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該書立足于正史研究,通過講述南北朝各個時期的歷史人物和故事,力圖還原歷史原貌,以資借鑒。該書從“狂悖的王室”“傲岸的文人”“剽悍的將軍”“任性的名字”“爛漫的文化”等五個部分,記述南北朝宮廷政治、文人情懷、人性本真、武將謀略以及對后世影響深遠的璀璨文化成就。通過對這段復雜歷史的梳理,我們可以窺見南北朝人對事業的追逐、對夢想的追求、對文化的追尋,始與終,真與假,好與壞,點滴之間崢嶸即現。
牛踏秋 ·普及讀物 ·19.6萬字
北宋是一個復雜的時代,其成就與失誤、榮耀與屈辱,對今天的我們也有不少啟發。這部《北宋往事》,取材于明代史學家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精擇其中重要篇章,以北宋內政外交為主線,對北宋史事進行了一次系統的總結,將北宋的建立與鞏固,與遼、夏的關系,尋求變革的歷程,以及最終的腐朽、衰亡,全面展現出來。雖說“蘭亭已矣,梓澤丘墟”,但“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讀史,可發悠悠之嘆,亦可明理益智。我們衷心希望這部書可以幫助讀者加深對北宋這個重要時代的認識。、百姓,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承受了巨大的犧牲和痛苦,關注這些普通人的命。
石晶 ·中國史 ·10萬字
世界文明的時間跨度超過5000年,地域跨度則覆蓋全球各洲,宏大且復雜,本書卻完整而清晰地理清了世界文明的脈絡。本書以時間和空間為線索,精妙串起了世界文明5000年,為讀者展現了從公元35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兩河流域文明始,至20世紀二戰結束時止的世界發展軌跡。從亞歷山大大帝到希特勒;從迦太基共和國的興亡到阿拉伯王朝的興起;從唐朝的繁盛到美國南北戰爭,幾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歷史大事件,既包羅萬象,又清晰明了。所有遙遠的歷史都成就了今天的我們,通過本書,讀者可以構建一幅架構清晰的腦內世界文明索引圖。
(英)艾瑪·瑪麗奧特 ·世界史 ·7.4萬字
本書力圖通過對《三國志》的現代化解讀,通過輕松的語言向讀者娓娓道來三國的那段歷史。所有的情節都來自于歷史的真實。全書完整的敘述了東漢末年群雄并起直至三國并立最后三家歸晉的整個過程與故事,其間不乏穿插著《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的相互比較,對于三國愛好者來說,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三國史書,而對于普通讀者來說,也是輕松讀三國的一本普及讀物。
清宣 ·普及讀物 ·12.6萬字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史,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泱泱大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史曲折而厚重,其問發生的歷史事件、出現的歷史人物錯綜復雜、頭緒繁多,使得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很難找到讀史的入門之徑,對中國歷史的面貌缺乏清晰的認識。如何在短時間內讓讀者清晰地了解歷史,感悟歷史,是李碩主編《畫說中國》的初衷。
李碩 ·中國史 ·8.4萬字
本書是一部融人類學、文明史、醫學思想、醫學狀況、醫生人物、民間傳說和人類災難史為一體的通俗易懂的醫學史著。它講述的是瘟投的歷史和人類對抗瘟疫的精神史。它全面回憶了自古至當代人類面對過的各種瘟疫的特征和過程,深刻地揭示了醫學的進步,病毒的威力和文明的演化之間的關系,為人類認識瘟疫的真面目提供了藍圖,為防治瘟疫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歷史證明沒有瘟疫的時代是稀少的,人類始終伴隨著瘟疫,也就是說瘟疫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是人類永遠要與之作斗爭的對手?;羧A德·馬凱爾的著作證明了病毒學之父巴斯德的論斷:“瘟疫和死亡的規律,總是在設想著破壞性的新手段,而和平、工作和健康的規律,則始終在謀求把人類從瘟疫中解救出來的新方法。
(美)霍德華·馬凱爾 ·專業史 ·11.3萬字
本書是英國著名外交史學者羅伯特·巴爾曼·莫厄特的代表作品,講述了理查二世被殺,英格蘭王位繼承制度遭到破壞,約克家族與蘭開斯特家族為爭奪王位繼承權百年激戰,金雀花王朝覆滅,亨利七世登基建立都鐸王朝的全過程。理查二世為何會在政變中失???為什么理查二世死后約克家族和蘭開斯特家族都獲得了英格蘭王位的合法繼承權?為什么英格蘭這場內戰被稱為“玫瑰戰爭”?為什么約克家族與蘭開斯特家族建立的王朝始終無法穩定政局?玫瑰戰爭中什么戰役決定了兩個家族的結局是同歸于盡?為什么亨利·都鐸成了玫瑰戰爭的受益人?本書將詳細解答。
(英)羅伯特·巴爾曼·莫厄特 ·世界史 ·19.4萬字
本稿以9位青年學者的中原學術游為主線,串起中原大地的名勝古跡,以人文景觀為主,非泛泛而談的游記,而是真正挖掘名勝蘊含的歷史意義。因是學術游,行程多由當地考古所或相關高校院系安排,得以參觀不對外開放但極珍貴的景點或文物,獲取最新考古發現和一手材料。9篇文章或全面介紹考察過程,或就旅途中涉及之某一具體文物專門論述,或就中原地區的歷史地理展開討論,涵蓋文學、歷史、考古、美術等多個專業,展現出跨領域聯合考察的獨特價值,兼具學術性與趣味性、可讀性。稿中配有多幅圖片,既有珍貴史料,也有旅途實景,更有結合新科技手段的無人機航拍,從而與傳統文獻結合,彼此印證,互為生發,衍生出新的學術意義參與者除兩位編者外,還有:林曉光(浙江大學)、胡鴻(武漢大學)、范兆飛(上海師范大學)、孫正軍(首都師范大學)、王煜(四川大學)、王安泰(南開大學)、毋有江(武漢大學),均為當下較出色的青年學者。
耿朔 仇鹿鳴 ·中國史 ·10萬字
歷史、地理與政治之間有著錯綜復雜而又密不可分的關系,構成了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一條主要線索,也一直吸引著人們加以關注和思考。在20世紀初政治地理學研究興起的背景下,作者通過引入“地理條件”“能量”“支配作用”等概念,以系統的解釋框架梳理了世界歷史的脈絡。全書從地理及其與歷史之間關系的視角,闡釋了各個文明、民族與國家不同的發展歷程及其呈現出的多樣化特征,強調諸如地勢、熱量、水分、植被、海陸分布等地理因素的作用,并著重分析了其對人口與族群、遷徙與殖民、戰爭與政治、生產與經濟、知識與技術等方面的影響,在地理條件與歷史進程交織與互動的宏大視野之下,呈現出一部視角獨特而別有洞見的人類文明發展史。
(英)詹姆斯·菲爾格里夫 ·歷史地理 ·20萬字
本書以短小精悍的筆法,從大氣磅礴、縱橫捭闔的歷史角度,深刻地記錄了日本自19世紀60年代明治維新起到20世紀60年代的100年間日本所經歷的波折起伏。作者吉田茂的政治領袖的視角,闡述了日本百年來所發生的,從明治維新的崛起到戰敗后的低谷,再到借助戰后良好的發展機會重新站起來的歷史。本書同時收錄了百年間,外國人眼中的日本,以及作者在日本戰后的報紙雜志上發表的關于經濟的論文和時事評論??傮w而言,由字里行間更多流露出的并非是文學上的趣味,而是政治家所獨有的理性、堅忍、實干和勇氣。
吉田茂 ·世界史 ·9.8萬字
本書深刻闡釋并對比分析了“海上絲綢之路”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內涵,提出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意義。通過系統地梳理寧波在“海上絲綢之路”歷史地位的演進,提出其特點,并總結出“海上絲綢之路”形成和發展的條件。同時,通過對寧波新時期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的SWOT分析,確定寧波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的發展定位,并提出寧波實現“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目標定位的發展路徑。
張明華 ·地方史志 ·16萬字
本書選擇了元明清戲劇中重構次數較多,且具有典型性的項羽、劉邦、蕭何、張良、韓信這五個人物展開研究,分別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楚漢戰爭中人物的重構緣由、楚漢戰爭中人物的重構過程及其影響因素、元明清戲劇重構對《史記》及中國文學的意義。
靳希 ·史學理論 ·13.3萬字
豐臣秀吉剛結束了百年動亂,但他卻無法在短期內消除這百年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國力低下、人民生活困苦、各方勢力矛盾沒有徹底解決。為了轉移國內矛盾,豐臣秀吉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戰爭。朝鮮不堪一擊,只能向當時的大明王朝求援,并且靠著明朝的幫助打退了入侵者。這次失敗使得一代梟雄豐臣秀吉郁郁而終,留下幼子豐臣秀賴繼承家業。然而古今中外歷史皆有相同之處,幼主登基往往意味著動蕩的開始,忠于豐臣家的石田三成和權臣德川家康摩擦頻頻,最終導致一場規模空前的戰爭,幾乎當時所有的勢力都出于自己的考慮紛紛站隊。最終,德川家康在關原決戰中擊敗了石田三成,奪取了整個天下,創建了德川幕府,開始了江戶幕府時代。
櫻雪丸 ·世界史 ·19.7萬字
程步用新的視角看歷史、寫歷史,寫出的《真商鞅》《真秦始皇》受到專家的關注,也受到讀者的好評,而此書用新的視角、新的史料詮釋了韓信,一層層揭示了韓信的真實面目,有別于司馬遷的敘寫和感情認同,雖是一家之言,卻不無新穎獨到之處。
程步 ·中國史 ·14.8萬字
本書分為國情縱覽、政治環境、經濟狀況和雙邊關系四篇,分別介紹了巴林的自然地理、歷史人文、風俗習慣、政治體制、司法環境、政策導向、資源狀況、外國企業、金融市場、經貿關系、華人華僑等方面,附錄還給出了該國在世界銀行發布的各國營商環境排行榜中的排名,以及我國駐外使領館的聯系方式。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世界史 ·3.5萬字
《雍正和他的甄嬛們》以熱播電視劇《甄嬛傳》為線索,將電視劇中幾位引人注目的后、妃、嬪與其歷史原型相對應的一一對比剖析,揭開雍正帝后妃的歷史真面目。并且以史實的形式,細致描述了清代帝王及嬪妃的后事安排、棺材制作、入殮出殯和大葬及他們的陵墓等,揭開雍正帝的甄嬛們后宮生活的神秘面紗。
李寅 ·普及讀物 ·9.5萬字
本書以中國的近代化為線索,主要闡述了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近代中國人所做的自強努力及其失敗的原因。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從洋務運動到百日維新,從曾國藩到康有為,從李鴻章到孫中山,將近百年的歷史演變和人物生平娓娓道來,沒有枯燥的考據,沒有史料的堆砌,卻盡顯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社會發展的趨勢。本書構建的史學框架和斷代史體系,曾引領了近代史研究的風潮,被稱為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開山之作。
蔣廷黻 ·中國史 ·9.7萬字
《杭州學刊》原名《杭州研究》,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屬部門的專題性工作調研的成果發布、杭州市社會科學成果發布的平臺,主要探討杭州城市領域的理論與實際問題,跟蹤城市學研究的國際學術前沿,特別關注在杭州城市經濟、管理、社會、法律、文化等發展進程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時,亦關注杭州都市圈發展與合作。
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中國史 ·19.3萬字
《四庫學》系首都師范大學中國四庫學研究中心組織編寫的連續性出版物。本書系第一輯,主要包括五個部分:四庫學探析、《四庫全書》與世界記憶遺產、全球化視野下的《四庫全書》及其研究、《四庫全書總目》研究、《四庫全書》的編纂與整理,具體內容涉及《四庫全書總目》與中華學術體系的構建、“四庫學”研究的當代價值、《四庫全書》與世界記憶遺產、《四庫全書》的歷史價值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學術參考價值。
陳曉華 ·中國史 ·16.2萬字
本書記錄了光緒二十一年(1895)春,因甲午戰敗,清政府派遣大臣李鴻章與日本全權大臣伊藤博文在馬關議和時的五次往復辯難。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中國史 ·8.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