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對處境進行倫理學研究的成果。處境指人們在一定的狀況或境遇中的相處和相互對待,處境倫理則指人與人相處、相互對待和共同生活應遵循的道德原則、規范。處境有一般與例外之分,前者是常態,后者多指道德沖突。人在道德沖突中會如何看待、認識、接受或改變自我的處境,是本書研究的主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處境,也在自我的處境中充滿關懷與憂慮。本書還討論人在處境中有何種關懷與憂慮,同時揭示“處境”概念理論上的豐富性和實踐中的復雜性。
成海鷹 ·倫理學 ·24.5萬字
中國哲學學科自20世紀初依西方哲學范式建成以來,始終面臨著方法論的困境,無論是在概念創造、研究路徑還是學科體制上,都未能取得創性性突破,從而也就無法化解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外來、內容與形式之間的多維張力。因此,本書擬從哲學研究的方法論入手,借助當代中外哲學家對于哲學問題的有益思考,試圖以“大哲學”概念為思想先導,以哲學教育為實踐基礎,打破中國哲學學科內外之間的多重壁壘,從融合實踐與智慧、傳統與現代、中國與世界為一體的視角,來檢查當代中國哲學之所以面臨困境的方法論根源,擴展哲學創新的方法論視野,探索在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實現哲學創新性發展的可能性。
姚新中 陸寬寬 ·中國哲學 ·24.4萬字
任何事件似乎都應該是注定和必然的,沒有選擇的余地才對。量子不確定性的發現或許撼動了微觀尺度上的這種絕對性,但在更宏觀的尺度上,一切似乎并沒有什么不同。換句話說,在宇宙誕生的那一刻,約翰·肯尼迪似乎就注定會于1963年11月22日在達拉斯遇刺身亡。然而在這樣一個決定論性質的世界里,人類卻可以做出種種選擇,似乎擁有自由意志。決定論和自由意志,這兩個看似勢不兩立的概念,卻在這個宇宙中和平共處。一直以來,思想家們都在試圖調和兩者間這種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在《自由的進化》中,引用并融合進化生物學、認知神經科學、經濟學、哲學等領域的理論,結合精巧的思想實驗和嚴謹的邏輯推演,作者丹尼爾·丹尼特從進化的視角出發,指出決定論并不意味著必然性,細致地闡釋了自由和自由意志是如何在進化的過程中產生的,并將道德、倫理、責任等與自由和選擇相關的概念構建在了堅實的自然主義基礎上,把決定論和自由意志調和了起來。
(美)丹尼爾·丹尼特 ·西方哲學 ·24.4萬字
相傳為孔子所作的《易經系辭傳》上下篇,是《易經》的通論,內容包括《易經》的義蘊、功用、起源以及筮法等,歷來為世所重。本書是南懷瑾先生有關《系辭傳》的講記。南先生的講解方式是先摘錄每一章的原文,然后綜羅古今歷史知識、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逐段逐句地加以闡釋。語言平易而哲理深刻。
南懷瑾 ·中國哲學 ·24.4萬字
“20世紀西方倫理學經典”共4卷,全八冊。作者為清華大學資深教授萬俊人,叢書分別以“倫理學基礎:原理與論理”“倫理學主題:價值與人生”“倫理學限閾:道德與宗教”“倫理學前沿:道德與社會”為主題,精選了20世紀西方著名倫理學家圍繞上述主題的經典性文本,完整呈現了20世紀西方倫理學的流變脈絡、知識狀況和理論前沿,為讀者了解這一非凡時期的西方倫理學的知識提供了較為完整、準確和清晰的知識地圖和理論語脈。
萬俊人主編 ·西方哲學 ·24.4萬字
本書從白璧德所提出的“國際人文主義”的概念出發,在閱讀大量白璧德英文原著、學衡派報刊和相關一手史料基礎上,打破前人對學衡派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反對派、保守主義、古典主義、人文主義等的論斷,重現挖掘白璧德所倡導的國際人文主義運動與學衡派的聯系。本書以雙重跨文化研究的視角,一方面回到白璧德的西學背景,探討其如何在跨文化語境下形成國際人文主義的構想,并進而澄清了白壁德的宗教信仰問題;另一方面細致考察了學衡派的跨文化實踐,并對梁實秋與學衡派的關系進行了新的定位,勾勒出中國國際人文主義發展的譜系。
李歡 ·西方哲學 ·24.4萬字
本書是心學研究領域的學術會議“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孫中山心理建設與心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兩岸心學論壇”的論文集,收入論文30余篇。與會專家的論文圍繞孫中山思想、心學、孫中山的“心理建設”與心學的關系幾個方面展開研討,研討的核心是孫中山“心理建設”的思想淵源及其當代價值。專家學者們的論文具有強烈的現實意識,憂國、憂民、憂天下,在理論探討的基礎上提出了許多新觀點與建議。
黃明同 戢斗勇 寧新昌 馮勝平 ·中國哲學 ·24.4萬字
尼采與啟蒙以及啟蒙運動的關系殊為復雜。按說尼采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主義科學精神和理性精神的批判者和反動者,故無論如何都堪稱一個“啟蒙的敵人”或者“反啟蒙者”,然而尼采又曾明確地申言要喚回啟蒙精神,繼續推進啟蒙的事業。尼采是一個啟蒙主義者嗎?若然,那是何種意義上的啟蒙主義者?本書是孫周興、汪民安、關子尹等中國學者與福爾克爾·格哈特、漢斯·費格、克勞斯·齊特爾等外國學者共同研究探討“尼采與啟蒙”的結晶。
孫周興 趙千帆主編 ·知識讀物 ·24.4萬字
本書是黑格爾的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原書在1831年黑格爾死后出版,共三卷。中譯本分四卷出版。
(德)黑格爾 ·理論流派 ·24.4萬字
作為一位斯多亞哲學家,塞涅卡命運多舛,主張堅強、不動心、甚至冷酷。這是“斯多亞”的教導給人的最重要的啟示:做一個傲然獨立的強者。另一方面,塞涅卡的文字中也可以察覺出一種“溫柔”:塞涅卡對于人間的痛苦,對于情感的狂野與細微之處,對于人性的普遍弱點等,有一種極為敏感的體察。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一位靈魂的醫生。塞涅卡最痛恨的是對于人的生命和尊嚴的侮辱與傷害,他對于殘暴尤其不能容忍,不遺余力地痛斥聲討。這從本選集中所選的《論憤怒》、《論仁慈》、《論恩惠》等文字中可以清楚看出。
(古羅馬)塞涅卡 ·西方哲學 ·24.4萬字
本書是海內外第一部對20世紀佛教唯識學思潮作出系統梳理的研究專著,以20世紀中國法相唯識學發展的歷史脈絡為研究目的,把唯識學復興思潮放在整個近現代佛教運動的時代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以唯識學派和團體為分界,以主要人物思想為中心,整體上呈現出各個唯識學系、院派、團體、區域的研究特色和學術風貌,全面揭示這一百年上下半葉唯識學發展的線索。本書以1949年為分期,分為清末、民國時期(上編,1900—1949年)與新中國建立以后時期(下編,1949—1999年)的唯識學研究兩編進行探討。本研究課題續接了唐代唯識宗學和明末唯識學,也補充、豐富了20世紀中國佛學史的內容,對中國現當代佛學及未來唯識學的走向具有一定啟示作用。本書通過勾勒前后五十年的佛教唯識學發展的關聯性和區別,不僅概括和提煉出20世紀上半葉唯識三系等思想特色,而且對20世紀下半葉唯識學的發展情況作出系統的梳理,尤其是對香港和臺灣的唯識學傳承和特色作出分析,以此描繪出百年來中國唯識學精彩紛呈、興衰起落的歷史畫卷。
袁宏禹 ·中國哲學 ·24.4萬字
本書收錄陳來教授最新論文共16篇,一方面依據現代哲學意識,分析了從王陽明到熊十力、梁漱溟、徐梵澄等思想家的哲學觀點的精深涵義,探討了近代以來中國哲學的精神性問題,深化了對心學體系的研究,另一方面,從中國哲學的立場,對西方哲學思想作了闡發,顯示了當代中國哲學家對現代中國哲學中本原性問題的關注,和對現代西方思想的理解與問題意識。
陳來 ·中國哲學 ·24.4萬字
“奧地利馬克思主義”是曾經風靡世界的“新馬克思主義”思潮的一個重要流派,主要是指20世紀上半葉引領并活躍于奧地利社會主義運動中的一批馬克思主義者,代表人物有阿德勒、鮑維爾、西法亭和倫納。他們的理論和執政實踐頗有亮點,對歐洲共產主義運動產生了重大影響。作者從德文原著到中奧合作,集三十年之研究成果,既是對奧地利馬克思主義的系統研究專著,也提供了可貴的第一手研究資料。奧地利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對我們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至今仍有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
李忠尚主編 ·馬哲 ·24.4萬字
本書是首次整體而系統地考察關學四書學的研究成果。首先將關學四書學視為一個動態發展的整體,將其置于關學學術思想演進和中國四書學史流變的雙重脈絡之下,從文獻學、經學史和思想史相結合的角度,對關學四書學進行較為全面系統的分析、提煉和總結,揭示出關學四書學的邏輯脈絡、主導問題、話語系統和學術特質。作者既著眼于經典詮釋與思想演進,學派爭鳴與問題論辯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又注重對關學四書學在總體宏觀上推進和局部微觀上深化,力圖更為豐滿、更為厚重、更為貼近歷史原貌地展現關學四書學的演進歷程和發展軌跡,凸顯關學四書學的學術價值,確立關學四書學在中國四書學史中的地位。
李敬峰 ·中國哲學 ·24.4萬字
這是一本關于知識概念的心理文學史。作者檢視了小說、哲學、宗教、歷史等各式各樣的文本,并且在這些文本中分析知識、求知、激情、瘋癲、幻想和權力之間的關系,探討了知識情感的內部世界——由知識相關的想法而引起的欲望、幻覺、夢想以及恐懼。本書深入討論了求知的專橫意志,弗洛伊德的好學癖(或者說是對知識的愛慕),以及瘋狂、奇幻思維與渴望知識之間奇妙而緊密的聯系。這本書關注的是人類與知識的關系,以及對知識陷入瘋狂的世界所帶來的可能性和危險。在人工智能蔚為風潮、不信任真理的后事實時代,作者的討論發展出一種豐富而細密、有時甚至令人不安的精神病理學。知識仍是力量嗎?它仍帶來權力與階級翻轉嗎?求知是人的本能,亦或終將成為一種精神疾病?作者幽默而鋒利的文筆,完整地為知識及人類的局限性進行了一場極富靈思的當代思想辯論。
(英)史蒂芬·康納 ·知識讀物 ·24.4萬字
本書主要收錄《同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年發表的文章,外加其他文章。特設“尼采/海德格爾研究”“德國現代哲學”“德語詩學與文化研究”“比較思想與文化”等欄目。
孫周興 ·西方哲學 ·24.4萬字
本書收入康德人類學全部相關著述,含《實用人類學》、《試論大腦的疾病》、《論人的不同種族》、《人的種族的概念規定》等著述和相關著作摘編,書中所收入的著作、文章均由譯者增譯了《科學院版編者導言》和科學院版編者注,并在必要的地方加了少量的譯者注。
(德)康德 ·西方哲學 ·24.4萬字
《老子學集刊》由華夏老子學研究聯合會主辦,面向海內外道家、道教研究者,對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老子學、道家、道教展開多方位、多視角的探討,明道立德,法真貴樸。每年出版一輯,每輯有一主題。
王中江主編 ·中國哲學 ·24.4萬字
本書分為十章,從作者的奮斗歷程、創業經歷、對未來的暢想等方面,寫出了自己對生活和事業的觀點和態度,也可以讀出一個策劃人的語錄,讀出一個奮斗者的心路。激發青年讀者對事業的熱情和積極性,激勵其成長和進步。
張默聞 ·倫理學 ·24.3萬字
本書是由在北京大學舉辦的德國哲學:文本與文獻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組成的合集,涉及萊布尼茨、康德、黑格爾、馬克思、尼采這五位在德國哲學史上影響巨大的思想家,文集的編排按照從文本到思想的思路,首先介紹了關于每位思想家的文本編纂及其研究情況,其次是有關哲學家思想以及重要問題的研究。無論是編纂學意義上的研究還是學術史領域的探討,都能夠使讀者領略到德國哲學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韓水法 ·西方哲學 ·24.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