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儒家經典與現代閱讀——深圳學人·南書房夜話第二季》是由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深圳圖書館聯合舉辦的品牌學術沙龍“深圳學人·南書房夜話第二季”十期活動中的精彩內容重新修訂整編而成。主要內容以儒家之經典——“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詩》、《書》、《禮》、《易》、《春秋》)為主題,逐期逐本展開,以現代的視角進行解讀,引領讀者閱讀原典,感悟儒家經典與現代社會的關聯和影響。
張驍儒主編 ·中國哲學 ·24.1萬字
本卷收入作者多年來發表在各種學術刊物上的美研究論文50余篇,其中為經過融會西方法及哲基礎后加以整合審范疇、命題。具有鮮明獨創性質如美感興論化境觀照構形能力等本卷中關于國學的研究文占有二分之一以上比重。作者其深厚哲基礎,并西方法為參照系將中國美學的要命題予整合性建構如“透徹之悟”、自得興象天機等,通過西會闡發使具有當代的美學理論價值。
張晶 ·美學 ·60.8萬字
本書是作者近十余年蜀學與儒學研究部分成果的選編,基于對蜀學與儒學水乳交融關系的認識,從蜀學與儒學思想理論、人物事跡、學術成就、著作文獻等方面深入剖析闡述,希望給有興趣的讀者提供參考。
郭齊 ·中國哲學 ·25.8萬字
研究中國哲學有兩種取向:一種是客觀的、歷史的、文本的取向,一種是主觀的、現代的、創造的取向。本書無疑屬于前者。書中異于前人之解,乃為疏通文本的需要,而非借題發揮的產物。本書作者堅持以經釋經、訓詁與義理相結合的詮釋原則,在廣泛研讀相關文獻基礎上,對前人的詮釋分歧進行了詳細梳理和認真辨析,于前人舊說去粗存精,于己立新說詳明其故,自成一家之言。
于述勝 ·中國哲學 ·22.8萬字
本卷收入作者關于審美文化、文藝美學、傳媒藝術等領域的研究論文50余篇,從中可以見出作者對當代的審美文化的建構性理念,對于傳媒藝術的功能解析,對于視覺文化的批判性反思,對于藝術媒介、藝術語言作為藝術學理論的基本范疇,都有頗具深度的認識和理解,且有獨樹一幟的理論建樹。作者還將中國古代文藝理論作為文藝美學的重要資源,使古代文藝理論的當代價值得以彰顯。
張晶 ·美學 ·49.5萬字
本卷收入了作者的兩部學術專著:《禪與唐宋詩學》及《神思:藝術的精靈》。前者由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后者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6年出版,都有豐富的理論價值和獨創性的學術觀點。《禪與唐宋詩學》對唐宋時期盛行的佛教宗派禪宗的理論要義作了獨特的理解與闡釋,并對禪學觀念深層地影響唐宋詩歌風貌的因素作了獨到的剖析。《神思》一書則是以劉勰《文心雕龍》中的《神思》篇作為重點,將神思作為中國美學的重要范疇進行系統的研究,并從審美心理方面揭示其內在機制及獨特意義所在。
張晶 ·美學 ·31.3萬字
本書選取了與“彌爾主義”形成對照的另一大民主傳統“盧梭主義”的創始人——盧梭,以盧梭的平等觀念在清末民初思想界的引入和詮釋為線索,提出了另一種建構性的分析。由于盧梭思想在清末民初社會傳播的廣泛性和歷史性,本書不局限于某一位特殊的闡釋者或傳譯者,而是組織了一個與《自由的所以然》相比更為豐富的觀察維度,以此為契機,追溯平等觀念的脈絡和過程。
文雅 ·西方哲學 ·20.4萬字
本書以先秦儒家政治哲學為研究對象,從先秦諸子的宏闊視野對于儒家在先秦時期對天人關系、道體與道用、政治與道德,以及傳統與現代、因襲與變革等關系進行深入研究,以期通過這種綜合性研究來獲得對于先秦儒家在政治理念、政治行為及政治理想諸多方面于哲學意義上的理解與把握。本書自覺運用比較研究的學術方法,從諸子的宏闊視野來研究先秦儒家政治哲學,既有利于在諸子之間的互動關系中來彰顯先秦儒家政治哲學的性質、特點與價值意義,科學還原傳統政治理論樣態在先秦時期的復雜性與豐富多彩性,對于先秦儒家政治理論何以具有恒久生命力進行深入挖掘與理論闡述,也可以在東西方文化交流日益深入的新時代,為今日之中國如何在合理汲取西方文明智慧的同時更好地挺立起中國文化的主體性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啟示意義。
李友廣 ·中國哲學 ·28.9萬字
中國哲學的真實建立,合文獻才能有中國,合邏輯才能有哲學。因此所謂“中國哲學”,必須將文本內在脈絡轉化為邏輯推演。本書即致力于復活古典名學的方法論,并以之解讀古典文本。《周易·系辭傳》上:“參伍以變,錯綜其數。”三五錯綜是古典名學校驗事實的方法。本書的主要研究方法也正是在古今錯綜之中探尋經典文本的義理,由此實現“中國”與“哲學”的合一。書名用《周易》之典,借以表明本書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在古今錯綜之中探尋經典文本的義理。
李若暉 ·中國哲學 ·17.4萬字
《中西元典對讀》是一項跨學科研究,是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對話的基礎工程。本書以《論語》為線索,以節為單位,與西方元典相應章節進行對比,尋找共同點相似處,同時闡釋各自的背景與理路,指出同中之異。互相參照與啟發,獲得了不少新解與新知。傳統《論語》注釋與研究局限于儒家思想本身,沒有異質文化作為參照,視野受到限制,難以出現思想的碰撞。本書引入西方經典,大大拓寬了《論語》的研究領域,開辟了一個新的學術生長點。本書加入了大量明清以來傳教士和早期中國信徒的《論語》注釋與研究成果,彌補了傳統《論語》學的不足,也成為一大亮點。
石衡潭 ·中國哲學 ·40.9萬字
當虛無成為現代人生存狀態的一種映象時,如何走出虛無主義的深淵便成為時代命題。本書系統梳理了尼采、海德格爾、馬克思和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們克服虛無主義的理論和批判資源,為我們反思和克服虛無主義提供了思想借鑒。克服虛無主義是全球性問題,也是中國問題。虛無主義之于中國,不僅是問題危機的倒逼,也是責任擔當的體現。克服虛無主義,需要理論邏輯的建構,更需要實踐資源的探索。本書澄清了虛無主義的中國特征、影響程度和發生機制,并探索了當代中國克服虛無主義的實踐資源。
楊麗婷 ·西方哲學 ·22.5萬字
美學界對古代中國美學問題的探討集中在以文論、樂論、畫論為主要內容的藝術審美,對古代中國生活審美這一審美形態的關注較為有限。本書對古代中國生活審美概念進行了界定,對古代中國生活審美的原理形態進行了深入研究,從秩序審美,德性審美,禮儀審美等幾個角度對古代中國生活進行了分析,并論述了古代中國生活審美的現代轉化。
張翠玲 ·美學 ·16.5萬字
《商君書》始稱《商君》,又名《商子》,是一部先秦時期的政治論文合編。書中記載的商鞅之學,不僅為秦國開啟了百年帝業,更一舉奠定了秦之后兩千年中國古代政治的基本形態。本書著重于在春秋戰國的時代背景下,全面呈現商鞅其人其學的思想軌跡、政治理念和制度設計等。解讀國學典籍奧義、尋繹傳統文化脈絡,為當代的國家治理提供可靠的歷史借鑒,為大專院校的教學、科研給予資料參考,為普通讀者打開一扇了解法家思想的大門。
徐瑩 ·中國哲學 ·18.8萬字
湘潭“碧泉書院”是南宋最早的理學學派——湖湘學派創始者胡安國、胡宏父子創立的書院,在當時,影響甚大,張栻、彪居正、吳翌等人就學其中,史稱“衡岳湖湘之學,皆起于此。”碧泉書院在湖湘學派以及湖湘文化乃至中國學術史上具有非常特殊、重要的歷史地位,它是湖湘學派的發源地和第一個學術基地,是湖湘學派的理論創新之所,也是湘學和湖湘文化興盛之源。本書首先確立了碧泉書院在湖湘學派以及湖湘文化乃至中國學術史上的地位,然后把碧泉書院和湖湘學派作為一個整體,闡述了湖湘學派大師在碧泉書院這個空間場域的理論創新,湖湘學派思想在南宋的影響,以及湖湘學派對后世尤其是對船山學以及近、現代湘學的影響。
陳代湘 方紅姣 ·中國哲學 ·21.8萬字
本卷收入作者多年來關于中國古代詩學及文學史研究的論文50余篇。其中不乏具有典型意義的個案研究,但更多的是從文學史和文論史的角度加以透視的詩學現象。這些論文雖然是以一些作家作品或詩史現象為研究對象,但仍有頗為鮮明的美學理論色彩,有普遍的文學史研究方法論意義。本卷更為鮮明地體現了作者的研究特色,即以中國哲學或美學的角度進行文學史的觀照,并提出一些重要的問題。如在“詩與禪”的單元中,通過禪學與詩學的關系,揭示了詩學中的重要特征。“詩詞審美”則通過對大量詩詞創作的整合及分析,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美學問題。
張晶 ·美學 ·49.6萬字
本書為紀念新文化運動100周年而作,分析了新文化運動一百年來對中國的深刻影響,剖析了新文化運動對于實現中國傳統文化偉大復興的深刻意義。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從一般和個別的關系問題入手,指出唯名論和唯實論的斗爭發展到經驗論和唯理論的斗爭,康德對二者進行了調和,建立了龐大的知識體系。下編以科學與民主的起源為背景,探討了1840年以后,中西文化發生了劇烈沖突,中國傳統文化開始了向西方學習的歷程,再次迎來了一次“舊邦新命”。
朱光亞 黃蕾 ·知識讀物 ·20.2萬字
該書不囿于某一國別、派別、部門的哲學,以盡量公正的態度面對和探究人類的哲學智慧,由淺入深地導引讀者從“宮墻外望”到“初識門庭”,生成關于哲學世界的基本圖景。該書在探討哲學的誕生、哲學與智慧、哲學與思維、哲學與時代、哲學與文明、哲學與民族、哲學的基本問題與派別的基礎上,分世界觀與本體論、認識論和知識論、歷史觀與歷史哲學、價值觀與哲學價值論、人性論與人的哲學等部分介紹了哲學的基本內容,并附有國內外80位著名哲學家的思想簡介。與一般哲學普及讀物不同,該書在力求淺顯、生動的同時,具有鮮明的學術性和前沿性,大量引證哲學史上的名家觀點,介紹和反映哲學的最新進展。該書可作為大學的哲學入門教材,也適合其他哲學愛好者閱讀。
沈湘平 ·理論流派 ·22.9萬字
本書基于心靈觀念史視角研究分析性心靈哲學中的當代唯物主義發展,旨在回答兩個問題:一是分析性心靈哲學的當代發展何以實際上是唯物主義的發展,這一歷時性問題關聯于心靈觀念史視角下的啟蒙理性與理性啟蒙;二是當代分析性心靈哲學中關于物質和心靈概念的分析限度,這一共時性問題推究關聯物質和意識概念的唯物主義概念,即隨附、構成和實現等,由此診斷它們所能企及的心靈自然化的限度。
柯文涌 ·理論流派 ·18.6萬字
本書沿循由哲學理路到文學意涵的寫作思路,剖析夯筑在羅蒂新實用主義哲學觀和科學觀底基之上的文學思想。本書將羅蒂的文學思想溯源至分析哲學、歐陸哲學、實用主義哲學及浪漫主義傳統,將羅蒂顛覆形而上學、重塑科學文化的哲學改造視為他文學觀的理論底色,將他對哲學文化、科學文化的批評視為助推文學文化興起的路徑。羅蒂推崇文學所激發的多元化、對話、想象力、偶然性,他暈染文學的邊界,擱置文學的本質問題,以“真理即有用”的實用主義真理觀將文本闡釋視為讀者對文本的使用。在羅蒂的新實用主義文學理論框架中,文學之于個人完美、公共團結的倫理意義遠勝于文學的審美藝術性,文學是道德進步的基石,是通往人類美好社會的最佳途徑,是人類獲得救贖的希望。
馬莉 ·中國哲學 ·17.8萬字
本書從儒家哲學的角度,對安樂哲的主要論著和譯著進行了系統梳理,概括出其哲學立場、理論來源和思想特點,并采取中西方哲學比較方法,對其提出的創造性、開放性、獨特性哲學理論,如“孟子人性論”“儒家角色倫理學”“儒家民主主義”“禮儀與權利的辯證”等做出客觀深入的探討,提出了一系列獨到的見解。在此基礎上,指出安樂哲儒家哲學在中西方文明發展中的當代價值和現實意義,同時提出一些理論構想。本書是目前國內系統研究安樂哲儒學思想的第一部專著。
李文娟 ·中國哲學 ·17.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