字
“中華經典百句”和“中華經典通識”系列叢書,是中華書局推出的當代各領域名家、大家講讀中華經典的“大家小書”。“中華經典百句”,選取國人必知的經典金句,縱橫古今、貫通中西地進行講解和闡發,導引讀者輕松自由地汲取中華經典的文化菁華,建構立身處世的精神世界。老子西出函關,身后留下“五千言”,同時留下了道家和對中華文化兩千多年的深刻影響。復旦大學汪涌豪教授從《老子》中甄選精華百句,帶領我們探索這位先秦哲人“無為而無不為”“致虛守靜”的精神世界,體悟其中蘊含的玄妙之道。
汪涌豪 ·中國哲學 ·6.8萬字
本書為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孔子文化獎”獲得者牟鐘鑒先生根據四十多年來學習中華經典積累的經驗,結合古代賢哲的論述及今日道德教育建設的現實和需要,詳細闡述君子人格養成路徑,系統提出“君子六有”說,有仁義,立人之基;有涵養,美人之性;有操守,挺人之脊;有容量,擴人之胸;有坦誠,存人之真;有擔當,盡人之責。作者用較多篇幅細講古今中外的君子在六個方面的人格特質,列舉生動的案例,解說蘊藏的內涵,使君子人格培養在現實土壤上具有落地生長的可能性,用真人真事推動道德教化,從不同側面提煉中華精神,重塑君子人格榜樣,推動人文化成,培養時代真君子。
牟鐘鑒 ·中國哲學 ·8.7萬字
啟超的《孔子》寫于1920年,不僅論述了孔子的事跡、孔子提綱,還談了孔學與《易》、《春秋》的關系,可謂對孔子學說做了明晰的闡釋,將我們引入孔子思想的殿堂。《儒家哲學》是梁啟超晚年在清華國學院的講課稿,由其弟子周傳儒記錄。作者以高超的總體把握、深刻的洞察,駕輕就熟地將儒家學說的發展脈絡,娓娓道來。還抓住了儒家思想的三個核心問題,進行了精彩分析,內含深刻新穎的見解,令人嘆服。
梁啟超 ·中國哲學 ·11.7萬字
本書詳細介紹了諸葛亮、顏之推、謝安、范仲淹、歐陽修、包拯、蘇洵、朱熹、張英、曾國藩10位歷史名人的治家之道,這些家訓沉淀著豐富而又厚重的智慧,具有豐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義。也正是由于這些家訓的存在,才使得一個人、一個家族,乃至整個國家都擁有了靈魂,使得華夏文明亙古長青。這是一部治家圖書,也是一部修身指南。這些古圣先賢所留下來的家訓給我們帶來了諄諄教誨,也令我們感受到了一股浩然正氣。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這正是我們所要牢記的,而這種高尚的情操也時刻激勵著世人。
季風 ·中國哲學 ·9.4萬字
《四書五經》是古代中國社會正統文化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它們所包含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中國古代思想、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諸多方面,形成了一個以天理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它們不僅是中國古代統治者幾千年來軟定的教科書,而且還被西方學者譽為世界四大思想寶庫之一。《四書五經》就是儒家的“圣經”。
謝賡編著 ·中國哲學 ·12.1萬字
《老子》是中國歷史上一部完整的哲學著作,論述了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其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本書結合青少年的成長、認知特點,通過釋義、通述等部分,力爭使學生對內容更易理解。本書適合中學生及其教師、家長閱讀。
韓星主編 ·中國哲學 ·3.5萬字
《如切如磋:大學·中庸讀本》是錢遜先生研究《大學·中庸》的學術普及讀本。全書按照《大學·中庸》的文本順序進行講解,包括經文原文、注釋、大意和解讀。另有概論針對《大學·中庸》的基本思想和研讀方法進行提綱挈領的論述,方便讀者掌握《大學·中庸》的思想要點。本書譯注詳實簡明,講解深入淺出,適合大眾讀者和中小學語文教師。
錢遜 ·中國哲學 ·2.9萬字
錢遜先生對《論語》讀本進行了修訂,依舊保持注釋、大意、作者理解和闡釋三部分。主要修改了《論語》每節的作者理解和闡發部分,也對一些字詞的注釋做了修改。著重點在教育界,現實聯系都針對教育、文化現狀,更具啟發意義。書的后面增加了教育智慧語則,主要是歷代名家、學者對論語中教育思想的闡發與理解。也附錄了與《論語》相關的閱讀書目。
錢遜 ·中國哲學 ·15.9萬字
《菜根譚》是明代文人洪應明所著的一部格言體人生智慧書,內容主要包括如何做好自己,如何涉世待人,如何過好生活,如何面對命運等方面,從方方面面教導人們如何超越現實人生的苦難和復雜的人際關系,正心、修身、養性、育德,讓自己能夠正義有效而又悠閑從容地活在世間。本書以武進陶湘1927年序刻的《還初道人著書二種》之一的《菜根譚》刻本為底本,從中精選264條,進行注釋、翻譯和點評,以方便現代讀者閱讀理解。
夏荷瑩 唐文秀 ·中國哲學 ·3.2萬字
首部系統闡述中國哲學史研究方法論的專著,討論了哲學的性質、哲學史的范圍、哲學基本問題與基本派別、哲學思想的理論分析方法、哲學遺產的批判繼承、整理史料的方法等各方面,其中關于整理史料方面論述尤為詳細,并附有張先生關于中國哲學史學習研究方法的若干文章。書中提出了一些基本而可行的研究方法,對今日進行中國哲學史的學習研究仍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本書內容原為張岱年先生1979年為北大哲學系研究生講授的“中國哲學史方法論”課程講義,而后擴充整理成書,1983年由中華書局出版,此后多次再版。此次出版,以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全集》所收為工作本,并以中華書局本對校,訂正歷次排印中出現的文字標點訛誤,核對引文,統一體例。新編人名、書篇名索引,以供讀者查找之便。
張岱年 ·中國哲學 ·11.3萬字
關學為宋明理學思潮中由北宋哲學家張載創立的一個重要的獨立學派,是宋元明清時代的關中理學。本書是作者對自己研究關學三十余年來積年之思的一次系統總結。作者梳理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有關張載和關學的論爭及研究狀況,以及自己的反思與展望。又上溯至明清兩代的關學繼承與研究,論衡各家得失,明確了“關學”在明清乃至宋元不同時代的學術定位,從而重構了張載關學傳承的歷史脈絡、道統地位、學統框架及其精神命脈。
陳俊民 ·中國哲學 ·14.9萬字
《傳習錄》是心學代表人物王陽明的論學語錄與書信集,是陽明心學的經典,也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經典,其中有許多充滿思想智慧至今仍令人回味無窮的經典語言。《傳習錄百句》擇取和提煉了《傳習錄》且適當采用《王陽明全集》中的部分經典語句,并結合陽明的思想做了啟人心智的解讀,舉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萬物一體”等心學核心思想于此皆有充分體現,于此引導更多的讀者進入心學世界的大門。
吳震 ·中國哲學 ·8.6萬字
國學源遠流長,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得之。本書旨在化繁為簡,將經典的國學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解讀,為更多向往國學的讀者提供精神上的“低門檻、無障礙閱讀普及本”。史、儒、佛、道、法、兵、中醫、易經、禮節、飲食……這里無所不包,等待著你的探索。
謝寒梅 ·中國哲學 ·13.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