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巴什拉文集(第12卷):土地與憩息的遐想——論內(nèi)在性形象
會員

本書《土地與憩息的遐想——論內(nèi)在性想象》,乃商務(wù)印書館已出《巴什拉文集》第11卷《土地與意志的遐想——論力的想象》之姊妹篇,此兩本論著,為法國新認識論奠基人巴什拉對“水”“氣”“火”“土”四大元素所作哲學研究的“屬土”部分。本書沿上篇(《土地與意志的遐想》)之研究徑路,藉助文學材料,對扎根夢想及作為憩息形象的地下生活進行了考察,共三部分十章內(nèi)容。第一部分凡三章,提綱挈領(lǐng),展示了本書的研究論題與分析角度:物質(zhì)內(nèi)在性的遐想(第一章),喧嚷的內(nèi)在(第二章),質(zhì)之想象:節(jié)奏化與情調(diào)化(第三章)。第二部分共四章,先藉庇護所的三大形象(房屋、肚腹、洞穴),循三個方向考察了“回歸母性”的精神主題:故居與夢想之居(第四章)、約拿情結(jié)(第五章)、巖洞(第六章);后以迷宮(第七章)為主題,討論了與洞穴的憩息之夢對立的那些更不安的迷宮之夢。第三部分共三章,為三篇獨立的短論,對蛇(第八章)與根(第九章)這兩種屬土存在的研究,與上一篇《土地與意志的遐想》不謀而合;最后一章,酒與煉金士的葡萄(第十章),作者想說明一道具體的遐想如何可能實現(xiàn)最多樣的價值。總而言之,全書拋開了抽象的哲學思辨與桎梏的學科分類,文筆感性動人,思路明晰透徹,展現(xiàn)了一位現(xiàn)代哲人對智性與精神活動中的深在性及直覺靈感的濃厚興趣,其考察不僅向精神分析這個廣袤而堅固的領(lǐng)域敞開,也充分肯定了文學創(chuàng)作發(fā)現(xiàn)世界與自我的詩意價值。

(法)加斯東·巴什拉 ·西方哲學 ·17.6萬字

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第二卷)
會員

1818年,叔本華完成了《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第一版。這部不朽之作分為四部分,并附有一篇對康德哲學的批判。1844年,《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第二卷與第一卷一起出版。在第二卷里,叔本華用成熟的思考分別對其第一卷里的論題做了澄清和擴充。《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基本論點,即世界分為表象和意志兩個部分,一切表象的存在都是意志的客體化。所有理性、知識都從屬于意志。叔本華自認為是康德哲學的改造者。康德認為我們有一個可以感覺、可以認識的世界,還有一個獨立于我們所有的知覺之外而自在的世界,即物自體世界。叔本華把物自體看作是能夠被直接認識的,物自體就是意志。這里使用的“意志”一詞必須從廣義上來理解。首先,在人和動物身上,意志表現(xiàn)為被觀念或表象所決定的動機因素。在有機體的本能和植物性的生活中表現(xiàn)為刺激敏感性,在經(jīng)驗世界的其他形態(tài)中表現(xiàn)為機械的變化過程。這些不同的內(nèi)在的或外在的種種因果關(guān)系所共有的總的涵義,根據(jù)它用以直接為人們所認識的唯一形式,應(yīng)該先天地命名為意志。其次,就物自體與現(xiàn)象之間的關(guān)系而言,物自體不是現(xiàn)象之因。即使在人身上,意志也不是他的肉體或他的肉體活動之因;然而這一實體通過時空直觀中的表象間接表現(xiàn)為肉體,并在認識中被理解為有因果必然性,且依賴于其他現(xiàn)象的東西;這同一實體在自我直觀中被人們認作意志。第三,意志作為物自體只能是單一的、普遍的宇宙意志。事物只有作為現(xiàn)象在觀念中和在認識中才彼此不同,而其實質(zhì)是同一的。意志是一與全。正是現(xiàn)象的欺騙性使個人區(qū)分他自己的禍福與他人的禍福并使二者對立。最后,宇宙意志只以自身為對象;它愿望只是為了愿望,實際存在的東西其本身只是一種意愿。在此意義上,叔本華命之為生存意志。宇宙意志是物自體,它在無時間限制的永恒過程中創(chuàng)造自身,并且體現(xiàn)在現(xiàn)象無休止的變化中。意志在所有自然無中的全能對人類來說具有悲劇的意味,人類不是被前面的東西牽引,而是被后面的東西推動,絕不是生命誘使人們前進,而是必然性驅(qū)使他們向前。自然界中最基本的驅(qū)動力就是生殖。要擺脫壓倒一切的意志力量至少有兩個途徑:倫理學和美學。從道德意義上說,就是要拒斥激情和欲望,把自己的意志變成“否定意志的意志”,即“禁欲”;從美學意義上說,可以靜觀藝術(shù)的美,意識到一切世俗生活都是虛無,生命意志就是人的原罪,人只能靠恩寵才能得救,即達到一種佛教式的虛無主義寂滅境界。盡管叔本華試圖通過倫理學和美學來擺脫宇宙意志的限制,但他并沒有找到人類真正自由的個體意志,他對人類行為主體的最后忠告是:我們個體的行動決不是自由的,所以,每個個體只能做出他那個特定時刻做了的那些事情,絕不可能做出其他的事。叔本華的思想影響了包括尼采、克爾凱郭爾、維特根斯坦、薩特、托爾斯泰等在內(nèi)的一大批哲學家和文學家。叔本華通過建立意志的形而上學,清除了康德的自在之物為上帝保留地盤,但他仍然繼承了傳統(tǒng)基督教和康德的禁欲主義。尼采在叔本華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推翻了禁欲主義對生命意志的否定,將生命意志發(fā)展為權(quán)力意志,從而完成了對基督教和柏拉圖主義傳統(tǒng)的徹底顛覆,確立了一種新的價值觀。

(德)阿·叔本華 ·西方哲學 ·17.5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德市| 阳信县| 保德县| 平安县| 临汾市| 宣汉县| 芒康县| 沁源县| 青田县| 保定市| 呼伦贝尔市| 宜章县| 仁寿县| 和政县| 蒲城县| 安多县| 余庆县| 蓝山县| 高密市| 许昌县| 许昌县| 呼玛县| 天祝| 临洮县| 桃园县| 广饶县| 奈曼旗| 延吉市| 石景山区| 旅游| 万宁市| 土默特右旗| 绥中县| 贵港市| 阜平县| 贵阳市| 辉南县| 天全县| 涿鹿县| 枞阳县|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