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為什么讀《在受苦的地方綻放》?它不是心靈雞湯,而是禪學大師鈴木大拙先生給你面對苦難和不滿時的處方箋這本書無法幫你打氣,但能幫你看開這本書能幫正在抱怨生活的你平復心情、從多方面洞察痛苦的真相,在佛陀的加持下離苦得樂,活出輕松滿足成功快樂的人生。
(日)鈴木大拙 ·普及讀物 ·11.7萬字
浙江歷史上被譽為“東南佛國”,南宋時期評定的江南禪宗寺院“五山十剎”,浙江名剎占大多數(shù),改革開放四十年,浙江寺院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本書根據(jù)浙江歷史上“五山十剎”和新發(fā)展的寺院,遴選出15座寺院,以專業(yè)考察者身份,探析寺院淵源、名寺高僧、景觀與文化、特色與特產(chǎn)等方面,為寺院旅游愛好者提供一份行記。
司開國 ·佛教 ·11.6萬字
《佛光與教團》專門介紹臺灣佛光會會員應了解的相關信息,例如佛光會的性格、性質、目標、方向,以及怎樣做個佛光人,佛光會員的宗旨,佛光會員四句偈的意義,佛光會員的信條、展望、胸懷、精神、任務等等。星云大師,1927年農(nóng)歷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蘇江都,為臨濟正宗第四十八代傳人。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11.6萬字
這是一本精神修行指引書,告訴人們認清人生的本質,從俗世煩憂中解脫出來,從而獲得趨向人生圓滿的方法。我們的人生充滿了未知數(shù):我來這個世界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目標是什么?我在這個世界生存的價值是什么?活佛嘎瑪仁波切告誡我們:我們每個人都具備可以開放的潛能。一個含苞待放的蓮花和一個完全開放的蓮花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人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自己。該是你的就是你的,越“聰明”越煩惱,一日三省吾身,為獲得永恒的快樂而自我修養(yǎng),達到心靈上的逍遙和自在。
噶瑪仁波切 ·普及讀物 ·11.5萬字
本書蘊含豐富的哲學思想內涵,對藏傳佛教影響深遠。本書通過闡釋各種法門,演繹了如何抉擇、如何獲得智慧并成為智者,其闡述的結論體現(xiàn)了藏族極具特色的傳統(tǒng)思想內容、觀點,而論述的過程則體現(xiàn)了藏傳佛教獨特的傳統(tǒng)思辨方式、方法。這些思想內容和思考方式,細微至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都有體現(xiàn),對藏族人民有極深、極大的影響。
(清)麥彭仁波切 ·佛教 ·11.4萬字
《人生與社會》敘述了佛教的財富觀、福壽觀、道德觀、政治觀、忠孝觀、女性觀、時空觀,介紹了佛教對社會病態(tài)、心理病態(tài)、民俗病態(tài)的療法,還講解了佛教有關天堂、地獄和人道、佛道的佛法要義。星云大師,1927年農(nóng)歷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蘇江都,為臨濟正宗第四十八代傳人。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11.4萬字
《佛法與義理》講解佛教對命運、神通、知見、行為、因緣、因果、空有的看法,還分別談了佛教奇理譚、佛教的真諦、佛教的特質是什么、佛教的懺悔主義、佛教的慈悲主義等問題。星云大師,1927年農(nóng)歷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蘇江都,為臨濟正宗第四十八代傳人。
星云大師 ·佛教 ·11.3萬字
本書以臺灣第一高僧圣嚴法師的禪證體悟為中心,結合現(xiàn)代人的心理訴求,從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等日常行為入手,闡釋凈化身心、緩解壓力的禪修法門。將心理減壓和禪修秘法完美結合的佛法書,祝你走向身心康寧的禪修之道。
許長榮 ·普及讀物 ·11.3萬字
本書是計劃中的星云大師套書“人間萬事”中的第五冊,是臺灣星云大師目前仍在《人間福報》“人間萬事”專欄連載的部分短文集結。本書有別于過去傳統(tǒng)佛教讀物的寫作手法,是一種完全應世的、軟性的文章。風格樸實有味;取身近物,道不遠人,體現(xiàn)出很強的人間性和普遍性。本書從最普世的角度談人生和社會,文字簡潔清新,沒有不合時宜的政治傾向,更無狹隘的宗教習氣,實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諧社會建設。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11.1萬字
本書是《人生的階梯》、《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二本書的合集。主要講述了星云大師對個人修身,自我反省的一些主張與看法。星云大師認為在人與人的相處中,我們不但要注意應對他人的行為言語,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一個審視與警醒。賢者深明包容的智慧而更嚴格的要求自己,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階梯上更上一層樓。這番深入淺出的教導令人受益匪淺。
本書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時間為經(jīng),以教派分化為緯,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道教產(chǎn)生、發(fā)展和流傳的歷史。全書所記時限始于道教產(chǎn)生前的秦漢社會狀況和思想淵源,止于當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傳播。所記內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經(jīng)籍、教義、人物、教制、教職等等,同時兼及道教的節(jié)日、禮俗、圣地、遺跡、建筑、文學、藝術等等。
許地山 ·道教 ·11萬字
《周易》誕生于先秦時期,是一本卜筮之書,更是一本象數(shù)義理之書,《易》學則是一門研究、闡發(fā)《周易》的艱深學問。本書提綱挈領地介紹了《周易》和《易》學,內容涵蓋通行本《周易》與帛書《周易》的比較、《周易》的傳授、用途和象數(shù),以及《周易》的主要思想等。(1)全書分“知”和“行”兩部分,前者分析《周易》內容及其思想,后者教授如何在處世、管理等方面運用《周易》的哲學思想。(2)介紹了《易》的名稱來歷、含義;各種版本《易》的異同;不同時代易學家(如王弼、朱熹等人)的理論;以及《周易》哲學思想。
何文匯 ·宗教術數(shù) ·10.9萬字
本書收錄了臺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所作的一組佛學講演錄。其中,前三篇是有關修習“戒、定、慧”三學的論述的摘要(首篇《修止觀與參話頭》為南懷瑾的老師袁煥仙先生所作),后六篇是作者對《觀無量壽佛經(jīng)》(凈土宗的根本經(jīng)典之一)以及禪觀、般若正規(guī)、觀音法門、凈土法門等所作的通俗的講解?!敖洹保ń渎桑?、“定”(禪定)、“慧”(智慧),是佛教全部學說的三大組成部分。戒,是用來防非止惡的;定,是用來息慮靜緣的;慧,是用來斷除煩惱的。它們之間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佛教人士修學的基本內容。
南懷瑾 ·佛教 ·10.9萬字
本書是計劃中的星云大師套書“人間萬事”中的第六冊,是臺灣星云大師目前仍在《人間福報》“人間萬事”專欄連載的部分短文集結。本書從最普世的角度談人生和社會,文字簡潔清新,沒有不合時宜的政治傾向,更無狹隘的宗教習氣,實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諧社會建設。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10.9萬字
本書收錄南懷瑾先生的一組佛學講演錄。其中,前三篇是有關修習“戒、定、慧”三學論述的摘要,后六篇是作者對《觀無量壽佛經(jīng)》(凈土宗的根本經(jīng)典之一)以及禪觀、般若正觀、觀音法門、凈土法門等所做的通俗講解。
南懷瑾著述 ·佛教 ·10.8萬字
“本書輯錄的,是近代佛學大師、民國“四大高僧”之一太虛和尚解說七部佛經(jīng)原典的講稿,選錄的原則,一是原典的價值,二是經(jīng)義的淺近,三是篇幅的精要。《四十二章經(jīng)》:第一部譯入中國的佛典?!斗鹫f八大人覺經(jīng)》:佛陀的八大自我覺悟?!斗疬z教經(jīng)》:佛陀留給世人的最后遺言?!斗鹫f大乘稻稈經(jīng)》:佛陀說十二因緣?!斗鹫f彌勒下生成佛經(jīng)》:未來世彌勒下生成佛的預言?!斗鹫f十善業(yè)道經(jīng)》:化苦惱為快樂的十大善行?!斗鹫f善生經(jīng)》:敦守人倫,珍惜生命的勸導書”。
太虛 ·佛教 ·10.8萬字
本書從佛的眾多角度來詮釋佛的真意,將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當中。仔細閱讀本書,會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實,物質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圓滿,感情生活更純潔,人際關系更和諧,讓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懷更寬廣。
戒瞋癡編著 ·普及讀物 ·10.8萬字
煩惱,不在謹言慎行中,而在人我是非里;快樂,不在繁華鬧市中,而在內心寧靜處;胸襟,不在奇山異水中,而在生活智慧里。寧靜心安是內在的定力,能保持內心寧靜的人,才是zui有力量的人。神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一個人心浮氣躁時,方寸已亂,必然會導致舉止失常,進退無據(jù),會失去正確的判斷力。反之,心靜神定,泰然自若,你便聽不到外界的喧囂和嘈雜,為人處世就不會失于輕率。每臨大事有靜氣,方為大家風范。靜下心來,駐足片刻,調整好呼吸,聆聽自己真實的內心!內容介紹生命起始之時,zui初的那顆心,除了清凈透明什么都沒有,可是在紅塵俗世中混得久了,這顆心好像什么都沾染上了。
金文 ·普及讀物 ·10.7萬字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有關《普賢行愿品》的講記(原名“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記”)。作者以通俗的語言,對該經(jīng)的宗趣大意,特別是一般人不易讀懂的偈頌,做了別開生面的講解,并附列了有關“行愿”(修行與大愿)方面的各種資料。書名中的“基本信念”即是指“行愿”而言。
南懷瑾著述 ·普及讀物 ·10.6萬字
本書181個佛經(jīng)故事,讓你收斂內心的浮躁,成為自己命運的建筑師;181個生命感悟,教你經(jīng)營永不沉沒的生命之舟,完成人生的心靈之旅;181條做人道理,教你識別人生路上的陷阱,獲得享用終身的人生智慧;181條人生哲學,教你平衡“得不到”和“已失去”,快樂過活每一天。
郭海東 ·普及讀物 ·10.6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