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草原帝國》是一部經典中亞通史著作,由著名的東方史學家勒內·格魯塞所著。《草原帝國》描繪了三千年來大草原上上演的一幕幕氣勢恢宏的歷史劇:斯基泰、匈奴、突厥、蒙古這些馬背上的民族建立的草原帝國風起云散;阿提拉、成吉思汗、帖木兒這些“上帝之鞭”掀起橫貫歐亞的歷史狂飆。《草原帝國》以開闊的歷史觀為讀者梳理出這些赫赫有名的游牧民族背后共通的歷史脈絡,并書寫了草原帝國波瀾壯闊、蕩氣回腸的歷史畫卷。
(法)勒內·格魯塞 ·中國史 ·21.5萬字
蔡以忱(1899-1928)生于湖北省黃陂縣蔡家榨白家嘴。湖北省立第一師范畢業,中華大學教授。曾投身五四運動與大革命運動,1923年經董必武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0月25日在湖南澧縣壯烈犧牲,新中國成立后被追認為革命烈士。這是第一部關于革命烈士蔡以忱的長篇傳記。作者利用在海內外搜尋的原始檔案,左圖右史,情文并茂地還原了傳主“鑄劍”精禽、農運領袖與秋收起義風云人物史實;納百家言,尋訪民間譜牒與知情人士,獨家描述了這位清官后裔、理學世家、大學教授走出“象牙塔”,追求真理、為民請命的心路歷程,謳歌了傳主在大革命熔爐里,鐵血鑄就正義劍魂的悲壯人生。此次再版增加了近幾年作者收集的一些全新資料,修訂原版存在的問題。
裴高才 肖咸炎 ·中國史 ·21.1萬字
由《劉淵據平陽》《慕容據鄴》《成李據蜀》《張氏據涼》《王敦平湘漢》《石勒寇河朔》《前趙平秦隴》《石勒滅前趙》《氐據仇池》九篇組成,敘述了匈奴漢國滅亡西晉后內部爭奪權位,繼任者前趙主劉曜平定秦隴地區,以及漢國分裂為前趙、后趙后戰爭不斷、最后后趙石勒消滅前趙的歷史過程,記錄了鮮卑人慕容廆慕容皝父子建立前燕政權、巴氐首領李特兄弟和李特之子李雄建立成漢政權、奉命鎮守涼州的張軌和他的后世子孫建立前涼政權、氐族首領楊氏割據秦州仇池(今甘肅成縣西北)的歷史過程,以及西晉末年王敦鎮壓湘州流民暴動和平定漢沔流域叛亂的歷史過程。
袁樞 ·中國史 ·24.2萬字
《梅州市梅縣區革命老區發展史》是《廣東省革命老區發展史》叢書的一種。本套《叢書》集中體現了當地老區人民革命斗爭史,注重突出老區革命精神和光榮傳統的弘揚和宣傳,促進老區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圖書圖文并茂,通俗易懂,做到歷史的真實性、事件的準確性與內容的可讀性相統一,對推動老區脫貧攻堅,振興發展具有實用性和參閱價值。《梅州市梅縣區革命老區發展史》主要內容有:老區區域和革命老區概況,以及挖掘了老區在土改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情況,同時也講述了革命老區的建設發展歷程,還附錄有革命歷史文獻資料。
《梅州市梅縣區革命老區發展史》編委會 ·中國史 ·21.3萬字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唐朝末年民變四起,各地藩鎮自立為王,中原內亂不息。在這長達半個世紀的亂世之中,天下四分五裂,綱常法紀松弛統治階層更替頻繁,道德失序。驕兵悍將稱王稱帝,父子相弒輪回不絕,文人學士賣身求榮百姓生靈涂炭,民不聊生。但也正是這段黑暗時期為華夏中國新一輪的整合統一提供了前車之鑒,孕育出文治昌盛,政治文明高度發達的趙宋之世。本書是一部講述五代十國史的普及讀物,作者從黃巢起兵講起,再分別敘述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中原王朝的更替,以及南方前蜀、吳、南唐等眾多割據政權的建立和北方契丹的興起,直至周世宗柴榮去世、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結束。作者以建立王朝政權的皇帝,及其謀士、將領等人物為點,以軍事行動、重大事件、王朝興衰為線,輔以描刻中原王朝對割據政權的反應和行動,以點帶面、層次清晰、脈絡分明地描摹出一幅“諸雄并起、爭霸天下”的亂世風云圖。
李奕定 ·中國史 ·24萬字
2016年3月,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和日本笹川和平財團共同啟動“歷史認識與中日關系的未來——中日有識者的戰略對話”研究項目,力圖通過中日學者共同考察中日關系的歷史,就1931~1945年中日戰爭的原因及背景,以及戰后中日關系的發展狀況達成一定共識,然后在雙方關于歷史認識的共識基礎上梳理兩國面臨的現實問題,并就未來中日合作關系進行探討。本書為該項目第一階段研究成果的匯編,計有中方學者執筆的七篇文章和日方學者執筆的八篇文章。
于鐵軍 汪朝光主編 ·中國史 ·22.9萬字
本書是知名作家李國文20多年來專心于通俗歷史文化筆耕,從當下著眼,書寫中國古代個人歷史得失的代表作。本書在熟讀大量史料——正史野史稗史、史札叢著筆記的基礎上,讀史品人,以古知今,以史為鑒,為今天中國人的現實人生提供足以可操作的借鑒。它按歷史順序排列,以歷代各類人的生存狀態、心路歷程、命運遭際、為人處事、才華成就、時代影響為依托,既寫了他們的努力耕耘、人際關系、開拓創造、實至名歸、名垂青史,也寫了他們的一波三折、起落跌宕、苦心經營、艱難成功,從而組成中國人宏大的往事歷程。它告訴讀者中國人應該把個人的歷程、往事視作珍貴的財富,吸取各方面的經驗教訓,在今天及以后的現實人生中,生活得更輕松、更幸福、更明智一些。本書更顧及大眾的閱讀習慣,語言不失幽默、詼諧,看嚴肅的正史作品猶如看小說那樣淋漓酣暢。本書在“歷史大散文”里獨樹一幟,儼然一大家之作。它神游千古、放眼時代、慷慨笑罵、筆耕學問,是一部雅俗共賞的富有人生智慧的暢銷書。本書讓讀者在認識中國古人生存智慧的同時,更多地認清今天每個人的活法。評論家名高度評價:“這是當代將學識、性情和見解統一得最好的作品之一。”
李國文 ·中國史 ·27.3萬字
全書由五篇文章構成,提出清代康熙朝的政治核心問題,即為大清王朝爭正統。從三藩平叛、興廢太子、道學觀念、滿漢關系、出兵準部等具體層面入手,系統批判玄燁提出的“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
姚念慈 ·中國史 ·30萬字
本書是“《廣西民族大學學報》人類學文萃·名家文選”系列的第二部,收錄了云南大學王文光教授的21篇文章,這些文章反映了作者在中國民族史研究中的相關思考和學術實踐,讀者可從中看到一位中國民族史研究者走過的學術道路。
王文光 ·中國史 ·21.5萬字
本書是“第二屆中華民國史青年論壇”的成果結集,分為“民初歷史”“戰時中國”“學術與社會”三部分,涉及民國官方歷書、五四烈士形象、抗戰、城市與小鎮等方面的內容。“中華民國史青年論壇”倡導“大民國史”研究,內容涉及民國時期的各個方面。論壇既鼓勵青年學者研究思考關乎中國近代歷史走向和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也注重選取那些意在開拓新的領域、對前人未予以充分重視的問題進行研究的論文,同時倡導青年學者引入新視角和新方法,為民國史學科注入新的思維與活力。
李在全 馬建標主編 ·中國史 ·29.7萬字
全書收集了作者自1992年以來公開發表的有關歷史農業地理和城鄉發展研究的單篇論文共22篇,內容包括理論思考、農業生產和城鄉發展3個方面,探討了歷史農業地理研究的對象、內容和任務,從歷史地理學視野考察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和城鄉發展的相關問題。
王社教 ·中國史 ·27.4萬字
本書是人民出版社陸續出版的12冊本《中國通史》的簡本,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近代史所研究員蔡美彪。《中國通史》是我國近百年來最完整、最系統的一套中國通史,前四冊為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所著,范先生去世后即由蔡美彪主持編寫,該套叢書出版后,中央領導人認為應該在此基礎上面向大眾出普及版的簡本。此項工作由蔡美彪先生承擔。該書用30萬字勾勒了原始社會至清朝覆亡的歷史脈絡,詳略得當,語言精練,確有史學大家風范,是極難得的面向大眾的高水準史學作品。
蔡美彪 ·中國史 ·24.6萬字
本書以開闊的跨學科取徑為討論中國近代史的重要問題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在具體研究過程中整合了科學技術史與環境史的方法,融入歷史編纂學的角度,以期超越傳統史學研究的范疇。通過這種方式,本書也嘗試從“個人”“集體”或“專業的”“國家的”層面,對確立“歷史真實”與身份定位所必需的建構性敘事間的復雜關系提供新見解。由此,科學技術及其應用與普及不僅是歷史研究的重要對象,討論這些問題也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歷史和歷史編纂學在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一些功能。
(德)阿梅龍 ·中國史 ·25.3萬字
在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里,特別講究傳承二字:大至文化生命,小至個體功業,都希望生生不息,代代相繼。歷史證明,精神思想的傳承遠遠勝于富貴功名。道德傳家十世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商業創業者一旦成功就成了富貴之家,想要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首要解決的就是精神思想的傳承。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商人范蠡,他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三度巨富,三散家財,唯義利并舉,內圣外王,有“商圣”的美稱,名留青史。在《圣人簡史》一書中,王仁定院長為我們選取了中華文明歷史長河里的十二位圣賢,希望創業者能夠體悟個體生命,回歸自身具足的本性,讓圣人的思想光輝照亮富貴傳家之人的內心,豐富創業者精神思想的傳承。我們從中國3000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中,選取了12位圣賢:管仲、老子、孔子、孫子、范蠡、魯班、墨子、關羽、達摩、孫思邈、王陽明和曾國藩,之所以是他們,因為他們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實踐的代表人物。孔子、老子、達摩、王陽明、曾國藩是儒釋道文化的代表,墨子、關羽、管仲、范蠡、魯班、孫子、孫思邈、曾國藩、王陽明,他們分別代表了傳統儒家文化的事功、盡忠、天下為公,是后世敬仰的萬古楷模。
王仁定 喻成浩 ·中國史 ·25.5萬字
《清史論叢》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辦,是一本面向海內外的清史研究學術論文集刊,創辦于1979年。本集刊在海內外有廣泛影響,頗受學術界的重視,潛心研究、學風嚴謹、把握學術前沿是其重要特色。書中所收文章,既有清代考辨歷史的研究文章,也有涉及清代學術史論的研究文章;既收錄有關清代傳統文化的博學鴻詞科研究,也收錄對清代地方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文章。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 ·中國史 ·22.6萬字
從心態入手,立足文集與史料,將個體、時代、社會、文化相結合,來探討士人的交游、活動、思想與創作實績,是作者研究的重心與理路。書稿上編是關于明清易代之際的士人結社研究,下編是古代士人心態與思想文化的論題研究。
曾肖 ·中國史 ·20.2萬字
本書將錦衣衛的創建演變置于明代歷史的大背景中考察,以錦衣衛的發展為經線,以明代的帝王更替為緯線,勾勒各個時期皇權需求與錦衣衛的發展軌跡之間的關系。錦衣衛創建于明太祖時期,主要任務是維護禮儀綱紀,以應對朱元璋在立國之初對“正紀綱”“立禮法”“定名分”“明號令”的急迫需求。隨著局勢的發展,在后來的時間里,錦衣衛被陸續賦予了各類新職能:治理詔獄、外交出使、緝奸弭盜、監督朝臣,等等。皇權的需求還強烈地影響了東廠、西廠的發展。皇權、錦衣衛、東西廠在歷史進程中相互交織,在明朝后期,廠衛甚至開始卷入朝臣黨爭,成為其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易強 ·中國史 ·22.9萬字
本書收錄了陳直先生已出版專著以外的主要論著(包括已發表的和未發表的),按照文學、史學、考古學三個方面分類編輯。文學方面收錄了《楚辭解要》及對漢鐃歌十八曲、張衡四愁詩、孔融離合詩等古典文學遺產的研究成果。史學方面收錄的一些論著則早已成為治秦漢史學者的圭臬之作,如對《史記》的研究論文,皆為《史記》研究者之必讀篇目,其中的論點與資料則廣為引用。考古學方面的論著則廣涉簡牘、封泥、陶器、銅器、刻石、壁畫、佛經佛像等各方面,其中雖多系短文,但卻是不刊之論。
陳直 ·中國史 ·27.1萬字
《路史》是一部上古史通史性質的著作,以緯書十紀為時間紀年,認為天地開辟至孔子獲麟,共歷“二百二十七萬六千歲”。在十紀的時間觀下,羅泌于三皇五帝的帝系之上,增列了五十八位上古帝王,敘述天地開辟至夏代的上古歷史。《路史》帝系背后所蘊藏的古史觀念,彰顯了羅泌對于上古歷史與文化進程的思考,對后代的古史著述與神話小說具有深遠的影響力。從文學研究面向來看,羅泌重新詮釋了神話人物/符號的象征,使之接軌于歷史。從歷史研究的角度來看,《路史》透過讖緯與道教史觀,建構上古歷史的發展,是一部藉由“神話歷史化”的過程所記述的文化通史。本書試圖分析《路史》帝系的排序意義,及其由“神話”到“歷史”思維脈絡的演變,進而從較為宏觀的史學、文學視野重新定位《路史》在學術史上的價值。
陳嘉琪 ·中國史 ·30.6萬字
由《周滅齊》《楊堅篡周》《始興王謀逆》《隋滅陳》《隋易太子》五篇組成。《周滅齊》記敘北周武帝宇文邕兩次率軍討伐北齊,最終消滅北齊,統一北方的歷史過程。《楊堅篡周》《隋滅陳》《隋易太子》敘述外戚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隨后進兵江南、統一全國的歷史過程,以及隋朝廢太子楊勇立晉王楊廣的宮廷內斗經過。《始興王謀逆》敘述了南朝陳始興王陳叔陵謀殺太子陳叔寶,企圖奪取帝位,最終失敗被殺的歷史過程。
袁樞 ·中國史 ·35.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