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出身于弘農楊氏的楊堅由北周國丈一躍成為大隋的開國皇帝。在這個過程中,他小心地避開北周權臣宇文護的暗箭,又謹慎地躲過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猜忌。昏庸的宣帝即位后,楊堅終于等來了機會,改朝換代,建立大隋。期間,他兢兢業業,勵精圖治,終于開創了“開皇之治”。奈何,在獨孤皇后的慫恿下,楊堅廢太子立楊廣,鑄成大錯。楊廣即為后雖對國家有所貢獻,然而他剛愎自用、不可一世的性格最終導致他走上窮兵黷武、草菅人命的道路,最終群雄四起,大隋王朝走向滅亡。
魏婷 ·中國史 ·9.9萬字
本書以中國藝術研究院原定于2013年籌辦國際漢學大會期間征集的海內外著名專家的論文為基礎,從《世界漢學》前四期選錄部分文章,共60余篇,匯輯編選而成。全書集中國、美國、法國、德國、英國、比利時等多國漢學家的學術成果于一身,內容涉及對漢學研究觀念、方法和范式的反思,漢學研究學術史的梳理、前景展望,各國漢學流派、漢學機構研究成果,著名漢學家的學術傳記,對傳統中國歷史經驗的總結,對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重構的探討,等等。
王文章主編 ·中國史 ·71.1萬字
書中囊括了從遠古到鴉片戰爭的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并按照朝代和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進行編寫,知識脈絡清晰、條理清楚,閱讀起來更是方便快捷。叢書在用漫畫展示歷史故事的同時,以簡短、精練的文字介紹了故事的歷史背景以及相關的歷史常識,讓小讀者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收獲豐富的歷史知識。
圖畫歷史創作室 ·中國史 ·7475字
我國古代乞丐的歷史,幾乎與文明社會同時開始。雖然乞丐是社會最底層的貧民,不為歷代的統治階級所重視,很少被載入正史之中,但是在文人墨客的筆記小說、地方志以及民間的傳說中卻留下了許多關于乞丐的記載。從這些分散的但又寶貴的記載當中,人們可以看到一幅幅紛紜復雜、色彩斑斕的乞丐畫面,上至帝王將相、文人才子,下迄平民百姓,都被囊括在這一行乞的畫面之中,無一幸免,不由得發人深思。雖然這個社會群體屬于社會最底層的貧民,不為統治者所重視,但是他們卻始終活動在每個朝代的各個角落,成為不可回避的一種社會現象。《中國古代的乞丐》旨在用通俗生動的語言,將這一群體產生的原因,其人員構成、行乞方式、丐幫組織以及歷代統治者對乞丐的政策做一系統的梳理和分析,以期為讀者了解這一群體提供某些有意義的借鑒。
岑大利 高永建 ·中國史 ·12.7萬字
《知三國》既關注細節,也留心大局;不僅解讀人物,剖析歷史,更關注三國的時代與社會背景。在細節封面,《知三國》介紹了三國不同的貨幣,哪一家更宜居等有趣又不多見的史實;在時代大局上,《知三國》也關注到了士族對當時社會的影響,因戰爭導致人口銳減而出現的人口危機,不同的政權如何處理民族關系、解決民生問題等。
孫正宇 ·中國史 ·13萬字
《唐代試詩制度研究》試圖在廣義的科舉(即唐代選才命官中的所有分類考試,以及所有與天子關系密切的選才命官考試)范圍內,通過對各類史料、筆記、文集等的鉤沉索隱與綜合研究,查檢唐代各類舉士選官考試中關于試詩的具體規定,探索唐代試詩的起源,勾勒唐代試詩制度的總體面貌,構建起完整的唐代試詩體系;把試詩作為一種獨特的“政治——文學”現象,在文德政治視域下,探討應試詩的體制、規范與特點,確立科舉文體的獨立評價體系;同時,以文人心態為中介,深入揭示試詩制度與唐代社會、政治、文學間的相互關系,評價其作用、地位與影響。《唐代試詩制度研究》除了緒論以外,主要分為八章,分別從產生緣起、基本面貌、文體特征和作用影響四個方面,對唐代試詩制度予以全方位的考察。
湯燕君 ·中國史 ·28.2萬字
本書通過對《晉書》等一系列史書的現代化解讀,用輕松幽默的語言向讀者講述了兩晉的那段歷史,帶領讀者走進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其間穿插著正史與小說的相互比較,并試圖通過這種對比進入歷史事件背后,深度挖掘歷史人物內在的真實情感,使讀者與其產生共鳴。本書運用三維結構,用歷史事件來展現人性的復雜和詭秘,透過歷史的迷霧,解構歷史中的人物,以人性洞察歷史,還原歷史的真相,以期幫助讀者真正地了解歷史,并以史為鑒,指導未來。
子陌 ·中國史 ·18萬字
兩次鴉片戰爭實為中國歷史之轉折,傳統的國家進入了近代的世界。作者由此考察了兩次鴉片戰爭的軍事:清朝的軍費、兵力、裝備、訓練水平,以披露西方新敵面前的“天朝”舊容;考察了兩次鴉片戰爭中的外交:廣州入城、西禮覲見、公使駐京以及葉名琛外交思想,以說明“天朝”觀念下的外交失矩;考察了兩次鴉片戰爭中的若干重要戰例:虎門之役、吳淞之戰、浙東之戰、三次大沽之戰,以測算近代尺度丈量下的實距,說明傳統國家在適應國際社會的過程中榫卯不合的種種痛楚。本書與《天朝的崩潰》構成姊妹篇,先后初版于90年代中后期,也是作者近代史研究的代表性作品。
茅海建 ·中國史 ·21萬字
本書是歷史公號“梁山微木說歷史”之“隋唐300年”系列文章合集。隋朝只有不到40年的統治時間,卻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對后世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它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實現了國家統一;實行均田制、改定賦役,推動了經濟發展;創立科舉制,促進了文化繁榮……本書以幽默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講述了從581年楊堅篡位到618年楊廣被殺、隋朝滅亡的歷史,并對其間發生的諸多事件進行了深層次的剖析,幫助讀者看懂那段歷史,看懂古人在歷史關頭的生死抉擇,更從容地面對自己的人生。
梁山微木 ·中國史 ·16萬字
本冊始自隋文帝,迄于武后掌權。這一時段,貴族政治仍是中國歷史的主線。尤其表現在大量的皇子政治集團的涌現。如隋朝的晉王楊廣奪取了太子楊勇的儲位;唐朝的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殺死了自己的兄長和弟弟,奪取了皇位;李世民的幾個兒子也躍躍欲試,覬覦著最高權力。統治階級中的各大家族各自下注,甚至兩邊下注,希望能延續自己的政治地位。甚至外姓的武則天也能奪取皇位,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此外,本書跳脫了傳統上以政治史為主線的寫法,選取關隴貴族和山東豪杰中的代表性人物,從豐富的維度,如家族網絡、宗教信仰、地域特性等等,介紹了隋唐統治階層與其國家性格的形成。每冊書分十個章節,主要按照時間順序,精選重要歷史節點、歷史人物論述考辨。全書既保留原始文獻材料,又增加作者精彩解說,可以讓讀者有選擇地進行閱讀。腳注處特地注明最新研究論文,可輔助有需要的讀者進一部延伸閱讀。每章節末還附有“多說一點”單元,為讀者介紹讀史方法以及章節要點。
孫英剛 ·中國史 ·18.6萬字
張蔭桓(1837-1900),字皓巒,號樵野,廣東南海人。光緒二年(1876)權山東登萊青道。七年(1881),授安徽徽寧池太廣道。翌年,遷按察使。賞三品京堂,命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光緒十年(1884年),除太常寺少卿。十二(1886)年,除太常寺卿,轉通政司副使。復值總署。累遷戶部左侍郎。中日甲午戰爭中曾與邵友濂為全權大臣赴日談判。1898年3月,協助李鴻章與俄國簽訂《旅大租地條約》。戊戌變法時,調任管理京師礦務、鐵路總局,傾向變法。戊戌政變后遭彈劾充軍新疆。1900年被殺。本書由《三洲日記》、《戊戌日記》、《甲午日記》三種組成。
任青 馬忠文整理 ·中國史 ·41.8萬字
《資治通鑒》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史記》為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春秋》為現存最早編年體史書),按時間先后敘次史事,往往用追敘和終言的手法,說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統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內容以政治、軍事的史實為主,借以展示歷代君臣治亂、成敗、安危之跡,作為歷史的借鑒。敘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與斗爭。
司馬光編著 ·中國史 ·5萬字
20世紀前葉,中國和美國正處在一個交叉點上,這是一個古老但衰弱的古國和另一個年輕但強大的新興國家的一次相遇。在本書中,跟隨史迪威——一個古怪但卻真實的英雄、美國最偉大的戰區指揮官之一,我們見證了那次歷史性的相遇,它代表了美國試圖使中國跟自己更相似的努力。在這種堂吉訶德式屢戰屢敗的努力之外,現代中國露出了它的脊梁。
(美)巴巴拉·W·塔奇曼 ·中國史 ·46.5萬字
無可爭議的權威著作,蔣介石賞識的歷史學家理性講述近代中國史。本書用明白通暢的字句娓娓道盡百年演變,寫政治的抗衡、文明的沖撞,也寫社會的規則與民族的惰性。短短六萬字講透了近代中國百年間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正是因為抓住了本質,才同時做到“極簡”與“極全”。本書以輕松好讀的方式提供了與教科書完全不一樣的視角,對事件和人物做出了全角度的分析。在西洋,中古的阿拉伯人以武力推行伊斯蘭教,大行其宗教的帝國主義。18世紀末年法國革命家以武力強迫外國接受他們的自由平等,大行其革命的帝國主義。歷史上各種政體,君主也好,民主也好,各種社會經濟制度,資本主義也好,封建主義也好,都有行帝國主義的可能。蔣先生所著,確確實實是一本人人都能讀、也人人都該讀的近代史。
蔣廷黻 ·中國史 ·5.7萬字
本卷講述的1924年到1926年的相關內容。作者除了全面搜集和利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藏民國檔案、有關地方檔案館的檔案資料、全國政協和各地政協有關歷史資料,以及國內收藏的大量民國書籍報刊,還廣泛參考了臺灣地區和國外出版的相關資料、著作、文章,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還原民國歷史的本來面目。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中國史 ·45.9萬字
“歷史不能忘記系列叢書”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專為廣大青少年讀者量身定做的主題出版系列讀物,旨在讓青少年藉此全面了解抗日戰爭的面貌,激發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本書是叢書的一個分冊,主要反映抗日戰爭期間,中日雙方的海軍軍事實力,中國海軍參與一二八淞滬抗戰、淞滬會戰、封鎖長江作戰、馬當與湖口等要塞防御戰、布雷游擊戰等事跡,描述了中山艦喋血、海軍受降的細節。
李鑫 ·中國史 ·9.8萬字
由《宦官亡漢》《黃巾之亂》《韓馬之叛》《袁紹討公孫瓚》四篇組成,通過東漢末年黨錮之禍、董卓之亂、黃巾起義、韓馬之叛、袁紹討公孫瓚等歷史事件,敘述了東漢政權最后滅亡的經過,記錄了東漢末年曹操借鎮壓涼州一帶羌、匈奴等少數民族起義之機掃平關西割據勢力的情形,以及割據冀州的袁紹與割據幽州的公孫瓚之間的爭斗過程。
袁樞 ·中國史 ·25.6萬字
看得我火冒三丈,如此強盛的宋朝為何屈辱求和三百年。這是一本白話宋史之作,完整描述了從五代時期趙匡胤從軍開國至南宋滅亡的三百多年歷史。圍繞宋朝十八位皇帝,展現宋朝歷代的宮廷內斗,對外征戰等一系列事件;詳細描述了皇帝、外戚、權臣之間的權力斗爭,宋朝歷代的政策,以及與夏、遼、金之間的戰爭細節。全書寫盡宋朝三百年的興衰變革與歷史謎團,生動展現了有宋一代的風流人物。
高天流云 ·中國史 ·153萬字
《史記故事(超值全彩白金版)》百余幅精美插圖,包括名人畫像、歷代名畫、歷史遺跡等,圖文結合,相得益彰,在給讀者以強烈的視覺感受的同時,使其充分享受到閱讀的樂趣。科學簡明的體例、豐富精美的圖片、注重文化底蘊與現代審美的設計理念,多種視覺元素有機結合,幫助讀者方便快捷地掌握《史記》精華,是學習中華歷史的理想讀本。
青宛 ·中國史 ·58.5萬字
在最鼎盛時期,唐朝經濟GDP高達世界總量的六成,領土面積是當今中國的兩倍,300多個國家的人們懷著崇敬之心,涌入長安朝圣,2300多名詩人創造了無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實上,如此繁榮的景象只持續了不到整個朝代一半的時間,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間,連年內戰,四處硝煙,黃河流域尸橫遍野,千里無雞鳴,萬里無狗吠,落日的余輝下,是一望無際的地獄之國。翻開本書,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主角們:李淵、李世民、武則天、楊貴妃、唐明皇、李白、安祿山、黃巢……帝王將相,輪番上陣,詩人草寇,粉墨登場,緊鑼密鼓,不容喘息,連演數場好戲:一場比一場令人血脈賁張!一場比一場起伏跌宕!一場比一場充滿血腥和陰謀!
王覺仁 ·中國史 ·23.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