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四庫學》系首都師范大學中國四庫學研究中心組織編寫的連續性出版物。本書系第一輯,主要包括五個部分:四庫學探析、《四庫全書》與世界記憶遺產、全球化視野下的《四庫全書》及其研究、《四庫全書總目》研究、《四庫全書》的編纂與整理,具體內容涉及《四庫全書總目》與中華學術體系的構建、“四庫學”研究的當代價值、《四庫全書》與世界記憶遺產、《四庫全書》的歷史價值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學術參考價值。
陳曉華 ·中國史 ·16.2萬字
由《劉展之叛》《李輔國用事》《仆固懷恩之叛》《元載專權》《吐蕃入寇》《兩稅之弊》《裴延齡奸蠹》《吐蕃叛盟》八篇組成,記敘唐肅宗、代宗、德宗三朝的內政和邊患。通過劉展之叛、仆固懷恩之叛等歷史事件,敘述了唐肅宗時軍將劉展發動叛亂、唐代宗時西北軍將仆固懷恩被朝廷逼反,兩次叛亂最終被朝廷平定的歷史過程;通過李輔國用事、元載專權、裴延齡奸蠹等歷史事件,講述了唐肅宗朝的大宦官李輔國與張皇后聯手干預朝政、唐代宗朝的權相元載弄權、唐德宗寵信的奸臣裴延齡陷害政敵的故事;通過記述兩稅法改革和兩稅法執行過程中產生的弊端,反映了唐朝前后期賦稅制度的演變過程。通過敘述吐蕃入寇和吐蕃叛盟等歷史事件,記錄“安史之亂”后唐朝陷入內憂外患的困境,唐與吐蕃之間時戰時和,最終雙方訂立盟約,維持相對和平的局面。
袁樞 ·中國史 ·29.1萬字
文化是傳承的,只有傳承才可能使數千年文化積淀而形成傳統。天文作為中國文化之源,對中華文明諸核心內涵的形成與發展產生著深刻影響。本書旨在通過天文考古學研究揭示傳統的宇宙觀體系,重建上古文明乃至前文字時代的知識、制度與思想,從本質上闡釋中國文化的特點及核心價值。全書將考古學、古文字學、古文獻學和古天文學相結合,以對己身文明的理論探索為基礎,完成上古時空觀、政治觀、宗教觀、祭祀觀、典章制度、哲學觀及科學觀的研究,辨析天文與人文的相互關系,是一部從天文學角度,運用天文考古學研究方法全面解讀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術著作。
馮時 ·中國史 ·45.3萬字
《先秦史》是呂思勉先生的“四部斷代史”之一,也是他斷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一部,代表了他最精華的學術成就。該書寫于20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呂先生對其也頗為重視,屢次修訂,并稱,論古史材料,古史年代,華夏起源及西遷,宦學制度等,自謂最佳。該書分十五專題論述先秦歷史,所引資料從神話傳說至考古資料,皆有引述,甚為詳贍。是其重要學術著作之一。
呂思勉 ·中國史 ·37.4萬字
本書講述了從秦滅六國到三國歸晉近500年的中國古代歷史風云,以歷史發展過程以主線,以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為重點,用35個章節將秦漢三國歷史娓娓道來。這本書中既有王朝的興衰更迭,又有人物的枯榮沉浮,更有作者的所思所想,意在使看上去冰冷的歷史充滿溫度,讓讀者借此深入500年歷史的場景,看清歷史發展的脈絡,探究個人和時代的關系,從而獲得啟迪和思索。
趙海峰 ·中國史 ·24.6萬字
錦衣衛,是明代專有軍政特務機構,在談及明朝制度建設的時候,錦衣衛是避不開、繞不過的話題,它所代表的“特務政治”影響了整個明朝的發展方向。他們直接聽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并進行不公開的審訊,也有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正是這種神秘的特性讓很多人對其真實面貌不甚了然,本書正是對這一機構去偽存真,還原歷史上真實的錦衣衛,講述其中的權力糾葛與禍福興亡。
熊劍平 ·中國史 ·15.7萬字
《沖鋒號吹響之后》以紀實手法,從馬前進這個普通戰士的親身經歷出發,生動展示了在新中國誕生與成長背景下,主人公參加革命,經歷西南剿匪、抗美援朝以及轉業地方后在平凡崗位上的辛勤耕耘。全書洋溢著普通人的愛國熱情和報國之志,以小見大呈現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變遷,折射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長歷程,以及今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馬超英 ·中國史 ·8.8萬字
本書是原國民黨將領關于抗日戰爭中原抗戰之親歷記錄。本書原書名為《中原抗戰》,叢書名為《正面戰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2013年1月由我社出版,原書號為ISBN978-7-5034-3695-6,現應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要求,將該書納入《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叢書重新出版,只是版式重新設計,內容不作改動。特此說明。一九三七年十月中旬,日軍沿平漢鐵路兩側南犯,直抵漳河北岸。中國軍隊與敵展開激戰,揭開了中國人民偉大抗日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原抗戰的序幕。本書真實記錄了豫北作戰、豫東作戰、豫南會戰、鄭州戰役、豫中會戰等重要戰役。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43.5萬字
大宋人口盛世從何而來?朝廷巨量財富流向何處?理清黃金時代的繁華邏輯,展現宋朝百姓的生活實況。歷史作家諶旭彬重磅新作,重新打量宋朝的面子與里子。本書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剖析宋朝社會財富總量增加的原因;第二部分講述不同時期的宋朝政府汲取的方式,以及百姓如何輾轉騰挪求生存;第三部分則是解釋了兩宋增加的財富沒能轉化成再生產資本的原因。諶旭彬的寫作打破了當前大多數宋史著作自上而下的正統史觀,聚焦無法在歷史中出聲的底層群體,呈現他們真實而又殘酷的生存狀態,揭露了兩宋“以九千萬貧弱者,供養一千萬食稅群體”的“繁華”本質,顛覆了其所謂古典中國黃金時代的形象,對全面理解兩宋的王朝體制富有啟迪意義。
諶旭彬 ·中國史 ·21.2萬字
本書主要討論的是在西藏西部地區建立的“古格王國”的早期歷史,全書運用歷史學的方法,結合考古學、宗教學、民族學的相關成果,在考訂出10~13世紀古格王國的準確而豐富的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從政治文化和政治體制的角度,解析這一時期古格王國的政教關系史的基本問題。以10~13世紀古格王國的政治與宗教生活中,政教兩界共同參與的各種重大事件的互動模式為線索,考察各階段古格王國政教關系的時代特點、具體走勢和關鍵環節,揭示10~13世紀西藏社會的世俗政治力量與宗教教派力量的權力關系的具體演進過程。
黃博 ·中國史 ·21.3萬字
我國宋朝時期,北方出現了三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即遼、金和西夏。這三個政權稱雄邊域,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貢獻。遼也稱遼國、契丹,是中國五代十國北宋時期以契丹族為主體建立的封建王朝,統治中國北部。金是位于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的一個政權,1125年滅遼,1127年滅北宋。西夏原名大夏,是中國歷史上由黨項人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封建政權,長達190年,最后亡于蒙古。
金開誠 ·中國史 ·3.6萬字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進軍到距朝歌七十里的牧野地方舉行誓師大會,列數了商紂王的許多罪狀,鼓動了軍隊要和商紂王決戰。這時候商紂王才停止了歌舞宴樂,和那些貴族大臣們商議對策。這時,紂王的軍隊主力還在其他地區,一時也調不回來,只好將大批的奴隸和俘擄來的東南夷武裝起來,湊了十七萬人開向牧野。可是這些紂王的軍隊剛與周軍相遇時,就掉轉矛頭引導周軍殺向紂王。結果,紂王大敗,連夜逃回朝歌,眼見大勢已去,只好登上鹿臺放火自焚。周武王完全占領商都以后,便宣告商朝的滅亡。《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武王滅商》以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武王滅商的有關內容。
金開誠主編 ·中國史 ·2.4萬字
本書原名《呂著中國通史》,為呂思勉先生兩大通史巨作之一,也是民國時期中國文化史研究的壓卷之作。本書是抗日戰爭時期上海淪陷為“孤島”后,為適應當時大學的教學需要而編寫的。原上冊為文化史,為本部書的重點與關鍵,通過敘述中國社會、經濟、政治制度與文化學術的歷史發展狀況,以探求中國歷史發展的規律及對現實的裨益,考證翔實、論見獨到,且行文通俗流暢,為文化史中難得的佳作;下冊為政治史,為適應當時的教學需要,相對簡略,然貫通精當、一氣呵成,將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清晰地展現給讀者,大家風范洋溢字間。對中國歷史感興趣的讀者,不可不讀的一本歷史經典。為方便閱讀,本書在編排時將上下兩冊并為一部,將繁體豎排改為簡體橫排,并對書中的紀年加以規范和統一,并將原書的訛誤之處加以修正。呂先生所著史實扎實而精確,歷史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敘述清楚,見解獨到而精辟,是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經典著作。不管你是不是歷史愛好者,都能讀懂并大有收獲。
呂思勉 ·中國史 ·36.3萬字
帶你讀懂明末到晚清的三百年里,中國的開放與失敗。中國也曾經有過機會去學習西方、向世界開放,不管是在技術、商業、資金還是制度上,都曾經有過學習的沖動。中國歷史上不止一次發生過對外開放,但如果不吸取教訓,那么任何一次對外開放,最后在畫一個圈之后,都會回歸封閉的原點。本書所描寫的內容,不是歌頌古代王朝的偉大,而是探討從地理大發現到鴉片戰爭爆發的那三百多年里,中國的客觀得失。讓人們去理解,中國不是天生閉鎖的,在幾百年前就有過一次大規模的開放,并將當時最先進的西方技術和知識盡數引入。但由于封建集權政權的性質,中國社會又忘掉了當初學習的一切,重歸于傳統的閉鎖社會。
郭建龍 ·中國史 ·33.6萬字
《活在大宋》是國內少有的歷史普及讀物,以帶你穿行于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和城市生活更為發達的宋王朝“旅行”的新穎方式,讓讀者從衣食住行、科技文化、社會娛樂等諸多全新的方面了解這個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重烙印的王朝:宋代的戶籍制度與“學區房”,宋代婦女的解放程度與時尚觀,宋代舌尖上的文化,宋代的物價與工資對比……全系列以輕松、幽默的筆觸展現了宋朝的社會文化史,拉近了讀者和歷史的距離,讓讀者在這部“歷史紀錄片”中尋找中華民族的驕傲。
劉曙剛 ·中國史 ·18.4萬字
本選集收入本人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發表的論文二十余篇,按研究主題分組編排,第一組為宋代礦冶業方面的論文,主要涉及宋代礦冶業技術、礦冶業機構與管理政策、生產與經營等內容,其中多篇文章因只在論文集中刊出,讀者搜尋受限。第二組為宋代金屬制造業方面的論文,主要探討了宋代兩大官營手工業機構都作院、文思院的設置、管理、生產職能。第三組為宋代礦冶業突發事件與政府應對方面的論文,探討了礦山的自然災害與人為因素導致的礦難事件及政府采取的各種應對措施。第四組論文為其他各種文章,包括讀書筆記、勘誤等雜作。
王菱菱 ·中國史 ·24.3萬字
本書是一本中華傳統文化核心素養的基本入門書。與《中華文化通志》相呼應,《中國文化通識》應運而生。《中華文化通志》十典百卷,體系宏大,研究精深。本書是專門為大眾讀者編寫的中華傳統文化基礎讀物,它針對中等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量身打造,將中華傳統文化按專題分門別類,從宏觀層面講解系統知識,資料詳實卻不大段引用,深入淺出,行文生動,“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文字可讀性性極強,并配有多幅高質量的插圖。它以通俗性定位并自成體系,具有知識性、感染性、實用性等特色,可以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與今天的現實生活相融會,從中汲取營養、規范行為、涵養人格,培育具有中國心、民族魂、文化根、創新力的現代人。本書是從大眾閱讀習慣與實際著手,由權威學者為大眾讀者精心寫作的,是極為難得的一本集學術文化性與通俗趣味性為一體的普及讀物。
姜義華 朱子彥 ·中國史 ·54萬字
提起宋朝,不少人的的第一人印象是“積貧積弱”,然而宋朝卻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本書從趙匡胤建立宋朝開始,到1276年元朝攻占臨安,崖山海戰后,南宋滅亡止,按時間順序細讀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通過分析宋朝的對內對外政策、兩宋人物的心理風貌、幾次重大的改革、文人與武人在宋朝的地位、面對內部起義和外部勢力時的決策,為讀者展現一個顯微鏡下的大宋。
劉路 ·中國史 ·28.7萬字
一部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簡史。本書主要講述了北朝約一百四十年(439—581年)的歷史,細致地闡述了北魏的興起、北魏的分裂(東魏、西魏)、北魏的滅亡(被北齊、北周取代),以及楊堅在北周坐大,篡周一統天下的過程。這是一段民族大遷徙、民族大融合,思想和社會大變革的歷史,經歷痛苦的動蕩、轉折和改革,醞釀了大一統的隋唐盛世。本書以史料為本,氣勢恢宏,邏輯性強,文字流暢,講述簡潔。作者注重挖掘故事背后的故事,既有遮云蔽日的戰爭場面,又有扣人心弦的黨爭,還有跌宕起伏的后宮爭斗。書中既注重講解歷史故事,又普及人文知識,讓人物與故事相得益彰,故事更有味道,人物形象更為飽滿,可讀性更強。
張瑋杰 ·中國史 ·28.9萬字
本書旁征博引,縱橫捭闔,以豐富的文史資料和自由的行文風格闡釋主題。
張蔭麟 呂思勉 蔣廷黻 ·中國史 ·35.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