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回歸自然”是盧梭全部思想的核心,“自然”“自由”“情感”是理解其核心思想的關鍵詞和經緯線,而這三者又是貫穿西方近現代思想史的重要范疇。研究盧梭的美學思想,應在由“自然”“自由”“情感”所構成的現代性問題關聯域中做整體考察。本書以啟蒙時代的文化及美學思潮為背景,探討盧梭美學思想的發生發展概貌、潛在邏輯體系、主要理論范疇、現代價值闡釋及局限性等問題,進而探究其對于當下美學與文化建設的正反啟示。
李妍妍 ·美學 ·25.6萬字
本書作者認為《論語》的編排不是隨意為之,而嘗試通過聯系上下文,將章與章之間貫通,發現其內在邏輯脈絡,還原編者當初的意圖,使讀者有“知其所以然”而豁然開朗的感覺,讓《論語》更具可讀性,也讓人更自信地閱讀《論語》;本書還通過參悟《論語》字里行間的深刻義理,努力發掘其蘊含的政治哲學價值,試圖從中讀出更多對當代人有益的啟示。
胡曉地 ·中國哲學 ·25.6萬字
《中國美學》是由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美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期刊,內容以研究中國美學包括古代和現代兩大部分為主,尤其側重中國古代美學和審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學比較研究。欄目設有“中國美學史論”“中國美學思想家研究”“中國文藝美學研究”“中國古代生活美學研究”“中西比較美學”“美學書評”等;每期也根據稿源情況設置專題欄目,如“中國古代審美意識生成機制研究”、“企業美學”等。
鄒華主編 ·美學 ·25.6萬字
形而上學問題是西方哲學中的核心問題,深入研究形而上學問題無論對理解西方哲學還是對研究中國哲學以及當代中國哲學的學科建設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本書以梳理形而上學的歷史演變為主旨,概述了形而上學的概念、問題和歷史演變,分別討論了柏拉圖的形式論、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中世紀的形而上學、近代早期哲學中的形而上學、康德對形而上學的貢獻、黑格爾與古典形而上學的終結、20世紀語言哲學視野下的形而上學、海德格爾與形而上學以及形而上學與后現代主義,大體上概述了形而上學在西方哲學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和表現形式,并且重點分析了在形而上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哲學理論,比較全面地梳理了形而上學的歷史演變過程。
張志偉 ·理論流派 ·25.6萬字
本書上篇用圖解手法全面總結前人對《易經》的研究成果,讓每個人都能迅速了解其脈絡。下篇逐卦逐爻解釋原文,并提供速查運勢的圖表。另外,本書配有500多幅插圖,為閱讀增加趣味,為查找提供便利。多數人并不想在易學領域達到一定高度,只希望通過學《易經》獲得一個認識事物的獨特視角,并能用于占筮預測。所以,學習的“性價比”很重要。這正是本書力求做到的。
高永平 ·中國哲學 ·25.6萬字
《功能實踐與道德生活的可能性:杜威倫理思想研究》以“實踐”概念為主線,通過研究杜威對功能實踐的哲學解說,指出了功能實踐與道德生活的可能性,詮釋了杜威所開拓的這條將自然滿足和道德之善、技術性實踐與道德性實踐相結合的道德哲學之路在現實生活中把人的道德性成長推向了前進。這既有助于消解現代高技術不道德現象,也有助于提升個體的實踐品格及道德素養,為人們展現了成于人之特殊功能實踐的道德哲學對人獲得好生活的可能圖景。
酈平 ·西方哲學 ·25.6萬字
《秩序與歷史》卷三完成了沃格林對古希臘文化的研究,從它在希臘古典時期之前的起源,一直到它在雅典統治時期達到的全盛。本卷正如其標題所示,主要是致力于對兩位代表了古希臘哲學探究頂點的偉大思想家的作品的研究。通過對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關于靈魂、城邦和宇宙的思考的生動分析,沃格林展示了舊的神話象征體系是如何被更為分化的哲學象征所取代。盡管對舊的真理象征的淘汰和拒斥可能會導致混亂而令人絕望的相對主義,但沃格林仍然將它當作某種關于歷史進程的深刻思想的基礎。在他看來,歷史并沒有明顯的“意義”,然而每個社會都同樣追求過真理。盡管每個社會都在不同的情境下展開自己的命運,然而它們在各自的行為和制度中都創造出了承載各自生存意義的象征。歷史就在對意義和秩序的共同追尋中獲得了統一性。這種歷史觀的合理性和崇高性對當今時代有著諸多啟示。
(美)埃里克·沃格林 ·理論流派 ·25.6萬字
心身關系是始終伴隨著人類、深入探討人類自身存在的一個古老而基本的命題。對心身關系的體察顯現了人的本性之謎。對此問題的不同回答,區別出不同學者的哲學傾向。盡管當代關于心身關系的討論仍然處于“眾說紛紜”的階段,但是舊的問題已注入了新的內容。最近30年來,生命科學、認知科學和人工智能研究的發展,為重新理解心靈與身體問題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身心問題研究受到先進技術的直接促動,其重心也發生了一系列新的轉向及變化。現代科學為解釋心身關系問題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徑,也對因襲多年的、傳統的關于心身關系的看法產生了劇烈的沖擊。21世紀的科學發現給身心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更多的實證基礎,也給心靈與身體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課題。通過回顧當代心身問題的演變歷程、總結其成敗得失、把握其演進趨向,研究總結身心關系問題研究的焦點、主題及其新趨向,既是推動心智哲學進步的基礎性工作,也對我國當前正在深入展開的心智哲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費多益 ·中國哲學 ·25.6萬字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的作者皮埃爾·迪昂對數學符號和數學演繹的作用以及實驗在建立物理理論中的作用的分析,要比晚近的哲學分析家對邏輯句法和語義學問題的分析更為詳細,書中附錄的內容是迪昂針對阿貝爾·雷伊的機械觀而作的實用主義辯護,同時也說明了迪昂是如何把實證科學與形而上學和神學區分開來的。
(法)迪昂 ·邏輯學 ·25.6萬字
本書以討論古希臘偉大的著作家蘇格拉底的兩位最善于通過寫作從事文教的學生之一的色諾芬的著作及其人為主題。早在希臘化時期和古羅馬時期,色諾芬就獲得了無可爭議的古希臘經典作家、思想權威的名位。本書集結的文章展示了像施特勞斯這樣的大師是如何解讀色諾芬,奉其為一位地地道道的蘇格拉底式人物,為讀者鋪設了一條盡可能便捷的、理解色諾芬的路。
劉小楓 陳少明 ·西方哲學 ·25.6萬字
王廷相是明代中期的重要思想家,他繼承北宋張載的氣學思想,成為宋明理學中氣學一派的重要代表。學術界對王廷相的氣學思想多有闡發,本書聚焦王廷相的心性思想開展研究,認為王廷相繼承了“以生言性”的自然主義人性論傳統,其“習以成性”的思想強調學習、習練以及環境對人性的影響,代表了一種以知識理性帶動道德理性的思想傾向。王廷相反對心學“致良知”,認為道德知識、道德情感都起源于經驗,并通過經驗而得到確證,這有助于扭轉理學中純內向的、反觀內省的為學傾向。總之,王廷相的心性思想對我們把握明代思想的全貌很有啟發意義。
李世凱 ·理論流派 ·25.5萬字
本書系我館輯刊《中國美學研究》最新一輯。該輯刊每年出版2輯,每輯25篇論文左右,刊載未正式發表并且還沒有出現在書中的首發論文。本輯共收24篇文章,內容涵蓋“古典美學”“現代美學”“審美理論”“審美范疇”“美學評論”“美學譯文”等主題。
朱志榮主編 ·美學 ·25.5萬字
《寬容》是一本暢銷近百年的通俗歷史讀本,作者房龍以深厚的人文關照及倡導思想自由的精神,解析了人類為尋求思想的權利所走過的艱辛歷程,勾勒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人類思想解放史。借助于房龍極其著名的“寬容”之眼,讓我們重新發現和更深入地認識,幾千年來政治、宗教、文化、社會的曲折發展歷史和人類尋求自身解放的漫長歷程。《寬容》是一本暢銷近百年的通俗歷史讀本,作者房龍以深厚的人文關照及倡導思想自由的精神解析了人類為尋求思想的權利所走過的艱辛歷程。勾勒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人類思想解放史,借助于房龍極其著名的“寬容”之眼,讓我們重新發現和更深地認識幾千年來政治、宗教、文化、社會的曲折發展歷史和人類尋求自身解放的漫長歷程。
(美)亨德里克·房龍 ·知識讀物 ·25.5萬字
《物的分析》是羅素的一部重要著作,于1927年在英國出版。羅素在完成了其第二部著作,即《論幾何學的基礎》后,就把注意力轉向了物理學的哲學基礎問題;他通常稱之為“物的問題”,或簡稱“物”。羅素對物理學哲學的思考的結果就凝結在這本《物的分析》中。在《物的分析》中,邏輯構造是解決物理學真理性問題的關鍵所在。羅素在其中借助于奧康剃刀原理,從本體論的角度對一些哲學概念進行了探討。
(英)伯特蘭·羅素 ·西方哲學 ·25.5萬字
本書立意于“闡舊邦以輔新命”,系統闡釋了中國傳統社會政治秩序觀念中的“儒學公共精神”問題。其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首先,從天人關系、道德形上學以及政治哲學維度,闡述儒學公共精神生成的內在邏輯及特質;其次,從歷史的角度,論析儒學公共精神在現實社會政治中的彰顯。其中,主要重構儒家關于“天下”與“國家”共同體觀念的衍變歷程,以及分疏儒家公共性倫理政治的諸面相;再次,基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時代要求,著重闡釋儒學公共精神在現代處境中展開的兩個維度:一是以“平等”“自由”“民本”“共治”與“天下”等觀念為中心,來窺探儒學作為自我主體性的價值向度及其現代轉化;二是以儒學公共精神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涵養為中心,來探討作為傳統價值體系的儒學與極具現代品格的社會主義實現時代融匯的可能性空間。
楊肇中 ·中國哲學 ·25.5萬字
本書通過將燃燒、光、電、磁、物體、力等不為傳統哲學重視的自然概念納入哲學的視野,賦予它們思辨的含義,使這些概念一方面突破了牛頓等近代科學家賦予它們的單純經驗科學意義,另一方面擺脫了德國神秘主義者波墨、陶勒等人賦予它們的神秘主義神學色彩,使之恢復了它們在前現代具有的本體論含義。謝林的用意并不在于開辟一個不同于傳統哲學的新領域,自說自話,而在于將康德與費希特那里陷入主觀唯心論的意識哲學格局中的德國古典哲學超拔出來,重新獲得它呈現永恒真理的能力。
謝林 ·西方哲學 ·25.5萬字
《馬克思主義哲學評論》力圖以評論的方式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由高校眾多知名學者,如豐子義、楊學功、汪信硯、吳曉鵬、孫偉平、鑒傳今等,圍繞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領域每年度所發表成果(包括圖書、期刊等)進行評論,并刊發相關書評等,引領論爭的風向,提高國內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學術思想評論水平。本輯設置了“熱點評論”“專題評論”“學術書評”“思想對談”“博文銳評”“佳作短評”等欄目。
陳新夏 楊生平 黃志軍 ·馬哲 ·25.5萬字
本書分理解哲學、思辨人生、生活智慧、歷史視野、文化反思、叩問信仰六輯,收錄了我國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陳先達教授近年來有關哲學與人生的隨筆漫談六十余篇、哲思斷想百余篇。作者認為,哲學是智慧的大海,是安身立命之學。哲學無處不在,無處不可用,要讓哲學走出書齋,走進人們心中。本書結合作者豐厚的人生閱歷和觀察思考,闡釋困擾人們的哲學認知、人生智慧、歷史文化、價值信仰等重大命題,讓人們在輕松閱讀中獲得系統的哲學知識,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完善自我,勇敢迎接挑戰。
陳先達 ·知識讀物 ·25.5萬字
本書從韋伯命題及相關科學史論述出發,圍繞文藝復興哲學代表人物皮柯·米蘭多拉展開,檢討“世界的除魔”這一現代性特征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發端。皮柯通過揭穿占星術的魔法星,第一次賦予人自我塑造的自由;同時他又主張魔法,將人理解為自然的沉思者和操作者。既魔化,又除魔,表明了現代性生成的復雜機理,也提供了反思現代世界誕生的契機。
吳功青 ·西方哲學 ·25.5萬字
“20世紀西方倫理學經典”共4卷,全八冊。作者為清華大學資深教授萬俊人,叢書分別以“倫理學基礎:原理與論理”“倫理學主題:價值與人生”“倫理學限閾:道德與宗教”“倫理學前沿:道德與社會”為主題,精選了20世紀西方著名倫理學家圍繞上述主題的經典性文本,完整呈現了20世紀西方倫理學的流變脈絡、知識狀況和理論前沿,為讀者了解這一非凡時期的西方倫理學的知識提供了較為完整、準確和清晰的知識地圖和理論語脈。
萬俊人主編 ·西方哲學 ·25.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