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婪已死:個人主義之后的政治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自私、物欲橫流的社會,怎么能說“貪婪已死”呢?四十年前,“經濟人”概念和個人主義在西方方興未艾。人被視為天生的趨利動物,每個個體都會為自我實現而爭取自身利益。同時人們相信,“經濟人”能獲得理解世界所需的一切知識;合理運用這些知識,國家就能達到善治,人民就能獲得幸福。貪婪,各種形式的貪婪—對知識、財富、繁榮的貪婪,被認為是人類奮發向上的源動力。數十年后,一場金融風暴和一場大流行徹底改變了一切。傲慢的“經濟人”概念破產了:人類掌握的知識并不足以應對巨大的不確定性。隨著不平等日益加深、個人主義走向極端,社會陷入了嚴重撕裂。由貪婪精神開辟的進取道路走入了死胡同。在本書中,經濟學家保羅·科利爾與約翰·凱從社群主義的角度,圍繞極端不確定性和社會凝聚力這兩個相互交織的主題,回顧了西方戰后的政治、經濟和商業發展脈絡,探問今日世界紛擾動蕩的源頭與出路。他們提出,我們需要明確國家、市場與社群的角色和關系,重拾人類的社會屬性,恢復社群功能,方能共渡難關。
·1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