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清史講義》本書是孟森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學授課時的講稿,雖欠完整,但對清朝二百多年之政治、經濟、文化進行了全面的述評,史實詳盡,考訂了清先世源流、八旗制度原貌,并對清代從開國到國運由盛轉衰的過程和重要史實進行了縝密的論析,被史學界譽為我國近代清史學派的開山之作。本書主要分為“開國”“鞏固國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轉危為安”五章,對清朝前期二百年之政治、經濟、文化進行了全面的簡要敘述,為研習清史者之入門必讀書。
孟森 ·中國史 ·31.8萬字
中國通史的著作有很多,呂著版卻是個中典范,一經出版,暢銷至今。本書以國民歷史讀本、呂思勉第三部通史巨著(也是最后一部)——《呂著中國通史》(上冊于1940年出版,下冊于1944年出版)初版為底本進行整合,精簡精編,為你極簡勾勒五千年的中國歷史全貌。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是中國政治史,集中探討了中國歷史中的標志性事件,以及中國歷史大勢的演變;下編為中國文化史,分門別類地、有系統地敘述了古老中國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脈絡。獨特的“政治史+文化史”的雙重敘述視角,打破了以往通史寫作的代際劃分模式,即翻即讀;刪減不必要的、冗雜的文獻考據,融合更多呂氏自身的意識觀點,提綱挈領,生動有趣。一本書讓你輕松讀懂五千年中國史。
呂思勉 ·中國史 ·36.2萬字
《大數據與中國歷史研究》由華中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和歷史文化學院共同主辦。自2013年開始,華中師范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開始在大數據歷史研究以及人才培養方面進行合作,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大數據歷史專業開設了諸多較有特色的專業課程,其中“大數據與中國歷史”系列講座系高等研究院、歷史文化學院共同舉辦,邀請在量化歷史研究、數字人文研究方面素有專長的資深教授、新銳青年學者做專題講座,本書即部分學者研究成果、演講稿的結集。
付海晏 徐劍 ·中國史 ·15.8萬字
飲食與娛樂跟一般人的生活最為貼近。在百多年間,香港的飲食及娛樂行業,有些因為時代及環境變遷而漸次消失,有些卻仍然屹立不倒,伴隨香港居民走過每個年代。本地歷史專家鄭寶鴻,繼《香港華洋行業百年—貿易與金融篇》后,在《飲食與娛樂篇》藉著二百多幅難得一見的照片及多則報章資料,回顧百多年來香港二十多個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飲食及娛樂行業,讓你通過段段歷史細節,體味往昔的一刻消閑。
鄭寶鴻編著 ·中國史 ·5.2萬字
國會即議院是民主政治在政權組織形式上的主要體現,清末在朝野的努力下,基本形成了一個全面預備立憲的改革方案,也將國會的性質、權限以及與責任內閣的關系等等明確規定下來,以便向著這個目標邁進,體現立憲的基本精神。本書以豐富的史料,客觀描述了這一重大歷史進程,具有很高的可讀性和史料價值。
侯宜杰 ·中國史 ·21.3萬字
本書研究的對象主要是自道光至清末的《尚書》學者及其著作,既側重專人、專書的個案考察,同時也力圖把握《尚書》學之流變以及時代學術之總體特征。《尚書》是清代經學研究的熱點。在清代中前期,閻若璩、江聲、段玉裁、孫星衍等人以考據學方法治《尚書》,取得了重大成績。自嘉、道以降,隨著世運時風的變化,《尚書》學又有了新的內容,呈現新的特色。雖然不如中前期一般名家輩出、成績豐碩,但仍是《尚書》學史上值得關注的問題,有系統研究的必要。同時,這些新的內容、新的特色又鮮明地體現了當時的時代特征,對此加以探討,又有助于全面把握當時的學術潮流。
劉德州 ·中國史 ·30.4萬字
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引介西方歷史,結合中國傳統,對歷史重新思考。
何炳松 ·中國史 ·10.8萬字
《明史研究論叢》由中國社會科學院l歷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編輯,包含15篇學術論文,2篇書評。其中“文化、外交、政治”類的論文有8篇,分別是張兆裕通過《司銓奏草》對萬歷初年書院整頓的研究,陳時龍對陽明后學陳嘉謨的生平、著述及思想的研究,陳曉珊對成化十九年林榮、黃乾亨出使滿剌加王國的研究,龐乃明對利瑪竇在華交游人物做了補正,解揚對南皋書院和鄒元標講學都勻做了分析,秦博則對王守仁新建伯爵位的冊封、停襲、復嗣的情況做了梳理分析,美國學者魯大維用全球史的視野對明朝尚武行為作了研究,劉永霞對王船山《龍舟會》雜劇的研究也很有新意。“文獻、史料”部分,幾位學者分別對萬歷朝宗藩立法、黃景昉《宦夢錄》點校、張福臻年譜、《明儒學案》的點校辯誤、以及《武職選簿》與《明太祖實錄》中所見衛所設置時間的差異、錢海岳《南明史》的校讀等方面做了文獻學和史學的分析。“動態研究”方面則有彭國翔對袁黃研究的述評。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 ·中國史 ·23.2萬字
本書是原國民黨將領關于抗日戰爭武漢會戰之親歷記錄。本書原書名為《武漢會戰》,叢書名為《正面戰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2013年1月由我社出版,原書號為ISBN978-7-5034-3712-0,現應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要求,將該書納入《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叢書重新出版,只是版式重新設計,內容不作改動。特此說明。在上海淪陷、南京棄守之后,武漢實際上是當時全國政治、經濟、軍事的中心。中國人民要保衛武漢,堅持抗戰,日本侵略者要奪取武漢,結束戰爭,這就構成了當時中日雙方在戰略上的一場決戰。本書作為親歷記錄,再現了武漢會戰戰事的英勇與壯烈。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33.2萬字
作者化身為民國報人,在文字構成的舊世界老中里穿行報道,帶領讀者穿越回1912年,見證民國元年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諸多細節。相比于1911年辛亥革命的轟轟烈烈,1912年著實是平凡又令人焦慮的年份:科技全無進步,社會更加混亂,經濟乏善可陳,學術亦少創新。然而,破敗之下,整個社會的精神生活卻經歷著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切都充滿著無限的可能。作者用文字重現了1912年的中國與世界,描繪了一幅完整生動、極具煙火氣的社會圖景。
楊早 ·中國史 ·15萬字
晚清時代,一些不被人所知的奇聞軼事讓人不免窺探。本書以生動的筆觸,講述了晚清時期發生的一些歷史故事。主要包括國家、軍事、政治等方面,文筆犀利且不失生動,內容詳盡而不冗繁。對此類題材感興趣的讀者,本書不可錯過。光緒十六年(1890年),清德宗(載湉)皇帝舉行大婚盛典,各國國家元首和駐北京使節紛紛致賀。大英帝國維多利亞女王送來的賀禮是一座供玩賞的自鳴時辰鐘,鐘上用漢字鐫刻著一幅賀聯:“日月同明,報十二時吉祥如意;天地合德,慶億萬年富貴壽康。”賀者無心,受者有意。慈禧一見“日月同明”的鐫字后,立馬臉就拉長了。后面到底又發生了什么?1921年,溥儀所在深宮安裝上了第一部電話。電話裝好后,電話局送來了電話本。16歲的溥儀開始興致勃勃地給人打電話,先是讓全聚德送鴨子來,又學京腔打給楊小樓,隨后又撥通了留洋博士胡適的電話。接電話的正是胡適本人,于是溥儀請他來宮里走走。沒兩天,小太監遞進了“北京大學教授胡適”的名片。二人開始了第一次宮廷會晤。胡的到來,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各種名人軼事盡在其中,不妨讀上一讀。
異鳴 ·中國史 ·18萬字
書中囊括了從遠古到鴉片戰爭的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并按照朝代和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進行編寫,知識脈絡清晰、條理清楚,閱讀起來更是方便快捷。叢書在用漫畫展示歷史故事的同時,以簡短、精練的文字介紹了故事的歷史背景以及相關的歷史常識,讓小讀者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收獲豐富的歷史知識。
圖畫歷史創作室 ·中國史 ·5997字
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員,其人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末年,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王莽則被朝野視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選,被看作是“周公在世”。公元9年,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王莽統治的末期,天下大亂,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于亂軍之中。王莽在位共15年,死時69歲,而新朝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中國文化知識讀本:王莽改制》講述的就是這段歷史。
金開誠 ·中國史 ·3萬字
『南京大虐殺史』是《南京大屠殺史》的日文版。張憲文教授等一批歷史學家,十多年來深入各國檔案館、圖書館,在掌握大量第一手原始文獻和口述史料的基礎上,經過潛心研究,撰寫了南京大屠殺史,對日軍在南京的屠殺暴行、性暴行、城市破壞及劫掠暴行,進行了全方位研究,厘清了南京淪陷時日軍對國民政府首都的軍事、經濟和社會控制的史實,展示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保護和救援難民的人道主義善舉,再現了中外媒體和國際社會對日軍暴行的反應,披露了戰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國防部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的判決,揭示了歷史的真相,有力地駁斥了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殺史實的謬論。它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南京大屠殺這一人類的大慘劇。
張憲文 ·中國史 ·48.6萬字
《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是楊寬先生探討古代陵寢制度史的成果匯編,共分上中下三編,上編探討了春秋戰國之際陵墓的起源情況以及戰國中期以后至唐宋明清陵寢制度的變遷;中編是關于古代陵寢制度若干專題的探討;下編“古代陵寢和陵園布局的研究”則著重介紹了秦始皇陵園和秦漢陵墓的布局結構,是結合實地考察而得到的成果。
楊寬 ·中國史 ·13.5萬字
“朕說”全新作品,有趣的漫畫解讀,全新的切入角度,一邊哈哈笑,一邊有學到,讓歷史學習從此沒有難度。你以為的古代女子默默無聞,實際上的古代女子讓人驚嘆不已!歷史上的妲己竟然被人誤解了三千多年;才女謝道韞竟然是追星一族;李清照竟然獨愛飲酒醉;課本中的花木蘭,歷史上真的存在嗎……用幽默的語言,嚴謹認真的態度,多彩的漫畫形式,講述歷史上25位古代女性背后的故事,讓你輕輕松松了解中國歷史。
朕說 ·中國史 ·4.7萬字
本書從孫堅創業開始,為讀者講述東吳政權從孫氏崛起,到爭霸天下,再到建立帝業,最后走向滅亡的百年歷程。東吳立國50余載,在三國中國祚最長。從東吳的歷史出發,就能基本了解三國歷史的脈絡。本書力圖為讀者呈現一個真實而全面的東吳,不僅從宏觀角度展開東吳百年興亡的歷史畫卷,還從微觀視角刻畫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東吳人物——英勇善戰的孫堅、謀略過人的孫策、復雜多面的孫權、頂級戰略家魯肅、文武雙全的周瑜、足智多謀的陸遜……正是他們筑起了這個極具開拓精神的政權。
握中懸璧 ·中國史 ·34.5萬字
本書系統梳理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2015年間大陸學者探討中國近代社會史的研究成果,并對此前相關的學術源流稍作追述。本書回顧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范式與視角、學術流派與風格等基本問題,分析了該學科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與趨勢;對近代中國的人口與家庭、性別與婚姻、社會群體與團體、城鄉與區域社會、社會問題與社會治理、社會生活、大眾休閑娛樂、中國宗教與民間信仰等專題的研究狀況,述其脈絡,析其得失。
李長莉 唐仕春 李俊領 呂文浩 ·中國史 ·59.8萬字
《水滸傳》中的宋朝是真實的宋朝嗎?在《知宋》中,《水滸傳》不僅僅是一部優秀的古代文學作品,更是反應北宋時期社會面貌的一面鏡子。作者結合《水滸傳》中的描寫,并分析了大量宋人及后人的文學作品、詩詞等,生動再現了宋朝的社會面貌,體現了嚴謹的文史互證的研究精神。作者探究了水滸中人物原型、地名、綽號來歷和含義,并從這些細微處進一步深入下去,分門別類地探討了宋朝的官制、兵制、行政區劃和管理、司法和訴訟、貨幣和經濟面貌、飲食文化和流行時尚等問題,徐徐道來,引人入勝。
趙燕云 ·中國史 ·14.1萬字
本書在大量挖掘、利用清代檔案史料的基礎上,對乾隆朝大規模常平積貯養民政治進行了系統研究,詳細探討了常平積貯養民政治的緣起、發展與變遷,對其涉及的存儲、平糶、采買等環節具體的運轉情況進行了深入考察。本書研究努力跳出單純制度史研究的束縛,通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雙重視角,著重探討了乾隆朝政府政策與國家制度在地方的實際運作狀況,具體分析了體現道義責任的皇權政治之下地方官員的利益訴求和具體行為,以及地方官員行為對政府政策和國家制度發展演進產生的深刻影響,并對乾隆朝奏報、題報的常平積貯數據的真實性及其意義進行了系統、深入的考證、分析,從而為深入認識乾隆朝乃至我國傳統社會的政治生態提供了重要參考,是對清代政治史研究的一種新探索。
和衛國 ·中國史 ·28.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