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作者化身為民國報人,在文字構成的舊世界老中里穿行報道,帶領讀者穿越回1912年,見證民國元年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諸多細節。相比于1911年辛亥革命的轟轟烈烈,1912年著實是平凡又令人焦慮的年份:科技全無進步,社會更加混亂,經濟乏善可陳,學術亦少創新。然而,破敗之下,整個社會的精神生活卻經歷著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切都充滿著無限的可能。作者用文字重現了1912年的中國與世界,描繪了一幅完整生動、極具煙火氣的社會圖景。
楊早 ·中國史 ·15萬字
武則天82年的人生,前31年,她卷入權斗漩渦,為活命從宮女殺到了皇后的寶座;后51年,她掀起腥風血雨,用女皇的龍袍確保了自己的安全。3歲,她是商人之女,被術士袁天罡相面后驚為“天下之主”;25歲,她入宮十年,從太宗的病榻上了太子的床榻;27歲,她身陷尼寺,卻成功地與新皇藕斷絲連;31歲,她放手一搏,贏了你死我活的皇后爭奪戰;36歲,她代高宗掌政,不知不覺地將權力轉入自己手中;59歲,她獨攬朝政,一手翦除皇族集團,一手培植新貴勢力;67歲,她應百官之請登基稱帝,開始了14年女皇時代;82歲,她退位禪讓,被政敵尊為“則天大圣皇帝”,治國開啟盛唐序幕,身后留下無字豐碑。
王曉磊 ·中國史 ·24.3萬字
中國少數民族孝文化是具有中國少數民族特色的孝文化。本書以蒙古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錫伯族等為主要研究對象,從三個主要方面挖掘了中國少數民族孝文化的因素:各少數民族的人生禮儀、節慶活動、人際交往、起居祝福等風俗習慣真實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的孝文化精髓,民間文學和作家文學中存在著大量孝文化的精彩傳述和描寫,各級學校教育中保存有豐富的孝文化素材。
包朗 ·中國史 ·27.6萬字
本書是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擬訂的“文史資料百部經典”之一種。該書曾于1984年5月,黃埔軍校創建六十周年之際,以《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之名初版。收集了二十多位曾在軍校任職或學習過的同志的講話或回憶文章,生動真實地記載了黃埔軍校官生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共同學習、生活和戰斗的情景,讀者可以從中了解大革命時期的一個側面并汲取國共合作失敗的歷史教訓,以促進第三次國共合作和祖國統一的實現。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26.3萬字
本書通過對澳門近代風景園林的實地調研和深入分析,探究澳門近代風景園林的表現類型與典型實例,歸納總結澳門近代風景園林的造園理念、造園手法和文化內涵,挖掘澳門近代風景園林中西結合的多元文化特質。同時通過比較澳門園林與嶺南園林、葡萄牙園林間的異同,探討風景園林的保護價值,建立澳門近代風景園林的價值評估框架,提出相應的保護策略,為進一步研究、保護和開發澳門城市風景園林這一歷史文化遺產打下可靠基礎。
童喬慧 張潔茹 ·中國史 ·7.7萬字
"你當真以為,看幾部諸如《甄嬛傳》、《步步驚心》之類的電視劇,就真的了解大清后宮了嗎?你以為只要長得清純點、漂亮點,就可以把皇帝或者這個王爺、那個阿哥迷得死去活來顛倒乾坤了嗎?你以為只要皇帝喜歡你,你就能夠“獨步江湖”,什么也不用擔心,什么也不用害怕了嗎?你當真以為清朝的這些個皇帝,當真智商不怎么地,任由幾個沒讀過多少書整天張羅著梳妝打扮坑蒙拐騙的女人任意擺布嗎?你真的認為以你的情商、智商一定可以在大清后宮這種地方縱橫捭闔、步步高升,且安然無恙地終老嗎?親們,看完這本書,再做白日夢!"
林月 ·中國史 ·11.5萬字
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寫于抗日戰爭危急關頭的1938年,為對國家前途關心的民眾和青年撰寫。作者從以史為鑒出發,由外交內政的關系入手,重點論述了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為抵御外敵入侵而改革內政的各種方案,表現了尋求救亡之道的使命感。全書敘事脈絡清晰,沒有枝蔓,行文情至感人,好讀易懂,引人入勝,讓人欲罷不能。本次整理出版,還收錄《中國與近代世界的大變局》《最近三百年東北外患史》等四篇文章,有助于讀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國近代史。所以書名也改為《中國近代史新編》。
蔣廷黻 ·中國史 ·17.5萬字
本書為著名軍史專家劉統教授的又一部軍事力作,全面敘述1946-1949年國民政府審判日本戰犯的過程,全書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從1942年倫敦成立聯合國戰爭罪行審查委員會開始,敘述日本戰爭罪行調查的兩個階段以及戰犯確認和逮捕的過程;第二部分分10章詳細介紹十個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的過程;第三部分為五個重要戰犯和上海集體審判日軍將領案的審判經過;第四部分介紹了四個重要涉外案件的審判;第五部分探討了審判的相關問題;第六部分附錄日本重要戰犯名錄和審判日本戰犯統計表。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成果。
劉統 ·中國史 ·85.1萬字
敘述歷代的盛衰,即向來所謂政治史。本書依據時代,敘述從上古至民國歷代政治變革得失。自先秦諸子時期,改革社會的思想就出現了,但起起伏伏,改革力度一直不大,及至西漢末年才終于引發了王莽的改革。而王莽改革的失敗卻導致“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與天下安”成為政治上的金科玉律。一時間,變革的根本之計再無人提及。
呂思勉 ·中國史 ·12.1萬字
本卷講述的1937年到1941年的相關內容。作者除了全面搜集和利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藏民國檔案、有關地方檔案館的檔案資料、全國政協和各地政協有關歷史資料,以及國內收藏的大量民國書籍報刊,還廣泛參考了臺灣地區和國外出版的相關資料、著作、文章,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還原民國歷史的本來面目。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中國史 ·55.4萬字
“西洋鏡”團隊歷時八年整理出1876年至1904年間西方報刊關于李鴻章的大量新聞報道和特寫,其中涉及他的種種洋務、對美國《排華法案》的強硬態度、簽訂《馬關條約》時的兢兢業業、處理義和團事件時的前倨而后恭,特別是出訪歐美時的情景……本書分上下兩冊,按時間順序上冊從1876年到1896年,下冊從1896年到1904年。
趙省偉主編 ·中國史 ·27萬字
本書是第一本關于《華僑日報》的研究專著,采取歷史學的研究方法、新聞學理論和觀點等,憑借《華僑日報》的報紙原件和微縮膠片,進行深入探討,是香港報業史和文化史的重要研究成果,并就《華僑日報》前身三種報紙及該報本身的刊行經過作出全面性的系統論述,并對報上登載的消息、文章、圖片、廣告等作詳細統計。
丁潔 ·中國史 ·13.1萬字
西夏王陵號稱東方金字塔,謎樣的黑水城擁有令人覬覦的寶物;“正史”中沒有它完整的史傳,西夏王朝究竟是“傳說”還是“高不可攀的存在”!以黨項民族為主體的西夏王朝,前后跟契丹的遼、漢人的北宋、女真的金及漢人的南宋,兩度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西夏的興盛充分表現出黨項人強大的韌性與臨機應變的特長。西夏曾經創制出形態特殊的西夏文字。歷史上許多少數民族都曾經建立過政權,但大都沒有屬于自己民族的文字,可見西夏文之重要地位。近幾年來,西夏文翻譯的佛經陸續出土,這對漢語語音變遷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西夏王朝從元昊于北宋仁宗景祐五年正式稱帝,到元太祖二十二年,享祚一百九十年,在中國歷史上也算是一個長命的朝代。如果從元昊的老祖宗拓跋思恭因參與平定黃巢有功,授夏、綏、銀節度使,賜號定難軍算起,則有三百四十六年之久,是一個長命的政權。
劉學銚 ·中國史 ·15.8萬字
大明,一個輝煌又腐朽的朝代,一個血性又刻薄的朝代,一個奇才輩出又奸佞頻生的朝代。大明一朝近300年,16位皇帝各有特點,他們或明或暗,或剛或柔,或暴虐或仁慈,或勤政或懶政,或奇葩或多疑……有的口碑極好,有的風評很差。在十六個皇帝中,甚至找不出兩個“雷同”之人。但無論如何,他們在國家層面上均守住了兩條原則:一是“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二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縱觀明朝風氣,雖不如唐朝奔放,不如宋朝瀟灑,但自有一股凌厲之氣貫穿始終。無論文人、武士、市民、才子,他們都像紫禁城里的帝王一樣,身上流露出這個朝代的精神氣質。這是明朝可以誕生于謙、王陽明、海瑞、張居正的原因,也是明朝覆滅后依然可以走出張煌言、史可法、李定國、顧炎武的原因。這,或許就是孟子所說的“氣”。
艾公子 ·中國史 ·26.9萬字
唐代是個開放的朝代,有數不清的外國人曾定居于此;唐代同樣是個保守的朝代,一到晚上就要執行嚴格的宵禁。要想了解唐代人的生活風貌,還要翻閱浩瀚的史書典籍。本書考訂清楚翔實,語言風趣幽默,為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唐代王公貴族和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樂。本書力求在嚴謹考證的基礎上,以盡可能輕松的語言還原一個更加真實的唐朝。
沈清嬋 ·中國史 ·10.9萬字
《長征行》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書中考證了黨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解決了有爭議的問題,記述了沿途的民風習俗、禮儀服飾、飲食特產等,匯集了大量第一手珍貴圖片。作者石仲泉根據在長征路上的考察,對新時期長征精神的內涵作了解讀。這次增訂本增加了一些全新的考察內容,彌補了初版沒有涉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環節,由初版的33章擴充為38章,字數增加了近20萬,內容更加生動豐富,是了解長征歷史、學習長征精神最直觀的通道。
石仲泉 ·中國史 ·43.6萬字
《民國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專刊,主要刊載關于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相關史實與理論的研究文章。現為CSSCI來源集刊。本輯(第33輯)的“民國政治”“日本侵華研究”“教育史研究”“經濟與社會”“學術綜述”“史料視窗”較有特色,相關論文堪供學術界參考,其他文章亦有相當的學術價值。
朱慶葆主編 ·中國史 ·19.7萬字
書中囊括了從遠古到鴉片戰爭的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并按照朝代和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進行編寫,知識脈絡清晰、條理清楚,閱讀起來更是方便快捷。叢書在用漫畫展示歷史故事的同時,以簡短、精練的文字介紹了故事的歷史背景以及相關的歷史常識,讓小讀者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收獲豐富的歷史知識。
圖畫歷史創作室 ·中國史 ·8758字
《通鑒紀事本末》四十二卷,南宋袁樞著。本書選取《資治通鑒》中的重大歷史事件,每件史事詳記其始末,并自擬標題,記述了上起戰國、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歷史中的二百三十九件重要史事,另附六十六事,共三百零五件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事本末體史書,開創了“以事為綱”的本末體史書先例。
(宋)袁樞撰 楊寄林主編 ·中國史 ·547萬字
本書是原國民黨將領關于抗日戰爭閩浙贛三省抗戰之親歷記錄。本書原書名為《閩浙贛抗戰》,叢書名為《正面戰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2013年1月由我社出版,原書號為ISBN978-7-5034-3699-4,現應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要求,將該書納入《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叢書重新出版,只是版式重新設計,內容不作改動。特此說明。閩浙贛抗戰,指抗日戰爭時期內,在福建、浙江、江西三省(區)內所進行的各項戰役。從一九三七年九月初,日本侵略軍炮擊廈門起,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宣布投降,本書包括了抗日戰爭期間的閩海抗戰、南昌會戰、上高會戰、浙贛會戰及浙江省內諸戰役。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31.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