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技術與時間3:電影的時間與存在之痛的問題》是貝爾納·斯蒂格勒在德里達指導下所寫的博士論文的第三卷,被認為是20世紀末法國哲學界最有影響力的著作之一。本書描述了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視聽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的廣義上的“存在”所造成的重大負面影響。
(法)貝爾納·斯蒂格勒 ·理論流派 ·24.2萬字
《論三位一體》是奧古斯丁最重要的三部著作之一(《懺悔錄》、《上帝之城》、《論三位一體》)。《論三位一體》側重于從上帝三位一體本身的角度,來考察神與人的關系。它被認為是理論水平最深的一部著作,也被公認為代表了奧古斯丁神哲學的巔峰,也可以說是整個教父哲學的理論巔峰。按照我們今天的學科分類,《論三位一體》既可以說是神學的,也可以說是哲學的、心理學的。在前面七章里,奧古斯丁主要討論了神學的問題,在后面的章節里,奧古斯丁主要討論了哲學的問題。它里面的許多思想,對后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古羅馬)奧古斯丁 ·理論流派 ·29.7萬字
1990年,陳鼓應先生提出“道家哲學主干說”,引起學界很大關注。三十年來,陳先生圍繞這一學說陸續發表了一些列文章,《道家哲學主干說》即是這些文章的結集。全書收文13篇,按照導言、方法論、概論、史論的結構編排,既有對道與物的關系、“理”范疇的理論模式、三玄思想的內在聯系等宏觀議題的整體把握,也有對郭店簡本《老子》、《呂氏春秋》、《淮南子》、王弼、周敦頤、張載等個體案例的深入分析,系統論述了道家在中國哲學史上處于主干地位的學術創見。本書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是中國哲學史研究領域具有“學術典范”意義的重要著作。
陳鼓應 ·理論流派 ·25.7萬字
《哲學史講演錄》是德國古典哲學大師黑格爾的代表作之一,“哲學史”的開山之作,治哲學者必讀之書。黑格爾一方面將哲學史納入他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的框架中,把哲學史歸結為理念回歸自身的絕對精神階段;另一方面把辯證法貫徹于哲學史研究,深刻地揭示了哲學史的發展規律。
(德)黑格爾 ·理論流派 ·24.2萬字
所謂第一哲學,即哲學的哲學,或稱元哲學,這是哲學的根基,西方哲學把形而上學作為第一哲學。第一哲學的核心,公認有笛卡爾的“思”和黑格爾的“存在”,作者此著提出并論證,誓學還需要“行”作為事的世界。
趙汀陽 ·理論流派 ·21.8萬字
“主體性”是哲學中一個十分重大的課題,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主體性”觀念在中國當代哲學的進程中產生了十分特殊的作用,對于推動思想解放、觀念變革居功至偉。今天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理解和評估“主體性”原則?馬克思哲學的“主體性”思想在哲學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義究竟是什么?對我們今天重新闡釋“主體性”思想有什么價值?本書正是試圖圍繞上述問題,在當代哲學的歷史語境中對“主體性”觀念進行專門研究和當代闡釋。
賀來 ·理論流派 ·23.7萬字
《道德情操論》是亞當斯密的傳世佳作之一,主要闡明了道德情感的本質、道德評價的性質和斯密的以“公民的幸福生活”為目標的倫理思想。斯密把他認為是人的本性中所有的同情的情感作為闡釋道德的基礎。他用同情的原理來解釋人類正義感和其他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來說明道德評價的性質,并以此為基礎表明各種基本美德的特征,論述具有利己主義本性的個人應該怎樣控制他的感情和行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為,以及怎樣建立一個有確定的行為準則的社會。
(英)亞當·斯密 ·理論流派 ·27.7萬字
胡塞爾(EdmundHusserl,1859-1938)是德國人,是20世紀非常著名的哲學家,其開創的現象學在當代哲學及相關學科的發展中具有重要影響。本書主要研究胡塞爾的認識批判問題,以及與認識批判緊密相關的部分:胡塞爾對近代認識論的批判,并附帶凸顯出胡塞爾現象學的認識論對于近代認識論的超越之處。因此,本書可以視為胡塞爾的現象學認識論的導論,是筆者今后所開展的“現象學認識論”專題研究的重要序曲。
何濤 ·理論流派 ·38.4萬字
《新批判主義》中筆者所發表的一系列有關中西文化和哲學比較的論文,涉及法制思想、倫理思想、言說方式、人生觀、生死觀、本體論、懷疑論、信仰和偽善等等問題,以及對牟宗三的康德研究的批評,對百年中國西方哲學東漸的十大文化錯位及實用主義偏向的檢討,對儒家“親親互隱”的腐敗傾向的抨擊等等,在學術界都產生了很大的反響。
鄧曉芒 ·理論流派 ·27.6萬字
以賽亞·伯林是20世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現實感》這本觀念史文集收錄了他的精彩演講和論文,覆蓋內容十分豐富。作為多元主義的支持者,伯林能夠以同情的態度講述社會主義、民族主義的發展、別林斯基和藝術的責任問題,觀點富于洞見。一個核心問題是,從社會研究到實踐,成敗的關鍵是什么?作者指出,實踐者的“現實感”起了很大的作用。“現實感”指能夠敏銳感知某個時代的獨特風貌和其中各種微妙關系。伯林的文章也是“現實感”的典范。
(英)以賽亞·伯林著 亨利·哈代編 ·理論流派 ·30.6萬字
《周易集解補釋》(全二冊)所收主要為漢唐象數易學,以納甲、卦氣、互體、爻變等說解說《周易》,是了解象數易最重要的書。曹元弼則對《周易集解》進行補釋,雖仍以象數易學為主,而于納甲、卦氣等并不特別看重,著重在互體與爻變,歸宿于由乾坤實現既濟,持論相對平和,兼具義理,不僅是對《周易集解》的補充之作,更是了解、研究《周易》的上乘之作。《周易集解補釋》(下冊)承接《周易集解補釋》(上冊),按照次序編至卷十七,后附《周易説卦傳》《周易序卦傳》《周易雜卦傳》。
曹元弼著 吳小鋒整理 ·理論流派 ·28.7萬字
沃格林在《城邦的世界》中進行了一種“治療性分析”。“秩序的歷史產生于歷史的秩序”,一切有價值的思想,都產生于思想家對其所處時代社會問題的憂患意識。思想最初的沖動,源于要去探析社會問題的來源,尋求秩序之道,城邦的世界之興衰成敗對于存在真理的探究,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契機。在沃格林看來,古希臘的悲劇、哲學和歷史作品,無一不是這樣的憂憤之作。而當城邦的世界最終走向崩潰的時候,給城邦看病聽診的內科醫生是修昔底德,而負責治療、動手術的外科醫生,則非柏拉圖莫屬。用沃格林在本卷的最后一句話來說,這樣才構成了一種完整的“政治科學”。
(美)埃里克·沃格林 ·理論流派 ·32.5萬字
威廉·詹姆斯的實用主義作為美國本土哲學,其對傳統理性主義哲學的批判和濃厚的人文關懷與歐陸哲學諸多流派有著共同的話題以及相似的觀點。本書從詹姆斯的職業選擇與精神危機入手分析了其宗教關懷的由來,闡述了他的宗教觀念,并通過對其“宗教科學”、符合一般人需求的實用主義哲學以及作為基礎的徹底經驗主義的闡釋,展示了詹姆斯如何以一種不同于尼采與克爾凱郭爾的溫和方式來應對現代人的精神危機,力圖消除長期以來對實用主義的僵化理解與刻板印象。
韓寧 ·理論流派 ·24.1萬字
在當代STS的學術圖景中,行動者網絡理論無疑是最為重要的理論資源之一。因此,這一理論也成為近十年來國內學術界集中關注的焦點。本文集將聚焦國內學術界對行動者網絡理論的研究,分別按照行動者網絡理論的哲學基礎、行動者網絡理論的邏輯架構、行動者網絡理論與科學技術哲學、行動者網絡理論的應用性研究等專題,組織國內相關優勢研究力量,完成書稿撰寫。該書將會對國內學界有關行動者網絡理論以及STS的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劉鵬主編 ·理論流派 ·21.9萬字
這是一部竹內好的思想傳記。對于竹內好而言,中國不是外在的他者,而是其自我否定的內在契機,在這一悖論性層面上,竹內好將中國、將魯迅視為自己一生奮斗的精神原點,探索日本近代歷史中可以轉化的精神資源,一次次挑起論戰、介入同時代重大問題,推動日本戰后社會形成健康的文化主體性。增訂本新增三章近7萬字,涉及竹內好對日本亞洲主義與當代中國的認識,更完整地呈現出竹內好的整體思想理路。
孫歌 ·理論流派 ·29.3萬字
本書研究主要涉及對南宋時期南宋時期浙江以事功之學為核心和特色的哲學思想文化(簡稱南宋浙學)的形成發展及其基本精神的研究和它對整個浙學傳統和浙江精神的形成和發展的影響,以及它對當代浙江和當代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思想文化建設的現實意義的研究。
朱曉鵬 趙玉強 ·理論流派 ·30.6萬字
本書從鄭玄《大學注》及孔穎達《大學注》疏入手而進行的特別考察和分析,構建了《大學》學的漢唐階段的主題研究對象。接著又進一步引出對宋代朱熹到明代王陽明,即后世《大學》學的代表性著述與學說的發展演變過程展開考察和分析,這些都是很具有學術價值的思考和研究。此外,本書從考辨《大學》成書的不同觀點出發,細致梳理各家對《大學》詞、義的解釋,提出《大學》是一篇儒家的政治論文。這些歸納提煉及所作出的結論對于澄清漢唐、宋明時期《大學》學的宗旨、走向、理論價值和歷史影響等都是有益的,具有新意。
張興 ·理論流派 ·23.4萬字
本書作者提出了一種有我的非還原的物理主義,即把經驗主體和經驗事物作為基本存在物,既承認自然科學語境下的物理事實亦強調日常生活經驗中的經驗事實之重要性。作者首先通過對物理主義的基本介紹,分析了物理概念和物理性質,并回顧物理主義傳統,考察當代物理主義新形式,在“有我的物理主義”觀念基礎上,運用經驗探索和概念分析的二重證據法討論了意識、因果、規范、自我等問題,對于理解我們自身及人在世界中的位置提供了一個不同的圖景。
梅劍華 ·理論流派 ·26.5萬字
本書主要收錄了奧古斯丁反對佩拉糾派的書信,與此緊密相關的是「原罪論」和「預定論」,并涉及「自由」等重要范疇。在本文集中可以看到這些思想的形成及其發展。奧古斯丁與佩拉糾派的論證影響既深且遠,在后世,已本性與恩典以及理性與其實為題的問題一再重新被提起,引發爭論。宗教改革時期,路德和伊拉斯謨的論站比較著名,雙方都引用奧古斯丁,但是觀點卻大相徑庭。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新正統主義者巴特和自由主義神學家布倫納亦爆發了關于啟示與理性,恩典與本性關系的論戰。只要既堅持有一個全能全善的上帝,又堅持倫理行為出自人本身的自由意志,這個問題便是一個永遠令人著迷,充滿張力的問題。
(古羅馬)奧古斯丁 ·理論流派 ·30萬字
本書以公開的觀念為視角研究康德政治哲學,公開的觀念成為理解康德政治哲學的關鍵線索。運用公開的觀念,康德政治哲學中的啟蒙、社會契約、公民服從、世界和平等問題都能得到合理的理解。但是,康德將公開性作為個體行動的證成依據,勢必陷入主體主義的哲學泥沼。公開的觀念需要建立起公開的辯論甚或是交往主義的主體間視域,個體公民的行動才能找到其合理性根基,康德政治哲學也才能走出其固有的理論困境。
賀建軍 ·理論流派 ·23.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