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美國著名政治學家西摩·馬丁·李普塞特的代表作,也是政治社會學領域的經典著作。本書以論述民主政治的社會基礎為主旨,分析作為人類社會活動特征之一的民主,廣泛涉及政治社會學的主要研究領域,如政治民主、政治參與、政治運動、民間組織的內部分析等。通過對全球范圍內的選舉狀況以及民意測驗的仔細研究,李普塞特探索了一個國家一級組織內部民主形成所需要的條件、政治參與和選舉行為的相互關系,以及支持和反對民主運動與價值的原始性和持續性力量。
(美)西摩·馬丁·李普塞特 ·經典著作 ·33.8萬字
盡管本書距首次出版已有30多年,但它仍為我們提供了觀察冷戰發展的全方位視角。首先,作者全面展現了冷戰時期出現的新的體系性穩定要素,包括不干涉內政原則,超級大國如何避免發生直接沖突,對敵我陣營的內部分化的研判和利用,容忍相對安全等。其次,《長和平:冷戰史考察》在指出重要的體系性穩定因素的同時,也避免了對歷史的簡單化處理,展示了歷史的復雜性與多樣性。最后,通過反思美蘇關系的遺產及冷戰時期“長和平”的各種機理,加迪斯事實上指出了當今美國外交失敗的核心原因,即一方面放棄了先前長期堅持的“不干涉內政”原則(當今美國推行民主輸出);另一方面放棄了冷戰時期得到良好貫徹的容忍相對安全的原則。
(美)約翰·劉易斯·加迪斯 ·經典著作 ·27.2萬字
《政治學博弈論》是一本在西方久負盛名的專為政治學與國際關系領域學者和學生寫作的博弈論教材。它不像弗登博格與梯若爾的《博弈論》那樣需要較高深的數學背景,也不像迪克西特與奈爾伯夫的《策略思維》那樣滿足于對博弈思維的淺顯介紹。《政治學博弈論》一書可以說做到了中庸,它系統地介紹了博弈論,使讀者能初步掌握這一研究工具,同時又不需要高深的數學,并且書中也提供了對于一些數學基本概念的介紹。不僅如此,這本書對于我們了解博弈論在政治學與國際關系領域的應用非常有幫助,它圍繞該領域的四個重要問題——立法規則的作用、國際危機中的威懾、大眾選舉中的投票、討價還價等——由淺入深地展示了如何用博弈論來分析政治問題。雖然這本書英文版出版年份較早(1994年),但那時美國的政治學研究剛剛經歷過一個形式化建模在政治學中發展的黃金時期,本書中所總結的此前的研究成果對于今天尚處于形式化建模起步階段的中國政治學來說尤為有益與合適,對形式化建模感興趣的中國政治學研究者可以透過本書扎實掌握這一領域的學術基礎。
(美)莫羅 ·經典著作 ·26.8萬字
在《利維坦》中,霍布斯以兇猛海獸“利維坦”喻指君主政體的國家。國家,即偉大的利維坦,是一個人工模造的人,主權是它的靈魂,官員是它的關節,獎懲是它的神經,財富是它的實力,安全是它的事業,顧問是它的記憶,公平與法律是它的理智,穩定是它的健康,動亂是它的疾病,而內戰則預示著它正在開始死亡。《利維坦》使政治哲學得到了全新的邏輯嚴密的系統發揮,是西方政治哲學的起點。全書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論人類。霍布斯將人的生命視作一種機械運動,認為趨利避害、保全自我是人的本性,因此需要尋找一個凌駕于眾人之上的權力。第二部分,論國家。在自然狀態下,在理性指引下,人們相互訂立契約,放棄個人的自然權利,將之交付給一個人或一些人組成的會議,從而組成國家。第三部分,論基督教國家。主要討論教權和世俗政權誰凌駕于誰之上的問題,并對傳統宗教進行的深刻的批判,從根本上否定了“君權神授”的學說。第四部分,論黑暗王國。主要揭露羅馬教會的腐敗墮落,以及教皇侵犯世俗權力的諸多行徑,提出了政教合一、教權服從王權的主張。
(英)托馬斯·霍布斯 ·經典著作 ·42萬字
牛津大學政治學元老阿蘭·瑞安歷時30年寫作,完成了這本匯集畢生研究和教學經驗的政治思想通史。這是獻給大眾讀者的一門生動詳盡的政治思想課,一部政治學領域最新的集大成之作。政治的歷史,就是對“人如何治理自身?”孜孜不倦的追問。以此為出發點,本書呈現了一部綿延2500年的政治思想史話。古往今來,眾多思想偉人、戰爭、革命、思潮,一次次革新了人們關于自由、公平、民主、幸福、平等的觀念,也改變了社會的面貌與發展軌跡。作者用豐沛的史料與學識,深入淺出,侃侃而談。
(英)阿蘭·瑞安 ·經典著作 ·41.4萬字
《建國方略》是革命先驅孫文于1917年至1920年期間所著的三部著作:《孫文學說》、《實業計劃》、《民權初步》的合稱。《孫文學說》又名《知難行易的學說》,是建國方略之“心理建設”,也是孫文哲學思想的代表作:他以大量事實闡發了行而后知、行易知難的認識論觀點;《實業計劃》是建國方略之“物質建設”,其中對實現工農業、交通運輸業的現代化作了詳盡規劃,是孫文為中國經濟發展所勾畫的美好藍圖;《民權初步》又名《會議通則》,闡述了政府管理和群眾在社會生活中應掌握的民主原則、程序和方法,是建國方略之“社會建設”。
孫中山 ·經典著作 ·21.6萬字
本書是著名政治學家哈羅德D.拉斯韋爾和亞伯拉罕卡普蘭的一部經典的政治學理論著作,本書首次將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研究成果引入政治學研究,強調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政治過程進行詳細調查和研究,要注重研究人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行為,這樣才能為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本書對政治學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假設進行了闡釋,以“個體”概念為起點,以“權力”概念為主線,建構起政治學分析的基本框架。本書視野開闊,對后來政治學學科發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美)哈羅德·D.拉斯韋爾 亞伯拉罕·卡普蘭 ·經典著作 ·20.9萬字
“當我們超越我們自己這一代人的墓地而思考時,激動我們的問題并不是未來的人類將如何豐衣足食,而是他們將成為什么樣的人,正是這個問題才是政治經濟學全部工作的基石。我們所渴求的并不是培養豐衣足食之人,而是要培養我們認為構成了我們人性之偉大與高貴的那些素質。”本書收錄了韋伯在政治思想領域的重點著作,包括《民族國家與國民經濟政策》《論俄國的立憲民主形式》《兩種法則之間》《德國的選舉權與民主》《新政治秩序下的德國議會與政府》《社會主義》《帝國的總統》《以政治為天職》等共八篇,這些篇目整體反映了韋伯政治學的重要概念、理論、方法和體系。本書亦收錄了閻克文撰寫的中文版序《韋伯眼中的政治》和英文版編者序。
(德)馬克斯·韋伯 ·經典著作 ·29.5萬字
美國開國元勛、“美利堅合眾國”的命名者托馬斯·潘恩經典作品合集。收錄《常識》《人的權利》和《理性時代》共三冊。《常識》一書內容確實如書名所言,全是常識,但這些常識是就今天而言的。在萊克星頓的槍聲打響之后的1776年1月,這本書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作用是今人所不可想象的,可以說它就是促使美國從不列顛帝國中獨立出來的出版物。《人的權利》曾被英國媒體評為“改變世界的十大著作”之一,與《資本論》齊名,是托馬斯·潘恩極為成熟與系統化的政治思想作品。書中駁斥了埃德蒙·伯克在《法國大革命之反思》中對法國大革命的抨擊,點出了法國革命的劃時代意義,并成為啟蒙運動的指導作品之一。《理性時代》一書中,潘恩基于“自然神論”的觀點,揭露了形形色色宗教的所謂“天啟”的無稽。他認為“世界本身就是天啟,宇宙萬物就是神諭”,神是作為非人格的始因而存在,并不能支配自然和社會生活。潘恩揭穿了宗教欺騙人類的三種手段:神秘、奇跡、預言,并指出一切荒唐古怪的宗教都是在人類拋棄了理性的作用才產生的。
托馬斯·潘恩 ·經典著作 ·30.7萬字
本書介紹了東、西歐的絕對主義國家:西班牙、法國、普魯士、波蘭等,試圖通過對歐洲絕對主義國家的性質與發展的比較研究,揭示其在向資本主義轉變過程中的不同角色。在作者看來,絕對主義是一種歐洲特有的現象,從本質上看仍是基于貴族的政權形式,但是西歐和東歐各國的資本主義各有不同的歷史特點和發展軌跡,從而導致不同的發展結果。
(英)佩里·安德森 ·經典著作 ·41.2萬字
本書作者深刻探討了自利動機,同時作者廣泛應用了黑手黨仇殺、世界各地殘酷的種族屠殺和沖突等例子,展現了被自我利益扭曲的普世規范釀成的駭人聽聞的后果。作者認為通過改善政府結構、完善社會機制,使得個人能夠更加便于獲得個人利益,群體沖突可能得以緩解。
(美)拉塞爾·哈丁 ·經典著作 ·23.3萬字
為什么國家原本可以維持和平,卻走向了戰爭?為什么國家原本可以合作,卻選擇了沖突?為什么國家間的敵意如此容易升溫,而友誼卻如此難以維系?在《國際政治中的知覺與錯誤知覺》一書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羅伯特·杰維斯從認知心理學角度對這些國際政治的重大問題做出了解釋。羅伯特·杰維斯認為,為了追尋戰爭和沖突的原因,不僅要分析國際體系和國家體制,而且要研究決策者個人的認知心理,探尋決策者知覺形成的原因,分析錯誤知覺可能產生的后果。
(美)羅伯特·杰維斯 ·經典著作 ·39.4萬字
《現代化的政治》對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現代化道路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特別是在實現政治現代化的過程中影響政治變革的一些因素,旨在構建一種政治現代化的理論。《現代化的政治》運用了結構功能分析的方法,將經驗研究與規范研究相結合,對現代化進程中的國家進行了比較研究。阿普特首先確立了評價政治體系的規范-道德標準,從等級和價值的角度將政治體系劃分為兩大規范類型,即神圣-集體模式和世俗-自由模式,以此為標準考察了政治生活中存在的若干政治體系如動員體系、協調體系、現代化專制等,從社會分層、角色類型、政黨、政府、政治價值、意識形態等方面對這些政治體系內部的結構特征和內容進行了逐一分析,重點分析了現代化過程中重要體系即動員體系的特點。最后,阿普特指出了政治現代化發展的趨勢即建立民主社會的可能性。
(美)戴維·E.阿普特 ·經典著作 ·28萬字
不同于傳統政治學的法學研究法,《權力與社會:一項政治研究的框架》主張把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知識和技術引入政治學研究,強調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政治過程進行詳細調查和微觀研究,注重研究人性和人的政治行為,認為只有人才能成為政治研究的可靠依據。作為科學的政治學,其研究對象不是抽象的制度或組織,而是以人及人的行為為研究對象;作為政策的政治學,追求的是個體尊嚴的實現和個體能力的完善,而不是對非人格化國家的榮譽的追求或社會機制的效率的提高。《權力與社會:一項政治研究的框架》對政治學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假設進行了闡釋,以“個體”概念為起點,以“權力”概念為主線,建構起政治分析的基本框架。群體與個體之間的政治互動是由權力和影響力的模式所構成,受到符號的操控和影響,最終凝結為政治行為,而政治行為則是圍繞著權力而展開的。
美國建國以自由理想為根基。然而,自由與奴役如同連體嬰兒,在美國革命領袖高呼自由和尊嚴的同時,奴隸、美洲印第安人和婦女卻被籠罩在從屬地位的陰霾之下,他們被奴役、被剝奪財產或只能從事低等工作。這就是美國自由的兩面性。如今,自由不僅沒有得到普遍化,反而被經濟利益和國家權力所吞噬。不同陣營的力量正在撕裂美國社會,自由已成為名存實亡的政治口號。一個激動人心的修正主義故事,重新詮釋從殖民地時期到現代的美國政治傳統,從而真正理解種族關系、移民、總統制和民粹主義等問題。
(美)阿齊茲·拉納 ·經典著作 ·33萬字
《論政治(上卷)》討論了從希波戰爭到歐洲宗教改革的西方政治歷程,集中論述了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西塞羅、奧古斯丁、阿奎那、馬基雅維利等早期西方思想家。這是西方政治傳統的奠基時代,雅典之民主對波斯之集權,古羅馬的共和對帝制,中世紀歐洲的王權對神權,這些歷史沖突中暗藏的是深刻的政治理念與原則之爭。
(英)阿蘭·瑞安 ·經典著作 ·30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