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鐵道游擊隊因著名作家劉知俠的同名小說而家喻戶曉。歷史上的鐵道游擊隊是一支戰斗在魯南鐵道線上的小型抗日武裝。本書從史料入手,以建“情報站”、創“鐵道隊”、編入“魯南獨立支隊”、恢復“魯南鐵道大隊”四個階段來劃分鐵道游擊隊的創立、鞏固、壯大、升級四個重要時期,真實地記錄了鐵道游擊隊的發展歷史。分析了鐵道游擊隊在魯南抗戰中的作用、地位、歷史功績及發展壯大的原因。通過鐵道游擊隊的發展、斗爭歷程反映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在抗日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崔新明 司艾華 ·中國史 ·18.8萬字
本書是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系列“神話時代、夏王朝”一卷。《中國的歷史》為日本講談社百周年獻禮之作,是日本歷史學家寫給大眾的中國通史讀本。本卷作者從一二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東亞最早的人類、不同的石器工業傳統談起,娓娓道來。由自然環境到文化分區與譜系,再到大的時段劃分,這些敘述是解讀遠古中國必不可少的輪廓性勾畫。日后一幕幕感天動地的悲喜劇,都是在這個大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下上演的,它們奠定了后世中國發展的基礎。
(日)宮本一夫 ·中國史 ·18.8萬字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新中國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近年來,隨著歷史檔案的逐步解密、研究的逐步深入,許多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漸漸厘清。為將這些新成果介紹給廣大讀者,從1949年至2019年,我們每年選取一個重大事件、重大決策或重大問題,內容覆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社會、科技、生態等各個方面,用一個個充滿正能量的動人故事和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勾勒出共和國70年史詩般的歷史畫卷,讓讀者尤其是年輕的“80后”“90后”“00后”們了解70年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本書是一部圖文并茂的新中國史,采用大事記形式,全彩記錄1949年至2019年的輝煌歷史,精心選配154幅珍貴歷史照片,史實準確、細節生動、語言活潑,適合作為學習“四史”的愛國主義教育讀物。
張神根主編 ·中國史 ·18.8萬字
本書為《大漢王朝》第四卷,以通俗的筆觸和富于細節化的闡述,呈現歷史最鮮活的一面。
王新龍 ·中國史 ·18.8萬字
本書以關隴地區為中心,對盛唐士人在關隴的求仕活動與文學的關系作了深入細致的分析。本書的學術價值在于:其一,本書對盛唐士人求仕活動與文學之關系的整體研究,在一定意義上填補了唐代文學研究的空白。其二,本書深入探討了求仕活動與盛唐詩人人格、審美理想建構之間的關系,以士人求仕活動作為切入點,可以觀察到唐代文學發展的某些原生狀態。其三,本書通過對盛唐士人求仕活動中的文學創作基本面貌的梳理,總結其審美理想、文化內涵,探尋該文學現象的深層蘊涵和內在根據,對研究盛唐詩人的創作、唐詩風格的形成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傳承、發展與變化,均有重要價值。
霍志軍 安濤 ·中國史 ·18.8萬字
歷史好比一座時而璀璨絢爛,時而暗淡凋敝的舞臺,在這座舞臺上,帝王、將相、官宦、妃嬪、英雄等一一登場,從盤古開天辟地的古老傳說,至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各色人物或扭曲猙獰、陰暗腐朽,或志得意滿、豪氣沖天……一幕幕悲喜交加的劇目,又無時無刻不為世人提供著反省過去、展望未來的素材。倘若你在生活中被現實所困,不妨精心閱讀這本小書,很快你就會從中找到答案。
孫建華 ·中國史 ·18.7萬字
從出土的相關文獻看,有理由相信,秦代是講究依法行政的朝代,至少做過這方面的努力。基于此,依出土秦律解讀秦史,才是對秦史進行再認識的最科學途徑。這樣一來,有些舊有的觀念觀點必須得到修正,乃至巔覆,實屬必然。本書視角獨特,文筆淺近,卻又不乏獨立的思考。全書20萬字。第一章改革就是虎口奪食1.劍走偏鋒的商鞅2.祖宗之法變不變3.權大于法還是法大于權4.劉邦在秦朝管什么事5.并不嚴酷的秦律第二章秦律制造1.刑無等級,一斷于法2.樊噲:一介屠夫的封侯拜將3.以身試法的代價4.法大用,秦人治第三章法家的薄情1.客卿們2.商鞅疑案3.范雎疑案4.王位疑云5.縱橫疑云6.魏冉案7.呂不韋案第四章社會畫卷1.作為士伍2.你的責任3.有情父子4.市進人家5.身為刑徒6.里與里人第五章文書行政1.鄉里鄉親2.官下兩口3.為吏之道4.上傳下達5.責任追蹤6.商旅往來7.糧倉天下第六章審判者1.自告告發2.誣告反坐3.非常手段4.青天明月5.衙齋臥聽6.誰的窮途結語
劉義光 ·中國史 ·18.7萬字
本書把“中國近代史”界定為“中國近代化的歷史”,以中國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作為論述主線。本書所開創的學術傳統,曾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1949年以前的中國史學界,有關近代中國及近代中國對外關系史的著述,幾乎半數以上都是“因襲”蔣廷黻的史學觀點。本書不僅奠定了蔣氏在近代史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方文化沖擊的學人對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之前途命運的獨特理解。
蔣廷黻 ·中國史 ·18.7萬字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重點闡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構成、流變和分期、基本類型、地理環境和特征、基本精神,闡釋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和文化認同,系統全面地介紹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藝術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科技文化,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對外交流等基本情況,在此基礎上提出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堅持以為僑服務、傳播中華文化為宗旨,博采世界各國有益文化,堅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通識教育中。教學內容綜合考慮到我國港、澳、臺地區的學生、華僑華人及其他留學生不同教學對象的教學要求,幫助學生系統、全面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增進文化認同,對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乃至為推動祖國統一做出積極貢獻;力圖構建完整的中華民族文化認知地圖,有利于學生形成客觀、科學的疆域觀、歷史觀、民族觀和文化觀;注重培養學生閱讀古代經典著作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人文素質。《中國傳統文化概論》既可作為高等院校通識教育的選用教材,亦可作為廣大讀者研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讀本,還可以作為各類培訓班的教材。
駱文偉 ·中國史 ·18.7萬字
《1911:讓我們談談革命》詳細介紹了辛亥革命前后,參與這場歷史大事件的各派勢力和主要人物在歷史舞臺上的精彩表演與心路歷程。著重描寫了袁世凱、黃興、孫中山、宋教仁、黎元洪等人在歷史轉折的重大關頭各自的真實心境與抉擇本末,將與辛亥革命有關的眾多歷史細節進行了細致刻畫,重現了100年前那場改變了中國發展方向的大革命過程。
楊樺 ·中國史 ·18.7萬字
內容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突出了他對國家與民族命運的思考,集中論述了社會風氣的墮落、政治的腐敗、人民的困苦與國家興衰治亂的關系。提出了改良社會風氣,限制權力,去除腐敗,實行治人與治法結合的民主政治,報刊與言論自由等眾多現實的問題,很有啟發意義,表達了吳晗對歷史的思考和對現實的關照。本書是極具可讀性的歷史知識普及讀本。
吳晗 ·中國史 ·18.7萬字
歷史是由無數偶然形成的必然,而往往戰爭都處于歷史發生改變的拐點之上。本書選取了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影響最為深遠的24場戰爭,對其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描述,涿鹿之戰、城濮之戰、垓下之戰、淝水之戰、唐滅東突厥之戰、鄱陽湖水戰、甲午海戰……每一場戰爭都處于中華民族的重要歷史節點,在這里,你不僅能看出了每一場戰爭開創的戰術戰法與裝備革新,更能看出在這些戰爭的背后,對后世影響深遠的文化精神的走向。時至今日,這些歷史上的戰爭對我們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熊劍平 黃樸民 白立超 ·中國史 ·18.7萬字
本書是一部關于清代監察制度的斷代史,作者以《欽定臺規》《清實錄》及清代筆記和野史為主要材料,以時代為線索,以監察機構的設置、監察制度的指導思想、監察官員的人事制度和一些涉及監察官員的重要案件為框架,穿插清代監察制度的重要變革,對清代近三百年的監察制度之形態與沿革進行了整體性的梳理。以期為我國當前的監察體制改革提供歷史經驗與教訓。
劉社建 ·中國史 ·18.7萬字
本書在廣泛收集史料的基礎上,詳細考察了以皇室為主體的明朝宮廷與佛教之間的關系,以及佛教影響在明朝宮廷消長變化的歷史過程。重點研討了明朝帝后倡導、崇好、耽溺佛教的種種表現、原因及影響;對宮中宦官的佛教信仰,宦官與佛教寺院、僧人的結納關系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書中還利用一些新挖掘的史料,就明朝宮廷與藏傳佛教,特別是以往人們較少了解的印傳密教即“西天教”間的關系進行了梳理。
杜常順 ·中國史 ·18.6萬字
本冊始自隋文帝,迄于武后掌權。這一時段,貴族政治仍是中國歷史的主線。尤其表現在大量的皇子政治集團的涌現。如隋朝的晉王楊廣奪取了太子楊勇的儲位;唐朝的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殺死了自己的兄長和弟弟,奪取了皇位;李世民的幾個兒子也躍躍欲試,覬覦著最高權力。統治階級中的各大家族各自下注,甚至兩邊下注,希望能延續自己的政治地位。甚至外姓的武則天也能奪取皇位,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此外,本書跳脫了傳統上以政治史為主線的寫法,選取關隴貴族和山東豪杰中的代表性人物,從豐富的維度,如家族網絡、宗教信仰、地域特性等等,介紹了隋唐統治階層與其國家性格的形成。每冊書分十個章節,主要按照時間順序,精選重要歷史節點、歷史人物論述考辨。全書既保留原始文獻材料,又增加作者精彩解說,可以讓讀者有選擇地進行閱讀。腳注處特地注明最新研究論文,可輔助有需要的讀者進一部延伸閱讀。每章節末還附有“多說一點”單元,為讀者介紹讀史方法以及章節要點。
孫英剛 ·中國史 ·18.6萬字
金代行政區劃史是一個具有相當難度的研究課題。本書在前人的基礎上,極大地拓寬了這一課題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比如對金初疆域和政區的形成,金初特殊政區,即偽齊乃至偽楚的疆界,金初行政區劃的形成與遼、宋的關系,本書都作了探討。以往的政區研究以路一級為主。本書第三編專門對金代州縣一級行政區劃的沿革變化作了深入的研究。作者李昌憲通過搜集金石資料,利用考古成果,鉤沉索隱,不僅大致弄清了已有州縣的沿革,還對已省廢的州軍作了清理。還注意將金代政區的劃分與宋代等作比較,拓寬了視野。
李昌憲 ·中國史 ·18.6萬字
傳世史書多認為唐高宗“軟弱無能”,但它們卻無法解釋為什么高宗時代擁有唐代最遼闊的疆域,高宗之后能有“開元盛世”的到來。事實上,唐高宗外圓內方、膽大心細,敢想敢為。沒有高宗時代的發展、鞏固、鋪墊,“貞觀之治”就只是短暫的高潮,“開元盛世”將成為無源之水。無論用“君主無為”的傳統政治思想還是實際達成的事功來衡量,高宗都是一個成功的皇帝。史書之所以如此描繪唐高宗,無非是由于他培養的武則天用“武周”取代了“李唐”。后來的史家要為防止再出現女皇專政的局面,必須可以為戒的史實。因此,他們寧愿“弱智化”唐高宗,而犧牲歷史的真實。
孟憲實 ·中國史 ·18.6萬字
本書是著名歷史學家蔣廷黻寫給普通讀者的近代史通俗之作。本書以極簡的文字講透了中國近百年間歷史的演變、文明的沖撞、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其通透全面、不偏不倚,且學術含金量極高。本書構建的史學框架和斷代史體系,曾引領了近代史研究的風潮,為后來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稱為近代中國史研究的開山之作。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從洋務運動到百日維新,從曾國藩到康有為,從李鴻章到孫中山,本書將近百年的演變和人物娓娓道來,沒有枯燥的考據,沒有史料的堆砌,卻盡顯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社會發展趨勢。
蔣廷黻 ·中國史 ·18.6萬字
“起家詞賦皆先澤,報國文章在此身。書生蠅頭鉆故紙,不輸沙場斫賊刀。”一百八十三年的軍機處,一筆厚重的歷史,一群出類拔萃的人物,一堆有待挖掘的故事,在《軍機處》三部曲之中,我將努力給讀者朋友們展示一個全面而真實的軍機處。
袁燦興 ·中國史 ·18.6萬字
《民初議會政治研究(1911-1913年)》著力于兩個方面:一是把民初的議會政治置于近代中國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從宏觀上把握議會政治發展的歷史脈絡,進而對民初議會政治的興衰作出更為確切的解釋;二是從議會政治自身運作出發,通過梳理議會政治與民初特定的政治、社會情境的互動關系,揭示其中蘊涵的歷史經驗和理論啟示。是為《民初議會政治研究(1911-1913年)》結構的理論基礎。
劉勁松 ·中國史 ·18.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