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作為哲學家中的翹楚,亞里士多德對西方思想史的影響無人能及。在《牛津通識讀本:亞里士多德的世界》中,喬納森·巴恩斯根據現有研究成果及個人理解,向我們呈現了一個有別于傳統印象的亞里士多德。作者將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還原到歷史背景中,探究了亞里士多德的科學研究、邏輯學發現、形而上學理論,亞里士多德在心理學、倫理學、政治學方面的著作,以及亞里士多德關于藝術與詩的思想。
(英國)喬納森·巴恩斯 ·西方哲學 ·7.4萬字
西塞羅從友誼、善、利、責任等幾方面向我們闡述了他對人生的看法:美德、智慧至關重要。有節制的生活就是告訴我們在人生的坎坷和坦途中要不忘本性,用一顆淡定的心,收獲生活的喜怒哀樂。書中多用他擅長的演講模式,而演講的對象是他的兒子西庇阿、女婿萊利烏斯,長輩舐犢之心一覽無余,口語化的教化讓人更容易地閱讀與接受,金珠玉語流露出的更多的是對人生和生活的節制的態度。西塞羅不僅閱歷豐富,而且學識淵博,對人生的看法也是洞若觀火;時至如今他的思想和理論仍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令我輩景仰。
(古羅馬)西塞羅 ·西方哲學 ·9.3萬字
《浪漫主義的根源》以賽亞·伯林1965年關于浪漫主義的梅隆系列講座的BBC錄音結集而成,自浪漫主義定義問題始,中經浪漫主義之濫觴、成長和壯大的過程,至浪漫主義的巨大影響終。結構了然,思維縝密,處處閃耀著天才洞見的火花,伴以伯林特有的雄渾酣暢的即興風格,是一曲令人魂銷神醉的思想詠嘆調。
(英)以賽亞·伯林著 亨利·哈代編 ·西方哲學 ·14萬字
瑪克斯的《沉思錄》是古羅馬斯多亞派哲學最后一部重要典籍。瑪克斯并不曾努力建立哲學體系,所以在《沉思錄》里我們也不必尋求一套完整的哲學。他不是在作哲學的探討,他是在反省,他是在表現一種道德的熱誠。我們借此可以想見其為人,窺察其內心,從而對于為人處世律己待人之道有所領悟。全書共計12卷,此版譯文出自大師梁實秋先生之手,并配有譯者的點評、批注,而其所選譯文也是最接近原著意愿的Haines版。
(古羅馬)瑪克斯·奧勒留 ·西方哲學 ·12.1萬字
偉大的德國浪漫詩人海涅評價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是砍掉了自然神論頭顱的大刀。本書選擇康德哲學中最容易被中國讀者誤解的三個基本概念:對象、知性為自然界立法、物自體,作者運用其獨創的“清洗語詞”和“教人正確說話”的方法,對這些概念進行通俗的解說,理趣盎然。此書初版以來頗得佳評,并長期用作教學參考和哲學入門書籍。此次新版附加三篇文章,進一步闡發原書的主體內容,幫助讀者深入理解康德哲學。
謝遐齡 ·西方哲學 ·11.6萬字
《第一哲學沉思集》是笛卡爾重要的哲學著作,在這部著作中,笛卡爾通過普遍懷疑的方法,力圖使心靈擺脫感官的桎梏,通過純粹理智來獲得正確的知識。他探討了上帝是否存在、感官是否可靠、怎樣尋求真理避免錯誤等問題。他從“我思故我在”的命題出發,推出上帝的存在和外界物體的存在,重新確立心靈、上帝和物體的觀念的可靠性。《第一哲學沉思集》被看作近代西方哲學的奠基之作,直接引發了歐洲大陸的理性主義風潮,對后世影響深遠。
(法)勒內·笛卡爾 ·西方哲學 ·14.1萬字
從美學到懲罰體系,從瘋癲與文明到尼采與先鋒思想,福柯的作品對20世紀晚期的現代思想影響深遠。然而,在涉及面廣與影響力強的同時,這些作品也以晦澀難讀著稱。《牛津通識讀本:福柯》為福柯的作品提供了可信的導讀,這些作品涉及文學、政治、歷史、哲學等廣泛領域;同時,作者加里·古廷還探究了一些關鍵主題,這些主題在福柯深入研究身份、知識、現代社會中的權力等領域時,曾讓他甚為著迷。
(美國)加里·古廷 ·西方哲學 ·6.6萬字
《沉思錄》,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黃帝馬可·奧勒留所著,這本自己與自己的十二卷對話,內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所寫,是斯多葛派哲學的一個里程碑。《沉思錄》來自于作者對身羈宮廷的自身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欲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西方哲學 ·8.6萬字
盡管古往今來被稱為哲學家的思想者千差萬別,還是有可能在相隔幾世紀之間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點就是忠于“哲學”一詞希臘文的原意——“愛”“智慧”。他們的共同愛好,就是就人生最大的痛苦的根源向我們說一些寬慰而切合實際的話;他們的共同精神就是不向世俗低頭,堅持獨立思考。徳波頓以其特有的英國式筆調引領我們進行了一次輕松的哲學之旅,典雅漂亮,幫助我們走近蘇格拉底、伊壁鳩魯、蒙田、尼采、叔本華等大師的精神世界,使我們發現,人生的悲苦、困頓和欲望引起的煩惱在他們的智慧中都可以找到慰藉。
(英)阿蘭·德波頓 ·西方哲學 ·16.2萬字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尼采里程碑式的作品,幾乎包含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全書以汪洋恣肆的詩體寫成,熔酒神的狂醉與日神的清醒于一爐,用日神與酒神的象征說明了藝術的起源、本質、功用以及人生的意義。尼采自稱這是一本為那些兼有分析和反省能力的藝術家寫的書,充滿心理學的創見與藝術的奧秘,是“一部充滿青年人的勇氣和青年人的憂傷的青年之作”。
(德)尼采 ·西方哲學 ·17.6萬字
在整合西方學界之里程碑式的著名學者——拉康、弗洛伊德、馬克思、黑格爾、康德、海德格爾、德里達、福柯,等等——的相關學術要點的基礎之上,本課題力圖從精神分析學的理論視域出發,將斯拉沃熱·齊澤克的數十部理論專著中所包含的相關理論節點置于相互關聯、不可分割的西方人文思想平臺上,以齊澤克的五個雖晦澀難懂、頻遭誤讀,卻又廣為流傳的基本術語——這些術語很多都源自于拉康的精神分析學——如原質(theThing)、幻象(fantasy)、快感(jouissance)、視差(parallax)和意義(meaning)為切入口,追根溯源、條分縷析,對齊澤克文學觀做全面的梳理、闡釋和評述
趙淳 ·西方哲學 ·20萬字
笛卡爾因“我思故我在”之說聞名于世,他從“我思”的原則出發,借助“直覺”和“演繹”,推導出物質世界存在的證明。然而,笛卡爾并不希望這種形而上學獨立于他的科學研究而存在,他在基礎物理學、數學、心理學和光學領域都有重要探索。湯姆·索雷爾的這本書表明,笛卡爾最大的成就在于倡導和實踐了以數學為研究工具的物理學,他的哲學則是為支持自己的自然科學研究而發展起來的。
(英國)湯姆·索雷爾 ·西方哲學 ·5.8萬字
《叔本華的辯論藝術》(于1830年寫成,1864年首次出版),可能是叔本華非關其學術立場的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本小書。在本書中,叔本華以西方先哲的辯證與邏輯為出發點,歸納出三十八種辯論招式,以絕妙的方式引領讀者理解辯論的藝術。該書結構清晰、篇幅精當,涵蓋哲學、心理學、邏輯學、修辭學等學科領域,從每種辯論技巧的解析,到具體的應用分析,均妙語如珠、睿見迭現,無愧大家手筆,值得一讀。
(德)叔本華 ·西方哲學 ·4.3萬字
在《公正:何謂正當之為》中,政治哲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桑德爾的論述深刻地介入了現代生活的重要議題:受什么樣的傷應該得到五角大樓的紫心勛章?安樂死是否應該得到法律許可?一條命是否不如十條命貴重?代孕合同是否合法?在現代市場功利化原則與個人道德正當選擇之間,明分界限,探究緣由。這些貌似互不相關的社會議題的爭議,都可以歸結為對公正持有不同的觀念。桑德爾將這些觀念歸納成三種:追求福利最大化的功利主義、尊重個體權利的自由至上主義,以及提倡公民德性和共同善的政治觀。每一種理念意味著一種不同的考量公正的方式。桑德爾通過對一個個鮮活案例的探討,引出亞里士多德、康德、洛克、羅爾斯等18位哲學家的正義觀,并指出其各自的優勢和潛在問題,促使我們開啟一場獨立思考的思辨之旅。桑德爾在書中探討了哲學中歷久不衰的問題:正義代表的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尊重人性尊嚴,還是提倡德性?身為公民的我們對彼此負有哪些義務?過去的偉大哲學家都辯論過這些問題,但這些問題仍然持續存在。哲學不會產生決定性的答案,這些問題也不是只有哲學家要面對。公正和正義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思考公正和正義才能促使我們思考更好的生活方式。
(美)邁克爾·桑德爾 ·西方哲學 ·18.2萬字
他是有史以來自稱“哲學家”而最名不副實的人?是納粹主義的辯護者?還是大陸哲學當仁不讓的領軍人物?作為20世紀最為重要的哲學家之一,海德格爾令人難以捉摸,其思想復雜而浩瀚。本書《海德格爾》作者主要圍繞海德格爾的代表作《存在與時間》中所論及的在世存在、非本真性、負罪、天命、真理等主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釋,讓這位哲人走出固有的語言和風格,與別樣的思路連接。
(英國)邁克爾·英伍德 ·西方哲學 ·9萬字
《戀人絮語》是羅蘭·巴特于1975年在巴黎高等師范學院開設了一門討論課。這門課以德國大文豪歌德的名著《少年維特之煩惱》為分析對象,和青年學子們探討戀愛百態。浪漫的愛情故事在這本書里被羅蘭?巴特拆解成各種情境:嫉妒、瘋狂、困惑、焦灼、無解、絕望、相思難耐、舊病復發、輕生之念……這門談情說愛的討論課,聚焦點不是文學名著本身,而是其中戀人的傾訴方式和喃喃自語。兩年后,巴特將自己的情感軌跡和心路歷程融入到這種分析里,發展成一種新的文體,1977年付梓成書隨即風靡西方,被譯成近三十種語言,并搬上舞臺演出,成為一代思想家羅蘭?巴特流傳最廣、最為人所知的著作。
(法)羅蘭·巴特 ·西方哲學 ·12.1萬字
馬可·奧勒留(公元121—180年),是古羅馬帝國“五賢王時期”的最后一位皇帝。作為儲君,他7歲入學于羅馬的薩利圣學院,17歲成為羅馬的執政官,凡所修習無不精專,為同輩之首。作為帝王,他夙興夜寐,勵精圖治,雖統治期間戰爭不斷,國內自然災害頻發,國庫空虛,他卻戰無不勝,武功赫赫,承襲先人余烈,盡力守成,防止腐化。作為哲學家,他致力于古羅馬斯多亞派哲學三大門類中的倫理學,在鞍馬勞頓中寫下《沉思錄》,被稱為“帝王哲學家”、“自古以來獨一無二的以一世英主而身兼苦修的哲學家”。在《沉思錄》中,奧勒留并無意將自己打造成一位哲學家,寫下一部完整體系的哲學著作。整部書只是作者與自己的對話,是自然的本性與沉思的理性之間的對話,是行動之后的反芻再思考,是作者內省的輯錄,是這位古羅馬皇帝對人類生存、價值指向、道德原則、善惡榮辱、苦樂禍福等問題的思考和探究。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西方哲學 ·12.4萬字
《寬容》是荷裔美國作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龍所著的一本宗教歷史普及讀物。《寬容》一書帶有濃厚的人文主義色彩,作者用生動又智慧的筆觸描述了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新事物是如何產生,如何被舊勢力打壓,以及如何與世間的不寬容做斗爭的。《寬容》全書共三十章,按時間順序分為四個部分:古希臘古羅馬時期、中世紀時期、文藝復興時期以及近代新篇章。每一章都以一個特定的人物或歷史事件為主題,如蘇格拉底之死、宗教裁判所、十字軍東征等,講述人類文明發展史中發生過的寬容與不寬容。這是一部西方宗教發展史,同時也是一部人類文明進化史。
房龍 ·西方哲學 ·17.6萬字
他是孤獨的哲人,他是信仰的騎士,他是現代西方存在主義的先驅。作為19世紀最具創造力的思想家之一,克爾凱郭爾的許多觀點完全處于主流思潮之外。他對康德和黑格爾的倫理與宗教理論所作的回應,他的主要觀點與費爾巴哈、馬克思等人學說的對比,他對人的存在狀況所進行的探究,這些在書中都有評論性的闡釋。
(英國)帕特里克·加迪納 ·西方哲學 ·7.4萬字
《泰阿泰德》是柏拉圖的一篇重要作品,處于從中期對話錄向晚期對話錄過渡的階段。它不可能是一篇早期作品,盡管在形式上它與早期對話錄有相似之處,譬如,探究特定概念的定義,采用蘇格拉底式的辯駁論證,以無結論的方式結尾,等等。
(古希臘)柏拉圖 ·西方哲學 ·6.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