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一個天才來看另一位偉大的天才,一眼就看見了。”英國當代著名作家、《發條橙》作者安東尼·伯吉斯為“詩圣”莎士比亞精彩立傳。在無數為莎士比亞畫像的嘗試中,英國著名作家安東尼·伯吉斯的莎氏傳獨具匠心。伯吉斯懷著思鄉之情,追慕一個喧囂變革的文藝復興時代,追蹤莎士比亞成就文學之路的迂回小徑。在他筆下,這位天才的肖像最終與每一個凡夫俗子的形象重合:世界是一座劇場,莎士比亞是我們其中一位救贖者的名字。
(英)安東尼·伯吉斯 ·文學家 ·15.7萬字
海子,原名査海生,是中國70年代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沖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本書以小說的藝術手法講述海子這位詩人短暫的一生,讓讀者對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最有影響力的詩人多一些理解以及對詩歌的關注。“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將和他一同得到榮耀。”一個在靈魂的深處與自我搏斗的人。他的自盡,仿佛代表我們這代人早夭的青春;而今我們正在老去,他卻一直還在那樣年輕著。——野夫原來這是在面對自己的青春時代,已經過去、永不復返的天真時代。可以說,這是一代有心者集體的良心記錄。——李斯海子,迄今為止最純粹的青春寫作者。
李斯 ·文學家 ·19.9萬字
本書是卡薩諾瓦、司湯達和托爾斯泰的評傳,茨威格獨具只眼,寫出了三位風格迥異的作家的特質:卡薩諾瓦“無拘無束,是個世界公民”,在世界文壇上堪稱特例;司湯達“恨不得戴上一副面具,改變我的姓名”;對于晚年托爾斯泰,“重要的不是道德上的盡善盡美,而是臻于完美的過程”。茨威格這三篇精悍的小傳深受世界各國讀者歡迎。
(奧地利)斯·茨威格 ·文學家 ·19.9萬字
全書以簡潔優雅的筆調,重現余秋雨先生從出生到成名成家的人生經歷。少年時,受到家鄉民情風俗的滋養,懂得了中國民間的人倫物理。在成長中,于饑餓和災難中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冷冽,而在半山老屋中的苦讀古籍和在外文書庫中的冒險翻譯,讓他遍歷中西傳統經典,寫出了一系列論述世界人文科學的重要著作,在人文領域獲得了很高的社會評價。對于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集體人格的研究,是余秋雨先生矢志不渝的追求,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經歷了許多磨難,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人生代價。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他的作品在海內外廣泛傳播,他對中國文化的描述,對中國人集體文化人格的確認,令人耳目一新。本書側重于闡述、分析余秋雨先生的作品特色和價值,及其所引發的社會影響,對于讀者了解余秋雨先生的生平、創作以及當代文學史是不可多得的一本書。
江學恭 ·文學家 ·9.9萬字
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Woolf)是意識流文學代表人物,被譽為20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文學的先鋒。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她是倫敦文學界的核心人物,代表作《達洛維夫人》《到燈塔去》《奧蘭多》等至今影響巨大。伍爾夫的一生總是處在一種令人窒息的生命博弈之中,她在自我的精神狀態、創作歷程與青少年時期記憶里那些創傷性事件引發的內心壓抑之間維持著某種脆弱的平衡。埃拉·納德爾通過梳理伍爾夫的信件、日記、散文和小說,敏銳地捕捉到了空間變化對她意識中根深蒂固的不確定感的影響,由此檢視她個人與作家身份的構成性因素,從一個全新的角度還原伍爾夫復雜而細碎的人生軌跡。
(加)埃拉·納德爾 ·文學家 ·10.7萬字
本書為周作人在數年時間里陸續寫下的回憶魯迅的文字的合集。因文章撰寫的時間跨度比較大,前后文章中偶有一些內容重復之處,但并無互相矛盾之處,也因此可見這些回憶的真實性。書中實際涉及的魯迅生平,包括了少年時代和青年時代,雖然后來兄弟不和,但是對于魯迅的青少年時代,了解得比周作人更詳細的,應無二三。
周作人 ·文學家 ·7.1萬字
《北大的才女們》收錄了北大現代以來的十余位在各自研究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女學者,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北大的才女們》圖文并茂,十二篇文章配入照片八十余幅,時間跨度近百年。我們從中不僅可以看到才女們風華正茂的英姿、求學的勤勉、志趣的高遠、家庭的美滿,更能深切地感受她們對現代科學不懈的探索精神……《北大的才女們》選取了陳衡哲、馮沅君、趙蘿蕤、池際尚、高小霞、王穎、喜勛、石青云、許志琴等在近百年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做出了程度不同的學術貢獻的北大女性學人,旨在展示北大女性風華正茂的英姿、求學的勤勉、志趣的高遠、家庭的美滿以及她們對科學和學術的不懈求索精神。
郭建榮主編 ·文學家 ·13萬字
清照是歷史上名副其實的“中國古代第一才女”。本書解讀她的詞作與滄桑綺麗的一生,將李清照的一生用“九張機”的詞牌來概括,在講述李清照行履的同時,對她不同時期的詞作都有細致入微的解讀,文風清麗,語言優美。
盧靜云 ·文學家 ·11.3萬字
18—19世紀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1775—1817)的傳記《簡·奧斯汀傳》初次出版于1870年,作者是她的侄子——長兄之子詹姆斯·愛德華·奧斯汀-利,他在兩個姐妹和其他親友的協助下完成此書。這是簡·奧斯汀面世的第一本傳記,在她去世52年后出版。本書中對簡·奧斯汀生平隱晦最多的,就是關于她的羅曼史了。對于本書在這方面的缺陷,譯本中盡量提供了詳盡的批注將本書作者掩蓋或者缺失的事實加以澄清。公允地說,這本書所帶來的引申閱讀空間,要遠遠大于它本身所提供的內容。本書為后世研究者所提供的線索,奠定了20世紀奧斯汀研究的基礎,它的特殊價值便在于此。
(英)詹姆斯·愛德華·奧斯汀-利 ·文學家 ·14.4萬字
蘇軾是中國文學藝術時尚熠熠生輝的人物,他在文學藝術上的造詣高深,其文位列“唐代八大家”,詩詞開一代風氣,書法位列“宋四家”,繪畫也造詣頗深。作為文人,蘇軾確實占盡風流,得意千秋;作為官員,蘇軾雖然也有風光無限的時候,更多的是顛沛流離,落拓江湖。本書參照史料,選取蘇軾成長、仕宦、交游、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小故事,為讀者展示這位中國文化史上天才人物的一生及其成就。
司聃 ·文學家 ·4.7萬字
本書通過對張、胡兩大家族祖上的交往和個人交往的梳理,全方位將他們的人生經歷、創作思想進行對照和評議,并配以一百幅左右的老照片。生動有趣的文筆勾勒出民國社會海上都市和海外華界的人情百態,讀來極有趣味。
陶方宣 ·文學家 ·7.4萬字
了解一切,就會原諒一切。一直以來,托爾斯泰都在其作品中宣告對真相的忠誠。呈現真相,一直是他倫理學和詩學的核心。作為陀思妥耶夫斯基眼中唯——位能夠將現實描繪得“細致入微”的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對戰爭、家庭、愛與死亡等重大問題的呈現與省思,促使人們重新思考社會結構和個人責任。讀者不僅是按照托爾斯泰的思路,更是通過他們自己的視角來思考,而這也正是作家想實現的。人類是時候重新審視自己了,即進行深入思考,以下定決心拯救自己的命運免受毀滅。
(美)莉莎·克納普 ·文學家 ·7.7萬字
《究竟是青春:魯迅的留日七年(1902—1909)》呈現了魯迅在奔赴東洋、修習日語、紹介科學、棄醫從文、編輯書刊、從事翻譯等各學習階段或歷經重大歷史事件中的生動形象。本書從文學傳記、學術論文、策展筆記三個不同的文體來考量魯迅的留日七年,分別注重文學性、學術性、視覺性。不同文體共同編織歷史的好處是可以互鑒,避開寫作規則的局限,狀寫一次生命經驗,探討一個學術問題,呈現一種視覺效果,多維表達或可使作為留日生的魯迅形象有浮雕的立體效果。
姜異新 ·文學家 ·7.8萬字
似乎每個人都有一個關于希區柯克的故事,其中大部分都很殘忍,他的真實面貌卻始終是個謎。在本書中,希區柯克大部分時候都是一個不快樂的人。日常的恐懼令他迷戀秩序。他把生活安排得如同軍事行動;衣櫥里的衣服剪裁必須一模一樣,成對匹配;每天下午茶都會摔碎一個茶杯,以此提醒自己生命是多么脆弱;必須事先精確設計每一個鏡頭,不給任何人留下橫加干涉的機會。電影不僅是他的事業,也是他唯一的避難所。當然,人來人往的片場本身也足夠令人生畏,因此,他始終要求現場要保持安靜、整潔、高度可控,仿佛這樣方能無堅不摧。最終,他將恐懼和顫抖從波瀾不驚的生活中帶到了銀幕上,以反抗社會留給他的傷痕。
(英)彼得·阿克羅伊德 ·文學家 ·17.2萬字
《徐志摩詩傳:當愛已成往事》以歷史隨筆形式重現徐志摩浪漫傳奇的一生,再現徐志摩一生的時間主線。徐志摩在求學過程中,受父命與張幼儀結為夫婦。后拜師梁啟超,聽從梁啟超的意見,懷揣著一顆報國之心遠赴英倫求學。在英倫的劍橋中,徐志摩得到了洗禮,整個人的思想與方向都發生了改變,在英國徐志摩結識了林徽因,但他苦苦追求不到,卻應了林徽因的要求與張幼儀離了婚。回國后,結識陸小曼,再度陷入愛河,在兩人的堅持下,終于排除萬難結為夫婦,后因陸小曼揮霍無度,徐志摩疲于奔命而在往返北南航行時,墜機身亡。書稿寫作中,作者將自我感悟與生活體驗夾雜而入,以現代的觸感與徐志摩一生產生聯系,達到使讀者共鳴的目的。
央北 ·文學家 ·7.7萬字
塞繆爾·貝克特(SamuelBeckett)是荒誕派戲劇的重要代表人物。1928年,他成為失明的詹姆斯·喬伊斯的助手。1938年定居巴黎并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莫菲》。德國占領法國期間,曾因參加抵抗運動,遭法西斯追捕。1950年代之后,他開始轉向戲劇創作,憑借《等待戈多》蜚聲文壇。1969年因“以一種新的小說與戲劇的形式,以崇高的藝術表現人類的苦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本書是一部關于貝克特生活和工作的簡史,作者吉布森追隨貝克特的人生足跡,穿過獨立后的愛爾蘭、1930年代的巴黎和倫敦、第二次世界大戰等重要歷史階段,從而展現貝克特的思維邏輯,展示他是如何從時代中得到藝術目標,并傳達力量的。
(英)安德魯·吉布森 ·文學家 ·9.1萬字
本書是關于《平凡的世界》作者、著名作家路遙的一部長篇回憶實錄。上部“激流中的水手”,對路遙的成長軌跡娓娓道來。中部“兄弟情深”,細訴作者和路遙長達三十年的交往和友誼。下部“說說也無妨”,追憶路遙的人生“花絮”和難以歸類的故事。作者和路遙識于微時,患難與共三十載。因為是朋友寫,所以更加可信;因為是作家寫,所以更加生動。
海波 ·文學家 ·9.4萬字
朱自清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學者、詩人、散文家和教育家,他畢生盡瘁于祖國的文化教育事業,堅持新文學運動的方向,鍥而不舍,嚴謹治學,辛勤筆耕。他在揚州度過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從這里邁開了他人生旅程的第一步。為此,江蘇省政協和揚州市政協文史委編輯此紀念他的史料專輯,以表達揚州人民對朱先生的緬懷之忱。
江蘇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揚州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文學家 ·16.8萬字
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著有《長河》《邊城》等膾炙人口的小說,在文學史和文物研究界均占有重要地位。本書輯錄了季羨林、巴金、汪曾祺、梁實秋、施蟄存等人的35篇回憶沈從文的文章,內容豐富,從多個角度真實地再現了沈從文從一個“鄉下人”到文壇巨匠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和文學成就。
季羨林等 ·文學家 ·18.2萬字
本書以柔軟、細膩的感情做底,用詩意的語言,寫盡三毛的早年生活、國外留學、生死愛戀、旅行足跡、大陸之行等生平點滴。可以說,本書是有關三毛的傳記作品中寫得富有詩意的一部作品,也是當代唯美作品中寫得非常好的一部傳記。在本書的字里行間,讀者可以真切體會到,作者對三毛頗有一種天涯知音的感覺,通過對三毛生平事跡及作品的大量研究,石天琦讓這本書讀來有飽滿充實之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散文式人物傳記。
石天琦 ·文學家 ·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