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空間政治學:政治文明新高地的復合建構之道
會員

本論著主要運用政治學、國際關系的有關理論,特別是復合建構主義的分析方法,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對空間政治學進行較深入的基礎理論性研究。從空間政治的技術緣起著手,分析了空間政治關系的演變和空間政治運作過程。進而探討了空間政治中單一主體試圖利用外空優勢控制全人類的帝國主義企圖與航天技術客觀上促進不同主體民主融合趨勢之間的權力邏輯,強調指出帝國邏輯與民主融合的基本矛盾構成了推動空間政治發展的根本動力。接著,從空間政治的早期表現形態——空間政策分析中研究了各國在空間政治中的競爭與合作,對空間政策領域內所獲得的知識進一步概括和分析,使其系統化、程式化,并對現代國際社會發展中的各國空間政策的本質和內涵進行嚴謹的重新評估;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剖析了空間政治多樣權力作用下的復合建構的實質。然后,圍繞空間政治學研究的主體內容——外空戰略安全問題逐個展開,從不同的角度剖析了空間政治中的外空武器化與軍備控制、外空活動行為準則與環境安全、外空資源利用與合作機制、外空產業化商業化與復合依存等問題。最后,在把握空間政治學中國際政治權力的主要功能和特征的基礎上,指出大力推進空間政治文明建設,是全球融合的迫切需要,也是空間政治未來發展的必經之途。

徐能武 ·政治理論 ·23.2萬字

美國不平等的起源
會員

“種姓不能用來解釋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如果不考慮種姓和根深蒂固的等級制度,我們就不可能完全理解美國生活的任何一個方面。”在美國的種族沖突、階級矛盾之下,暗藏著種姓制度這一“看不見的骨架”。在《美國不平等的起源》中,普利策獎得主伊莎貝爾·威爾克森探索的便是這種強大的、不可見的等級制度。種姓本是印度一種按人的血緣或出身、婚姻、職業、宗教信仰等來劃分社會地位的制度。作者威爾克森認為,美國也暗藏種姓制度,其定義黑人、白人或“非白人”的方式,歷史上的種族隔離政策與法規,還有美國人民的觀念與作為,都符合種姓制度的定義與特點。威爾克森深入歷史,結合真實事例,展現美國隱藏的種姓制度,并指出僵化的等級制度如何塑造了當今的美國和美國歷史。在《美國不平等的起源》中,威爾克森將印度、納粹德國的種姓制度與美國聯系起來,總結了“支撐”美國種姓制度的八大支柱,包括神圣化、承襲性等。她結合翔實的案例,包括2008年、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講述了種姓制度對美國社會的深刻影響;并用個體的引人入勝的故事,例如馬丁·路德·金、棒球運動員薩奇·佩吉、威爾克森本人以及其他許多人的故事,展現日常生活中種姓的暗流。

(美)伊莎貝爾·威爾克森 ·世界政治 ·23.4萬字

最新章節 第12章 注釋 2021-02-26 10:38:42
馬克思思想發展歷程中的“猶太人問題”(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二輯)
會員

在馬克思早期思想的演變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思想背景和參照系,那就是青年黑格爾派思潮(Junghegelianer)。從入讀柏林大學開始,他與青年黑格爾派之間的關系經歷了一個從深受影響、融入其間再到發生歧見、反叛出來,直至與其進行徹底的思想剝離的過程。而在這一思想因緣的解構和轉換過程中,“猶太人問題”是一條導火索。正是在對這一復雜的社會歷史事件的認識和評論中,馬克思與他的思想先賢、青年黑格爾派主將布魯諾·鮑威爾等展開了論爭,在對同一個重大問題的觀照中顯現出理解世界的方式的差異。本書在國內首次從德文翻譯了布魯諾·鮑威爾的《猶太人問題》《現代猶太人和基督徒獲得自由的能力》《評討論猶太人問題的最新著述》《目前什么是批判的對象?》《對〈神圣家族〉的反批評》,以及埃德加爾·鮑威爾的《蒲魯東》等文獻,同時不僅僅限于馬克思的《論猶太人問題》,而是將《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相關內容也穿插進來,將在“猶太人問題”上馬克思與鮑威爾之間三次交鋒的文獻完整地呈現出來,此外,書中還輯錄了國內外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研究的最新論文。讀者可以通過對照和辨析加強對馬克思思想復雜性及其論證邏輯的理解。

聶錦芳 李彬彬 ·馬克思 ·30.6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林县| 九龙坡区| 和田县| 大田县| 格尔木市| 行唐县| 渝北区| 太和县| 宜春市| 页游| 丰原市| 萍乡市| 郁南县| 郎溪县| 翁牛特旗| 鄂伦春自治旗| 思茅市| 惠州市| 浦北县| 长子县| 易门县| 大冶市| 五常市| 申扎县| 罗甸县| 怀集县| 福鼎市| 汽车| 新竹县| 剑川县| 汾阳市| 濮阳县| 射洪县| 潜山县| 开封县| 潼关县| 海安县| 望城县| 革吉县| 万全县| 肥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