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歷史不能忘記系列叢書”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專為廣大青少年讀者量身定做的主題出版系列讀物,旨在讓青少年藉此全面了解抗日戰爭的面貌,激發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本書是叢書的一個分冊,主要描述了中國共產黨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奮斗的經過,國民政府內外政策的轉變,第二次國共合作談判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國民黨在華北、西北的戰略部署,紅軍改編及八路軍平型關伏擊戰等內容。
朱衛 ·中國史 ·9萬字
“歷史不能忘記系列叢書”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專為廣大青少年讀者量身定做的主題出版系列讀物,旨在讓青少年藉此全面了解抗日戰爭的面貌,激發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本書是叢書的一個分冊,主要反映抗日戰爭期間文化界參與救亡圖存的事跡,包括《大刀進行曲》等抗戰歌曲的創作,艾青、田間等抗戰詩人及其詩作,反映抗日戰爭歷史的攝影與影片,延安文藝座談會,桂林“文化城”與重慶抗戰文化等內容。
霍丹琳 ·中國史 ·9萬字
本書主要以宋元之際的泉州與印度洋貿易的關系講述中外文明交流中的社會風情與文化習俗的互相影響。泉州與印度洋文明的關系可謂交織甚密、難分彼此——一言以蔽之,泉州是了解印度洋世界的一面窗戶,印度洋文明則是認識泉州的一面鏡子。
李大偉 ·中國史 ·8.9萬字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史,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泱泱大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史曲折而厚重,其問發生的歷史事件、出現的歷史人物錯綜復雜、頭緒繁多,使得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很難找到讀史的入門之徑,對中國歷史的面貌缺乏清晰的認識。如何在短時間內讓讀者清晰地了解歷史,感悟歷史,是李碩主編《畫說中國》的初衷。
李碩 ·中國史 ·8.9萬字
崇禎通寶是中國最為復雜的年號錢之一。本書是第一部介紹崇禎通寶錢的著作,采用高清掃描圖,涵括了幾乎所見全部的崇禎通寶品種和版別。本書主體部分為總論和錢譜兩部分。總論通過考證史料和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從鑄行區域、版別和體系研究、金相分析各方面詳盡地介紹了崇禎通寶;錢譜部分以省份劃分為主,依次展示了豐富的崇禎通寶錢圖片,并對崇禎通寶按各品種版別的多寡珍稀程度做了等級評定,供讀者參考。
張林杰 ·中國史 ·8.8萬字
《沖鋒號吹響之后》以紀實手法,從馬前進這個普通戰士的親身經歷出發,生動展示了在新中國誕生與成長背景下,主人公參加革命,經歷西南剿匪、抗美援朝以及轉業地方后在平凡崗位上的辛勤耕耘。全書洋溢著普通人的愛國熱情和報國之志,以小見大呈現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變遷,折射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長歷程,以及今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馬超英 ·中國史 ·8.8萬字
《到明朝打卡生活》是“課本來不及告訴你的古代史”叢書之一,以輕松活潑的敘述方式,描述了明朝時期的民間社會生活百態。全書生動地展現明朝人的日常飲食、防暑保暖、交通、住房、職業、旅游、文體活動,等等,像是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圖”。明朝民間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樣的,有哪些特殊的風俗習慣,現代人對明朝人生活的好奇,將在書中一一得到解答。同時,書中配有多幅精美的插圖,生動再現明朝人的日常生活面貌。“課本來不及告訴你的古代史”叢書,囊括了中國歷史上各個時期的百姓日常生活史,由深耕歷史學領域的寫作者執筆,以正史為藍底,以幽默生趣、易于閱讀的講史方式,還原各個朝代的不同社會風貌,生動呈現中國古代百姓生活的變遷和傳承。
王穎 ·中國史 ·8.7萬字
李碩 ·中國史 ·8.7萬字
客家族群是香港原居民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千年來多次遷徙中,客家先民把中原文化、人情風俗帶到了贛閩粵臺一帶,并與當地風情文化交融,形成了獨有的客家文化藝術形式。本書兩位作者帶領學生,以2014年公布的〈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中的客家非遺項目:圍名歌、客家舞麒麟、制茶粿、紥花燈、西貢鹽田梓的曬鹽和主保瞻禮等串連,探討客家族群在香港數百年的傳承故事。通過田野考察,發掘新界鄉土的歷史滄桑,搶救歷史文化與集體回憶。
葉德平 邱逸 ·中國史 ·8.7萬字
本書是史學大家呂思勉先生創作的惟一一部通俗性史學著作。呂先生以巨擘手筆,寫通俗文章,在書中,先生區分了真實的三國與“演義”中的三國人物、事件、戰爭及地理環境:赤壁之戰的真相、司馬氏的興亡、董卓如何擾亂朝綱、曹操勢力怎樣興起等,呂先生都提出了個人見解。深厚的歷史學根基與平實易懂的語句相結合,使行文生動有趣,讀者讀來并無艱澀之感,時有會心領悟。因此,本書也成為易中天品三國的重要參考資料之一。
呂思勉 ·中國史 ·8.6萬字
【中國史學大家蔣廷黻典作品】一部中國近代歷史通識讀本,全書以中國的近代化為線索,從鴉片戰爭寫起,洋務運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一直寫到抗日戰爭前夕,近百年的史事真實、準確、客觀地展現在讀者眼前。曾國藩、洪秀全、李鴻章、康有為、孫中山,作品對近代史上這些風云人物的命運、認知與抉擇,同樣進行了鞭辟入里的書寫,充滿了智慧和洞見。本書引領了近代史研究的風潮,為后來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稱為近代中國史研究的開山之作。
蔣廷黻 ·中國史 ·8.5萬字
《國史綱要》原為20世紀30年代雷海宗先生在清華大學和西南聯大講授中國通史的講義,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描述了自史前時代到近代(1912年)中國的歷史變遷,對此間的重要歷史事件進行了扼要而不失精細的分析,系統而又清晰地梳理了我國從古至今朝代更替、治亂循環的歷史脈絡。本書語言通俗、邏輯嚴密、觀點權威,成一家之言、開風氣之先,讀之使人豁然開朗。
雷海宗 ·中國史 ·8.5萬字
本套叢書記載了從神話傳說夏商西周——直到清末的歷史,采用手繪畫風和歷史圖片相結合的方式,選配近千張彩圖與珍貴文物照片,經過嚴謹考據,加上寫實技法表現歷史事件與人物裝扮,讓孩子身歷其境,借以傳達正確的歷史常識,更可豐富孩子的美感經驗。本書以孩子能懂的經驗、語言,講述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人、事、時、地、物,讓原本抽象難懂的觀念或復雜背景,變得生動活潑、逸趣橫生,給孩子樹立一個清晰的中國正史概念。
何孝榮主編 ·中國史 ·8.5萬字
嶺南原為百越之地,由于為五嶺所隔,其生活方式與風俗習慣與同時期的中原地區有較大的差異。秦統一六國后,在嶺南設郡縣、派駐大量秦軍,又徙商賈、罪人到嶺南,嶺南地區始納入中央政權的統治。在漢越雜處的情況下,越人一方面受漢文化風俗的影響,而另一方面,又保留了百越文化的傳統,豐富了嶺南文化的內涵。此書結合考古及文獻材料,考析嶺南地區漢人與越人的文化特色及兩者之文化沖突與融合,并希望透過討論嶺南文化,了解秦漢時期香港的文化面貌。
黎明釗 ·中國史 ·8.5萬字
這本小書試圖用八個板塊講述兩千多年的中華歷史。這么小的容量顯然不是掛一漏萬的問題,而是太多的歷史故事不能夠在這樣的篇幅中講述。作者將中華史中的一些問題按照從秦漢直至辛亥前夕的時間順序進行整理,內容涉及政治、制度、文化、文明交往等方面,以及20世紀前夕出現的一些歷史現象,讓讀者對歷史上的重要節點有初步的了解與反思。
呂澎 ·中國史 ·8.5萬字
李碩 ·中國史 ·8.4萬字
朝鮮族是由朝鮮半島移居而來的“跨界”民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稱。明末清初,其先民越過鴨綠江、圖們江,開始落根于我國東北地區。該民族樂天淳樸,能歌善舞,重視文化教育,具有獨特的民風民俗。此外,朝鮮族還是我國北方最早的“稻作民族”。《阿里郎》《道拉吉》傳唱四方,農樂舞、長鼓舞飄逸奔放……充分展示了朝鮮族人民的活力及勇于進取的精神。本書用深入淺出的筆調,向讀者娓娓道出了這個民族的悠久歷史文化及獨特的民族風情。
鄭信哲 李文昕 ·中國史 ·8.4萬字
何孝榮主編 ·中國史 ·8.4萬字
《中國思想小史》以中國思想的普及為出發點,用簡明通俗的語言和短小精悍的篇幅,敘述了自原始社會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各歷史時期思想的特征、形成和發展過程,以及它們的作用和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社會大眾對思想史的需求。《中國思想小史》自出版以來,贏得了眾多讀者的青睞和好評。此次出版的《中國思想小史》,以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多個版本為底本,反復校勘十余次,并適當增加了一些插圖和知識性注解,不僅完美再現了原汁原味的大師力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讀者的閱讀體驗。
常乃惪 ·中國史 ·8.3萬字
老清華和西南聯大最受歡迎的國史公開課,被巴金夫人蕭珊譽為“好像說故事一樣”,堪稱民國大學通識教育無法逾越的高度!上與錢穆《國史大綱》分庭抗禮,下啟黃仁宇《中國大歷史》,是一部改變我們審視歷史方式的史學巨著。《國史綱要》原為20世紀30年代清華大學的中國通史教材,描述了中國歷史變遷的關節之處,范圍兼涉政治、經濟、軍事、宗教、思想等諸多領域,尤注重列舉疆域內外、社會上下、經濟文化重心等各種有形、無形勢力之變化,對于中國歷史分期的描述,更顯出作者對中國歷史發展脈絡的獨特理解。因原書重在表達觀點,語言極其精煉,對于非史學專業的普通讀者來說有些艱深,且字數較少,獨立成書稍顯單薄。因此,編者從雷海宗先生的史學著作中輯出相關思想,將原書加以增補而成《國史綱要》。
雷海宗 ·中國史 ·8.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