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雖然真相只有一個,故事卻有多重說法!本書作者呼延云于歷史檔案館查考歷史檔案并結合1000多部明清名人筆記,將許多載于史冊的歷史謎案重新演繹,抽絲剝繭,利用現代刑偵手段,重新將歷史事實擺在人們面前。全書共分4章,即傳奇:帝國的B面;要案:那些不知名的“狄仁杰”們;揭秘:詭譎背后的真相;大內:皇宮里的丑聞、趣聞與異聞,分別敘述市井、鄉村、官場與大內的那些眾所周知事件背后不為人知的一切。
呼延云 ·逸聞野史 ·12.6萬字
本書解密公元4—5世紀之間,由于亞歐大草原民族大遷徙帶來的匈人橫掃羅馬世界之謎。來自東方的強大游牧民族粉碎了歐洲草原上的抵抗勢力,首先將歐洲諸游牧族群,繼而將哥特人等日耳曼族群,裹挾入西進的民族洪流之中,羅馬帝國與整個歐洲文明世界在長達兩個世紀中承受這場民族大遷徙的災難性后果。但隨著匈人首領阿提拉的去世,匈人逐步瓦解,暴風雨般的遷徙運動也消散了,但其對歷史、文化、社會、族群的廣泛影響在后世仍強烈體現出來。
劉衍鋼 ·世界史 ·9.6萬字
1.《中國國家地理百科全書》是一套色彩艷麗、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大眾地理讀物。2.全書內容是經過社科院專家和中國地理協會的老師專門審核后完成的,地理知識具有較高的權威性。3.全書共分10卷,分別從多方面介紹了世界七大洲的200多個國家與地區,資料翔實、數據全面、圖片豐富。4.這套書也是目前國內圖書市場上為數不多的以彩圖版的形式介紹全球各國概況及風土人情的圖書之一,具有極高的收藏性、閱讀性和欣賞性。5.全書除了百科體知識以外,每卷后邊又加了部分美文,讓地理知識變得有趣而優美。6.全套采用輕型紙印刷,攜帶便捷,性價比很高,是自用的佳品。
張妙弟 ·歷史地理 ·7.6萬字
本書精選了張鳴近年來最具代表性的歷史類雜文30余篇。全書分三部分《歷史·人物》《歷史·故事》《歷史·回音》,每部分由十篇左右的雜文。如《世紀末的看客》《兩個糊涂丞相的故事》《林則徐的澳門之行》《簧聲戲影里的西太后》等,盡量把歷史那些引人深思、可以為鏡的歷史小故事,以詼諧生動的語言表述出來,并加入作者獨特的理解,從而借古喻今,引人莞爾,又引人深思。
張鳴 ·普及讀物 ·9.9萬字
本書內容是講故事,講歷史故事。故事不是以歷史事件為主,而是以歷史人物為主,以人帶史,以人講事。作者意圖以故事為結,以時間為線,記錄歷史,講述歷史,臧否人物是非功過,明辨真假善惡,主旨在引導孩子從歷史中受到啟發,做一個聰明的好人,讓歷史照進現實,讓智慧滲入思想。
翟傳鳴 ·普及讀物 ·7.3萬字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一個賣草鞋的落魄皇叔劉備,帶著“桃園三結義”的兄弟情誼,開啟了史上最勵志的創業故事。開局一窮二白,全靠人格魅力拉投資——忽悠諸葛亮出山,借荊州當辦公室,最終在蜀地掛牌上市,成立蜀漢集團。可惜,創業維艱,蜀漢最終沒能一統天下,但劉備的仁義、關羽的忠義、諸葛亮的智謀,卻讓這段歷史熱血又悲壯。想了解他們如何從流亡小隊逆襲成一方霸主?且看趣說蜀漢劉備那些事兒。
順衍 ·逸聞野史 ·14.1萬字
《山海經》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粹,全書現存18卷,其中“山經”5卷、“海經”8卷、“大荒經”4卷、“海內經”1卷,其中有不少膾炙人口的神話故事和寓言故事。本書作者獨特地采用了卡通的形象,繪制出《山海經》里的山精海怪,旨在讓所有年齡段的人群都能輕松閱讀,了解《山海經》的精粹。全書收錄了《山海經》所有原文,并一一對照譯文,根據文字描述,作者繪制了上千張卡通形象插圖,將其中所有的精怪都展現出來。圖文并茂,生動有趣,易于理解,讓人卷不釋手。本書適合國學愛好者、傳統文化研究者等閱讀。
羅元 ·歷史地理 ·10.6萬字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文博館內藏有珍貴的宗教典籍、文獻資料、手抄經卷,還有部分佛像、法器、宗教書畫、名人信札題跋等多種典藏文物。本書收録了文博館珍藏的古籍文獻六十九種,多數為明清善本,且有幾種是目前極為珍貴的孤本,如《淵穎吳先生文集》被鑒定為元刻本,是目前僅有的三套古籍善本之一,且保存非常完整。作者對此數十種古籍逐一進行整理,內容包括圖書基本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等,并附有高清書影。
金延林編著 ·文物考古 ·8.5萬字
本書從浦東開發的百年夢想談起,用精煉的文字和百余幅精美圖片再現了一個而立之年、生機勃勃的浦東如何一路走來。全書包括“國家戰略時代使命”“高起點規劃高標準開發”“浦東的速度浦東的高度”“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而興”“推動轉型升級開拓發展空間”“現代化城區高品質生活”“自貿試驗區開放新窗口”“核心承載區科創新高地”八個部分,以翔實的材料和生動的事例,展示了在黨中央和上海市委堅強領導下,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年的光輝歷程與舉世矚目的成就。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編 ·中國史 ·17.5萬字
本書原名《帝都》,記述了日本歷代都城的沿革,作者親自前往遺址勘察,以期為讀者講述實際面貌。不僅介紹有記載的史實經過和地理考察,同時力圖探尋其內在的因果關系,將古代的研究內容公之于世。
(日)喜田貞吉 ·世界史 ·11.2萬字
清水江岸,有一個名叫“苗北”的寨子。明清以降,其作為“皇木”的輸送地,被零碎地記載在正史里。或許人們對她的了解不只是“皇木”,還有那與“改姓”“破姓開親”“定俗垂后”等重大歷史事件相勾連的有關房族與姻親之間不斷轉換為“他者”的歷史過程,以及在這個歷史結構中孕育出的帶有江湖韻味的神話情感故事。關于這一切,她愿用極美的契約文字和展演形式,將其呈現給想讀懂她心思的人。
劉彥 ·地方史志 ·18.4萬字
本書將選取查爾斯·狄更斯、伊麗莎白·蓋斯凱爾、夏洛特·勃朗特等經典作家的作品以及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有較大影響力的家庭手冊、建筑手冊和社會調查報告等社會文本作為支撐性材料,通過探討該時期文學生產方式,即小說中對家庭日常場景的再現與當時英國的文化領導權之間的關系,旨在分析這個時期“家庭”話語的豐富內涵。
黃偉珍 ·世界史 ·13.7萬字
為什么講述實際發生事件的歷史沒有在猶太教中發揮作用?為什么歷史學家從來不是猶太人集體記憶的第一個保存者?本書是研究集體記憶問題的史學名著,曾榮獲美國國家猶太圖書獎。全書對猶太記憶和猶太歷史的編纂做了從古至今的全景式考察,系統地概括論述了猶太民族參與過去的方式。作者對歷史與記憶做出重要的區分。他認為,如果說希羅多德是西方“歷史之父”,那么猶太人就是西方“記憶之父”。猶太人是一個記憶的民族,而不是歷史的民族。猶太民族有圣經、口傳訓言、口傳律法,但幾乎沒有史書。本書寫給所有對歷史、民族、集體記憶之間的模糊關系感到好奇的人——無論是不是猶太人。在現代社會,歷史的重要地位不一定是理所當然的,記憶也自有其通路。
(美)約瑟夫·哈伊姆·耶路沙米 ·民族史 ·10.5萬字
一部輕松好看的真實三國故事。小故事連綴大故事,歷史規律貫穿其中,細節處生動,壯闊處恢宏,讓讀《三國演義》覺得疲憊、看三國史論覺得繁瑣的讀者們,在輕松有趣中領略一部不走偏門、敘事透徹的三國史。歷史方家寫三國,寫規律,寫探微;熱血作者寫三國,寫戰紀,寫陣仗。而本書重在寫三國,寫人性,寫情懷,能讓讀者為曹老板的志氣而嘆惜,為諸葛丞相的心懷而傾慕,為周公瑾的炫亮而驚艷,為陸大都督的悲涼而心疼……總之,用一句概括就是:輕松說故事,深入挖人性。
劉雅茹 ·普及讀物 ·17.2萬字
本套作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兩大部分,綜合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資料。在有關部門和專家指導下,以整個歷史進程為線索,貫穿了主要歷史時期、主要戰場戰役和主要軍政人物等,全景式全紀實地展現了整個歷史的恢宏畫卷,以此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95周年!
劉干才 李奎編著 ·中國史 ·9.9萬字
《中國邊疆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本書是第七輯,選入有關邊疆研究的論文19篇,涉及邊疆理論、海疆問題、邊疆民族、邊疆與周邊關系、文獻研究、邊疆研究綜述等方面的研究,希望有助于推動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邢廣程主編 ·中國史 ·19.9萬字
《溫故》是一種陸續出版的歷史文化讀物。以今天的視角來追懷與審視過去,并為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發展提供一種參照,所謂“溫故而知新”。內容大體包括以下三方面:對人類以往生存狀態的追懷,對歷史的審視與反思,對歷史文化遺跡與遺留文本的重溫。
劉瑞琳主編 ·普及讀物 ·13.3萬字
美國國家地理全球史系列,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出品的,規模宏大的一組歷史叢書項目,是其100多年歷史文化內容的培育與積累,共有30種圖書。本套叢書內容由國際頂級學府學者,多學科團隊精心創制。5000幅罕見四色歷史圖片,極具典藏價值。《世界大戰》以全球史的視野,記錄了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相關國家戰前戰后所經歷的政治、經濟、文化及藝術的演變及聯動影響,探討兩次世界大戰發生的歷史必然因素及對全球勢力均衡的顛覆與對世界格局的影響。美國國家地理全球史書目——《最初的法老》《埃及帝國》《古埃及的終結》《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近東的王國和帝國》《希臘的起源》《古典希臘》《雅典的陷落》《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共和國》《地中海的羅馬征服者》《羅馬共和國的終結》《羅馬帝國的崛起》《羅馬統治世界》《羅馬帝國的隕落》《拜占庭的輝煌》《中世紀歐洲》《伊斯蘭的擴張》《基督教王國和十字軍東征》《通往東方的新路線》《中世紀的終結》《征服美洲》《文藝復興》《土耳其、俄羅斯帝國與明代中國》《絕對君權》《探險的時代》《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與拿破侖》《19世紀的世界》《世界大戰》。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 ·世界史 ·10.6萬字
《南明史:1644—1662》的目的是回答“明朝為什么會滅亡”這一問題。由此出發,作者司徒琳所討論的是明朝世襲君主統治失陷后18年的歷史進程中所映射出來的潰敗根源。書中通過大量的史料梳理,主要把明朝由強變弱的原因歸結為“文武之間無法取得統一和協調”“大臣們在如何作為皇帝的輔弼問題上陷入了困境”。作者同時注意到以上兩點并不是僅有的兩個把明朝引入滅亡的原因,近代經濟變遷的也是原因之一,但朝廷內部沖突造成抵制外力的失敗仍是明朝滅亡主要的原因,而這內部沖突的根源,在朱元璋太祖從一開始設計官僚制度時就已埋下。隨著時間推移,文官內部的黨派紛爭、在外武官戰斗力淪為平庸,內憂外患,大廈將傾。
(美)司徒琳 ·中國史 ·15.7萬字
本書是何炳松有鑒于中國傳統史學之弊端,“介紹西洋新之通史義例”而作。《通史新義》分上、下二編,上編用十章的篇幅論述社會史料研究法,系統討論史料考訂與事實編比的理論與應用;下編闡述社會史研究法,詳解社會通史之著作法及相關問題。何炳松在引介西方歷史學理論的同時,注意結合中國傳統的史學研究方法,對史料研究的方法以及通史編纂的原則進行重新思考,建立其新通史理論體系。
何炳松 ·普及讀物 ·11.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