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學中的時間性問題: 現象學美學之外的視野
本書以審美時間哲學的兩種基本可能性--審美活動作為靜態的內時間意識視域構成特性與作為動態的意義實現過程的涌現性、興發性特性--作為基點,對現象學美學之外的西方美學史中的時間性問題進行了梳理與研究。本書選取了柏拉圖、奧古斯丁、康德、席勒、黑格爾、叔本華、馬克思、什克洛夫斯基共8位思想家進行研究,以此勾勒時間性問題在西方美學史上的主要脈絡、過渡與轉折。就整體而言,西方傳統美學一直在絕對的主觀與絕對的客觀之間來回劇烈搖擺。在絕對的主觀一極,滋生了神學美學,諸如本書對柏拉圖、奧古斯丁的分析,亦旁涉黑格爾以及康德發揮過度的主體論美學;在絕對的客觀一極,滋生了知識論美學,諸如本書對柏拉圖的分析等;西方美學自席勒始,能夠保全審美活動原初的構成本貌,全面、系統且專題性地探究美學中的時間性問題,并把時間性作為美學思想的機杼之一,本書在此方面還涉及叔本華、馬克思、什克洛夫斯基,他們在審美時間哲學上的論述尤為搖曳多姿。
·26.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